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1 刑法总论 刑法分论 罪名 第二章刑法 Page 2 第一节总则一 刑法概述 一 刑法的定义刑法是规定犯罪 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1 犯罪的定义 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反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都是犯罪 Page 3 2 三个基本特征 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首要本质 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法律特征 是应受刑法惩罚的行为 Page 4 真题 单选 犯罪最本质特征是 A社会危害性B罚当其罪性C刑事违法性D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Page 5 二 刑法的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2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真题 多选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个别化原则 Page 7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 刑法 的基本原则之一 其含义是 A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行为相适应B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个人情况 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 相适应C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D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真题 单选 Page 8 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刑罚 这体现了 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 真题单选 Page 9 二 刑法的效力范围1 刑法的空间效力 1 属地管辖 2 属人管辖 3 保护管辖 4 普遍管辖 Page 10 1 地域上的效力 属地原则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 都适用本法 领域的含义 领陆 领空 领水 船舶 航空器 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在中国领域内的 就认为在中国领域犯罪 Page 11 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港澳台地区刑法不适用 Page 12 2 对人的效力 属人原则 我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但按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的 可不予追究 国家工作人员 军人犯罪的 适用本法 Page 13 3 保护管辖原则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 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可适用本法 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Page 14 4 普遍管辖的效力 对于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 中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 适用本法 真题 判断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 都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Page 17 某国驻华外交官参与了一起走私案件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应当 A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 由我国司法机关解决C 由该国司法机关解决D 由我国司法机关同该国驻华使馆协商解决 真题单选 真题 单选 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受害人或者犯罪人都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Page 19 真题 单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中国公民和组织在中国境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之外对中国公民犯罪 按中国刑法规定应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可以适用中国刑法 但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由此可见 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范围属于A属人主义B属地主义C保护主义D结合主义 Page 20 2 时间效力生效时间 1997年10月1日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时间效力 追溯力 从旧兼从轻 Page 21 真题 单选 关于法律溯及力 我国 刑法 规定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Page 22 三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Page 23 一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 1 刑事责任年龄 1 完全无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 2 相对责任年龄 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只对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强奸 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 爆炸 投放危险物质八种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Page 24 3 完全责任年龄 16周岁以上 已满14不满18周岁的时候犯罪 应当从轻 减轻处罚 并且不适用死刑 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过失犯罪的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Page 25 2 刑事责任能力 是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我国刑法规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 不负刑事责任 Page 26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可以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Page 27 真题 单选 王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 一日到农家菜馆喝酒后将该饭馆老板打成重伤 在警察赶来抓捕时因惊恐精神病发作 王某应 A负刑事责任 但可以从轻处罚B负刑事责任 但可以减轻处罚C不负刑事责任 因其精神病人D负刑事责任 Page 28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 真题 单选 Page 29 真题 单选 小明在单亲家庭中长大 现在上高二 一次放学途中 小明被李刚欺负 双方动起手来 混乱中小明抄起瓜摊的西瓜刀 结果李刚因伤势过重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针对此案 法官应判定 A小明属于正当防卫 李刚死亡属意外B家庭问题导致了小明现在的行为 小明的父母负有连带责任 应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C小明还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令家人将其带回并严加看管D小明已年满14周岁 行凶杀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Page 30 二 犯罪主观方面 包括故意和过失 犯罪故意 指明知道该危害行为将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 却还是实施该危害行为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 明知道 还希望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 明知道 还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Page 31 犯罪过失 指知道实施该危害行为有危险 但是不知道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实施了该危害行为 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应当预见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 已经预见 而轻信能够避免 Page 32 意外事件 没有预见 无法预见 不希望不可抗力 已经预见 无法抗拒 不希望 Page 33 真题 单选 护士林某在给病人王某注射青霉素时 忘了做皮试而导致王某因过敏死亡 林某的行为属于 A 间接故意犯罪B 过于自信过失犯罪C 疏忽大意过失犯罪D 意外事件 Page 34 真题 单选 甲欲杀死乙 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 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 甲为了杀死乙 没有阻止丙 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 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 过于自信的过失B 疏忽大意的过失C 间接故意D 直接故意 Page 35 真题 多选 金某一日带上邻居家的小男孩去南湖划船 为了让小孩近看湖中的景色 使用双手拽住小孩的衣服将其放到船沿上 结果小孩衣扣脱落 坠水而亡 下面对金某所持的心理状态判断错误的是 A 间接故意B 疏忽大意的过失C 过于自信的过失D 意外事件 Page 36 工人孙某休假回村 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 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 走入山林约5公里的时候 两人失散 孙某继续独自狩猎 之后既不寻找小孩 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 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 4日后 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孙某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杀人D 不构成犯罪 真题单选 Page 37 警察甲与乙开玩笑 随手拿起值勤时放在桌子上的手枪向乙瞄准 开枪 并同时戏称 我一枪打死你 不料枪中有子弹 乙被当场打死 甲的行为在主观上是 A 故意犯罪B 意外事故C 疏忽大意过失D 过于自信过失 真题单选 Page 38 三 犯罪客观方面1 危害行为 意志或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静作为 身体积极的实施不作为 有义务 能履行而不履行 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 Page 39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先前行为 危险前行为 引起的义务2 危害结果3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Page 40 四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Page 41 单位犯罪只有刑法规定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犯罪 才构成单位犯罪双罚制 单位 罚金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Page 42 四 排除犯罪性行为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 正当防卫 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 为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 不得已对第三方造成损害的 不负刑事责任 Page 43 一 正当防卫1 成立要件 1 具有社会危害和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2 时间 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尚未结束 3 对象 不法侵害者本人 4 主观条件 防卫意图 5 不超过必要限度 Page 44 2 防卫过当 对不法侵害进行防卫时 明显超过必要的防卫限度 同时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并不是一个罪名 触犯什么罪就定什么罪名 例如过失致人死亡罪 处罚原则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Page 45 3 特殊正当防卫 无过当防卫 正在进行的行凶 杀人 抢劫 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采取防卫行为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 Page 46 真题 单选 以下属于防卫过当的是 A张某欲强奸赵某 赵某趁张某不备 一砖头砸死张某B小明发觉王某正在偷窃自己的钱包 摸出水果刀一刀刺死王某C陈某在一头疯牛冲过来的时候 急忙躲进别人的屋里D张某见郑某正在持刀抢劫一少女的手机 趁郑某不注意将其打昏 Page 47 真题 单选 李某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 发现有人在盗窃某工厂的生产器材 便上前阻拦 窃贼拔出匕首刺向李某 搏斗中窃贼被李某推到在地 头被撞在被盗器材的铁角上当场死亡 李某的行为是 A 正当防卫 不承担刑事责任B 过失致人死亡 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C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承担刑事责任D 间接故意杀人 但由于李某是为了保护他人利益 应当免除刑事责任 Page 48 真题 单选 下列选项中 哪一种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A甲到商场购物时将自己的汽车停在商场门口 买完东西出来时发现乙打碎了车窗玻璃 在偷车内的东西 于是上前将乙抓住 并趁乙不注意将其打晕 送往派出所B甲持枪闯进某单位财务室 逼着财务室工作人员乙打开保险柜 在甲让乙往口袋里装钱时 乙的同事进来趁甲不注意将其砸成重伤C甲对乙心存怨恨 故意辱骂乙 乙气急要动手打甲 甲拿起准备好的棍子将乙手臂打伤D甲在大街上打电话 被乙抢走了手机 甲追赶乙未果 第二天甲在大街上发现了乙 于是偷偷在其背后将其打倒 抢走了乙身上的财物 Page 49 真题 单选 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 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 匕首掉在地上 张某见状 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 导致王某死亡 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 不负刑事责任C属于防卫过当 应当负刑事责任D属于故意杀人 应当负刑事责任 Page 50 真题 判断 甲与乙发生争执后 甲扬言要把乙杀死 并去商店买回一把匕首 乙怕被甲杀死自己 就在甲从商店回来的路上 乙用猎枪打死了甲 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Page 51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区别的界限在于 A 防卫行为是否适时B 防卫对象是否合适C 是否造成严重损害后果D 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真题单选 Page 52 关于正当防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是具有故意杀人性质的犯罪 在任何时候均可进行无过当防卫B 只要是具有绑架性质的犯罪 在任何时候均可进行无过当防卫C 绑架 非法拘留 拐卖妇女儿童等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 在其不法侵害持续期间 可实施正当防卫D 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发生了不法侵害且该不法侵害达到犯罪的程度 真题单选 Page 53 二 紧急避险1 成立条件 1 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 2 时间 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 对象条件 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4 主观条件 正当的避险意图 5 限制条件 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 6 限度条件 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大的损害 Page 54 2 避险过当 超过了必要限度 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 3 特别例外限制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 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Page 55 真题 单选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 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B 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C 防卫过当的场合 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D 对于事后防卫的 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Page 56 李某为公司仓库保管员 某日 两歹徒为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 李某被打成重伤 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 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A 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他人车辆 属于抢劫行为 侵犯他人利益B 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他人车辆 属于盗窃行为 侵犯他人利益C 不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 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D 不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 损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 真题单选 Page 57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 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B 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C 防卫过当的场合 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D 对于事后防卫的 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真题单选 Page 58 真题 单选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A 张某 20岁 遇人抢劫奋起反击 将对方打成重伤B 王某 30岁 为了躲避仇人追杀 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C 刘某 13岁 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D 赵某 30岁 醉酒驾驶撞死路人 Page 59 真题 判断 刑法上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 适用于职务上 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Page 60 五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一 犯罪预备 为了犯罪 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行为 刑法 第22条第2款规定 对于预备犯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Page 61 二 犯罪未遂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 刑法 第23条第2款规定 对于未遂犯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就是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 Page 62 三 犯罪中止 犯罪过程中 犯罪分子自动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刑法 第24条第2款 对于中止犯 没有造成损害的 应当免除处罚 造成损害的 应当减轻处罚 Page 63 四 犯罪既遂 符合犯罪构成的全部四个要件 Page 64 真题 多选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A 调查被害人的行踪B 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C 明确的犯意表示D 积极排除犯罪的障碍 Page 65 真题单选 王某潜入某局财务室盗窃财物 打开保险箱后 柜中空无分文 王某的行为是盗窃 A 中止B 预备C 未遂D 既遂 Page 66 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 因被他人查觉而未得逞 仓皇逃跑 甲的行为A 是犯罪预备B 是犯罪未遂C 是犯罪中止D 不构成犯罪 真题单选 Page 67 真题 单选 甲扬言要杀害乙全家 乙报案后即尾随追赶 在通向乙家的公路上 将携带凶器的甲截获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 Page 68 真题 单选 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心生悔意 决定杀了他 某日将其引到家中将毒药掺入饮料中让其喝下 乙昏迷之际 甲离家到附近的湖边准备自杀 徘徊之际 心生悔意回到家中救乙 发现乙已被送到医院 并脱离了生命危险 对甲的处罚应 A按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 Page 69 六 共同犯罪 一 含义 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 构成要件 客体条件客观条件 共同犯罪行为 包括共谋 主体条件 2人以上主观条件 共同犯罪故意 Page 70 三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1 主犯组织 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是犯罪集团 Page 71 对组织 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 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 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Page 72 2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是从犯 对于从犯 应当从轻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Page 73 3 胁从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是胁从犯 对于胁从犯 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Page 74 4 教唆犯 对于唆使他人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 是教唆犯 对于教唆犯 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对于教唆犯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Page 75 真题 单选 甲 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 盗得财物后 甲离去 乙发现屋主是其仇人 故将其杀死 对于故意杀人案处理正确的是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犯罪未遂 乙构成犯罪既遂C甲构成犯罪中止 乙构成犯罪既遂D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Page 76 真题 单选 李某将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后逃跑 此时张某路过 见王某不省人事 遂将其所带手表 钱物偷走 本案中 A李某张某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构成盗窃罪C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构成抢劫罪D李某 张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盗窃罪 Page 77 真题 单选 我国刑法中 下列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A甲让不知情的驾驶员将大量毒品运送到某地B乙与丙合谋抢劫银行C甲向一建筑物投火把 同时乙在另一处也向该建筑物点火 事前两人并无联系D两个驾驶员同时违章 导致两车迎头相撞 损失30万 Page 78 真题 单选 李某将与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在地后逃跑 此时张某路过 见王某不省人事 遂将其所带手表 钱物偷走 本案中 A李某 张某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构成盗窃罪C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构成抢劫罪D李某 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 盗窃罪 Page 79 七 刑罚种类 一 主刑1 管制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 但限制其一定自由 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3年 Page 80 2 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 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 期限 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 Page 81 3 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 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 期限 6个月以上 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 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 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 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Page 82 4 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 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Page 83 5 死刑是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 结束一个犯人生命的刑罚适用条件 1 适用条件的限制 只能适用于罪刑及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 适用对象的限制 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 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 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 执行制度的限制 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缓 2年 Page 84 死缓 一 死缓的适用条件 1 罪该处死 2 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二 死缓期满后的处理 1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 年期满后 减为无期徒刑 2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年期满后 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3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如果故意犯罪 查证属实的 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执行死刑 Page 85 二 附加刑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1 罚金 2 剥夺政治权利 注 不准举手 不准说话 不准当官 1 不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 不能行使言论 出版 游行 示威 结社 集会 3 不得担任国家公职人员 4 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 Page 86 3 没收财产 4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 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刑八 新修规定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 附加刑仍须执行 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 合并执行 种类不同的 分别执行 Page 87 真题 多选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 管制 刑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一种B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的一种C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D期限为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Page 88 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B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C 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 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D 判决死刑缓期执行的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如果没有故意犯罪 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真题单选 Page 89 真题 多选 在我国 不适用死刑 A聋哑人B精神病人C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D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 Page 90 真题 多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规定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 A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B担任国有公司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C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示威 游行自由的权利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Page 91 某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他实际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A 3年B 4年C 18年D 10年 真题单选 Page 92 八 累犯 缓刑与假释1 一般累犯 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1 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2 前后两罪都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3 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Page 93 2 特别累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恐怖活动犯罪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分子 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犯罪分子 1 前后两罪都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恐怖活动犯罪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2 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再犯罪 3 无时间 刑种的限制 Page 94 对于累犯 应当从重处罚 不得适用缓刑 不得假释 Page 95 真题 单选 累犯 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 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 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我国刑法规定 对于累犯 A可以假释B可以缓刑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从重处罚 Page 96 二 缓刑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件暂不执行 但在一定期限内仍保持执行可能性的刑罚制度 1 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 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犯罪情节较轻 有悔罪表现3 犯罪分子不是累犯4 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Page 97 缓刑的考验期 1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以上1年以下 但是不能少于2月 2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以上5年以下 但是不能少于1年 Page 98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 不适当的是 A 累犯可以适用缓刑B 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在缓刑考验期内 由公安机关考察D 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 缓刑考验期满 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并公开予以宣告 真题多选 Page 99 三 假释的适用指被判处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在执行一定刑期 却有悔改表现 不致再危害分子 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Page 100 1 时间条件 被判处有期徒刑 执行原判刑期 以上刑期 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实际执行 年以上 才可以适用假释 对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 仍应按原判无期徒刑实际执行 年以上 才可以适用假释 Page 101 2 对象条件 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但对累犯以及因杀人 爆炸 抢劫 强奸 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 Page 102 3 假释的撤销被假释的犯罪分子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及发现未判决旧罪的 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 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 撤销假释 收监执行未完刑罚 Page 103 真题 单选 根据我国 刑法 的相关规定 下列罪犯不得假释的是 A甲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B乙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C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第二节刑法分则一 交通肇事罪 一 概念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由于违反交通运输规章制度 发生重大事故 致人重伤 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Page 105 危险驾驶罪将醉驾以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规定为犯罪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 情节恶劣的 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Page 106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定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二者之间的区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主观方面不同 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 而后者主观上只能是过失 其次 在行为方式上不同 前者只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两种行为 交通肇事只包括一些违反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 绑架罪 一 概念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 使用暴力 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绑架他人的行为 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非法拘禁罪通过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把人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使其无法自由行动 绑架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采用暴力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索要钱财 Page 109 注意 行为人绑架他人之后 直接向被绑架人索取财物 不成立本罪 成立抢劫罪 行为人以暴力手段支配 控制他人之后 才产生勒索财物的意图而向第三人勒索财务的 按照绑架罪来认定 Page 110 三 转化型抢劫罪概念行为人在实施盗窃 诈骗 抢夺罪之后为了实现窝藏赃物 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这样的特定目的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情形 Page 111 四 盗窃罪 结果犯 一 概念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注意 盗窃罪已取消死刑 Page 112 真题 单选 关于盗窃罪的理解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扒窃成立盗窃罪的 以携带凶器为前提B 盗窃仅限于窃取他人衣服口袋内体积较小的财物C 盗窃时无论窃取数额大小 即使窃得一张白纸 也成立盗窃罪既遂D 公交车上多次进行扒窃 Page 113 下列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有 A 王某在市场盗窃他人信用卡后 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元的手表B 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时 趁售货员不注意将价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C 张某在商店购买首饰时 趁售货员不注意 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商店的真首饰调换D 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2万元的海洛因拿走 真题多选 五 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犯罪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 企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 一 贪污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 侵吞 窃取 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1 构成要件 1 本罪侵犯的客体 同时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 2 本罪在客观方面 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侵吞 窃取 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3 本罪的主体 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 以下简称 补充规定 第一条规定 贪污罪的主体是 国家工作人员 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 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 4 本罪在主观方面 故意 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 二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进行非法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进行营利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1 构成要件 1 本罪侵犯的客体 既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 使用 收益权 2 本罪的客观方面 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进行非法活动 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3 本罪的主体 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 4 本罪的主观方面 故意 即明知是公款而有意违反有关规定予以挪用 其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 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两者的目的和手段都不相同 1 虽然两者都是特殊的主体 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但贪污是永久地占有 挪用公款却是暂时性地占有 贪污实现了财物权的转移 而挪用并没有转移财物所有权 只是暂时占有公款 以达到使用和收益的目的 Page 121 2 贪污是通过侵吞 窃取 骗取等手段达到目的的 而挪用公款一般都为擅自私用公款 没有 也不必要采用贪污所实施的手段 虽然两罪同属 贪污受贿罪 这类大罪里 但由于这两个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不一样 所以贪污罪的最高刑可判死刑 而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刑是无期徒刑 三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索取他人财务的 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1 构成要件 1 客观方面 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向他人索取财物 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2 主体 是特殊主体 即国家工作人员 3 主观方面 由故意构成 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 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 Page 123 真题 单选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索取他人财物的 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 其行为构成 A 受贿罪B 职务侵占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有关合同的订立与生效法律问题研究
- 工地装修工程分包方案(3篇)
- 工程细节改进方案模板(3篇)
- 2025年电工等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解剖学考试试题分布及答案
- 11-5、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专家意见表
- 2025年技术培训的合同范文
- 工程项目拍摄方案(3篇)
- 工程研讨设计方案(3篇)
- 工程行业各种预算方案(3篇)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知识点
- 高大模板安全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 个人代持协议书
- 电力现货实战型交易策略分析
- 游戏交互设计趋势
- 滋养生命的水(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长春版
- 便利店委托运营协议
- 栾川县潭头金矿有限公司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干股分红协议书”适用于品牌代理商
- 中国电影发展史简介
- 储能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