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设计.doc_第1页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doc_第2页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再别康桥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此外再别康桥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可通过与其他著名的离别诗的比较感悟再别康桥独特韵味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 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会放在首尾两节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学中应好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作品 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所传达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再加上对作者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阅读障碍 这首诗歌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体味出诗歌更为丰富的韵味 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诗歌的欣赏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经验化的解读在鉴赏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让学生从更深刻更新颖的层面去阅读文本 “以读带讲”一直是诗歌教学奉行的教学准则而再别康桥本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学生对这首诗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学生不一定真的能够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以讲带读”或许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感悟这首诗的真意 不为教一首诗而教一首诗应力争通过对一首诗的解读让学生走近诗人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乃至内心世界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情感教育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 3.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的?再别康桥美在何处? 2.再别康桥的意象选择非常独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徐志摩为何对康桥情有独钟仅仅是学生对母校的情怀?有没有其他原因?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人学过多年的语文了记得最深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比如“一只鹅两只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学生笑) (抓住学生笑的时机请他们谈一谈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 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读诗那对诗歌一定有自己的认识请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是一首诗?(在屏幕上打出文字学生讨论) 经过讨论后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不能算作一首诗因为实在读不出什么韵味(又在屏幕上打出“飞入芦花皆不见”)经过讨论同学们明确了加上最后一句增添了诗歌的韵味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富有诗味 由此可见诗歌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学习诗歌就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 二、背景介绍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屏幕上展示这段文字请学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可继续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康桥对徐志摩的重要性) 康桥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篇与康桥有关的作品: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三、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离别的情感 1.先推选一位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简单评价; 2.再欣赏黄磊的朗诵录音; 3.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在即将离开康桥时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作者主要表达了对康桥的“殷殷的挚爱深深的依恋”之情 四、鉴赏诗歌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 1.诗歌的些章节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离别情感?(学生讨论) (1)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离别时为何要“轻轻的”“轻轻的”为何要提前为何不向人作别而向云彩作别) 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作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2)第二四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彩虹似的梦” (这几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金柳”“新娘”等意象的独特效果作者此时在干什么“甘心做一条水草”说明了什么为何要强调“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离愁可见一斑 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3)第五六节“寻梦,撑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两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徐志摩心中的梦作者要去青草更青处歌唱什么呢为何又不能放歌为何选择沉默地离去) 第5、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而徐志摩的梦呢?概括而言是“爱”“美”“自由”他“追求自然的爱”“找寻自然的美”“向往自然的生活”可以说徐志摩是一个“自然崇拜者”而康桥正符合徐志摩心中的梦想他觉得在康桥才可以享受自然的生活由此读者才更能体会他将离去时的忧伤 (4)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一节应该结合第一节来鉴赏难道仅仅是为了呼应第一节?) 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因为作者的豁达而是源于对康桥的挚爱源于对康桥的依恋“不带走”是因为无须带走康桥已经深深烙进作者的心底何须带走一草一木怕是一片云彩? 2.对比古人写的离别诗句鉴赏再别康桥的独特意境 (1)学生讨论:你会为离别创设怎样的情境? (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 (2)列举古人写的离别诗句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同之处是:离别情绪感伤沉重 (3)对比分析再别康桥创设的离别情境的特点 离别的对象特别 离别的气氛轻松 选择的意象新颖 再别康桥创设的情境清新飘逸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特色 五、结语 徐志摩先生没有来得及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坠落于泰山脚下年仅35岁正如他写的另一首诗所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常伴人生徐志摩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诗歌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板书设计 离别的对象特别(云彩) 离别的气氛轻松(轻轻、悄悄、沉默)清新飘逸 选择的意象新颖(金柳、新娘、青荇) 六、评价与反思 一、课堂设计的优点 1、尊重学生的思考 导入新课的时候先从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总结出诗歌鉴赏的方法展开想象感悟意境;鉴赏诗歌是先说出诗人传达的情感在探究这种情感的怎样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2、课堂思路明确 由导入传达方法由情感引发鉴赏由比较分析意境这堂课思路明确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地剖析诗歌 3、实现三维目标 这堂课较好地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既定计划基本实现课前制定的既定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