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尔托 (Alvar Aalto,1898-1976)阿尔托是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建筑师。1916-1921年在林德格军事学校和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学习建筑。1921-1925年间在瑞典、芬兰等地从事建筑、规划、室内设计、家具、灯具、染织、玻璃以及展示设计等工作。1946-1948年,任麻萨诸塞理工学院建筑学教授。1955年成为芬兰科学院院士。自1957年起先后获得英国、法国、美国、瑞典、墨西哥、意大利诸国授予的建筑金质奖。阿尔托的设计思想曾受北欧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他的作品并不是旧形式的再现,而是应用当地材料,结合现代工业精神与波罗的海地区传统进行创新。特别有创见的是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1947年,他提出的“Y”型和三条腿的坐凳,改变了四条腿的模式,是对传统家具的一个突破。在玻璃制品上,他同样采用了有机的形态造型,使他的产品设计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图1 帕米奥椅 图2,3 L腿椅 图4 扇形腿椅 图5 “皱叶甘兰”花瓶对于现代设计上所谓的功能,他认为那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的,他所强调的是侧重于生产的经济性。相对地说,现代设计的最新课题是“如何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文与心理的领域”。阿尔托在工业设计上这种“软”处理揭示出50年代“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苹果(Apple) 美国/电脑公司苹果电脑公司1976年创建于美国硅谷,1979年即跻身于财富前100名大公司之列。苹果首创了个人计算机,在现代计算机发展中树立起了众多的里程碑,特别是在工业设计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苹果不但在世界上最先推出了塑料机壳的一体化个人计算机,倡导图形用户界面和应用鼠标,而且采用连贯的工业设计语言不断推出令人耳目一新计算机,如著名的苹果II型机、Mac系列机、牛顿掌上电脑、Powerbook笔记本电脑等。这些努力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计算机的看法和使用方式,计算机成了一种非常人机的工具,使日常工作变得更加友善和人性化。由于苹果公司一开始就密切关注每个产品的细节,并在后来的一系列产品中始终如一地关注设计,从而成了有史以来最有创意的设计组织。苹果电脑公司的成功有赖于其创始人之一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远见卓识和创新精神。乔布斯深切了解产品必须具有普通大众能理解和欣赏的特质。对高科技产品而言,产品的技术性能和指标与其外观和个性同样重要。因此苹果公司在努力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工业设计,一方面邀请世界级的设计公司为其提供设计服务,另一方面又组织起了自己的高水平的工业设计部,从而确保了公司无可匹敌的设计质量。在苹果公司,优秀的设计是企业的一项战略,而不仅是美学的抉择。为了保证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一致性,苹果公司开发了自己的系统软件,这在计算机生产厂家中是决无仅有的。苹果软件的图形界面、移动光标、拖动操作、下拉式菜单等早已成了业界标准。 1998年苹果推出了全新的iMac电脑,再次在计算机设计方面掀起了革命性的浪潮,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图1)。 iMac秉承苹果电脑人性化设计的宗旨,采用一体化的整体结构和预装软件,插上电源和电话线即可上网使用,大大方便了第一次使用电脑的用户,打消了他们对技术的恐惧感。从外形上看,iMac采用了半透明塑料机壳,造型雅致而又略带童趣,色彩则采用了诱人的糖果色,完全打破了先前个人电脑严谨的造型和乳白色调的传统,高技术、高情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iMac的基础上,苹果又相继推出了ibook笔记本电脑和G3、G4专业型电脑(图2),对E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更多的企业看到了工业设计在信息时代的巨大能量,因而更加注意产品的创意。毫不夸张地说,iMac将带来计算机设计的文艺复兴。iMac设计的灵魂是苹果公司工业设计部主任乔纳森伊维(Jonathan Ive,1967-)。伊维出生于英国伦敦,曾在纽卡斯尔大学学习工业设计,1991年进入苹果公司。他在苹果公司的第一个项目牛顿掌上电脑获得了美国工业设计杂志的优秀产品设计奖,并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1996年初,伊维担任苹果工业设计部主任,当时苹果正值最艰难的时期,工业设计部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伊维不负众望,工业设计部很快推出了一款学生用的便携式电脑eMate,外壳采用半透明的塑料,造型酷似书包(图3)。 eMate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预示着iMac的问世。在设计iMac的过程中,伊维力图回归苹果的传统,即创造独特的产品而不是模仿。伊维说,多年来,苹果一直在试图摆脱既有的计算机标准模式,有了iMac,苹果再次树立了自己的个性。伊维强调设计师一定要富有激情,他认为激情是很神秘的,太多的激情可能会带来麻烦,但激情会丰富我们的心灵并有助于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重视用户的需要,他说,我们不能还没弄清用户是谁就开始设计,我们应该清楚用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些什么?在谈到iMac的设计时,他说:“我想让iMac是这样一种设计,用户不会害怕它,即使他们并不知道iMac是如何工作的。我寻求那种没有技术理解也能使人亲近的元素,能与人们过去的记忆产生共鸣的元素。”iMac做到了这一点。图1 1998年苹果推出的iMac电脑 图2 G4专业型电脑 图3 便携式电脑eMate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图1 贝伦斯设计的电水壶 图2 贝伦斯1908年设计的电风扇 图3 贝伦斯1910年设计的电钟图4 贝伦斯1909年设计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布兰德(Marianne Brandt, 1893-1983)布兰德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其中包括她1924年设计的著名的茶壶。她的设计采用几何形式,运用简洁抽象的要素组合传达自身的实用功能。布兰德也十分关注批量化生产问题,1927年她设计了著名的有“康登”台灯,具有可弯曲的灯颈,稳健的基座,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适于批量生产,成了经典的设计,也标志着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趋于成熟。离开包豪斯后,布兰德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金属制品设计,但后来布兰德主要从事绘画,雕塑,并担任一些院校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重现在包豪斯时的辉煌。图1 布兰德设计的烟灰缸 图2 布兰德设计的茶壶 图3 布兰德设计台灯布兰德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不仅因为她创造了许多20世纪最美观耐用的金属制品,还因为她在男性主导的金属制品设计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后来布兰德曾回忆就学包豪斯时,在她受到广泛肯定和接受之前,只能被分配做一些沉闷重复的工作的情况。最终布兰德成为了包豪斯培养的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个并非出自织物车间的女设计师之一,直至今天,她的有些设计仍在生产。布劳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布劳耶出生于匈牙利,1920年曾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后成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任包豪斯家具部门的教师,主持家具车间。在那里,布劳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成为他对20世纪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1932-1934年,他主要在瑞士工作,从事家具的设计。1935年开始致力于胶合板成型家具、标准化模数单元家具、室内设计以及标准化模数的单元住宅等的研究。1937-1946年布劳耶任教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1947年,布劳耶设计了自己在康乃狄克州的住宅;并于1953-1958年设计了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1963-1966年,他还设计了位于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布劳耶巧妙的在自然关系中处理木,石材料,形成独特的风格。图1、2 、3 布劳耶设计的钢管家具 图4 布劳耶设计的瓦西里椅 布劳耶相信工业化大生产,努力于家具与建筑部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和现代设计的先驱。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1953年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他的设计具有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当时的德国设计界努力推进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而科拉尼则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早在50年代,他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虽然它们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良设计”,但确实有极高的造型质量,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的激烈批评。科拉尼说:“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的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图1 科拉尼设计的茶具 图2 70年代末设计的刀叉,但并未正式投产 图3 科拉尼设计的飞机作为20世纪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设计师之一,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也有人把他当作天才和圣人一样崇拜。然而科拉尼认为他的灵感都来自于自然:“我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科伦波 (Joe Colombo,1930-1971)科伦波是在其同辈意大利设计师中最具远见的设计师之一,曾在米兰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在巴里拉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对于人们基本的居住概念进行过广泛的探索。科伦波十分擅长塑料家具的设计,他特别注意室内的空间弹性因素,认为空间应是弹性于有机的,不能由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使之变成一块死板而凝固。因此,家具不应是孤立的、死的产品,而是环境和空间的有机构成之一。他所设计的可拆卸牌桌就体现了他的设计思想。科伦波曾参加过先锋派的绘画和雕塑运动,1962年,他米兰开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致力于设计室内和家具设计。图1 科伦波1965年设计的塑料椅4860号 图2 1963年科伦波设计的Elda椅 图3 1970年科伦波为Boby设计的手推车 图4 1970年科伦波设计的闹钟科伦波对当代工业设计师有很大影响,其主要作品包括:为O-Luce公司设计的灯具、家具、塑料储藏车和一个完整的带轮的厨房、为卡特尔公司设计的4801扶手椅和4860塑料椅等。科伦波的遗作塑料家具总成,在1972年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新的家庭面貌”大型工业设计展览中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这套家具总成共有四组,包括厨房、卧室、卫生间等。这些产品都是由可折叠、组合的单元组成的,对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灵活性。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德雷夫斯的职业背景是舞台设计,1929年改变专业,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格雷夫斯1930年开始为贝尔设计电话机,1937年提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在与贝尔的长期合作中,他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走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图1 德雷夫斯1938年设计的蒸汽火车机车 图2 1949年德雷夫斯为AT&T公司设计的电话500号图3 德雷夫斯1964年为AT&T公司设计的电话Trimline德雷夫斯的一个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多年潜心研究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这些研究工作总结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人体度量一书中,从而帮助设计界奠定了人机学这门学科。他的研究成果体现于他为约翰迪尔公司1955年以来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之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创造了一种亲切而高效的形象。戴森 (James Dyson,1947-)戴森出生于教师家庭,在中学时就成绩优秀,1966-1970年就读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学习期间他就从事许多设计活动,由他设计的名为“海上卡车”(The Sea Truck)的汽艇,获得设计协会奖和1975年的爱丁堡公爵特别奖。1974年,戴森开始自行设计球轮小推车,该小推车获得了1977年的建筑创新奖。1979年,戴森卖掉自己球轮小推车股份,自行研制一种新型气旋式吸尘器。1983年,戴森制造出自己的第一台吸尘器样机,这台非常具有后现代特色的粉红色产品被命名为“G-Force”,刊登于1983年的设计杂志封面。戴森在英国和欧洲并未找到合作伙伴,1985年,戴森带着他的产品来到日本,开始了事业的转机。1986年,日本开始销售 “G-Force”,1987年,“G-Force”在维也纳的英国设计展中亮相,1991年,G-Force日本获国际设计博览会奖。1993年,戴森在英国开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工厂。到目前,戴森的公司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公司,在德国,日本等国都设立了分公司,主要生产吸尘器。1997年,戴森公司成为第一家获得欧洲设计奖的英国公司。图1 戴森2000年设计的双筒洗衣机CR01紫色 图2 戴森1995年设计的无袋真空吸尘器DC02,使用了双气旋系统,能够将灰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图3 戴森2000年设计的机器人真空吸尘器DC06戴森曾担任巴斯戴森高等教育学院院长、设计博物馆馆长等要职,拥有飞利浦王子奖、皇家艺术学院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荣誉,并获布拉福特大学和西英格兰大学博士学位。戴森现任英国设计协会主席。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伊姆斯是美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少数几个家具与室内设计大师之一,他曾在圣路易的华盛顿大学学习建筑学,1936年起在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之一匡溪学院任教。1940年他与沙里宁一道设计的胶合板椅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设计竞赛中获得大奖。图1 休闲椅 图2 1945年设计的木质餐椅(DCW) 图3 伊姆斯1946年设计的餐椅 图4 1956年伊姆斯夫妇设计的休闲椅和软凳 图5 1950年“伊姆斯储物柜”伊姆斯的设计具有合乎科学与工业设计原则的结构、功能与外型,这一特征成为了他与之合作的米勒公司的设计特征,使米勒公司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1946年,他采用多层夹板热压成型工艺设计的大众化廉价椅子是米勒公司在现代设计上的一次大转折,走向轻便化、大众化,并关注新材料及其制作工艺。他是一个设计上的多面手,除从事产品设计外,还从事平面设计、展示设计与摄影等工作,他在自己的设计中设法把这些学科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边缘学科式的工业设计。伊姆斯设计的室内、座椅等在整个世界都有相当影响,不少作品到目前还在继续生产和流行。他在1956年设计的躺椅,堪称躺椅设计中最杰出的代表。他设计的飞机场候机厅公用椅,简单而牢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迄今仍为大多数美国机场使用,是美国设计在20世纪70年代的杰出代表。厄尔(Harley Earl,18931969)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与设计。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长斯隆看中,成为通用公司造型设计师。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总裁,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主任,负责汽车外型设计,设计风格奔放、富于创新,开创了战后汽车设计中的高尾鳍风格。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设计中心。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总裁斯隆一起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式“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使汽车的式样最少每两年一小变,三到四年一大变,造成有计划的样式老化,促使消费者为追求新式样,而放弃旧式样的积极市场,使企业获得巨大的利益。尽管这种设计体系不被设计界推崇,并不断遭到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抨击,却已经从三十年代开始在美国的工业界生根,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现在似乎没有可能把厄尔创造的这种体系推翻。厄尔是一位一直有争议,却影响巨大的工业设计师,他创造了大量品味不是很高,却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作品。图1 厄尔1953年设计的汽车 图2 厄尔1959年设计的汽车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艾斯林格早年在斯图加特的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后在一所设计院校学习工业设计,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完满的将技术与美学结合在一起。1969年,艾斯林格在德国黑森州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82年,他为维佳公司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为青蛙,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艾斯林格将“青蛙”作为自己的设计公司的标志和名称。图1 1988年为罗技设计的鼠标 图2 1993年为三星设计的电视 图3 1994年设计的音响 图4 为微软设计的图标界面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持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博朗公司的严谨和简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丽,其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有时甚至带有嬉戏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艾斯林格曾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青蛙设计公司的出色表现大大提升了工业设计职业的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工业设计师是产业界的基本成员以及当代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之一。艾斯林格1990年荣登商业周刊封面,这是自罗维1947年以来设计师仅有的殊荣。艾斯林格无疑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和最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以其突破性的设计重新定义了现代消费美学观念。1992年他获得了罗维终身成就奖,许多设计作为经典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他所领导的青蛙设计公司以其前卫,甚至未来派的风格不断创造出新颖,奇特,充满情趣的产品,尤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极具有影响力。费奇(FITCH) 英国/设计咨询公司欧洲领先的设计咨询公司和为数不多的上市设计公司之一,曾连续两年获设计奖总数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十大顶级“独立”设计咨询公司之一。该公司成立于1972年。1997年,其欧洲营业额增长幅度为26%,达到2200万英镑。该公司的世界各分部现有员工400名,设计范围包括产品设计、企业形象设计、零售业设计等方面,它在全球拥有24个国家的客户,包括3M、苹果电脑、JBL、美国电报电话(AT&T)、芬兰阿斯科(Ask)、英国Richards、欧洲迪斯尼连锁店等共240家。图1 概念数字化设计MoCCA 图3 clark叉车图4 一体化计算机系统strata,为泰国制造商Pancom量身定做 图5 trium为mitsuibishi的新电话带来了一种经典的触觉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以经营为导向:“设计引导经营的成功”(Business success by design)是该公司的核心指导思想,通过设计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使客户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是每一个设计项目的原则。例如为零售商Richards所作的设计,改进了该客户的形象,提高了销售量,在这方面无论是在零售设计领域还是在信息设计领域都获得了多项大奖。以消费者为导向:公司的每个分部都有经验丰富的企划人员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每个项目都是以对市场和消费者的研究开始,以确保在设计和客户品牌发展上的竞争性,并使消费者对生活方式改变的要求得到满足。多专业领域设计服务:公司涵盖的业务范围包括室内/零售业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识别、平面设计/品牌更新、开发与传达、产品设计与工程设计、界面设计/互联网及有线电视新媒体品牌战略。国际化:通过在伦敦(欧洲总部队巴黎、哥伦布(美国总部队波士顿、旧金山、新加坡和大板等地的分部为24个国家的240个客户工作。第三代设计顾问:通过跨越传统设计与管理咨询间的鸿沟,对“将来是什么”予以确定。由于客户数量的增长要求对消费者和零售业进行预测,以支持他们开发新市场的可能性。青蛙设计(FROG DESIGN) 美国/设计公司1969年由哈特穆特埃斯林格(Hartmnut Esslinger)在德国Altensteig创办。青蛙设计公司在国际上声名卓著,成立以来获包括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IDEA)、国际设计杂志、国际平面设计和美国时代周刊以及德国汉诺威iF设计论坛、德国联邦奖、日本“G”MARK优良设计标志、意大利SMAU等多项国际设计大奖。此外其设计作品还被美、英、德、法等国的数十家博物馆收藏。图1 为美国市场设计的牙医设备 图2 为3M公司设计的办公文具 图3、4 为迪斯尼公司进行的数码设计图5、6 1998年设计的Prof.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青蛙设计公司把德意志的理性和美利坚的乐观结合起来,在国际化的创造氛围中把来自欧亚美的合作者融为一体,不断更新发展,推出新的创造成果,如索尼的特丽珑彩电、苹果易用的麦金塔电脑、罗技的高触觉鼠标、宏基的“渴望”、家用电脑等。该公司的设计范围广泛,从牙刷、网站到形象识别系统等。青蛙公司认为,一件产品的成功应表现在多个层面上,不仅要考虑其现状,也要预期未来。通过对竞争市场优势的分析研究和直觉认识,青蛙公司总结出其核心理念:“形态追随情感”(Form Follows Emotion),即消费者不仅购买产品或环境,还通过使其愉悦的形态购买价值、经验和自我意识。正是这一观点驱动了该公司的“整合战略设计”程序,它是该公司多文化的核心-创造的过程促使设计计划更快、更丰富、更综合地发展。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加泰罗尼亚建筑史上最负国际声誉的人物。这种盛名是基于他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能力、他技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他对明艳,风格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装饰品的使用。图1、2、3、4 米拉公寓图5 巴特罗公寓图6、7 圣家族教堂戈地生于流斯的一个铜匠家庭中,十七岁时到巴塞罗那学习建筑。这座城市成为他盛年时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发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风格。戈地对于所谓风格的单纯从来没有兴趣,他的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衷处理,对于他来说,所有他喜欢的过去的风格都是可能借鉴的源泉。因为对于哥特式风格的情有独钟,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风格的明显特征。从中年开始,戈地逐渐摆脱了单纯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烈象征性。1904-1910年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极具浪漫的塑性艺术特色,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戈地设计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罗那市的标志性建筑。盖里(Frank Gehry , 1947-)盖里是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学士,哈佛大学城市规划硕士。1962年成立盖里建筑事务所,逐步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溶入解构主义的哲学观点。他的代表作有巴黎的美国中心,瑞士巴塞尔的维斯塔公司总部,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巴塞罗那的奥林匹亚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博物馆等等。他1997年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盖里1989年获建筑界最高大奖普利茨克建筑设计奖。图1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图2 弗雷德里克R魏斯曼博物馆(1990-1993)图3 盖里设计的家具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他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充分的表达。他追求建筑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并主张尽量缩小建筑与艺术之间的鸿沟。在他的设计中可见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杜尚的达达主义、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等成份。乔治阿罗 (Giorgio Giugiaro,1938-)乔治阿罗是意大利当代最负盛名的工业设计师之一,毕业于都灵美术学院,17岁进入菲亚特汽车公司工作。1968年,乔治阿罗和工程师门托凡尼(Aldo Mantovani)共同创建意大利设计公司(ITALDESIGN),基本的经营方针是将设计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从可行性研究、外观设计、工程设计直到模型和样车制作的完整服务。目前该公司已成了一个国际性设计中心,并获得了1988年首届欧洲设计奖的荣誉提名。基吉阿罗本人的设计将技术与对风格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成功的产品,其中包括大众“高尔夫”、菲亚特“潘达”、奥迪80、沙巴9000、BMW-MI等驰名世界的小汽车。1986年,他设计了一半似摩托、一半似汽车的“麦奇摩托”,革新了现代机动车的概念。作为一名国际性的设计大师,他为日本的公司设计了从照像机、手表到服装的众多产品,影响十分广泛。图1 1979年设计的Isuzu Asso di Fiori图2 1991年设计的Nazca C2 图3 1986年设计的电话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1934 - )美国建筑家格雷夫斯是奠定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人物之一。格雷夫斯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印地安那波利斯市,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史风格的折衷表现,许多设计都被视为后现代主义代表性的作品,综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重技艺。图1 1990年设计的位于San Diego的Hyatt 图2 格雷夫斯设计的建筑风格的茶具图3 格雷夫斯设计的自鸣水壶他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设计是1980-1982年设计的波特兰市的公共服务中心,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材料装饰。后现代建筑大师菲力普约翰逊高度赞扬这个设计大胆采用各种古典装饰动机,特别是广泛采用古典主义基本设计语汇,使设计得以摆脱国际主义的一元化限制,走向多元、装饰主义的新发展。格雷夫斯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设计了一系列的建筑,如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人文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的公共图书馆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格雷夫斯还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了一系列极富后现代特色的金属餐具,名噪一时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图1 格罗披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图2 格罗披乌斯设计的法古斯工厂图3 格罗披乌斯为自己和家人设计的住宅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汉宁森(Poul Henningsen, 1894-1967)汉宁森是丹麦著名设计师,出生于奥德拉普,被誉为丹麦最杰出的设计理论家,他曾在哥本哈根的技术学校和丹麦科技学院学习。1920年,汉宁森成为哥本哈根市独立建筑师,在那昌,他成功地设计了几幢住宅、工厂和两个剧院的室内。除此之外,他还为几家报纸和期刊撰写文章,为剧院编写滑稽剧、创作诗歌。由他的文字作品可以看出,他还是一名犀利的社会和建筑批评家。图1 1926年的PH灯具图2 1958年PH-5图3 洋蓟灯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1924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件作品于1925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很高评价,并摘取金牌,这种灯具获得“巴黎灯”的美誉。汉宁森的一生都保持了“巴黎灯”的精妙设计原则。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为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至今畅销不衰。PH灯具的重要特征是:1)所有光线都经过至少一次反射才到达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2)并且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3)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4)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避免室内照明的反差过强。这类灯具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因为它是来自于照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由于任何附加的装饰,因而使用效果非常好,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工业设计的鲜明特色。伊斯戈尼斯 (Alec Issigonis,1906-1988)英国工业设计师,1923-1927年在伦敦的巴特西工艺学校学习机械工程,毕业后先在伦敦Edward Gillet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后来从事汽车设计。他于1948年设计的莫里斯牌小汽车从大众化、实用化的原则出发,小巧而紧凑,但同时又英国国民普遍存在的追求表面高贵的心理,使其成为英国第一种可以在国际上与德国大众牌汽车媲美的小汽车,该车型生产十年之久。由于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造成石油限量供应,当时任英国汽车公司总工程师的伊斯戈尼斯授命研制莫里斯迷你型小汽车,1959年他设计的新款莫里斯牌小型轿车,长3.04米,前后保险杠之间留有80%的空间给乘客及行李,且十分干净利落。该车完美的实用性充分体现了伊斯戈尼斯的经典名言-“时髦的总将会过时的”,被认为是战后英国工业设计的杰作。伊维 (Jonathan Ive, 1967)伊维出生于英国伦敦,曾在纽卡斯尔大学学习工业设计,1991年进入苹果公司。他在苹果公司主持的第一个项目牛顿掌上电脑获得了美国工业设计杂志的优秀产品设计奖,并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1996年初,伊维担任苹果工业设计部主任。伊维不负众望,工业设计部很快推出了一款学生用的便携式电脑eMate,外壳采用半透明的塑料,造型酷似书包。eMate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预示着iMac的问世。图1 2002年新imac伊维是极为成功的iMac个人电脑设计的灵魂。在设计iMac的过程中,伊维力图回归苹果的传统,即创造独特的产品而不是模仿。伊维说,多年来,苹果一直在试图摆脱既有的计算机标准模式,有了iMac,苹果再次树立了自己的个性。伊维强调设计师一定要富有激情,他认为激情是很神密的,太多的激情可能会带来麻烦,但激情会丰富我们的心灵并有助于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重视用户的需要,他说,我们不能还没弄清用户是谁就开始设计,我们应该清楚用户在哪里,他们需要些什么?在谈到iMac的设计时,他说:“我想让iMac是这样一种设计,用户不会害怕它,即使他们并不知道iMac是如何工作的。我寻求那种没有技术理解也能使人亲近的元素,能与人们过去的记忆产生共鸣的元素”。iMac做到了这一点。雅各布森 (Arne Jacobsen, 1902-1971 )雅各布森是丹麦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出生于哥本哈根,最初在哥本哈根技术学校学习泥瓦匠技术,而后进入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建筑学,1927年毕业,此后的三年里,在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930年开办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受现代主义的影响,他在实践中以材料性能和工业生产过程为设计主导,而摒弃那些不必要的繁琐装饰。将冰冷刻板的功能主义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成为“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也正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他的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到整体的完美。他把家具、陈设、地板、墙纸、照明灯具和门窗等的细部看成与建筑总体和外观设计一样重要。他的大多数设计都是为特定的建筑而作的,因而与室内环境浑然一体。雅各布森在50年代设计了三种经典的椅子,1952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1958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种椅子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具有雕塑般的美感。他的杰出建筑设计作品有1960-1963年设计的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1956-1961年设计的哥本哈根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等。图1、2 蚁椅系列图3 雅各布森设计的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以及为之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图4 雅各布森设计的餐具和灯具雅各布森在60年代设计了筒系列餐具,强调简洁、有力的形式并使用工业化的材料,使作品富有高雅的现代感,成为丹麦60年代工业设计的杰出代表。雅各布森1971年3月24日在哥本哈根去世。彦森(Jacob Jensen ,1926- )彦森是丹麦著名工业设计师,出生于哥本哈根,1942年起他在其父亲的公司里当室内装饰工,1948-1951年在哥本哈根实用艺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设计师事务所工作,1959年到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工业设计,1961年在哥本哈根开办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63年开始为B&O公司进行产品设计,直到1993年B&O公司几乎所有的视听产品都出自彦森之手。他的设计趋向“硬边艺术”风格,采用拉毛不锈钢和塑料等工业材料制作机身,造型十分简洁高雅,且操作简易,将B&O的视听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的最高层次。此外,1979-1986年他还为丹麦J.P.集团设计了著名的“Logicar”,1984年开始丹麦Max Rene公司设计手表,饰物和小汽车等,1991-1993年为德国Gaggenau公司设计了系列厨房设备,他的设计保持着简洁、高雅、明快的一贯风格,给国际工业设计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图1 1984年设计的Beocenter 7007图2 1998年设计的室内温度计图3 1993年设计的遥控表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童年时代是在敖德萨渡过的。康定斯基早年就学习了钢琴和大提琴,音乐对他的绘画作品的影响很大。1886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与经济学,毕业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任教。同时康定斯基广泛写作了大量的精神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激发了他极大的创作兴趣。康定斯基20世纪初到慕尼黑学习艺术,毕业以后留在德国,成为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康定斯基1922年来到包豪斯的时候正是他艺术创作的高潮时期。在包豪斯的教员当中,他是从开始就对这个学院的宗旨和目的了解最透彻的一个。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完全抽象的画家,他来到包豪斯,对于学校的形象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还是一个艺术理论家,1911年撰写的关于艺术的精神一文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理论经典。康定斯基对于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即分析绘画和对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他比较重视形式和色彩的细节关系。他要求学生设计色彩与形体的单体,然后把这些单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从中研究形体与色彩的结构方式和产生的艺术效果。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形体理论开始,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图1、2 康定斯基的绘画荣久庵宪司(Kenji Ekuan,1929-)荣久庵宪司生于东京,1955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图案专业。1957年建立GK工业设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荣久庵宪司曾任国际设计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和1989年的世界设计博览会的总策划人。现任国际工业设计师协会理事,日本设计基金会董事会成员,东京国际艺术音乐大学客座教授,另外还担任了许多其他的职务。他的设计也被广泛地采用,包括在东京国际机场和市中心运行的快车、在日本东北部运行的子弹头火车和雅马哈摩托车等。由他建立的GK集团是日本最大的设计咨询服务公司。它在50年代建立时只有不到10名设计师,现在已有200名以上的专职设计师。其业务领域涉及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各种设计领域,并且在与设计有关的调查研究市场、商品计划、区域综合开发计划、策划项目、综合CI项目、情报提供、设计方向的技术开发、设计商品的供给等方面从软件到硬件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GK自创建以来,获得了包括预制构件的住宅、街道设施、信号系统、残疾人设计、音响设备、电子工业机械、机器工具、商店陈设和科研成果等各种各样领域中的许多设计奖项。罗维(Raymond Loewy, 1889-1986)罗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移居美国。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协和式”飞机的内舱,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他把设计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使他的设计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他不仅对工业技术感兴趣,对于人的视觉敏感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设计既具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人情味。他的一生,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发展,到达顶峰和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图1 罗维设计的著名标志图2 罗维设计的火车机车图3 罗维设计的冰箱图4 罗维设计的哈里克拉福特收音机图5 罗维设计的可口可乐自动售货机图6 罗维设计的流线型削铅笔机图7 罗维1946年为灰狗公司设计的长途客车图8 罗维1961年设计的汽车图9 1964年罗维为Elna Lotus公司设计的缝纫机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他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罗维对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漫长的工作生涯,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设计界的形象,特别是他自己公司的形象和他个人形象锲而不舍的推动,都立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图1 米斯设计的范斯沃斯住宅图2 米斯设计的魏森霍夫椅图3 米斯设计的Tugendhat住宅图4 1929年米斯设计的“新精神馆”图5 巴塞罗那椅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纳吉(Laszlo Moholy-Nagy, 1895-1946)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纳吉于1921年来到包豪斯, 1923年接替伊顿的职务,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学。纳吉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的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就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与此同时,纳吉也在金属制品车间担任导师,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这里出现了许多包豪斯最有影响的作品。他努力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介,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金属制品都具有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同时也具有明确、恰当的功能特征和性能。图1、2 纳吉设计的海报包豪斯解散后,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为原包豪斯的延续,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被聘为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教师,而非工业设计师。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尼佐里 (Marcello Nizzoli,1887-1969)尼佐里早年曾在帕尔玛美术学院学习建筑、艺术和图形设计,作为一名画家在1914年的“新倾向”展览会上首次公开露面。1923年,他的“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极地科考船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应急培训基本知识课件
- DB65T 4083.4-2017 双语教育资源库 第4部分:功能要求
- 大数据分析市场分析与应用
- 膳食纤维改性-洞察及研究
- 广告合同(期刊上刊登)(样式一)5篇
- 名阳补充协议3篇
- 捐建餐厅协议书7篇
- 建设工程借款合同模板常用版4篇
- 部队夏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DB31/T 968.1-2016全过程信用管理要求第1部分:数据清单编制指南
- 河海大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卷(A卷)
- 钢材代储协议书
-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智慧物业管理系统》课件
- 《医疗体检质量控制》课件
- 《高血压患者饮食指导》课件
- 《综合用药培训精粹》课件
- 赌博的课件教学课件
- 降低导管滑脱发生率PDCA项目
- 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管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