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04 2020 1 智能变电站信息采集及相关应用研究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易永辉电话 0374 321191913937463739E mail yiyonghui 2 5 小结 3 一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 电子式互感器应用 IEC61850标准的颁布和推广应用 高速工业通信网络技术发展 智能变电站 断路器技术发展和应用 变电站业务需求的变化和一次设备 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驱动了变电站一 二次设备技术的融合 以及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变革 由此产生了 智能变电站 高压设备智能化 高级应用 4 采用先进 可靠 集成 低碳 环保的智能设备 以全站信息数字化 通信平台网络化 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 自动完成信息采集 测量 控制 保护 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 智能调节 在线分析决策 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设备 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体 具有测量数字化 控制网络化 状态可视化 功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特征的高压设备 是高压设备智能化的简称 智能组件 由若干智能电子装置集合组成 承担宿主设备的测量 控制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时 智能组件还可承担相关计量 保护等功能 可包括测量 控制 状态监测 计量 保护等全部或部分装置 一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 智能变电站定义 5 国家电网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智能电网建设所需关键设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总体认为 目前 国内外已有设备基本满足电网建设和发展的常规需求 部分设备技术已达到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如 特高压设备 调度自动化系统 数字化变电站等 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 智能变电站定位 摘自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 系统 研制规划 2010 6 6 智能变电站接线组成图 新增加的设备 替换设备 改造设备 智能变电站 一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 一次设备智能化 高级应用 7 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户外柜智能电表数字化继电保护测试仪同步对时设备 方案一体化电源网络报文记录分析系统 相关新产品 一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 8 主要的电力标准有IEC60044 IEC61850 主要通信标准有IEEE802 1Q IEEE802 1p IEEE802 1w IEEE1588 一 智能变电站的构成 9 1 通信网络安全性 可靠性需求 智能变电站采用了基于开放的 标准的网络技术和对等的通信模式 对网络通信技术和相应设备在可靠性 实时性 稳定性等方面要求非常严格 一旦网络出现故障 二次设备的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失效 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当前数字化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2 电能计量面临的问题 1 表计检定 目前对用于基于IEC61850数字接口计量器具的检定没有相关规定 政策指导性文件缺乏 检定溯源困难 2 现场校验 常规现场校验与现存实际状况方面没有相关文件规定 3 电量计费 目前电能量计费管理系统存在重新划分管理智能等问题 10 3 一 二次设备融合进程 当前数字化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智能变电站涉及多学科 多种产品 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 随着 一次设备智能化 的不断发展 不仅需要机 电 光三个专业的协同工作 传统意义上的一 二次设备间的界限也将逐渐模糊 要求一 二次系统在技术上融合 在专业上整合 相对来说 ABB 西门子 许继集团等厂商由于具有完整的产业链 均可提供从一次设备到二次设备完整的数字化变电站解决方案 摘自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 系统 研制规划 2010 6 11 大脑 神经 身体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高压设备智能化 12 智能设备发展示意图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高压设备智能化 13 4 检测与评估体系的建立 数字化 智能变电站对调试和运行检测设备提出了新要求 需要尽快研究新的试验方式 手段 制定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相关试验及检测标准等 实现数字化 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有序 有效和实用化 当前数字化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智能变电站取消了硬接线 不那么直观的网络实现方式 需要一系列完整的配套工具 需要成套的解决方案 建模工具 系统配置工具 IED配置工具 报文仿真分析工具 数字式继电保护测试设备高精度的CT PT下 保护刻度误差的检测意义不大 网络的可靠性验证则变得十分重要 14 5 现行技术管理模式待与之相适应 数字化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模式 调试模式 运行模式和维护模式不同于传统变电站 这对目前传统专业划分及管理模式 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如何结合数字化 智能变电站带来的变革 改变设计方法 重新明确运维职责和范围 指导运行生产 规范运维作业等 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数字化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15 2009年3月 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工作 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 于2010年4月编制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报告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在中国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包括8个专业分支 26个技术领域 92个标准系列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明确了可以直接采用 需要修订 需要制定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标准体系 16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330kV 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110 66 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17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智能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智能变压器技术条件 智能单元规范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条件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 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 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 测控装置技术导则 等 本标准系列待补充完善 二 国内外研究 应用情况统计 18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按原理分为 1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互感器 电磁传感 光传输 2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互感器 光传感 光传输 按传感头结构组成分为 LPCT 低功率铁心线圈互感器 电磁原理 RCT 罗可夫斯基线圈互感器 电磁原理 OCT 光学玻璃电流互感器 光学原理 FOCT 光纤电流互感器 光学原理 三 关键技术 电子式互感器 3 1电子式互感器 19 国网最新技术引导方向 无源 三 关键技术 电子式互感器 20 传统绝缘工艺成熟可靠 得到实践检验 国网最新技术引导方向 无源 三 关键技术 电子式互感器 21 支柱式电子互感器 需要外接电源 有源电子式光电互感器主要基于传统传感技术 利用电子技术进行信号采集和处理 通过光纤输出信号 由于电子电路需要工作电源 一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供电 通过接在母线上的小CT获得电源 通过光纤 如传输测量数据的光纤 将光能量输送至传感器 并在传感器侧通过光电转换获得电源 GIS PASS结构特殊 可直接利用站内电源供电 数字采样电路在低压侧 罗氏线圈电子式互感器 三 关键技术 电子式互感器 22 电子互感器分类 三 关键技术 互感器 3 1电子式互感器 取消 23 1588同步原理 偏差测量 三 关键技术 IEEE1588同步方案 IEEE1588同步对时 对时精度 100ns 24 9 1组网方式 9 2组网方式 9 1 9 2组网对比 采样值传输方案 2009年1月23日 57 990 INF 正式通知各个国家委员会 宣布取消IEC61850 9 1 IEC60044 7 8也将废除 由IEC61869 9 2替代 IEC61869 9 2的数字输出基于IEC61850 9 2标准 取消FT3传输帧格式格式 这意味着IEC61850 9 2采样值传输方案为唯一的国际标准 三 关键技术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送 25 1 IEC61850 9 1 传输标准60044 FT3 私有协议 61850标准 9 1 2 采样值传输方案 三 关键技术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送 26 1 基于61850 9 1规约的合并单元的流量分析按照每帧12个模拟量通道计算 一个合并单元每秒种的数据流量 S 984bit 帧 50周波 s 80帧 周波 3 936Mbit s 2 基于61850 9 2LE规约的合并单元的流量分析按照每帧1点 12个模拟量通道 计算 一个合并单元每秒种的数据流量 S 159字节 8bit 字节 50周波 s 80帧 周波 5 088Mbit s 2 基于61850 GOOSE规约的智能设备的流量分析按照T0 10秒计算 一个智能设备每秒种的数据流量S 6016bit 1秒 10 帧 0 006Mbit s 通常情况下 GOOSE流量和采样值流量比较 对网络带宽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IEC61850 9 1 2 GOOSE报文流量 三 关键技术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送 27 9 2单独组网通信延时 每周期采样率为80个点并且12个合并单元 每一个都在发送采样值 每一个9 2帧都是1272位长度假设在所有12个合并单元中采样都是同步进行的12个帧将会以每1 50 80 250 s的间隔速度到达交换机12个帧同时到达 在一个单独100Mbps端口汇聚9 2帧通信 选择配置使这个到接收者的100Mbps链路接近饱和 L best 1272bits 100M 7 s 20 sL worst 1272bits 12 100M 7 s 160 s L L worst L best 160 s 20 s 140 s 一个9 2采样值帧的最好和最坏情况下延时 抖动分别是 三 关键技术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送 28 IEEE1588同步对时 网络流量 一 不同类型报文字节数建立主从层次报文 announce34字节报文头 30字节报文内容 地址 校验码18 82字节同步报文 sync34字节报文头 10字节报文内容 44字节follow up34字节报文头 10字节报文内容 44字节delay机制为delayrequest resopnd时delay报文 delay req34字节报文头 10字节报文内容 44字节delay resp34字节报文头 20字节报文内容 54字节delay机制为peerdelay时delay报文 pdelay req34字节报文头 20字节报文内容 54字节pdelay resp34字节报文头 20字节报文内容 54字节pdelay resp follow up34字节报文头 20字节报文内容 54字节 三 关键技术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送 29 IEEE1588同步对时 网络流量 二 报文周期announce报文周期 1秒同步报文周期 1秒delay报文周期 8秒 三 最严重情况下一个合并单元发出PTP报文的流量最严重的情况按annouce报文 同步报文和delay报文均在同一秒内 模式1 1步钟 delayrequest respond机制 此种模式下 有announce sync delay req delay resp报文最坏情况报文流量 64 44 44 54 8 206 8 1648bit s 模式2 2步钟 delayrequest respond机制 此种模式下 有announce sync follow up delay req delay resp报文最坏情况报文流量 64 44 44 44 54 8 250 8 2000bit s 三 关键技术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送 30 IEEE1588同步对时 网络流量 模式3 1步钟 peerdelay机制 此种模式下 有announce sync pdelay req pdelay resp 报文最坏情况报文流量 64 44 44 54 54 8 260 8 2080bit s 模式4 2步钟 peerdelay机制 此种模式下 有announce sync follow up pdelay req pdelay resp pdelay resp follow up报文最坏情况报文流量 64 44 44 54 54 54 8 314 8 2512bit s按照模式4最严重的情况下分析1个合并单元的PTP1588报文每秒钟数据流量为2 512Kbit s 与每秒钟goose的报文流量0 048Mbit s相比 小了一个数量级 当然更远小于9 2LE的SMV报文流量5 088Mbit s 因此PTP1588报文流量远小于采样值流量 对网络带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三 关键技术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送 31 常见误区分析 1 9 2具有信息共享的优势 但IED需要接入交换机 因此增加了交换机成本解析 保护装置若GOOSE跳闸组网 本来就需要接入交换机 直采直跳方案中 录波 测控 网络报文监测等组网时 需要更多的交换机 直采直跳方式时 保护 合并单元等需要大量的网口 串口 增加了成本 功耗 2 9 2网络流量巨大 网络实时性无法保证 系统安全隐患大解析 由于采样值有采样序号 即使延时 例如延时200微秒 到达 也不会影响保护 测控的动作精度 VLAN技术 优先级设定 以及采样值的高度有规律 全双工以太网技术 合理的交换机配置方案 可以保证网络通信的实时性 其关键技术是同步对时的可靠性设计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输方案 三 关键技术 过程层信息采集传送 32 三网合一方案 三网合一技术 三 关键技术 过程总线 33 三网合一方案 三网为 SMV网 合并单元上传给保护 测控装置的采样值 遵循9 2格式GOOSE 智能终端与保护 测控装置之间的开关量信息传输IEEE1588 IEC61588 GPS 北斗系统发出的同步对时信息 这三种信息同时接入过程层交换机 保护 测控装置以一个网口就可全部接入 它符合国际技术潮流 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于在智能变电站领域 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其它国家开展得较少 国际上IEEE1588在变电站几乎未实际应用 SMV网 传采样值 一般是点对点 但GOOSE是组网的 三 关键技术 过程总线 34 三网合一 点对点方案 三 关键技术 过程总线 35 点对点方案 也称直采直跳方案 SMV网的点对点方案是 保护与合并单元之间没有交换机 合并单元出多个通信网口 多达8个 各口分别通过光缆直连到所需要的保护 测控装置 GOOSE的与此类似 智能终端出多个通信网口 多达10个 各口分别通过光缆直连到所需要的保护 测控装置 IEEE1588 相对谨慎地推荐应用 也可用光脉冲或B码通信 需要几十根专用光缆 与三网合一方案相比 差异在于过程层网络 考虑到录波等功能 点对点的方案实际需要更多的交换机 本图未画出 需要更多的光缆 因此它既增加了成本 交换机数量比三网合一多一倍 光缆则增加了数倍 也难以维护 信息共享的初衷也被破坏了 大量的光口增加了装置的功耗 对于就地安置的户外柜的高温控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 关键技术 过程总线 36 三网合一技术相对较复杂 尤其是IEEE1588双网切换等 许继已于2010年5月初在东北电科院通过了严酷的测试 SMV网的点对点方案中 继电保护装置对复杂的通信技术的依赖性大大下降 没有交换机这个环节 保护特性不依赖于对时网 靠保护实现采用同步 但继电保护装置的负担大大增加 从技术先进性 信息共享的角度看 三网合一方案有鲜明的特点 并得到广泛的关注 三网合一 点对点方案对比分析 三 关键技术 过程总线 37 东北电网公司三网合一试验 2010年5月 东北电科院三网合一试验顺利通过 三 关键技术 过程总线 38 1 1试验目的 1 验证SMV与GOOSE 1588对时共网的网络特性对控制及保护的影响 2 考核多种合并单元 交换机 智能单元的配合性能及其在各种工况下对保护装置动作性能的影响 3 检查GPS时钟与北斗时钟切换过程中的网络性能及对MU的影响 1 2试验时间4月20日 5月14日1 3试验地点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运行仿真分析实验室 东北电网公司三网合一试验 三 关键技术 过程总线 39 东北电网公司三网合一试验 三 关键技术 过程总线 40 系统的功能自由分布 变电站内二次设备间功能整合 网络化保护 两种代表性应用 网络化保护 集中式保护 三 关键技术 基于信息共享的应用研究 41 利用GOOSE网络实现设备跳合闸命令 网络化保护等 系统的功能自由分布实际应用方案 网络化保护 三 关键技术 基于信息共享的应用研究 42 第一阶段 2009 2010年 1 提出智能变电站的架构和技术体系 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指导智能变电站建设和改造 规范设计 建设 验收 运行维护和试验 2009年完成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 等标准编制 2 新建智能变电站国网统一试点新建智能变电站42座 3 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国网统一试点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5座 国网规划 四 国网规划 应用展望 摘自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43 第二阶段 2011 2015年 2011年起新建110kV及以上变电站全部按照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 预计至2015年 新建智能变电站超过8000座 第三阶段 2016 2020年 2020年 国家特高压电网建成6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 2016年 2020年 实现新建变电站智能化率100 新增750kV变电站20座 新增500kV变电站200座 新增330kV变电站60座 新增220kV变电站1000座 新增110kV变电站2300座 变电容量4 7亿kVA 原有枢纽及中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率达到100 国网规划 摘自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四 国网规划 应用展望 44 智能变电站关键装备研制计划及技术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墓地销售合同范本
- 共建友好位联谊协议书
- 卖车协议五种无效合同
- 农村矿山租赁合同范本
- 制药行业的创新与市场机遇探析
- 厂区线路维修合同范本
- 合同限制工期协议范本
- 共享员工租赁合同范本
- 合伙协议合同文本模板
- 合伙做门窗协议书范本
- 《标准编写方法》课件
- 新产品开发研发进度推进计划
- 遵义市正安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4
- PMO项目管理制度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大学附中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2024年创新方法大赛考试题库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祖国河山(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 2024核电厂电力系统的设计安全导则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一章-新能源发电概述
- 《鱼》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 树叶粘贴画课件(共31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