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实验中学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1页
蕲春县实验中学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2页
蕲春县实验中学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3页
蕲春县实验中学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蕲春县实验中学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实验中学 胡庆本卷命题范围是必修(第三册)的一八专题和选修1全册。考查的知识点分布面广,但侧重主干知识。分值设置与高考卷一样,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从全县平均分和各档的人数分布情况看,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下面从命题思路、数据分析、存在问题及教学建议方面加以具体分析。一、命题思路从高二上学期的现实看,高二第一学期各校已经开始讲完必修三册书和选修一,显然,高二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应体现新高考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初步体验各种类型的试题,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也便于教、学、考三者之间的互动。本卷命题依据新高考、新课标的理念来命制,概而言之,体现了“三化三原则”的思路。(一)“三化”1.命题取材多样化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各种新材料在高考试题中的运用越来越常见,所选材料广泛,形式多样,重视考查学生信息解读、知识迁移能力, 这此就有图示、表格、条约、评论、电影等多种材料来命题,体现了试题的新颖性和可读性。 2.命题视角多元化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考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近几年历史高考试题的明显趋势。 就体现了以文明史观为主,同时兼顾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的多元视角观察历史的发展变化。如27题就考察文化全球化,文明史观。本卷试题命制以文明史观为基调,四种史观并存,对文明史观的考查重在中国从古到今政治文明的主要成果, 3.目标考查多维化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卷试题命制的方向是: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齐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融。新高考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从来就未忽视过历史知识的掌握要求,知识是基础,学生只有在准确、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成其它目标。侧重考查知识记忆的有第5、14、17、18、19、22、23、24题。历史课程标准关于能力的要求明确:在掌握基本历史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能力考核的选择题有第1、3、7、8、9、11、15、20题,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能力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就是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凸显历史学科特色,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这在四大题的非选择题中体现地非常明显,几乎所有的简答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而非简单的背书就能解决问题。另外,个别选择题体现了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如第6题关于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价值判断,第10题计算某生的毕业时间。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渗透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中,倾向较明显的是第4、6、7、26(1)(3)、28 题。二、学生成绩数据分析(一)选择题数据分析图表一,选择题平均分、正答率 题号123456789101112平均分1.041.851.70.741.141.430.72 1.660.161.20.851.67正答率(%)5292.585375771.5368386042.583.5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平均分1.51.511.031.861.661.490.881.511.681.021.431.43正答率(%)7575.551.5938374.54475.5845171.571.5(二)主观题数据分析图表三,主观题各小题平均分、得分率(%)、总平均分题号26题(1)(2)(12分)26题(3)(4)(11分)27题(1)(12分)28题(1)(15分)主观题(50分)总平均平均分6.592.743.261.8228.17得分率73.22%45.67%54.33%91%54.17%从图表一看出,正答率在90%以上的容易题只有2、16两题,正答率在80%-90%的较易题有5题(3、8、12、17、21),正答率在70%-80%的难度适中题有7题(6、13、14、18、20、23、24),正答率在50%-60%的稍难题有5题(1、5、10、15、22),正答率在30%-40%以下的偏难题有4题(4、7、11、19),第9题正答率只有8%。第26题(1)(2)两问得分率是主观题中得分较高的,平均得分659,得分率是73.22%。此题得满分的考生最多共798人,比例达到14.6%,得低分人数也最少,大部分考生能得6分以上。其中第(1)问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考查的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主干知识东西方思想演变的原因,第(2)问考查的是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概括材料能力,也是学生较熟悉的知识,所以总体得分较好。26题(3)(4)两问得分率较低,只有45.67%,得满分人数最少,只有2人。(3)(4)两问对学生的概括、比较、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27题一些小作文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多项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历史领悟能力等等,这种题型要引起高地重视,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趋势。主观题总分50分,平均得分28.17,难度值0.54,比命题预设略偏低,四道主观题考查的都是学科重点知识或热点,在能力考查上也体现了近年高考命题的趋向。如果试卷总体难度下降,势必在导向上不利于学生应对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当然在命题难度把握上还须提高,做到既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要求,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发挥市统考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测作用。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选修三部分得分明显较必修一部分内容差。尽管必修部分是高考考核的重点内容,但也不能对选修部分过度忽视,否则会失之偏颇。三、存在问题及教学建议(一)基础知识应夯实总体上分析学生失分较多的原因,主要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如第1题对“周”的理解误解为“西周”、第4题“劫掠圆明园”误以为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第7题“驱除靼虏”误以为是“反帝”、14题“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误以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22题中东四次战争的混淆、第24题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概念不清。建议:教师上课对主干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剖析,加强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对易混、易错知识点时常进行点拨,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平时测验可进行专项训练。学生听课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笔记外,复习时还要举一反三,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微观上要把准每一个考点,宏观上要把好某一方面历史的发展趋势。由于人民版教材知识点有“多、繁、细”的特点,专题内容设置有时序交叉、不符合知识逻辑的因素等,学生学起来倍感困难,因此,更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合理整合与取舍,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二)解题能力需提高学生因解题能力薄弱导致失分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审题不仔细表现在:题目中的限定词常被忽视、一题多问中的漏答、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来作答却把课本内容生搬硬套上、要求不得摘抄原文却一字不少抄上材料,要求概括回答却不看分值任意发挥等。答题不规范表现在:字迹潦草、要点不明、提示语缺失、表述不畅、个性化语言组织、错别字导致歧义等。建议:审题时,养成在题目上做记号的习惯,划出题干的主干语、限定语、答题语,对题干要“三看”:一看主干语,明确内涵外延,二看限定语,明确答题范围,三看答题语,明确答题类型。答题时,字迹清楚,字体大小适当,要点明确、抓住核心词、言简意赅、答后及时修正错别字、用历史语言表述、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由于网络阅卷对学生的答题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测验阅卷中如能及时发现学生的答题问题,可在卷面写批语提醒等方法加以督促,只有平时重视答题规范,高考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差错。(三)学法指导要加强历史研究的是过去,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许多学生因学习历史不得法,导致看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得多忘得也快,考试时常出现脑子一片空白或张冠李戴,成绩自然也难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建议:现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文字史料的方法为例加以说明,由于客观的历史事实本身已不存在,学生要学习和认识过去的历史事实,必须通过各种史料进行间接的了解和认识,这就意味着历史学习中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各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