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有没有标准答案.doc_第1页
创造力有没有标准答案.doc_第2页
创造力有没有标准答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造力有没有标准答案?中国式作业颇具特色,培育出的中国式人才也颇具特色,这让中国式的教育略显尴尬。 郑州此次出台的意见当中,除了规定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要先做一遍之外,还规定教师尽量避免布置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这样的一个规定反映了中国式作业的一个突出特色,但这绝对不是全部。 烦的不是学习而是重复 中国有句古话:熟能生巧。意思是说件事情做多了,人们就可以从中摸索出门道,找到捷径。 “很多时候都是在做重复的工作。”连着读了两年的高三,让王雪对试卷的厌烦上升到了难以言表的程度。刚上高三的时候,有一次她在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发现,那张数学试卷上的习题,有一半是她曾经做过的。第二天,王雪和几名同学将整张数学试卷的试题出处全部找了出来,发现均来自全国各省市历年的高考试卷。 数学老师这样的举动让王雪的几名同学感到很愤慨,他们认为数学老师是在投机取巧,便通过家长向班主任反映。最终,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老师的意思是,这些题比较有代表性,他是出于好心让同学们多做几遍,加深印象。 虽然数学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很多人却并不买账。随着高三复习的深入,王雪和同学们发现,类似的重复题目并不在少数。不仅仅是老师布置的习题和卷子,就连自己在外面买的习题集中的题目,基本上都很脸熟。其他科目也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王雪的班主任表示,无论哪一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公式就那么几个,不是用这个就是用那个,万变不离其宗,大家多做题也就能够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 在王雪看来,班主任说的是实话,但是这样的实话让她有种说不出的抵触心理,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一道原理并不复杂的问题,偏偏要弄出那么多的花架子来刁难学生。这个问题王雪不明白,出题的老师可能也不明白。 要学历 要证书 更要学以致用 除了熟能生巧的古训外,中国人还有“学以致用”的说法。但是如同“熟能生巧”只看中了“熟”一样,中国的现行教育中往往只注重了“学”而没考虑到“用”。 对于这样的观点,王雪的母亲魏凤娟却有不同的看法。在魏凤娟看来,学习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一个人打开幸福之门的敲门砖。她已经为王雪的大学生活进行了规划,除了要考取英语等级证书外,她还希望王雪能够考取注册会计师等很多证书。 当记者问魏凤娟在考取这些证书的过程中,王雪学习到的知识是否有用时,魏凤娟却表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她所关心的仅仅是王雪能够完成她的计划,王雪获得的证书能够为她以后求职增加多少薪水,仅此而已。 王雪经常想这样一些问题:现在自己学习的知识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总不至于买个菜还要用二次函数,骑个车还要想到能量守恒定律,吃点东西还要想一想自己分泌了多少酶。按照王雪的想法,生活中所能利用到的数学理论,基本上在小学毕业后就可以满足,上了初中之后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对此,记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记者查询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其中收录了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也就是说一般人生活当中只要掌握了这3500个汉字,就不会对沟通交流造成什么障碍。然而,在中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只掌握这3500个汉字恐怕只能让语文试卷分数惨不忍睹,而要想获得高分,自然需要掌握更多日常生活中的并不常见的汉字。由此看来,中国教育很大程度上并不以用为目的,而在于考。 被扼杀的创造力 曾经有一个笑话在中国流传颇广。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问学生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学生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笑话毕竟是笑话,其中免不了夸张的成分,但是笑话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真实存在的:中国学生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逐渐丧失了独立思维能力。 目前在美国顺利毕业并工作的刘彤在谈到美国的教育问题时说,其实美国的课程并没有中国人想象的那么轻松。她的房东有一个上中学的女儿。一次,房东女儿的书房灯亮到很晚,刘彤以为她忘记关灯,便推门进去想要关灯睡觉,结果却发现房东的女儿依然在伏案苦读。出于好奇,刘彤便询问她为何会这么晚还不睡,房东的女儿说她正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刘彤随手拿起题目一看却不禁哑然。 那是一项关于南北战争的作业,题目如下: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 2.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3.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4.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聪明的政策? 5.在内战期间,女人开始担任很多以前专属于男人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问题做出怎样的概括? 随后,刘彤询问房东女儿,这样的试题是否有标准答案时,换来的是连续几声的“NO”。 记者将这些题目转发给国内学习历史专业的同学,得到的答复是这类题目都可以独自成为一篇论文,难度很高。 除了考试 中国学生还“牛”什么 王敬宇,2009年大学毕业之后远赴英国杜伦大学留学,两年之后顺利毕业,目前正在北京找工作。谈及自己在英国留学的这两年所感受到的中西方教育差异时,他感触颇多。在杜伦大学学习期间,王敬宇感受到了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气氛。这里的大学和国内的大学一样,平时也没有什么作业,但是在考核学习成绩的时候,英国大学不会用一张考卷来测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通过让学生撰写一篇论文,或者运用一个学期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公开报告,据此来给学生评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英国的老师虽然也会如国内的教授一样进行知识讲解。与国内不同的是,小组讨论在英国大学的教学课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王敬宇最初很难判断那究竟算不算是在上课,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讨论一个案例,发表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看法和观点,与别人共同探讨,与其说是上课,倒不如说是一群人在一起召开座谈会。 王敬宇在平时也曾细心观察过中英学生之间的差异,他发现英国的学生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更注重团队合作,也非常有时间观念,这些是中国学生所不具备的。但是,他也表示中国学生实在是聪明,无论是论文还是报告,中国学生往往会在最后几天突击完成,而且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王敬宇认为,造成中英学生如此差异的原因在于之前所养成的习惯与接受的教育。中国的孩子从上学起,只要学好知识,便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对于学习之外的人际沟通等方面,不会太过关注。英国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从小就非常注重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处理好团队协作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虽然中国学生在英国靠着突击也能够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但是在王敬宇看来,英国学生身上的一些素质则是中国学生靠突击学不来的,这些素质显然要比书本上的知识来的更重要。 “孔明不是诸葛亮”标准答案雷倒作家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上海作家叶开在了解到自己女儿的小学语文教育状况后,不禁一声叹息。他很难理解语文老师眼中的标准答案为何如此固执单一。比如有道题是三国时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他女儿信心十足地填了个 “孔明和庞统”,结果被告知标准答案只能是诸葛亮或者周瑜,孔明是错误的。孔明不就是诸葛亮吗?叶开还发现语文教材虚伪、作假,不仅不能让孩子们领略到语文之美,还在不停地向他们灌输精神上的规范与标准,硬生生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 令人莫名惊诧的岂止一个孔明不是诸葛亮?再试举几例。 诗人邹静之曾为上小学的女儿支招,老师要求根据句子的意思写一句成语,问“关于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改成成语是什么?邹静之告诉女儿答案是“齐心协力”,结果老师批错,标准答案是“共同协力”。 作家莫言,有次女儿将他著名作品中的一段借用写进文章中,结果老师阅卷后女儿拿给莫言看:他的作品没有一句不是病句。 还有一位有名的作家王蒙,在爱孙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后,一时手痒拿起试卷做了起来,大作家也得了个不及格在语文教育的标准化、程式化评价标准面前,连作家都甘拜下风。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 在家长们的讨论中,多数家长认为“老师按照标准答案批改作业是教条行为的表现,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唉,最后学生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死板。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就这样被扼杀了! ” “我家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我也已经与这样的教育斗争7年了。从开始的愤怒、无法忍受、给老师写纸条提意见,到现在的默默教育孩子先适应再生存再发展。作为父母,也只能这样了。 ”一些家长万分无奈地感慨道。 中国孩子想象力倒数第一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 由于统一高考的存在,学生要奔着大学校门而去,首先就必须奔着标准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