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答案.doc_第1页
2009-201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答案.doc_第2页
2009-201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答案.doc_第3页
2009-201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答案.doc_第4页
2009-201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 育 心 理 学(中 学200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 A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时,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B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3、下列哪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B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D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D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B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上渴 D、近墨者黑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C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D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C、问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12、“闻一知十”属学习中的 现象( C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13、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A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图柆1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 B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激化 D、从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 实验室研究 、自然实验研究。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咶能力、教学 操作能力 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 青年初 期。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 同伴 的影响越来越强。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 认知方式 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 操作 条件学习两类。22、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 类属 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还是对现实的准确表现,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 相对 性。24、班图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 自我效能 。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 个性 而异。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 概括化(原理学习) 理论。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 模象 直观。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心智 技能。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复述 策略。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的和 启发 式。31、观察学习和 亲历 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 认识 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 群体凝聚力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 心理性 问题行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答: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答: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 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4.道德行为逐步稳固。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答: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 4 .示范 5.惩罚 6自我控制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特征;学习的心向与定势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答:特定的学科知识,所需的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造适宜的环境(宽松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余地,改革考试) 2.注重学生个性的前途(保护好奇心,重视学生的不同的见解等) 3.开展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学会容忍模糊等)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 答:概念: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有效调控; 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效能性原则专门的学习策略,可能只重视具体方法的学习,没有考虑或重视如何根据个人情况来有效的调控和生成学习策略等。教育心理学(2010中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D)A、陶行知 B、潘菽C、房东岳 D、廖世承2. 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B)A、关键期 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3. 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4. 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5. 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B)A、巴甫洛夫 B、桑代克C、布鲁纳 D、加涅6. “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C)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7.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8. 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9. 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B)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10. “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B)A、初期 B、中期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1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12.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D)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13. 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A)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14.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15. 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6.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 预测 作用。17. 在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测量和 学习心理 三大问题。18.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提出的学习类型有:言语信息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和 态度学习 。19. 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观,学习中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词清楚地表达新概念的主要特征时,该学生已在其头脑中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 实质性 联系。20. 通常,动机可引起个体的行为。这是动机的 激活(启动) 功能之表现。21.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22. 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模象 直观。23. 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抵制属于 逆向负 迁移。24.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资源管理 策略。25. “我们能熟练地操作该知识,但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它”,这讲的是 程序性 知识。26. 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途径)是 练习 。27. 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记忆术属于 复述 策略。28. 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 结构不良 问题。29. 根据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一个高智力者,其创造性 可能高也可能低 。30. 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 行为倾向 构成。31. 根据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扩关系,学校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属于 非正式 群体。32. 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统称为群体 动力 。33.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 中等偏低 水平。34.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 教学监控 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35.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个体的表现关注较少。据此该教师现在主要处在成长阶段中的关注 情境 阶段。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 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37. 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对学与教具有重要作用38. 简述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特点。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39.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40. 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 联系实际谈谈影响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联系实际42. 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任务更有趣引发认知冲突合理使用表扬给予合适的反馈 教育心理学(2011中学)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D)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2、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C) A、不可逆性 B、单维性C、自我中心 D、集中化3、中学阶段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哪一个人格发展阶段相对应?(D) A、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耻C、勤奋对自卑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任意球认知风格是(A) A、冲支型 B、反思型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5、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C)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 D、负强化6、教师在开始讲授“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先让学生讨论了对“回声”的了解,接着他将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类似的回声联系起来。他使用了下列哪种技术?(B) A、陈述性先行组织者 B、信息论生先行组织者C、标记 D、提示策略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B)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8、“形式训练说”所讨论的迁移实际上属于(D) A、正迁移 B、负迁移C、特殊性迁移 D、普遍性迁移9、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A)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10、知识学习中,理解某一原理意义的学习属于(A) A、陈述性知识学习 B、程序性知识学习C、策略性知识学习 D、操作性知识学习11、下列活动中,属于心智技能活动的是(A) A、下棋 B、体操C、书法 D、游泳12、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类问题主要属于(B) A、结构良好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C、界定清晰问题 D、非现实问题13、学生李亦看到自己的朋友体育课不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却没有遇到麻烦,于是他下次也参与进去,朋友行为对他产生了影响。这种学习属于(B)A、直接学习 B、替代学习C、亲历学习 D、试误学习14、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B)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 D、从众15、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整体状况,并据此安排自己的教学。按福勒和布朗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该教师所处的成长阶段是(C) A、关注生存 B、关注学生C、关注情境 D、关注结果二、填空题:16、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 评价与反思过程 。17、国内的研究表明, 初中二年级 是中学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18、迁移认知结构论认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辩性与 稳定性 是影响迁移的最关键因素。19、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追求成功与 回避失败或避免失败 。20、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形成经历五阶段,即:活动定向、物质或物质化、有声言语、无声的外部言语和 内部言语 活动阶段。21、已有研究表明,创造与智力的关系表现为一定条件下相关的 非线性 关系。22、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寻求发展 。23、教师对教育教学在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成绩中影响作用的主观估计被称之为 教学效能感 。24、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扮演着父母、长者、朋友和 管理员 的角色。25、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成正比或是一致的 。26、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的课堂纪律四类型是: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 自我 促成的纪律。27、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和 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28、由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被称之为 直觉式 的道德感。29、根据自编测验题的构成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反应限制来区分,“是非题”属于 客观 题类型。30、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调节 策略。31、高原现象一般出现在技能练习的 中 期。32、研究表明,与适度学习相比较,学习某材料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 时,记忆效果最好。33、学习动机具有激发、指导和 维持或调节,或强化 功能。3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获得、 转化 和评价。35、自我意识从观念上区分,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 投射自我 。三、简答题:36、概述学生特征差异的表现方面。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37、简述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38、简述三种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瞬时记忆,保持时间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时间2秒1分钟长时记忆,保持时间1分种以上,直至终身。39、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构成。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与心境管理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的管理40、简述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四、论述题:41、根据观察学习的有关研究,论述榜样示范法在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实施要求。应注意榜样的特点,选择可接近或可信服的榜样。应注意榜样示范行为的呈现方式。应注意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及后果。42、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常采用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3个实例,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即采用的行为矫正策略)。例一:课间,学生张明和王林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例二:肖云上课总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干扰同学的学习。他多次承诺改,很快又重犯。今天上课时,他趁李军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注意,抽掉李军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这里严肃宣布,取消肖云很期待的和全班同学一起去春游活动的资格。例三:对于平时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上述3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的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代价法(负惩罚或取消惩罚)。该学生违规行为多次发生,现为促使他放弃,教师采用违反了要付出代价的惩罚性措施,来使其错误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正强化)。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心理学(2012中学)一、选择题:1.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B )。A. 初创时期 B. 成熟时期C. 发展时期 D. 完善时期2. 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展( C )。A. 自主性 B. 主动性C. 自我同一性 D. 勤奋感3. 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 A )。A. 负强化 B. 正强化C. 替代强化 D. 自我强化4.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B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自尊的需要C. 认知的需要 D. 审美的需要5. 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D )。A. 顺向正迁移 B. 顺向负迁移C. 逆向负迁移 D. 逆向正迁移6. 下列选项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A )。A. 学习的定义 B. 产品的使用说明C. 汽车驾驶方法 D. 问题解答思考过程7. 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的学习就进入到了( C )。A. 定向阶段 B. 模仿阶段C. 熟练阶段 D. 整合阶段8. 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B )。A. 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 复述策略C. 时间管理策略 D. 监控策略9. 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并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教师对该生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D )。A. 理性情绪法 B. 自我控制法C. 松驰训练法 D. 系统脱敏法10. 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C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C. 后习俗水平 D. 普遍伦理取向11. 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问题的是( D )。A. 建筑设计 B. 剧本创作C. 技术革新 D. 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12. 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 B )。A. 弗洛伊德 B. 布卢姆C. 皮亚杰 D. 杜威13. 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C )。A. 群体凝聚力 B. 群体规范C. 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14. 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评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 A )。A. 效度 B. 区分度C. 信度 D. 难度15. 在师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了教师哪项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C )A. 知识 B. 认知C. 人格 D. 技能二、填空题:1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学习过程 。17.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 理论 型转化,并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8.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性(共同因素) 、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等。19.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区分,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和 伦理式道德感 。20. 品德学习包括亲历学习和 模仿 学习两种形式。21.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评估性会谈 和影响性会谈两种类型。22. 某学生为提高复习效率,主动将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这一学习策略属于 认知(组织) 策略。23. 根据新旧知识的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 下位 又称类属学习。24.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前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它主要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策略 三项任务。25. 分析教学任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确定学生已有基础、分析教学目标和 分析支持性条件 。26.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的社会环境和 课堂的物理环境 两方面。27. 影响有效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领导方式、 班集体的特点 、学生的责任感及对教师的期望。28. 学校的期终考试通常是对全学期教学情况的测评。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总结性评估 。29. 加涅根据学习的水平、层次将学习由低到高八类,经典条件学习属于其中的 信号(最低) 学习层次。30.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 学习期待 。31. 具有追求成功倾向的学生,通常多选择成功概率为 50 %的任务。32. 练习曲线可反映技能形成过程中三种练习进步状况,即练习进步先快后慢;练习进步先慢后快和 练习的进步前后一致 。33. 问题空间由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 算子(认知操作) 三部分组成。34.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扮演学生父母、长辈、朋友和 管理员 的角色。35. 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 个人教学效能感 。三、简答题:36.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分)最近发展区阐述了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即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37. 简述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38. 简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三种启发式策略。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手段目的的分析法。(任选三点)39. 简述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及其构成。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使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构成:复述策略,精加工(精制)策略,组织策略。40. 简述课堂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直观的形式。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四、论述题:41. 试论述技能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性质不同:技能指的是活动方式。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范围不同: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具体性)。能力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普遍性。联系:技能以一定能力为基础。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42. 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相应会所有提高。就像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历史上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与上述观点相类似的是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