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1页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2页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3页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3卷第 3期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 rna l of H unan Environm en t - B io logica l Po lytechn icVo l. 13 No. 32007年9月Sep t.2007文章编号 : 1671 - 6361 ( 2007) 03 - 0056 - 05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王丽娜(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 , 湖南 衡阳 421005 )摘 要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旅游价值 ,但由于政府部门的疏于重视和广大民众认识的浅薄 ,导致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同时也造成不良风气的大量出现 ,使这些价值未 能得以发挥. 针对这一现状 ,以全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为参照 ,结合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自身特点 , 从保护和发展两个方面涉及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 ,就具体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希望以此引起各方重视. 参 5.关键词 :陕西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保护 ;开发中图分类号 : F590. 3文献标识码 : A陕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秦汉俑群 、汉唐陵阙对陕西旅游发展起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 然而同样具有极高旅游价值的民俗 文化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鉴于此 ,作者拟 就陕西民俗旅游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问题略抒己 见 ,以期提升和明确其在陕西旅游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丰富的陕西民俗文化尽管文化表现形式不同 ,但有三点主要的共同文化特征 ,这就是 : 气势 磅礴 、风格古朴、黄土气息浓.2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由于旅游市场的变化加之相关部门对民俗文 化旅游资源宣传的忽视 ,造成了陕西民俗文化旅 游资源每况愈下的现状 ,具体表现如下 :2. 1 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本地区或者本民族的民 俗风情手异族 、异地的民俗与风尚影响 ,并为其取 代的现象. 现代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交往日益频 繁 ,尤其是外来旅游者大量涌入等因素 ,民俗文化 被同化以至消亡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 ,在陕西 ,尤 其是衣、食 、住等民俗同化最为严重.( 1 )服饰方面 : 具有陕西特色的“帕帕头上 盖 ”几乎绝迹 ,只有在极少猪的地区看的到 ; 而具 有传统特色的对襟花袄和大棉裤也已被 T恤衫 和牛仔裤所代替.( 2 )饮食方面 :“粗瓷大碗 ”已被“细瓷小碗 ”1 陕西民俗文化概说陕西以自己丰厚的历史沉积 ,依靠生息在这 块黄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古老质朴 、粗犷雄浑及“土 ”气是其总体的文化特 点.稍作统计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就有近二十种. 列举以供了解 ( 1 )秦腔、( 2 )社火 、( 3 ) 凤翔泥偶、 ( 4 )关中皮影 、( 5 ) 户县农民画 、( 6 ) 锣鼓艺术、( 7 )陕西饮食风俗、( 8 )陕西传统建筑 、( 9 )陕北秧 歌、( 10 ) 碗碗腔、( 11 ) 木偶戏、( 12 ) 剪纸花窗、( 13 )民间刺绣、( 14 ) 书法绘画 、( 15 ) 蓝田玉雕、( 16 )仿唐三彩 、( 17 )西安扎染等 1 .( 3 )居住方面 :“房子半边盖 ”、陕北窑洞、陕南石板房 、“土墙挖洞便成门 ”的居住习惯也在逐 渐消亡 ,取而代之是直入云天的电梯楼房和高级 别墅.2. 2 虚假民俗的出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能给旅游地和旅游企业带 来巨大的财富已成共识. 但在发展旅游业 、开发民 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 ,任意扭曲民俗. 一方面 ,他们随意 的拼凑、编造 ,将他地民俗说成本地民俗 ; 另一方 面 ,他们打着民俗旅游的旗号把林林总总的非民 俗旅游说成民俗旅游 , 造成游客的误解. 如 1995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国民俗风情旅游年 ”,本是 从肯定民俗的旅游价值出发 ,要求突出各地地方等主要景点后 ,强烈要求要去老城区和农村参观,要求够面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 ,尤其是当他 们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廉价买来的旧刺绣、烟具 等 ,喜不自禁.这些都说明了民俗文化不仅对中国人而且对 外国人都极富吸引力 ,确切的证明了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潜在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然而现有的民俗旅游资源却疏于重视 ,使其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 , 处于艰难境地. 1995 年 被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旅游年 ”. 这一年 , 在全国 入境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 6. 2 %和19. 3 %的情况下 ,陕西接待海外旅游者仅增加了0. 84 % ,且港、澳 、台同胞人数下降了 11. 5 % . 3 4. 1 保护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 1 )宣传陕西民俗文化价值 , 提高人们保护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民俗文化变异、消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些 是开发者行为不当造成的 ,有些是外来文化冲击 造成的 ,但更多的是因对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不 了解造成的. 这就促使我们应对省内居民广泛进 行宣传教育 ,同时宣传在对待外来文化时 ,应在保 护我们陕西民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适当吸取外 来文化的精华 ,发展自己的民俗文化.( 2 )完善陕西省的旅游规划 , 合理开发民俗 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是旅游建设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 作 ,是一个国家 、地区为发展旅游业而作出的战略 部署 ,是调节区域范围内各方面资源、促进有秩序 开发的构想. 旅游规划的中心任务无疑是确保陕 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有利保障. 纵观陕西省自 1995年以来的旅游规划方案 ,我们 很容易发现每一年省规的重点都放在大文化资源 的开发和保护上 ( 1995 年以文物古迹为主 ; 1999 年主要负责华山、骊山、太白山、壶口瀑布 、法门寺 和乾陵的建设 ; 2000 年组织专家评审旅游景点 , 主要针对华山 、壶口瀑布、黄帝陵 、法六寺等景 点 4 ) ,而对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却放在了一 个相对次要的位置 ,就算是进入 21 世纪的这几年 也是如此. 这样就为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造成隐 患. 因此 ,我认为在此方面应予于完善 ,以确保其发 展.民俗文化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已众所周知 , 开发所致负面影响又客观存在 ,解决开发与保护 这一矛盾的最佳切入点就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合理的开发. 只在这样 ,开发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才既能满足市场需要 ,又不过剩 ,而且独具特色. 所以就陕西而言 ,应紧密结合以上两点 ,不断求得 发展.( 3 )建设一批原始型民俗村、民俗博物馆 ,保 留陕西传统民俗文化的火种建设原始型民俗村、民俗博物馆既是民俗文 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 ,又是保护民俗实记录下来 ,保存下去. 并且可以搜集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旧物 ,如皮影、剪纸 、刺绣 、泥偶等等 ,成 立专门的民俗博物馆加以保护. 对一些老城区、老 街巷可就地取材 ,建成民俗村 ,让游客感受真正的 原始民俗.( 4 )举办陕西传统的民俗活动 , 加深民众的 民俗文化意识传统民俗是根植于农业社会的大众文化. 随 着时代的发展 ,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 ,对传统民俗 文化的影响、涵化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现代年青人 热衷于卡拉 O K、交谊舞 、流行歌曲等 , 而对具有 陕西特色的秦腔、锣鼓表演、碗碗腔等仅知皮毛 , 不晓内涵 ,更谈不上重视. 所以 ,应多举办一些民 俗活动 ,如民俗表演、民俗知识竞赛等 ,使民众加 深对传统民俗的了解 ,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气氛 , 增强他们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自觉性.此外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陕西民俗文化旅游 资源保护的政策 ,建立与健全保护管理机构 ,严格 执行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强陕西民俗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技术研究等 ,都是我们保护陕 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应积极采取的防范措施.4. 2 对开发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体项目的 建议( 1 )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说明了饮食是人类生 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其实 ,饮食也是旅游 活动中最重要的 、不可缺少的条件. 饮食不仅满足 人们果腹抗饥的需要 ,古往今来饮食已被赋予审 美 、艺术 、礼仪 、禁忌等文化内涵. 在历史发展的过 程中 ,人们不断赋予饮食新的内容和形式 ,以致造 就了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名厨和名餐馆及美食 家 ,创造了无数珍肴和药膳. 因而 ,饮食文化成了 重要的、可利用开发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饮食品种的开发和利用. 陕西有悠久的饮 食文化 ,饮食品种更是丰富多样 ,仅面条类就多达 几十品种 ,而且各在特色 :如哨子而 ,口水面 ,棍棍 面 ,连锅面等. 除此外 ,陕西有钟摆 “羊肉泡馍 ”、 “肉夹馍 ”、“葫芦头 ”等都可列入开发范围. 可让 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分别品尝这些美味 ,同时起油和葱花沾在面条上 ,方可进食. 吃完后 ,将碗中的汤倒入另一个汤锅中 ,继续熬制 ,这汤就讲究一 个“老 ”字 ,若顾客要继续吃的话 , 就重复刚才的 过程便可. 至于筷子 ,餐馆一般都会在每张餐桌旁 专门放一个消毒用的锅 ,一般吃一碗就应对筷子 消一次毒 ,防止破坏汤料. 这就是“口水面 ”的吃 法. 除此之外 ,如“灌汤包 ”、“呼啦汤 ”的吃法也独 具特色 ,极具开发价值.( 2 )民居建筑的开发和利用 住宿是旅游者最重要的基本需求 ,住宿地是旅游者停留较长的地点. 现代饭店服务功能的增 加都是在满足旅游者住宿需求这一最根本 、最重 要功能基础上的延伸.人类居住形式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反映 ,人类根据 1995 年陕西省旅游外汇收入构成统计表明 :住宿费占 18. 3 %餐饮费占 24. 5 %购物占16. 2 % ; 交通费占 27. 4 % ; 浏览费占 4 % ; 邮电通 讯 2. 8 % ;娱乐占 2. 3 % ;其它占 4. 5 %. 而一个旅游者在香港的开支为 : 浏览费占2. 8 % ; 旅游费17. 2 % ; 药 膳 费 9. 6 % ; 娱 乐 费 5. 1 % ; 购 物 为60. 3 % ,其它 4. 1 %. 与香港相比 , 海外旅游者在 陕西的旅游购物费用是相当低的 ,与其他发达国 家的国际旅游购物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另外 , 19972000 年 陕 西 旅 游 的 购 物 消 费 比 例 分 别 为 :24. 7 % 、27. 4 % 、19. 4 %和 26. 6 % 5 ,这说明陕西 的旅游消费品市场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相当大的 发展空间. 但如果结合陕西省 1997 - 2000 年的旅 游规划进行分析 ,就不难发现 :这种旅游购物消费另外 ,还有宗教资源、交通形式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组织成立一些专业的博物馆 ,对一些 急剧消失的物品进行保护 ,展览. 还有最关键的一 点就是要加强对发众的宣传教育 ,让广大民众充 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 ,积极地对政 府和相关旅游单位的工作给予支持.源却被忽视 ,使其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 ,面临着被同化甚至消亡的危机. 既然生活在这块黄土地 上的古人能创造如此辉煌文化 ,那么今天仍生活 在这块黄土地上的陕西人也就有责任好好保护并 合理的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参考文献 : 1 王小燕. 陕西风物志 M . 陕西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2 薛群慧.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M .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8. 3 中国旅游年鉴 M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 1995. 4 邹统轩. 旅游开发与规划 M . 广东 : 广东旅游出版 社 , 1999. 5 中国旅游年鉴 M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 2001.5 结束语陕西有自己值得自豪的文化系统. 陕西人对 文化的崇尚使这片黄土地别有一番气质. 陕西西 安之所以是文化古都 ,在中国乃至世界显得卓而 不群 ,是因为陕西文化所呈现的一种勃勃生命力 在这里展露无遗. 这其中既包括“大文化 ”的生命 力 ,也包括“小文化 ”即民俗文化的生命力. 然而 ,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资Pro tec t ion an d Exp lo ita t ion of Tour ist Re source sof Fo lk C u lture in Shan x i Prov in ceW A L i - na(D ep a rtm en t of Tou rism m anagem en t, H unan Environm en t - B io logica l Po lytechn ic, H engyang 421005 , Ch ina)A b stra c t: R efe rring to the p ro tec tion and exp lo ita tion in the who le coun try, com b ined w ith the cha rac te ristic sof the tou rist re sou rce s of fo lk cu ltu re in shanxi, th 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