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责任感的培养策略研究 儿童责任感的培养策略The Strategyof Childrens ResponsibilityTraining专业学前教育姓名韩梦妮指导教师秦振飙申请学位级别学士论文提交日期xx年年2月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摘要责任心,或称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知、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做出的相应行为。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认真积极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和反映。 尽到了责任,会感到满意、无愧,未尽到责任时,会感到不安、羞愧。 有责任感的人,不论受到赞扬还是屈辱,都持认真态度,以尽到责任为乐趣。 责任感使人的生活变得崇高而富有意义。 责任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儿童个性、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 人人都明白责任感的重要性,可是目前中国的幼儿缺乏责任感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我们经常可以在幼儿园里看到,书本掉在地上,很少有人会主动捡起来,有的甚至直接从书上踩过去。 你问小朋友为什么不捡,他会振振有词的说“不是我弄的”。 由于责任感对人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责任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个案法和文献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儿童责任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及产生和影响因素,进而初步尝试对儿童责任感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了儿童责任感培养的问题,并在已有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责任感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策略。 关键词儿童;责任感;培养;策略I AbstractResponsibility,or calledresponsibility,refers to the individualin sociallife,to theirown socialrole,and charactersto the responsibility ofcognition,produce emotionexperience andmake correspondingbehavior.Responsibility is a personto oneselfs speech,action,promised etchold seriouspositive attitudeand producethe emotionalexperience andreflection.Fulfilling responsibility,will feelsatisfied,guilt,not obligations,will feeluneasy,shame.Responsible person,whatever receivespraise orhumiliation,hold theearnest manner,to alignwith responsibilityfor fun.Responsibility makeones lifeto beelofty andmeaningful.Responsibility inchildrens psychologicaldevelopment hasthe importantposition,it ischildrens personality,social quality,also isan importantpart ofthe childrens mentalhealth ofthe basicelements.Everybody knowsthe importanceof responsibility,but atpresent Chinesechildren lackof sense of responsibilityisamon phenomenon.We canoften seein thekindergarten,book fallson theground,very fewsomebody canactive pickit upand someeven directlyfrom thebook onthe past.Why dont youask kidspick up,he wouldargue ofsay:is notmy lane.Due tothe responsibility of apersons lifeis crucialeffect,tothecultivation ofsenseofare particularlyimportant.This papermainly usingthe option,case lawand literatureresearch methods,through totheresponsibilityand theformation ofthe influencefactors andpreliminary attemptto cultivatechildrens responsibilitythe strategieson research,analyzes theresponsibilityofcultivating childrenin existingproblems,and experienceare putforward onthe basisof childrens senseof responsibilitywith pertinenceand operationalitystrategy.Keywords:young children.Sense ofresponsibility,Cultivation,strategy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部分引言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1 二、文献综述2(一)关于责任感产生的研究2(二)关于责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3(三)关于儿童责任感培养方法的研究4 三、概念界定7(一)儿童7(二)责任感7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7第二部分对儿童责任感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8第三部分影响儿童责任感的因素12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12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13 三、社会的影响13 四、儿童自身的影响13第四部分儿童责任感的培养策略14 一、从我做起,激发儿童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14 二、树立榜样,带动儿童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14 三、实践锻炼,加强儿童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15结语16参考文献16附录一问卷17后记180第一部分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 儿童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新世纪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加强对儿童品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因素等,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责任感是道德情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情感。 责任感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它对个体的品德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责任感对道德需要具有动力作用,对道德认识具有调节作用,对道德意志具有能动作用,对道德行为具有桥梁作用。 同时,责任感对其他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责任感对儿童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乃至于合格公民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影响。 笔者是一名将要出去实习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四学生。 实习的地点是幼儿园。 之前也有一些和小孩子相处的经历,发现现在的小孩大多都缺乏责任感。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大人的过错,没有小孩的过失。 大人心甘情愿的为小孩承担责任,逐渐孩子就习惯逃避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 当上幼儿园忘了带书本或者学习工具时,他们会埋怨爸爸妈妈没把书包好;如果迟到了,是奶奶没有按时叫醒他们。 这些本是小孩自己应做的事情,大人们却毫无怨言的接受了责怪,孩子则理直气壮的推卸了责任。 这都是中国“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造成的。 一个孩子同时受到六位长辈的精心照顾,似乎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去负责任。 就这样,小孩的责任心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蛮狠、自私自利。 长期以往的发展下去,这必定是不好的现象。 人们常说“三岁看到老”,孩子在从小就对自己没有责任感,以后就更不用说对家庭、对事业有责任感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必要的1一课。 此次去幼儿园实习,一方面了解幼儿对责任感的看法,归纳总结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方法,寻找其中不足,在论文的相关资料的收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方法和途径。 另一方面,关注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让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研究意义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儿童处于幼儿时期(3-6岁),身心都处在变化和逐渐发展的阶段。 对儿童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形成优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了解儿童对责任感的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方法及有效途径。 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了解儿童责任感的现状,帮助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改掉缺乏责任感的习惯。 让儿童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来做,而不是推卸给别人,加强幼儿的责任感。 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 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我们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培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儿童责任感的工作,多出一些有关儿童责任感培养方面的成果,让我们这些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更有效地探索、实践出一些有益于儿童责任感培养的新路子、新方法。 二、文献综述(一)责任感产生的相关研究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感,而道德感的产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能不能得到满足引起的,始终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内心体验。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从3岁开始。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 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科尔伯格的个体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期的道德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而幼儿期的孩子一般处于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避免惩罚和对等交换阶段。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学说可知。 幼儿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2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 皮亚杰在其早期著作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也阐述了相似的观点。 皮亚杰从儿童对游戏规则态度中对儿童道德的萌芽与发端问题进行了研究。 基于“全部道德品质都包含在一个准则的体系之中,而全部道德品质的本质就在儿童学会这些准则这方面去寻找”的基本观点,同时提出问题询问儿童,着重探究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态度规则的执行和规则的意识。 皮亚杰发现,随着产生了真正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关系,年长儿童才将规则视为大家普遍同意的、彼此应该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才意识到自己有恪守这些准则的义务。 这种“义务感”或“义务意识”是儿童道德发展开端的重要标志。 同时,皮亚杰以其大量研究所得材料为依据,反复论证了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过渡是贯穿儿童道德发展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 在阶段上,皮亚杰发现,早期儿童(5一10岁)的道德判断处于他律的水平,后期儿童(10岁以上)的道德判断处于自律的道德水平。 幼儿的各种道德感都是在成人正确教育下逐步形成的,成人的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责任感也不例外。 因此,时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家长是赋予他们责任感的第一任老师。 (二)关于责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儿童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里既有儿童自身主动的发展,也离不开教育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从自身发展来看,一是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二是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李洪玉调查发现,儿童责任心水平与其认知、言语、操作能力等都有高度相关。 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Bearison,Shantz,Sedlak,Gruencich,Sigelman&Kramer.etc从信息加工和情绪归因的角度对幼儿道德责任判断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幼儿道德责任判断受记忆、理解因素的影响,其发展表现为整合信息能力和根据不同情境分化地使用不同判断标准的能力随年龄发展而不断提高。 前苏联学者EN库尔奇茨卡娃曾经研究过儿童的羞愧感,结果表明:3岁的儿童有羞愧感的萌芽,但还未从“惧怕”中摆脱出来,往往与难为情、胆怯交织在一起;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尤其是本班的同伴)面前感到羞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羞愧范围扩大,而且越来越“社会化”,但羞愧感的外部表现范围在缩小,对羞愧的体验在加深。 可见,由于儿童年龄的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使得他们的3责任心水平也不同。 在外界影响因素中,传统观点认为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初场所,父母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影响甚大,一些研究者也认为在儿童责任心的发展中父母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但是,近几年随着Harris等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的提出,人们开始更为关注到,教师与同伴的作用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 姜勇和陈琴通过实验对中班幼儿责任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是教师和同伴的影响更大一些。 因为在幼儿园中、大班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已由家长转向教师,教师的要求、任务似乎比家长更起作用。 而且,由于在幼儿园中同伴交往的时间和机会的增加,幼儿相互之间的学习和模仿也逐渐增多,这使得幼儿得以时常从同伴那里模仿、学习到新的事物。 另外,姜勇和陈琴还在实验中得出,家长自身的责任心水平并不直接、显著地影响幼儿的责任心,但它却能通过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要求间接地对孩子的责任心发生作用。 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责任心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影响。 顾海根等在系统研究汉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对国内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跨文化研究,他们将6个少数民族儿童与汉族儿童的行为责任判断反应按不同年龄组和3组情境故事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各族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几乎全部都是不同质的,显示出明显的民族差异。 陈欣银、项宇曾对我国青少年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青少年的道德责任判断水平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发展趋势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有较大差异。 近年来国外有关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种族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差异以及家庭义务感对青少年其他方面发展的影响。 这些研究发现,生活在美国的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家庭与其他文化背景的家庭相比,更加重视和强调子女对家庭的支持,经常要求青少年帮助照料家务和做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更强调子女对家人和权威的尊敬。 Fulgni等人对800名不同种族的美国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比较研究发现,与欧裔青少年相比,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青少年具有更强的家庭义务感。 (三)儿童责任感培养方法的研究儿童责任心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从责任心结构入手,进行儿童责任心的培养4胡中天对5至6岁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进行了教育实验研究。 研究分4个阶段进行,一共进行了14周。 第一阶段通过看、听、说、游戏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并在模仿角色行为的过程中,产生初步的责任意识。 第二阶段运用移情的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体验和感受他人在生病、有困难、有过失、被欺侮时的心情,产生关心、帮助同伴,摒弃有害他人的行为动机。 第三阶段通过开展有关社会活动,让幼儿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第四阶段让幼儿从体现自我价值的活动中,在对自己、对他人言行的客观评价中,形成稳固持久的责任感。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幼儿经过责任感的培养及行为训练后,有主动行为的人数由8人增至25人,明显高于实验前,与对比班差异极显著。 说明了幼儿的责任心是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提高的。 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全国课题组考察了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心理模式,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培养措施。 他们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采取三管齐下的做法培养学习责任心,即提高责任认识、培养责任感和培养负责行为三者同时进行,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1)通过深入持久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提高责任认识。 教师应指出学习的多方面意义,让学生认清学习不是为家长和教师,而是学生应尽的义务; (2)从思想教育入手,利用榜样力量和集体舆论激发责任感。 通过影视、参观向学生讲明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艰巨使命。 在此基础上通过班队活动,引导学生畅谈理想,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正确的志向; (3)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方面着手,培养负责行为。 给学生不断地布置学习任务,要求他们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完成,对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质和量进行严格的检查,表扬学习责任心强的学生,严肃批评不负责任的学习行为和作风。 沈德立等人对初中生的学习责任心进行了培养实验研究。 研究也采用责任认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管齐下的做法,并归纳出以下教育建议: (1)初二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危险期”,为了使学生顺利度过这一“危险期”,应该在初一就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其中学习责任心的培养非常重要; (2)要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3)初中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周期不能太短; (4)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与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 2、根据儿童责任心发展特点进行培养王健敏依据内化论原理认为责任心是儿童在接受并履行有关的社会规范的5实践活动中逐渐内化而构建的。 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分为依从、认同和信奉3个阶段,不同的内化阶段受制于不同因素,需要不同的条件。 外部的奖惩和同伴群体压力是影响依从学习的主导因素;认同主要取决于规范学习过程中主客体交互作用中的认知因素;信奉学习的主导因素是规范学习过程中主客体交互作用中的情感因素。 她设想依据儿童责任心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理论构想实行积极的调控,便可有效地促进其责任心的形成。 她编制了具体的干预措施,其做法是:依从阶段: (1)严格奖惩制度; (2)建立群体压力。 认同阶段: (1)榜样强化; (2)观察学习; (3)思辨学习。 信奉阶段: (1)活动实践; (2)移情训练; (3)自省自检。 运用这些具体措施,王健敏对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证明,按照依从、认同、信奉的3个阶段逐步内化、实现建构,在教育过程中创设条件,调控各阶段影响的内外因素,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责任心的发展,进而促进其社会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Robert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能够承担责任,也应该让儿童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不出现异常。 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年龄阶段来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E.Mavis Hethering-ton&Ross D.parke通过研究,主张让儿童承担家务劳动或照顾年龄小的孩子来培养儿童的责任心。 综上所述,通过搜索大量文献发现关于儿童责任心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做了不少有关研究,丰富了人们对儿童责任心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对儿童责任心发展特点做了大量的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对责任心的影响因素及其他一些相关研究也做了不少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儿童责任心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但是研究中仍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问题,关于儿童责任心的培养研究,学者们虽然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这些培养研究主要是针对7岁以上儿童进行的,而且主要是就他们的学习责任心进行培养,对幼儿责任心的培养研究较为少见。 幼儿期是责任心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应该从全方位角度对幼儿责任心进行培养。 对影响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因素的研究,虽然涉及的范围较广,但对有些问题的探讨仍有待深入。 如研究教师对儿童责任心的影响,我们虽然了解了教师在儿童责任心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是如何影响幼儿的,教师的哪些品质对幼儿的影响更大,至今并不十分清楚。 大众传媒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责任心的发展,6但已有的研究中对此却很少问津。 总之,对于儿童责任心的研究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最终揭示儿童责任心发展状况的全貌。 三、概念界定(一)儿童儿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给出的定义是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 其中“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儿童的年龄范围有争议。 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2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 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学前儿童。 (二)责任感字典里对“责任感”一词的定义是自觉的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 也说责任心。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认真积极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和反映。 尽到了责任,会感到满意、无愧,未尽到责任时,会感到不安、羞愧。 有责任感的人,不论受到赞扬还是屈辱,都持认真态度,以尽到责任为乐趣。 责任感使人的生活变得崇高而富有意义。 责任感的心理学界定从心理学角度看,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责任感都属于情感。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实践中的探索,本研究把研究问题聚焦于“儿童责任感培养的策略”这一问题上,试图从责任感产生、影响责任感的因素来了解当今儿童责任感的现状。 本研究基于以下思路展开研究:第一,对儿童责任感的培养策略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收集相关资料。 首先,通过问卷法收集黄石市机关幼儿园儿童责任感现状大致情况的资料。 其次,通过观察法收集具体影响儿童责任感因素的资料。 再次,通过个案法了解当今儿童责任感出现的问题;第三,通过文献法收集资料,分析儿童责任感的产生;第四,根据上述调查结果与分析,运用所学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从已有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责任感具有7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策略。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观察法、个案法和文献等研究方法。 (1)问卷法A、研究对象的选取本研究的研究地区是湖北黄石市委机关幼儿园家长为调查取样范围,综合考虑孩子的性别、年龄及家长的学历等人口变量学问题,按照适度的比例采取随机拦截的方法选取某中班50名幼儿家长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发放问卷份,调查完毕进行收回,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 回收有效问卷为50份回收率为100%。 绝大部分家长基本具有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与看法,并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B、问卷的编制本问卷争对儿童责任感的现状,从儿童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与社会环境五个维度设计了问卷。 问卷编制完成后,在随机选取的调查对象中进行初测,回收之后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2)文献法笔者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著作、学术期刊,并借助网络搜索电子资料,对国内、外有关儿童责任感培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儿童责任感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3)观察法通过对儿童责任感形成与影响因素的系统观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儿童的对责任感的理解与缺失的情况。 观察对象是黄石幼儿园市委机关幼儿园中班幼儿。 (4)个案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写出个案报告。 第二部分对儿童责任感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责任感既是个人成熟、成才的标志之一,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全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 儿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新生人力资源,责任感是其核心素质之一。 儿童的责任感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8设的历史使命,能否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我国当儿童的责任感从整体上说是比较强的,但是也存在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对此要认真分析,创新思路,加强对儿童责任感的培养。 一、儿童对自己负责一个人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首先应该是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有责任心才会对家人、对社会有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人自觉、自愿地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尽力做好的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 由此可见,儿童对自己负责是最基本的态度。 表一儿童对自己负责的情况由表一的四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比例都是偏向“偶尔”。 也就是说,孩子们对自己的负责态度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有的。 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对于“说话时喜欢说我以为”这一问题,有50.48%的家长选择了“偶尔”。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 很多小孩子在做错事情了,家长怪罪下来,他们就会说,本来不是这样的,我以为然后就推卸了责任。 这说明,小孩子的对自己的责任感意识并没有那么强烈,遇到问题就推卸给别人。 二、儿童对他人负责儿童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开始发展,此时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 然而,孩子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问题选项百分比早上起来会自己穿衣服吗?从不偶尔经常总是6.67%35.71%40%17.62%自己能做的事情需要他人帮忙吗?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6.7%79.05%3.81%0.48%说话时喜欢说“我以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24.76%50.48%23.33%1.43%早上起床要人催吗?从不偶尔经常总是20.95%47.62%17.62%13.81%9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同学间不会相互协作等。 今天的孩子,正是我们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匹夫”无责,怎能“兴国”呢?表二儿童对他人负责的情况问题选项百分比在幼儿园,会关心其他的小朋友。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91%50.48%42.86%4.76%可以保证质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1.91%13.81%67.14%17.14%上课时经常捣乱。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63.81%31.9%3.33%0.95%上述材料的结果可以看出,孩子对于他人负责的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有42.86%的孩子在幼儿园经常会关心其他的小朋友。 老师布置的作业有67.14%的孩子可以保证质量的完成。 上课经常捣乱的现象更是少之又少,只有0.95%的孩子会这样。 这点笔者在市委机关幼儿园实习的时候深有感受,上课捣乱的孩子总是那一两个,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可以管住自己,听从老师的安排。 三、儿童对家庭负责如今,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掌上明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可是有些父母爱替孩子作一切选择,甚至于把孩子应负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事事包办。 于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现象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大景观,正是这种无原则的溺爱,导致了孩子责任感的淡薄,试想,对于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来说,很难想象他会自觉认真地做事,更不用说要勇于创新了。 表三对家庭负责的情况问题选项百分比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2.86%46.19%38.1%12.86%10知道爸爸妈妈养自己不容易。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0.95%13.81%30.95%54.29%由上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如今能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小孩仅仅只占了少数。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应充分利用家庭的有利条件,努力培育孩子的责任感。 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很有必要,也很关键。 四、儿童对集体负责没有竞争,集体就显得没有活力。 竞争是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动力,又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表四对集体负责的情况问题选项百分比在幼儿园经常参加活动。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0.9539.5246.1913.33由上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会经常参加幼儿园的活动。 很多的实践活动为孩子提供了竞争机会,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孩子在体验中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进步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集体责任感。 同时,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相互竞争中也和自己的队友形成了团队精神。 这也是当今社会最重视的精神力量。 五、儿童对社会负责在搜集材料的时候,笔者发现影响儿童责任感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会。 对孩子的教育广义上来讲就是社会教育。 所以,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必须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孩子投身社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道理,促进责任感的深化。 表五对社会负责的情况问题选项百分比吃完的零食袋会扔进垃圾桶。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0.48%9.05%50.95%39.52%看到水龙头流水会立即关掉。 从不偶尔3.33%19.52%11经常总是38.57%38.57%在幼儿园里吃饭不挑食,不浪费粮食。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6.67%43.81%35.71%13.81%在表五中我们看到,就“吃完的零食袋会扔进垃圾桶”这一问题来看,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有一半的孩子经常会将自己吃完的零食袋自觉的仍进垃圾桶。 可是后面两个问题就没有那么可观了。 看到水龙头流水会立即关掉的孩子仅仅只占了38.57%。 而挑食,浪费粮食的孩子更是占了绝大多数。 只有13.81%的孩子不挑食,知道珍惜粮食,这是当今社会普遍的现象。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可供孩子们选择的食物举不胜举,极少的小孩会知道我们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极少的孩子知道水对于一些特别缺乏的地区是多么可贵。 由此我们可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迫在眉睫的。 总之,儿童责任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性绝不单纯是学校教育所能奏效的,我们必须进行综合研究,整体实施,高度重视对儿童进行责任感的培养,从而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造就新一代合格的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公民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影响儿童责任感的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可见责任感培养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 然而事实却不如人所愿孩子丢三落 四、做事敷衍、借东西不归还、说话不算数,这样的现象举不胜举。 责任意识正在悄无声息地淡化、丢失。 我们不得不问,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儿童责任感的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原因家庭是孩子走向生活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最早对孩子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地方。 可是很多数据表明大量的孩子自我责任意识薄弱,对成人的依赖严重,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匮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做事不考虑后果,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这是因为,首先在我国“四二一”型的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导,独生子女的比重逐渐增加。 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更多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溺爱的方式进行抚育,忽略了基本的责任教育,这是造成孩子责任意识淡漠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多数家庭中的孩子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这就更缺少了认识责任、承担责任的实践机会和条件,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淡漠与缺失。 其次,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跟着在变化。 以前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对12现在的孩子已经显得有些落后了。 这造成错误的家庭教养观念、教育方法的盛行。 很多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看重孩子的成绩。 成绩好就其他的一切都好。 这种家庭教育的理念使得家长在教育中严重忽视了子女的责任教育。 还有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身边。 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更是空白,只知道一味的溺爱,把孩子自己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都包揽下来,这让责任感在家庭教育中培养更难生根发芽。 二、学校教育的原因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学校教育应有的目标。 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教育实效性不足,也是造成当代儿童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之一。 在思想工作中灌输式教育至今仍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 对许多道理学生即使认识到了但并不认同,主体意识在教育中没有得到强化。 对孩子包括责任感在内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习惯于从社会的需要目标来考虑,从教育的规律来看,这本身没有错。 但是容易使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目标错位,似乎接受教育只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儿童的主体作用很难发挥。 近年来,对儿童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由于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往往依附于管理的需要,忽视了青少年塑造责任感品质的自我追求,致使教育的功效甚微。 责任意识培养是一种主体性活动,简单的将其视作一种知识的灌输,只能使责任意识培养走向歧途。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必须从传统道德教育观念的“教育论”中走出来,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社会教育的原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孩子之所以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对他人的责任意识,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儿童正处在朴素责任意识生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但是责任意识生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小学生难以形成对责任的准确认知,社会行为规范的杂乱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错误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行为上作出了错误的抉择,所以,小学生出现责任意识淡漠与缺失也就难以避免。 另外,社会的变革导致了新旧社会体系的矛盾性,社会价值标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观念规范逐渐开始解体,新的规范逐渐显现,社会呈现出新旧道德规范并存的局面,社会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呈现多元化状态。 这种状态对孩子而言是难以应对的,他们面对多元化的道德规范不知如何抉择,更无法认清自身的应负之责,因而影响了其责任意识的发展。 四、儿童自身的影响儿童正处于萌芽阶段,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尚不成熟。 他们的责任意识受到个体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 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也比较落后,特别是其自我意识的13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责任意识产生的基础,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低下,使得儿童难以认清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难以准确认知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因而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明显的无法准确认识自身责任、缺乏真切的情感体验、责任承担中的不稳定等现象。 还有,当代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较为优裕的家庭条件,成长顺利;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好;智力水平高,认识能力强;自幼受到了良好和全面的教育,特长突出,有一技之长;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缺陷:如有很强的优越感;尤其是在性格特征、生活技能、生活目标、自我认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在人生理想、学习目的等方面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存在着自我中心意识强、抗挫能力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意志力减退等缺点。 加上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角色,更无从谈及认识到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第四部分儿童责任感培养的策略我们都知道,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是人们在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渐产生认识并付诸行动的。 因此,想要提高儿童的责任意识,就必须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强化责任感教育的力度,单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 家庭氛围、家长的为人处事态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因此,培养儿童的责任感,要做好家、园沟通配合工作。 在儿童的身体机制还处在萌芽阶段的时候,将正确积极的主导价值观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而不是单纯、空洞的将“责任感”这三个字传输给孩子。 一、从我做起,激发儿童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 儿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应该给予尊重。 因为儿童虽然处在发展进程之中,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但是他们的责任意识的发展最终是由其本身所决定的。 儿童只有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进行认知,充分肯定自身的能力,才能产生对角色的认同,才能实现责任的内化,从而自觉地承担责任。 因此,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儿童在情景中体验自身的价值与能力。 如,“今天我来当主人”将平时孩子能自己做但家长都一手包揽的事情都分配的孩子来做,让孩子感受到“主人”的主人翁意识。 二、树立榜样,带动儿童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 1、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没有强烈责任感的家长培养不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 父母应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责任感影响孩子。 树立起榜样,带动起孩子的责任意识。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也要能做到,父母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责任感,对待亲朋好友的态度以及应承担的责任都直接影响孩子,家长以身作则表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和营造有责任感的家庭氛围14是培养孩子的重要条件。 当孩子面对需要承担的责任时,父母要尊重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在孩子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时指责孩子,要及时提醒孩子因逃避责任、马虎对待所带来的后果,这有利于孩子意识和感悟到做人做事必须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应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案例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有一次在户外活动完回教室,老师让小朋友拿好板凳上位坐好,小朋友边拿板凳边跟身边的人说话,教室里很吵。 这时候老师发火了,说“刚刚在外面活动还没跟好朋友说够吗?现在进教室了就应该保持安静好好休息。 小朋友们拿着板凳很快的走向自己的座位,趴在桌子上休息。 老师打开电脑,放了一首歌就走到一边和配班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慈善总会会计考试题库
- 2025年婚姻家庭咨询师初级笔试题库
- 2025年工业安全工程师面试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考试题库
- 2025年宁夏安全员考试重点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树葬行业应用与生态礼仪师考试预测题
- 2025年托育保健医生考试重点题解析
- 2025年山西C类安全员考试答案解析
- 2025年食堂安全管理员笔试冲刺题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综合素质评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T-CECC 029.1-2024 数据分类分级指南 第1部分:医疗健康
- 污泥运输合同范本
- DBJ04T 289-2020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标准
- 运输车辆司机安全培训考试专项测试题及答案
- 视频制作及推广合同
-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焊工技师考试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 【零碳园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自评价及第三方评价报告
- 手术室工作流程的优化和改进
- 大讲堂实施方案
- 战略管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华南理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