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高二政治理科第一次月考试卷2014.03.24.doc_第1页
三中高二政治理科第一次月考试卷2014.03.24.doc_第2页
三中高二政治理科第一次月考试卷2014.03.24.doc_第3页
三中高二政治理科第一次月考试卷2014.03.24.doc_第4页
三中高二政治理科第一次月考试卷2014.03.2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江三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7周测试卷高二理科政治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从本质上看,货币( ) A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价值 C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职能 D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 ) A物价水平 B收入 C商品价格 D储蓄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工农联盟 C对少数人专政 D人民当家作主4为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 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党的监督 C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 D舆论监督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 ) A少数服从多数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民主选举 D实行民主集中制6.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中,被称为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的是( ) A领土 B主权 C政权 D人口7.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C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8.下列做法能体现出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A全面继承,为我所用 B推倒重来,另起炉灶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9.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 A社会实践 B交流与借鉴 C科技进步 D创作灵感10.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 A多样性 B包容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11.哲学源于 ( ) A对事物的惊讶和迷惑 B人们的好奇心C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对生活的总结 1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13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14.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讲了男人的美德是什么,女人的美德是什么,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由此可见,哲学的特点是( ) A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B哲学是现成的知识,可以随意接受和套用C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D哲学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特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15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6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静止与运动C对立与统一、认识与实践D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17专家认为,虽然目前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有限,对地震的准确预测难以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地震的一些前兆,及时地做出预防措施。这说明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 B C D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与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混乱的东西。”据此回答18-19题18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一种朴素的世界观 D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9“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没有区别的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20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D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问题22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 A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B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 “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24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25.“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6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神仙,更没有鬼。下列选项中,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 B C D2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 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28.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 () 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 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 B. C. D. 29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30.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 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1.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3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33.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 B. C. D.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3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6.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又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是 ( ) A.独立自主 B.群众路线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37.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 ( )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正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 B. C. D. 3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39.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40.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C.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4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存在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42.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43.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44.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4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46.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 联系。 ( )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C.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47.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 )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的客观性服从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48.2013年冬天,我国南方一些省区出现重大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材料说明 ( ) A.自然界是由上帝控制支配的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C.世界是物质的 D.“天灾不由人”,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49.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本质角度看的是 (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50.意识活动具有( ) 客观性和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A. B. C. D.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51.下列选项中,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的投资理财品种是( ) A国债 B基金 C股票 D保险5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民实行民主监督必须选择合法的渠道 B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政府所有的决策 C公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D公民参与民主选举应出于公心,以人民的利益为重53.广东南海九江镇被称为“龙舟之乡”,该镇的龙舟赛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每年都要举行龙舟赛,吸引了大批人前来观看。这说明文化的影响具有 (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多样性的特点 D时代性的特点54.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提倡搞生物学的要学点辩证法,不懂辩证法就搞不好生物学。这一论断的合理性,在于承认 (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D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55.随着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世界观角度看,考试的上述做法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5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 A世界是不可知的 B世界统一于精神 C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D事物是“理念”的影子57.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 (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领域 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58.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这表明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给具体科学研究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 B C D59.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朋友说:“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去吧!”在这里,欧布里德( )A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B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承认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6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 A客观实在性 B静止 C运动 D客观存在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61.小王大学毕业两年了,一直没有找到他认为合适的工作,原因是他觉得有些工作太累,有些工资太少,有些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你认为小王要就业就应该树立( ) A专业对口观 B职业稳定观 C职业平等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62“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就会大大地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这是因为,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才能( ) A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 B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C维护群众的所有利益 D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63.下列有关文化素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B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D只要接受文化教育,文化素养就一定能够提高64.每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一些追问和思考:“天会塌下来吗?地会陷下去吗?”“动物也在思考吗?”思考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后人们获得某种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这种看法就是哲学。上述观点:( ) A.有合理之处,因为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是不科学的,因为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