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浮与沉 2教案 冀教版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活动3的教学。物体的浮与沉一、活动目标1.能对由常风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沉浮进行预测。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3.能根据沉浮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二、教学过程1.活动可4人一组,合作进行。2.在本课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说说“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在学生回答正确或对答案产生争议时,可自然开始本次活动。3.学生预测某物体的沉浮特点时,如棉花、海绵、小瓶(有盖与无盖)、废纸等,如果有争议,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预测的根据,再让学生根据预测将材料在实验桌上分门别类地摆开。4.指导学生实验时,一定要强调操作方法,如轻轻地将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入水中,每次放一种材料,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等。A)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可根据各组实验情况,适时提出一些有关沉浮原理的问题,如:是不是所有能浮在水上的物体都比沉下去的物体小?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上,有的却要沉下去?B)可以边实验边记录,也可以在实验结束后集中记录。如材料较多,可以给物体编号,记录时只记某物体的号码即可。C)活动结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预测是否正确,并初步体会实验的重要性。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活动目标1.能选择一个恰当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制订简单的究计划。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沉浮。3.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二、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选择问题,燕自由结组。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问题做个简单的统计,明确各组的任务。2.实验前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每次尝试都可作为一种方法记录下来。3.交流时,要指导学生说清过程和结果(即说清楚实验步骤和看到的现象),更要启发学生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4.可让学生用刚获得的经验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打捞沉船的方案、推测潜水艇的沉浮原理等。感受浮力一、活动目标1.能用不同方法感受到浮力的存在。2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3.能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二、教学过程1.分成4人一组。2.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自然进行。例如,学生交流时可能会提到:“我把瓶子向下按,有顶手的感觉”;“橡皮泥在水里变轻了”等现象。教师可适时提示其他同学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从而开始本活动。3.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按顺序认真体验12次,要轻轻往下按物体,再慢慢将手抬起。4.活动后可引导学生具体谈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如果学生始终没提到过浮力这个概念,此时要告诉学生,在水中感觉到的那种往上顶手的力,科学上称为浮力。5.活动结束后,可引导学生在插图的启发下,举一些日常生产生活中和浮力有关的实例。如:船、游泳圈、救生衣、救生衣、淘米、煮饺子等。教学后记:学生以有的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学生认识浮沉现象,对浮力有一种切身的感受。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浮与沉 3教案 冀教版教学设计思想:浮与沉这一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以水为载体物体的浮沉现象,并亲自感受水中物体的浮力。而教学的重点则放在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想象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或多种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3根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状态给物体分类。4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三、科学知识目标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出人们利用浮力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问题的实例。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材料与用具:活动1:橡皮泥、棉花、砂、皮筋、钉子。活动2:水槽、水瓶、橡皮、泡沫塑料。活动3:水槽、塑料球。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教师:大家翻开书P33,看看这幅图中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学生看图并举手回答。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做个实验看看哪些物体沉下去,哪些物体浮上来呀?学生:想。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浮与沉。(二)新课教学活动1:物体的浮沉教师:四人一组,每组派个代表来领材料。学生领材料。教师:大家看看手中的材料,猜猜哪些物体在水中可以浮起来?哪些可以沉下去呀?学生猜测并回答。教师:大家对这些答案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呀。说说你的原因?学生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并说明原因。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测。实验方法:大家根据预测将材料按沉浮分成两类并记录下来。水槽中盛满水,轻轻地将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入水中,每次放一种材料,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等。记录实验结果。将预测的和实际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适时提出一些有关浮沉原理的问题,如:是不是所有能浮在水上的物体都比沉下去的物体小?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上,有的却要沉下去?活动结束。教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大家把实验结果填到书上P34,然后小组内分析预测是否正确?学生填写并讨论。板书设计:第九课 浮与沉 活动1:物体的浮沉实验方法:大家根据预测将材料按沉浮分成两类并记录下来。沉的物体浮的物体水槽中盛满水,轻轻地将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入水中,每次放一种材料,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等。记录实验结果。物体现象沉的物体浮的物体将预测的和实际的实验结果作比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物体的沉浮,那么大家想没想过怎样让那些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呢?学生思考。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新课教学活动2: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上节课,我们观察到,瓶子能浮在水面上,那么,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好,那橡皮泥是沉在水底的,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但究竟哪种方法能使瓶子沉下去,使橡皮泥浮上来还需要我们用实验去验证。实验方法:四人一组,每组从使瓶子沉下去和使橡皮泥浮上来这两个研究方案中任选其一进行研究。实验前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每次尝试都可作为一种方法记录下来。记录实验结果和现象。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的实验结果,把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清楚。学生汇报并讨论。教师总结:让瓶子沉下去的方法有:灌水、装石子、捆上重物、打碎、不盖盖、重物压等。让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有:捏成船形或碗形、放在浮的物体上、裹住能浮的物体、捏成空心球等。总之,改变浮沉状态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物体的体积、改变液体的比重、借助别的物体等。作业:设计打捞沉船的方案。推测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板书设计:第九课 浮与沉活动2: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方法:四人一组,每组从使瓶子沉下去和使橡皮泥浮上来这两个研究方案中任选其一进行研究。实验前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每次尝试都可作为一种方法记录下来。记录实验结果和现象。实验一:使瓶子沉下去方法现象实验二:使橡皮泥浮上来方法现象总结:改变浮沉状态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物体的体积、改变液体的比重、借助别的物体等。作业:设计打捞沉船的方案。推测潜水艇的沉浮原理。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这几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浮与沉,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中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呀?学生:浮力。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通过前几节课的实验,大家感受到过浮力吗?学生回答。(“我把瓶子向下按,有顶手的感觉”;“橡皮泥在水里变轻了”)教师:对,这些都是浮力的作用,看来大家有的感受到浮力,有的没有感受到,今天我们就一起亲身感受一下浮力吧。(二)新课教学活动3:感受浮力教师:现在大家分成四人一组,每组派个代表上前领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并领材料。教师:大家根据实验材料来设计一下实验,如何才能感受到浮力呀。学生发表实验设计。(把塑料球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大家不要局限于实验材料,来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感受浮力呀。学生回答。(把乒乓球放到水槽中,游泳等)教师:好,下面大家用实验材料进行感受浮力的实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按顺序认真体验12次,要轻轻往下按物体,再慢慢将手抬起,并把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记录下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航空安全管理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水上安全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专家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运行中心招聘笔试高频题集
- 2025年动车乘务安全知识测试题集
- 儿童美术课件中段教学
- 2025年安全员安全法规选择题精解
- 机电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全教育方法及试题
- 墨梅教学设计课件压缩包
- 彩钢顶翻新施工方案
- 2022标准化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 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班会课件
- 建筑工程八大员岗位职责
- 消防工程全套报验资料
- 建筑模型手工课件
- 创客空间运营方案
- 酒店工程技能培训
- 向量数量积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标准
- TCAWAORG 014-2024 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技术应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