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词背诵.doc_第1页
二年级古诗词背诵.doc_第2页
二年级古诗词背诵.doc_第3页
二年级古诗词背诵.doc_第4页
二年级古诗词背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菊 花 唐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xi)。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赏析】:最后两句说明他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菊 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释】:九月八:指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押韵。杀:凋零。【赏析】: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等到菊花节那一天,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题 菊 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ru)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释】:西风:点明节令。满院:极言其多。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作者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青帝:司春之神。【赏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有朝一日我若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秋 菊 诗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注释】:性:性质 指人的本质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是吟咏自然界植物。秋菊的坚贞品性,也是人的高尚情操的象征。象征革命者不怕困难和白色恐怖的崇高品质和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赏 菊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注释】:【赏析】:游 子 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注释】:“临行密密缝”:是说他仔细缝制衣服,使之长久耐穿,但是慈母的心中,却又盼着游子能早日回到自己身边。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这里喻指慈母之恩。晖,阳光。这两句用比喻说明慈母之爱难以报答。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赏析】: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小 儿 垂 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zh)子;小孩儿。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生长在阴湿地方的青苔类植物。怕得:生怕、恐怕,表示假设。【赏析】: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正专心地学着钓鱼,他侧身坐在长满莓苔的阴湿的岸边,四周的青草掩映着他。一位行人远远地向他问路,他急忙摆摆手没有回答,唯恐一出声音惊跑了水中的鱼儿。赠 花 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注释】: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卿是对男子的美称。锦城:指成都。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丝管: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音乐。纷纷:多而乱的样子。这里指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曲。闻:听到。【赏析】: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其中“半入江风半入云”是点睛之句,它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繁盛,更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乐之美。回乡偶书二首(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注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赏析】: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其一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霜 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注释】:青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月中嫦娥。婵娟:美好的姿容。【赏析】: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凉 州 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少数民族诸国的所谓胡音。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用葡萄来酿酒,在唐朝时候盛行在西域地区。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琵琶:西域少数民族弹奏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赏析】: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不知:岂料、想不到。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赏析】: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雨 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ru),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注释】:【赏析】: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蜜蜂与蝴蝶飞到小园里看到残败,萧条,荒芜的景象;都纷纷翻墙飞到邻居家的小园。顿时给惜春的诗人留下无限的迷惘与惆怅,诗人突发奇想,想出了流传千秋万古的名句:“却疑春色在邻家。”观书有感二首(之一)【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俳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渠:他,指方塘。那得,怎么会。如许:这样。【赏析】: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诗人是借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以池水源头作喻体,比喻在学习中只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就能进步不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lu)蒿(h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n)欲上时。【注释】: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芦芽:芦苇的幼芽,可以吃。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赏析】:冬天过去,春天已到来,春江的江水一暖,是在江里戏水的鸭儿最先知。春一到大地回春,群鸭戏水,风光最是熙和美丽。原诗是题画,写鸭近水最先知道春的消息。我们说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的每被某些有关人士先知道时,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鸡【唐】崔道融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注释】:【赏析】:池 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释】:1.撑:划。2.小艇:小船。 3.不解:不知道。【赏析】: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诗的起句 “小娃撑小艇”,两个“小”字,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余地,这“小艇”载着“小娃”要去何处呢?原来是 “偷采白莲回”,他是趁大人没注意悄悄而行的,不露痕迹的,但结果却出人预料,“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人极会运笔,他不写小孩如何被发现,而是写一池萍间留下了长长的一道开口。这首五言绝句虽然不长,但却充满着无穷的趣味。七 步 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q),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豆萁:豆秸。釜:锅【赏析】:前两句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塞下曲六首(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lng)中。【注释】:1.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2.平明:翌日清晨【赏析】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名句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雪【唐】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ru)不宜多。【注释】:1若何:怎么样。【赏析】: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三、四两句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八 阵 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赏析】: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注释】:、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赏析】: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注释】:【赏析】: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注释】:、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尊:酒杯。【赏析】: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这首诗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乌 衣 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释】:、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赏析】: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渔 夫【唐】张志和西塞上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鱼肥。青箬(ru)笠(l),绿蓑(so)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2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3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江 南 曲【唐】储光羲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注释】:【赏析】:长干曲(其一)【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注释】:【赏析】:长干曲(其二)【唐】崔颢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注释】:【赏析】: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洛城: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赏析】: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绝 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释】:短篷:有篷小舟。仗:拄着。藜:指拐杖。【赏析】: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注释】:【赏析】:约 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注释】:有约:即邀约友人。家家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赏析】:梅雨天里的雨下个不停,青草从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悠扬悦耳。邀约的朋友怎么还没有来呢?已经过夜半了,怕是不会来了,我百无聊赖地闲敲着棋子直至灯花落尽。野 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赏析】: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释】:【赏析】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幽草:幽谷里的小草。【赏析】: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春 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注释】:【赏析】: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赏析】: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注释】:【赏析】: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曰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赏析】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zh)子花。【注释】:【赏析】:白 云 泉【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注释】: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赏析】: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注释】: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林表:林梢。、霁色:雨后的阳光。【赏析】: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作者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夜 月【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家人,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注释】:阑干:纵横的意思【赏析】: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则又在“新透绿窗纱”的“虫声”中感觉到春天的来临赋 新 月【唐】缪氏子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注释】:【赏析】:兰溪棹(zho)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柳湾:种着柳树的河湾。越中: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开时下的雨。【赏析】: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出自文人笔下。三、四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上下两联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也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夜江边休闲式的捕鱼图新嫁娘词(其一)【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注释】: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赏析】新娘三朝下厨房,洗手亲自作菜汤。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尝一尝。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金 缕 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注释】:。“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赏析】: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南园十三首 (其一)【唐】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注释】:【赏析】: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 “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千字文(梁)周兴嗣 撰 相传,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从搨取王羲之一千字不重者编为四言韵语而成。尚书故实称:“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既要不用不相同的字,又要从王羲之遗书中搨出的千字组成,还要使之成韵,一夕而就,恐难尽信。许是赞扬周兴嗣过人智慧与出众的才华,才有此说。 周兴嗣(?521)南朝梁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字思篆。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隋唐以来,千字文大为流行,背诵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因流传甚广,以致文书编卷,都采用“天地玄黄”来代替数字。兄弟民族地区也出现了满汉、蒙汉文的对照本字。由于历代不少大书法家都曾书写,更使千字文至今仍是学习各种书法的范本。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