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1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2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3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4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植物生长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分;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影响。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在蒸馏水中,其生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并探究其原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实验的设计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和交流。教学重难点:理清实验设计思路,定好实验计划。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试管夹、载玻片、滴管、土壤浸制液、蒸馏水、实验图表等;2、布置学生课前完成活动1中的实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汇报实验师:我们桂林镇在农业结构上已经形成了“一村一品”,我给同学们看几张图,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是什么农作物?在哪些村盛产?(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各村庄的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宋村葡萄、江村甘蔗、大坑黄村茭白、山边大白菜等)。生:我知道,这是有名的“宋村葡萄沟”里的葡萄,去年暑假我去过,太美了。生:这个我认识,我家也有,是甘蔗。江村那边最多。生:这个是茭白,我家在大坑,我家田里都是。星期天我还跟爸爸一起去掰了。生:这是大白菜,我家地里也有,不过没有竦口那边多。师:哦,你们很注意观察,更注重用事实说话,像个小科学家。评:教师从当地的实际切入,既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缓和了公开课的紧张气氛,又让学生有学习的立足点,有研究的抓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师:从同学的回答中,让老师感到同学们很关心我们身边的事情。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细致的研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植物生长方面的问题。(出示课题:植物的生长靠什么)师:我们光喝水不吃东西行吗?如果我们只给植物喝很纯净的水,植物能正常生长吗?请你们把上次实验的植物都拿出来,结合自己的实验谈谈你的想法。生:我通过实验发现:在纯净水中的豆芽生长速度比在土壤浸制液中的生长速度要慢,而且纯净水中的豆芽长势也不好,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精神,无精打采的样子。师:你测量的长度数据分别是多少呢?生:纯净水中豆芽长是6.4厘米,土壤浸制液中是7.0厘米。师:你是怎样测量的?生:我是从根部开始测量的。师:有用其它的测量方法量出来的吗?生:我是只量新长叶子的大小的。也发现它们之间是存在差别的,土壤浸制液中的新芽长度是1.2厘米,纯净水中新芽的长度是0.7厘米。评:这里的测量最好事先定好一个标准,不然学生就会感到有点困难。要么从根部量起,要么量单片叶子的长度师:哦,你也发现同样的现象,有不同的吗?生:老师,我是用了4棵同样长度的豆芽做的实验。在土壤浸制液中的两棵都比在纯净水中的两棵长得都好。结果跟其他同学是一样的。师:你为什么要用4棵呢?生:我怕万一出意外的话,还有一棵可以比较。师:你的想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做多组实验或者是重复实验,用多组数据来证明科学道理。其实,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做这个实验就是四十多组实验,这些数据是足以证明一个道理的,这个道理是-生:(自由答)植物在土壤浸制液中生长的比在纯净水中生长的好。师:那么,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生:我认为土壤浸制液中有些东西在纯净水中是没有的。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还有其它的猜测吗?生:我想也是的,浸制液是从土壤中用水泡出来的,土壤中肯定有东西跑到水中了。师:你的直觉告诉你肯定有,是吧。那我们该怎样去证明我们的猜测呢? 生:用放大镜看。生:放大镜不行的,我看过的。什么也看不到。师:你的想法不错,但放大镜肯定是不行的,有一种显微镜可以看到。生:老师,拿给我们看看呀。师:由于我们学校条件有限,没有高倍放大的显微镜。我们只能想其它的办法。生:老师,书上是用酒精灯烤载玻片的办法来证明的。师:对,这个办法我们可以做到的。但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动脑筋想想。(沉默片刻)生:老师,我有一个办法,把纯净水和土壤浸制液冰冻起来,再观察。师:你是怎样想到?生:冬天的时候我发现脏水冻起来的冰要脏点,土壤浸制液中如果有其它的东西,那么应该也会有所不同吧。师:你观察真仔细,我想也有可能。课外你去试试,好吗?并把结果给大家看看,行吗?(课后老师专门找到这个同学,给她一定的指导和鼓励,该学生也完成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自己发现问题的实验)评:教学中教师非常注意学生发言中的创新火花,学生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师:在做实验前,我们回忆一下酒精灯等实验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生:酒精灯要用点燃的火柴从上往下点,加酒精时必须熄灭火焰,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罩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生:载玻片是玻璃做的,玻璃加热前必须要预热,加热时离开火焰一点。师:加热后的玻璃不能马上放入水中,这样容易裂开,也不能用手直接去拿,会烫手。还有,实验时的垃圾一定不要乱扔,集中放到一起,以免造成污染甚至危险。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怎样进行。生:这个实验就是用火烘干载玻片上的水。师:载玻片上的什么水?生:是土壤浸制液和纯净水。师:应该滴多少?就一个载玻片,该怎样安排这两种水滴?生:我认为各应该滴两到三滴就行了,两种水滴不能混淆到一起,那样就分不清了。师:两到三滴?你们想,我这样滴行吗?纯净水滴两滴,土壤浸制液滴三滴,可以吗?生:不行。师:为什么?不是两到三滴吗?生:应该两种水滴一样多。师:对,一定要同样多的水放在载玻片上,并用火让水分快速蒸发。如果是两滴的话,都是两滴。或都是三滴。这像我们上次实验一样,要用同样多的水,同样大的瓶子,放在同样的地方才行,否则,我们不知道到底是那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评:对比实验的一个关键就是只有实验因素不同,其他因素要完全一致。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了滴加水滴要完全一样,这是学生往往要忽视的。师: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就开始做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到书上。(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鼓励胆子比较小的女生亲自操作实验,与学生谈论实验中的现象等)师:老师发现几个很好的现象,第4组,做好之后马上就把酒精灯盖灭了,很有节约意识,也是好的实验品质。第2组,完成后就把实验器材整理整齐了,这个习惯真好。评: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学生做分组实验之前让学生回忆了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实验之后又表扬了在实验中做的好的小组,这一点很好。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实验中的发现。生:我发现水分蒸发后,土壤浸制液中有些灰灰的东西留下,纯净水中几乎没有。师:这些灰灰的东西我们称它为杂质,这个实验中现象很明显。其它组是不是有同样的发现。生:是的。生:老师,这些杂质是什么呢?师:你的问题问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些资料,书上也有点资料,你们看看。再说说杂质里都有什么成分,书上的资料可以拿笔做做记号。(学生阅读资料,并重点做记号)师:谁说说?生:原来杂质中有动植物的遗体腐化物,有土壤中的矿物质,还有我们人类施的肥料。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生:资料中说,这些是植物的营养,植物就是靠吸收这些养料生长的。师:是的,这些杂质对植物来说可是宝呀。这些杂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植物的营养就越丰富,植物也就长得越好。生:哦,我现在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老下肥了。三、制定课外实验计划师:我们身处农村,平时跟自然界接触的机会很多,根据你们的观察和体会,说说或者猜猜,植物的生长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阳光、肥料、土壤、空气、水、季节、天气、雾、农药、青蛙、温度)生:我认为跟阳光有关。师:为什么?生:我家屋后的田里老被遮到阳光的油菜长得就比较差。生:跟肥料有关。刚刚我们学的。师:你即学即用哦,不错。生:我认为跟土壤有关,我家田里的油菜就比山坡上的长得要好。生:我认为跟时间有关,因为不同的植物要在不同的时间里种。师:你说的这个时间我们可以理解成季节,是吧?生:嗯。师:还有其他的因素吗?生:还有雾。师:有原因吗?生:我讲不出来,只是感觉好像有关系。师:哦,感觉有时也挺重要,不过我们千万不能把感觉当作真理来用哦。生:还有青蛙吧,书上不是说青蛙捉害虫吗?害虫没了,庄稼就长得好呀。所以跟青蛙肯定有关系。师:分析得很好呀,我支持你。生:我认为跟温度一定有关,我家种大棚蔬菜的。爸爸说冬天能长辣椒、西红柿主要就是大棚里温度高。我也进去过,里面的温度比外面真的高好多。师:那以后这个实验大家就请你爸和你当指导员,愿意吗?生:我只知道一点点。师:还挺谦虚嘛。生:不过我爸知道的多。他肯定愿意帮忙的。师:好,就这么说定了。评:教师把学生的父母都拉进学习的角色中来了,资源被充分运用起来了。生:还有农药。现在谁家不用农药,电视上讲绿色蔬菜,我想很难。师:你的想法很好,农药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很关心食物的安全问题,如果你研究下去,肯定有喜人的发现。评: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能积极地把科学活动由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以扩大学生研究的空间。师:我们的经历可真丰富,可见同学们平时都愿意帮爸爸妈妈干点农活,都爱思考问题,也挺关心一些大事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今天,我们就先拿土壤来进行研究。探究土壤跟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师:同学们先把书上关于土壤分类的资料看看。(学生自学课文)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土壤按其性质分,一般可以分成三种:壤土、黏土、砂土。壤土中的养分多,保水保湿,透气性好。黏土保肥但透气性差,砂土透气性强,但养分容易流失。师:你总结得不错,请同学们打开老师准备的三包土壤,根据资料介绍,区分一下,哪包是壤土、哪包是黏土、哪包是砂土,小组内可以讨论。(学生区分三种土壤,教师巡回观察并听取学生分类意见,同时发放实验报告单)师:同学们分得很好。请大家把土壤放到中间,看到手中的科学研究报告。科学家做实验,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真实可靠。现在你们手中拿到的就是一份实验报告,下面,我们一起来填写。师:我们的问题是?生:探究壤土、黏土、砂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师:你的猜想是什么?生:我想植物在壤土中生长的最好,在黏土中中等,在砂土中最差。生:我也这样认为。师:你将怎样的进行实验?生:我们选三个小盆,各种一棵豆芽。把它们放在一起,每天浇同样的水。然后观察纪录。师:根据我们以前的实验,同学们说说,在对比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我们应该选同样的盆,放同样多的土,选同样的豆苗,放在同样的地方,浇同样多的水。师:也就是说,在实验中,我们除了土壤不同之外,其它的一切条件都必须一样,这样我们得出的实验结果就肯定是土壤不同造成的,而不会是其它原因了。师:我们为什么要选植物的幼苗?生:幼苗好种呀,容易活。生:幼苗可以种到小盆里,测量方便。师:除了你们讲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幼苗成长速度快,在短时间里实验结果会比较明显。生:老师,我们要做多长时间呢?师:我们先观察纪录10天,看看结果怎样,到时我们再一起讨论。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纪录,直至开花结果。师:纪录表会填吗?生:会,我们在数学课上学过统计图。师:对,是统计图,希望你们能真实、认真地填写。还有,底下的自我评价表也要认真填写,我们像科学家一样来研究问题,就得像科学家一样的实事求是,坚持不懈。老师希望能看到大家的实验成果。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后反思本次课程是在县公开课中试教,后期又进行了改进,把第一个实验在课前完全做完了,实验的数据和发现也在课前要求学生填写完成,这样就大大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就我这两次的执教过程,有一些思考如下:1、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先后改动了3次。开始时是按着书上的顺序进行,但我始终感觉还是空泛了,我坚决换了设计,改了之后的导入虽不错,可我还是觉得跟学生的情感不能很好地共鸣。在冥思苦想后,我决定从大的视角入手,从整个桂林的农业布局切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结合农村的农业生产实际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有情感,有体验,使研究过程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了。2、 本节课的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所以对比实验的要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了。在公开课的时候,我设计的是思路是,在最后设计实验的时候集中一起强调,所以对由任课教师布置的第一个实验没有很注意,使得对比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没有很好体现。改进后的设计就把对比实验的要求遍布在各个实验的过程中,这样学生三个实验完成后,既知道了对比实验的要求,又巩固了对对比实验的要求。使对比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在学生头脑里螺旋上升,层层深入,清晰又牢固地掌握了。3、 科学家是教不出来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时空中发展,是我的教学原则。一堂科学课如果没有新的思想产生,就是一堂失败的科学课,而且这种新的思想的产生是无法预设的,预设出来的就不是新的思想了。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产生,那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鼓励学生再思考一下。本次课程中,产生了这么几次新的思想,一是在证明土壤浸制液的实验上,有学生提出了用冰冻的方法来证明,我对这个全新的方法予以了鼓励,并在课外及时给予了指导。二是在提研究问题时,学生提出了农药和绿色食品关系的问题,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尤其在城市的消费理念中,其地位是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而解决的根源就在植物的生长管理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研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4、 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是科学课的至上追求。在现在的学生中,不乏有好的想法和问题,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地进行研究,不知如何地设计实验、怎样地数据的收集,还有实验的分析、交流和总结。这是他们的盲区,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在本节课中我强化并拓宽了实验三。给学生设计了适合他们的科学研究报告,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填写,让学生通过这次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真正地体会到科学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从而为后面自主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自己开展实验有个实践的范本。5、 积极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在平等、互尊的环境中交流是我的倡导。本次课程中的交流是多向的,即有师生交流,又有生生交流,还有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有效的交流充分展示个人或小组的探索过程及探索成果,通过研讨使个人或小组的探究方法、探究结果变成大家共享的财富。吴 兵附送: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种子发芽实验2课时教案实验记录表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教具学具教具: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教学资料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相关照片(见附件)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回顾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一组照片凤仙花的一生。从这组照片中我们清晰地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们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种子发芽)(教学说明:从一组凤仙花的一生的照片切入,自然而亲切由已学的旧知转承到新的知识内容)2、自由交流(教学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涉及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摘要板书。) 3、质疑思考(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们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稍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随即让个体学生做出判断性回答。(教学说明:1、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2、做出一个判断性的回答,旨在让学生对刚才黑板上所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重新做一次个体的审视、选择。)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说明: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如何让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为学生固存、内化、运用,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使他们大脑构建起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1、引水成渠:给个例子,扶一把。师:有同学说了,绿豆发芽,这些黑板上的条件并不是统统需要。也就是说有些要,有些不要。那么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板书:实验办法及“?”)(让学生进入无声胜有声的思考境界。)A计划:在学生思考后,若有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要义的实验方法,那么教师要引领规范实验过程与方法,要强调注意事项如两组实验,其它条件都一致,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最后总结归纳:像这样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对照组其中某一个条件,我们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B计划:学生在思考后,一下子还不能说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想法,那么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引导的方法。如下:师:同学们,我们先就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做个表决吧。(屏幕出示:问题: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学生出现两个阵营。(屏幕出示:推测一:需要土壤。推测二:不需要土壤。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判别验证了。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大家给出出主意?(教学说明:以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为切口,使学生思维更趋集中在一个点上,设计对比实验相对容易了许多。其二、选择“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作为例子,是一个不错的切口,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同,对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认识不一,猜测不同,会出现矛盾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猜测。而选择“绿豆发芽是否需要阳光或水”让学生讨论容易形成统一的意见,矛盾的冲突不大。)(预设 生:我们可以把有些绿豆种子放在土里,而有些不放在土里。看看它们能不能发芽。)师:(评价与追问)一个不错的建议,分成两组实验。如果这两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说明(生:绿豆发芽不需要土)。如果没有土的一组绿豆没有发芽,而有土的一组绿豆发芽了,说明(生: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师:(引导完善)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他的实验方法了吗?你们觉得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预设 生:a.两组应该有相同的绿豆种子。 B.两组都应该得到相同的水。 C.两组应该放在相同的地方若学生没有提及教师可以用假设点拨,例:同学们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我经常给没有土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而不给土壤环境中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这样可以吗?)师:同学们,你们很注意到实验的公平,根据大家说的,我们来填一填这张实验设计表(屏幕出示:实验计划表):实验计划表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我们的推测推测一:需要土壤。推测二:不需要土壤。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方法师: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有哪些呢?(预设 生:空气 水 相同数量的绿豆 温度 等等)师:不同的条件呢?生:土师:实验的方法是?生:让一组绿豆种子在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没有土壤。(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打字,屏幕上相应的表格里依次呈现学生所说内容)最后呈现:实验计划表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我们的推测推测一:需要土壤。推测二:不需要土壤。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空气 水 相同数量的绿豆 温度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土实验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在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2、归纳小结师:同学们,我们把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在“实验方法”下板书:对比实验)3、自由流淌:独立设计,放一手。师:同学们,我们依据这张实验计划表进行实验,最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证实绿豆发芽到底需不需要土壤,与你的猜测是不是一致。那么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来,绿豆发芽必须哪些条件呢?(稍顿)阳光需要吗?水需要吗?需要适宜的温度吗?(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生:填写实验计划表。4、分组汇报交流师:同学们,都填好实验计划表了,我们来分分组,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我们简称“水”组。同时请两到三位同学交流实验计划表,请同组同学参与评价及完善。(依次交流“阳光”组、“温度”组,教师补充完善实验计划。)三、观图了解实验过程1、自我阅读教材P4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指南。2、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事项(1)、每个盒内要有3粒以上的绿豆。(2)、给盒子标好编号。)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记录单,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预设板书 种子发芽水 合适的温度 土壤 阳光 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附件:教学相关表格实验计划表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我们的推测推测一:需要土壤。推测二:不需要土壤。两个组相同的条件空气 水 相同数量的绿豆 温度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土实验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在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实验记录表实验开始时间: 班级: 姓名: 日 期绿豆种子变化实验组对照组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种子发芽实验(二)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二、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三、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四、 学具准备培育的绿豆芽、实验观察记录单。五、 教学资料教后记一则、课堂随笔一则、学生日记、若干照片六、 教学建议1、很多时候,我们科学课课堂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共同体学习方式基本贯穿了每堂课。同样种子发芽的实验研究,课文也还是安排了小组研究。本人觉得此课更适合单独研究。所以汇报之际不是以组为单位,而可采用学生个体为单位。2、本课实验数据汇报采集可采用课堂学生汇报,教师电脑操作输入的方式,即便捷,又能说明问题。七、 教学过程(一) 夸赞导入师:今天,老师的心情就如艳阳天,非常高兴,因为还没上课就有好多同学急着向老师汇报他们自己实验的结果。我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我们不着急,先来回忆我们上节课有关绿豆发芽的猜测。请看大屏幕(PPT播放同学们上节课的相关猜测。轻松调侃进入课堂。)(二) 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整理实验信息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请看实验记录表格:(屏幕出示):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记录序号种子总数量已发芽量未发芽量我们得出的结论1实验组对照组2实验组对照组3实验组对照组4实验组对照组5实验组对照组注意汇报时要响亮清楚。(1) 汇报数据师:我们从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开始。(教师在表格横线上打字:水)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3粒。对照组都没有发芽。(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PPT课件相应表格里输入汇报数据。)师:请相同实验的第二位同学汇报。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4颗。实验组已发芽4颗,未发芽0颗,而对照组一颗也没发芽。(同样,教师收集数据,输入表格)收集了三到四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之后,教师可引导: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同学们,请你们注意,如果你的实验现象与前三位同学相同,我们就不再收集,如果有异议,请你汇报。(实际教学中也会发生点意外。有的学生对照组的绿豆也发芽了,教师先记录该学生的数据,在分析数据时,再追踪调查。)(请参考:教学资料意外)(2) 分析数据师: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其他同学注意这些同学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生:我得出了绿豆发芽需要水。师:能陈述理由吗?生:因为这些同学实验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而对照组的绿豆一粒也没有发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绿豆发芽需要水。(先让没有参与次实验的同学根据实验同学的数据作出实验解释,培养倾听能力。)师:你是实验的同学,你认同他的说法吗?生:认同。师:同学们,认同吗?生:认同。师:是的,说的有理有据。绿豆发芽需要水。(板书:绿豆发芽需要水)师:是否需要土壤呢?进入下一组汇报。(教学说明:同样有关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是否需要阳光、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都经历学生个体汇报,教师数据记录,再到集体分析实验结果,最后教师板书结论的过程。)(3) 小结归纳(教师根据板书归纳:)绿豆发芽需要水及适宜温度,不需要土壤和阳光。(三) 种植绿豆芽师:同学们,我们手上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呢? 生:种起来。师:好,我们就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或纸杯里,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猜测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生:(预设:水、空气、阳光、养料)师:有经历有兴趣的同学,老师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四)作 业教后记种子发芽实验的几点教学思考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