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公司背景(一)、公司设立。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成立,1997年经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京体改发(1997)11号批复批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或公司)系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以集团公司中的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北京同仁堂药酒厂、北京同仁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外埠经营部共六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性资产投入本公司,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00,000.00元,股本200,000,000股。(二)、公司股票发行及股改情况。(1)1997年6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共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0,000股,发行价7.04元,共募集资金352,000,000.00元。(2)2005年11月28日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总股本增至434.02股,其中有限售的流通股份数为239.76万股,无限售条件的股份数为155.40万股。(3)、股份上市时间表2007年末公司股权情况 2007年末前十大股东及其持股情况(4).公司与实际控股人产权关系 (5)、主营业务范围北京同仁堂主要从事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经营中成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二、公司行业及地位分析(一)、所属行业:医药行业-中成药(二)、行业现状分析:2007年中国医药行业整体市场销售额达到6700多亿左右,与2006年同比增长约26.6%,企业亏损面较06年降低60%,高于全行业的增长水平,全面扭转了04到06年连续三年的全行业增长疲软的态势。2008年18月份,在受到CPI上涨、投资收益波动及部分原料价格影响下,医药行业收入仍同比增长27.91%,利润同比增长38.93%的较快速度增长,工业利润总额仍名列前三甲,经营景气程度好于其他消费品行业。从8月份起稍有回落,但全年仍可实现20%30%的全行业平均增速水平。 (三)、医药行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1)整个行业企业多、规模小,缺乏规模效应与核心竞争力。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48%,医药分销企业共70家,前三位市场占有率95%。欧盟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4%,前三位的药品分销企业市场占有率65%。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16%,共147家药品分销企业,前三位占有率75%。而中国药品销售额仅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医药分销企业7000家,前3大医药分销企业约占国内药品销售总额的18%,前10大医药分销企业也仅占34%。(2)企业产品研发仿制、产品重复现象严重,行业竞争无序。现实情况是一个产品往往少则六、七家,多则几十家、几百家同时生产,整个市场缺乏良性竞争的环境。(3)GMP改造过后造成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在形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全国各地推行GMP的最终结果是,全国6000多家药厂淘汰了将近1500家。我国目前有444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GMP证书,另有1000多家药用原辅料企业有GMP认证的生产线。可通过GMP认证之后的4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GMP改造后由于对生产规模的强制要求,每家药厂生产能力扩大了3倍,制药业产生的过剩产能达到2000多个亿。附注:GMP是英文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 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4)药品价格持续走低,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加上产品推广费用水涨船高,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投入产出比急剧恶化。(5)越来越严的政策监管及多年不利的舆论报道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阻碍。新闻媒体对医药行业、医疗服务业持续多年的负面报道,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可信度,对市场产生了持久的伤害。舆论导向形成的“医疗腐败、药价虚高” 印象使消费者购买行为更加理性甚至出现对药品的心理抗拒情绪。与此同时有关部门继续加大了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管力度,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紧急发出的紧急通知,从11月1日起,所有报刊一律不得再发布包含性病、癌症、人工流产等12类内容的医疗广告,并提出了7项禁止性规定。(6)产业链的工商搏弈使医药工业生存压力大增,生产利润被包括医院、药店在内的销售终端挤压。为了应对政策的负面打压,拓展生存空间,掌握着药品销售权的零售连锁药店或大型平价超市,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和广大制药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没有销售终端和产品优势的制药企业将被排挤出销售终端。(四)、行业未来发展方向(1)在党的十七大上,“坚持中西药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发展我国传统中医药事业的决心。同时随着新医改政策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政府为居民人均采购药品额将大幅增加,给医药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2)医药行业作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近年来一直高于GDP增长率的速度稳步发展着,受经济因素波动的影响较小。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与社保制度改革的推行,医药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更迅速的发展。(3)国内外资本的进入及国内医药企业的海外上市,未来将对医药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目前我国的医药行业是仅次于广义IT行业的第二大利用外资创投的市场。而仅2007年前4个月,就有5家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分别是贵州同济堂、武夷药业、四环控股、先声药业和沈阳三生制药,这5家企业募集的资金超过7亿美元。加之医疗改革与经济发展为医药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201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医药市场。(4)医药行业的竞争模式将逐渐由“全面的竞争”演变成成为“深度竞争”的良性发展模式。企业的产品将由过去相互仿制、重复生产转向提高药品的科技含量及加大对新药品的研发上,全面提高我们的医药生产水平。(五)、本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1)、同仁堂是我国目前历史最悠久的医药生产商之一。是我国中药行业的第一品牌:同仁堂建于1669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至今发展已有300多年历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造就了同仁堂百年品牌。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2006年,中国品牌研究院对同仁堂的品牌价值估价为29.55亿元,位列中华老字号100强首位。目前,同仁堂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的“ 1032工程”。 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 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 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 全部生产线通过国家 GMP认证,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从以上数据看,同仁堂在品牌价值、经营规模以及生产能力方面在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成药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9%以上,其中作为主打产品的六味地黄丸系列实现的收入没有向上增长,主要原因在于这个产品系列在市场上受到宛西制药生产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的市场竞争。公司营业收入种 类 金额(万元)比例 (%)中药销售268809.699.45(其中:六味地黄丸系列) 32702.5 12.1其它 1475.5 0.55合 计270285.1100%其中:国内国外249749.220535.9 92.4 7.6(2)、行业排名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排名排名指标 排名总资产 12 主营业务收入 23 净利润增长率 53 每股收益 20 净资产收益率 55三、公司竞争力分析1、品牌优势。同仁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中药生产商之一,拥有三百多年的中药制造历史。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认知度与美誉。品牌的的巨大影响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2、质量优势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的产品没有产品竞争力,没有质量的企业没有企业竞争力。同仁堂的质量管理不只是控制产品的质量,而是自成一法的中西结合,传承中医药精华、汲取现代医药研究,继承高效的古法炮制、改进生产工艺,用严格而先进的方法管理,形成了同仁堂独特的质量管理,也形成了同仁堂独特的质量竞争力。3、政策优势在党的十七大“坚定不移的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以及社保制度进行全新改革的大背景下,同仁堂作为中成药生产制造的龙头企业,必将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4、优秀的企业文化同仁堂一直贯彻德诚信的思想,其堂训为: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同仁堂的企业文化能取得成功,与中国几千年来崇尚道义的思想有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因为扎根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才造就了深得人心的品牌。以德诚信为企业文化,正是符合中国人道德观,顺应人心。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助其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5、技术优势。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下沉部分优良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使其在拥有强大药品研发能力同时还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保证其每年有平均1020个产品升级及开发,仅2007年公司就有7个新产品申报生产、6个新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四、公司筹集资金使用情况分析(一)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期内本公司之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实施增发,募集资金净额23,160万元港币,主要用于终端网络建设。(二)非募集资金使用情况(1)子公司同仁堂科技之子公司北京同仁堂通科药业有限煮提车间工程,报告期内投入资金850.29万元,项目尚未完工。(2).子公司同仁堂科技之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报告期内投入资金206.69万元,项目已基本完工。五、公司风险分析(一).政策风险政府解决“看病贵”重点还将从价格上进行干预,药价下降将是持续趋势,政府有关部门对药价的控制可能逐渐由单纯的行政控制手段,转向从扩大定价范围、制定合理差比价、划分中央和省级定价权限、限制流通环节加价等十个方面对现行药品定价和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二).原材料风险随着国际市场对于国内中药材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内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药原材料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国内生态不容乐观,一些物种濒危,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锐减,政府已经对受保护的部分动植物原料在使用和贸易上进行了管制和限制,并且纳入政府管制的这类原材料正在逐年增加:由于环境因素以及人工栽培技术水平较低等原因,部分中药材质量堪忧;全球性的气候恶化,突发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中药植物生长,导致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加剧。(三).市场风险国家医药政策带来市场机会,但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加之目前对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使得公司一段时期内开发市场的难度依然较大。公司现有主导品种增加逐渐趋于平缓,后续品种的规划及其市场占有情况将决定今后时期公司的市场地位。(四).应收账款及票据风险公司2007年末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8.1%,同比增长1.08个百分点。本公司由于实施现款销售和授信额度相结合的回款政策,因而对于应收账款的控制力度较大。但是子公司目前销售回款周期较长,因而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在资产总额中仍将保持一定的比例,有可能给公司带来呆坏账风险。此外由于银根紧缩而影响经销商资金状况,以票据支付的比例大大增加,虽然都为银行承兑汇票,但是也具有一定风险。 (五).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及人民币汇率变化风险2008年政府已经明确将要“松财政、紧货币”,以抑制通胀、防范金融风险。信贷收紧使得中小银行的银根紧张、一些企业资金压力加大,也势必影响到医药行业流通环节资金面。此外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也将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公司出口业务会产生不利影响。(六).品牌风险 同仁堂的所有子公司和母公司都共享同仁堂这个品牌,如果某个子公司的产品出现问题,将对整个公司和品牌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六、大股东资金占用、重大担保和诉讼事项1.不存在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 2.本年度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3.本年度公司无担保事项。七财务状况分析(一)尝债能力分析项目2007行业平均2007-12-312006-12-312005-12-31流动比率(%) 1.80 3.80 3.08 2.80 速动比率(%) 0.77 1.90 1.43 1.21 存货周转率(%)2.55 1.12 1.02 1.09 应收帐款周转率(%)4.85 8.88 8.47 9.64 资产负债率(%)52.16 19.41 22.58 24.23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18.44 11.81 42.76 -66.64 (1)、 该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年上升,短期偿债能力逐年加强。其原因如下: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增长较大使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增长较大;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减少较大,虽然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有大幅度增长,但流动负债整体下降。(2)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长归因于两个方面。第一,销售增加。首先改革阵痛造成了公司2006年业绩下滑,但经过2006年现款现货销售,公司达到了整合资源、调整销售队伍、筛选出优质合作伙伴和提高销售质量的效果,这也令公司销售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其次07年公司对销售体系重新梳理整合,明确了区域和产品相结合的责任制管理模式,有效地推动了二线产品销售增长。第2.信用政策改变。改变了06年现款现货的销售方式,收款方式根据经销商的信用状况区别对待。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好流动负债。应当在不影响信誉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在不影响销售额的情况下,适当的减少应收帐款。横向比较发现,该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都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水平。故有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但应该注意加强营销力度,提高存货周转率。(3)、 该公司资本结构较为稳健,资产负债率一直较同行业水平偏低,而且逐年降低。虽然保证了公司较高的长期偿债能力,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应当适当的增加负债改善其资本结构,以降低企业总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现金利息保障倍数非常不稳定,07年排名33位,虽较同行业平均水平偏低,但可以满足其长期偿债能力。(二)盈利能力分析2007行业平均2007-12-312006-12-312005-12-31每股收益(元)0.30 0.54 0.36 0.69 每股收益扣除(元)0.27 0.52 0.35 0.67 每股净资产(元)3.92 6.13 5.53 5.41 销售毛利率(%)41.25 40.31 40.63 44.80 销售利润率(%)13.37 8.62 6.49 11.56 成本费用利润率%7.5512.647.5014.18总资产利润率%7.329.407.6312.58净资产收益率(%)8.00 8.06 6.51 13.42 非经常性损益比率%57.7861.8453.8765.31该公司总体盈利能力较好,大多数盈利能力指标高于同行业水平。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同行业水平,表明企业在同样的成本费用投入下,能够实现更多的销售,或者在一定的销售情况下,能够节约成本和费用,创造更多的利润;总资产利润率高于同行业水平,表明公司资产利用效果好,整个企业的活力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但该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比率过高很难预测其未来的获利情况,盈利不具有延续性。在销售毛利率与同行业水平相当,而成本利润率远高于同行业水平的情况下,销售利润率却低于同行业水平,是因为资产减值损失较高,尤其坏账损失提取占资产减值损失56.57%,影响了该公司的净利润。该公司利润来源稳定性削弱,赚取现金能力削弱,值得特别关注。(三)资产经营能力分析年份指标2005年2006年2007年2007行业平均总资产周转率071063067077流动资产周转率1060950971.43存货周转率1091021122.55应收账款周转率9648478881466(1).从短期资产周转率来看,同仁堂2007年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比2006年的8.47次多了0.41次,这说明公司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仍然远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07年公司对销售渠道整顿和改变营销策略后应收账款余额从2006年的172202560.80增加到2007年的279559615.8同比增长38.4%但坏账损失却从2006年的41475989.3下降为2007年的14242055.14,同比下降了65.66%,这充分的说明了同仁堂加强了对应收款项的管理,它的应收款项是有质量保证的。新组建的营销分公司着力开发新的营销渠道,以掌控连锁药店的经销商和医疗市场为主,逐步扩大公司产品的市场范围,经过前期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从存货周转率来看近3年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而且明显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表明公司存货流动性变现能力弱,资金利用率低存货的管理水平管理的不好。该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去年基本持平,和行业平均水平也大慨相当,该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一般没什么竞争力。(2).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公司在2007年比2006年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低于行业平均,这说明公司在利用全部资产的效率上还要进行提高。(四) 成长能力分析年份指标2005年2006年2007年2007行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6.56-7.55121729.1净利润增长率(%)5.04-48.249.27-26.74总资产增产增长率(%)6.371.129.7515.14净资产增长率(%)9.732.2410.774.08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6.41-39.6431.0210.45纵观上表,同仁堂2007年的业绩比2006明显提高了许多,2006年是公司困难的一年,也是整个医药行业困难的一年。随着整个医药产业的回暖,2007年的医药流通领域也呈现转机。 整体的销售、利润水平均有所增长;外资步伐的加快;医药分开药房托管等探索为医药商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高于本公司2006年的水平,原因公司在2007年对营销队伍进行了重新的整和 抓住了医疗改革中的商机重视小品种药品的销售积极开发新产品,如:小儿清解颗粒等3个新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另一原因是2007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一年,医药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但终端市场认然很旺盛,随着医改的继续进行,药品价格虽然下降但它的产量却上升增加了收入并且同仁堂大多数生产的是非处方药(OTC),所以降价对同仁堂的影响较小我们可以看出同仁堂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虽然低于行业平均17个百分点但它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却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0.45%,这说明了同仁堂的公司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与它在2007年对营销队伍的整顿有关。(2).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都比2006年有了很大提高,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的增加和政府补助,坏账损失的减少也是很重要的方面,2006年同仁堂的坏账损失是41475989.00而2007年的坏账损失是14242055.00,坏账损失同比下降27233934.00,扣除所得税后为20425450 .00占净利润增长额的25.83%,这说明净利润增加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坏账损失减少。同仁堂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低于行业平均,但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却远大于行业平均,主要原因是07年国家加大了对药品的行政性降价干预,使广大老百姓买的起药,但是干预的范围不包括非处方药(OTC),同仁堂主要的产品是OTC系列,所以降价对它的影响较小.(3)总资产的增长是因为销售收入增加导致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增加。由于总资产的增加率和主营业务增加率低于行业平均,这意味着同仁堂在行业中没有什么竞争力。(五) 财务异动分析年份项目20062007本年比上年增减应收票据80238922.05235585929.75193.6%在建工程28770571.786321407.03-78.02%外币折算差额-1149370.09-13015078.711032.36%资产减植损失43787356.4119015897.41-56.57%(1) 在建工程减少-78.02%主要是由于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香港中药制造厂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所致。(2) 资产减植损失减少-56.57%主要由于2007年的坏账损失减少所致,由于2007年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很多公司抓紧在会计报表上做文章增加利润,我们对这部分坏账损失的减少一直非常关注,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一但确认坏账就不能转回,由于同仁堂的应收账款很有一部分是下面子公司的,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一直心存疑虑,希望投资者高度关注。(3). 外币折算差额主要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巨大差额,由于同仁堂7.6%的收入来在海外,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它的海外业务这一块利润汇回国内时不得不遭受汇兑的损失。(4). 应收票据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北京 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本期银行承兑汇票收款增加所致(六) 资产结构分析资产结构是企业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反映企业资产的分布。公式为:某项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该项资产期末余额/期末总资产同仁堂资产分布表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07对06增长率流动资产:货币资金1821.121.20.47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0.92.15.6166.67 应收利息应收账款7.978.115.71 预付账款0.80.60.60.00 其他应收款0.40.40.40.00 存货37.336.135.8-0.83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0.2流动资产合计65.667.471.76.38 非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1.40.61.2100.00 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2929.625.6-13.51 在建工程3.90.80.2-75.00 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0.11.51.2-20.00 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00.20.1-50.00 其他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合计34.432.628.3-13.19 资产总计(100%)100100100(1).从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重来看,同仁堂近3年是流动资产比例从0.656逐渐上升到0.717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应收款项的增加,这是企业营业收入增加和营销策略改变所致.而与此同时非流动资产比例下降,这说明公司有意识的调整资产结构,增加流动资金的占用,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由于公司的流动资产较高,建议公司增持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保持公司资金的充分利用。(2).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是逐渐上升的这说明企业回收资金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在20%左右,这是因为和企业本身的经营结构有关,由于企业相当一部分销售在零售环节实现收入的,它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回收的现金速度较快。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占到所有资产的36%左右,这说明了企业的速动比率较低,企业的存货管理效率有待提高。(3).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影响它的主要因数主要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资产的减少.(4).从整体来看,公司的资产配置使得各种资产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公司的资产结构是基本合理的。(七) 收入.利润结构分析利润表反映的是在年度内企业的收入.费用.利润情况及其构成情况的财务表,我们可以计算各项科目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分析其结构的变化.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07年对06年增长率一营业收入(100%)100.00 100.00 100.00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95.95 99.48 99.45 -0.02减:营业成本53.08 59.37 59.69 0.54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52.97 59.71 59.62 -0.15其中:主营业务利润5.21 38.63 38.61 -0.04营业税金及附加0.95 1.53 1.22 -20.75销售费用17.02 16.27 16.46 1.21 管理费用8.32 9.07 8.08 -10.94财务费用-0.110.37 0.38 1.50 资产减植损失0.00 1.82 0.70 -61.29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00 0.00 0.00 投资收益0.06 0.05 0.10 93.92 其中:对联营企业的投资0.00 0.02 0.10 364.54 二营业利润17.08 11.62 13.57 16.78 加:营业外收入0.01 0.56 0.47 -15.86减:营业外支出1.73 0.14 0.11 -23.93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0.00 0.02 0.04 87.14 三利润总额16.98 12.04 13.93 15.76 减:所得税费用1.77 2.34 2.37 1.06 四净利润11.09 9.69 11.57 19.31 从上表我们可知同仁堂的主营业务收入近3年都占营业收入的95%以上,所以它是个标准的中成药上市公司,它的营业成本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2006年以来,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运行,但是对公司的影响不是太大,它的主营业务利润只有微小的下降,但是我们从后面的净利润增幅达19.31%那么从表中我们可知公司的净利润增长是靠管理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植损失的减少,公司尽管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在总额上都有增长但公司的主营业务没有实现集约的增长。管理费用下降10.94%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提高。营业外收入减少主要是公司收到的政府补贴和废品收入减少所致。其实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公司的利润增长额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坏账损失减少增加的,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收益增长是没有靠本身努力增长的,我们建议同仁堂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出发提高企业的内在价值把同仁堂的这个名牌转换成真正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八)筹资分析2007年2006年经营差异率0.10 0.07 净财务杠杆0.21 0.23 项目2007行业平均2007-12-31 资产负债率(%)52.1619.41公司没有长期贷款和应付债券,金融负债只有短期贷款。根据新杜邦分析体系,经营差异率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经营差异率为正,借款可以增加股东股东收益;如果为副,借款会减少股东收益。从增加股东收益来看,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可以承担的借款利息上限。由于税后利息率高低主要由资本市场决定,提高经营差异率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本年的经营差异率是0.10,比上年增加0.03。已知07年利率高于06年利率,其主要原因是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增长。本公司的负债比率远低于同行业水平,公司应该进一步增加借款,增大财务杠杆,获取更大的盈利。(九)综合分析1、杜邦分析项目2007年2006年变化净资产收益率:8.75%6.51%2.24%权益乘数1.231.3-0.07总资产收益率:5.81%4.11%1.70%主营业务利润率:8.62%6.51%2.11%净利润:232,891,143156,021,18276,869,961主营业务收入2,702,850,9392,396,505,176306,345,763主营业务成本1,646,103,2471,465,839,025180,264,222营业费用445,017,232391,920,99953,096,233管理费用218,379,562252,701,083-34,321,521财务费用10,244,6566,325,2943,919,362其他利润-86,220,185-66,730,121-19,490,064所得税63,99491656,967,4727,027,444主营业务收入2,702,850,9392,396,505,176306,345,763总资产周转率:0.670.630.04资产总额4,194,676,5583,815,658,562379,017,996流动资产3,007,190,4212,573,271,458433,918,963货币资金889,309,065805,646,27483,662,791短期投资000应收帐款339,918,440268,492,55771,425,883存货1,501,477,5481,380,590,280120,887,268其他流动资产276,485,368118,542,347157,943,021长期资产1,187,486,1371,242,387,103-54,900,966长期投资49,571,45024,178,28825,393,162固定资产1,078,648,2481,214,237,226-135,588,978无形资产03,971,589-3,971,589其他资产53,605,480053,605,480主营业务收入2,702,850,9392,396,505,176306,345,76307年与06年相比各方面指标都有所上升和下降。从盈利角度看,净资产收益率上升2.24%,盈利能力有较高的增长。其中总资产周转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上升,权益乘数下降。公司资产负债率远低于同行业水平,故应该进一步增加负债,提高权益乘数,获取更高的盈利。从收入费用角度看,公司07年提高了销售业绩,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加。07年公司对销售体系重新梳理整合,明确了区域和产品相结合的责任制管理模式,有效地推动了二线产品销售增长;新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费用下降,二线产品的推动导致销售费用提高。公司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较同行业水平高。故整体上,公司的经营水平较高,而且有所提高,受所得税影响其净利润水平。从资产角度分析,公司的流动资产远高于长期资产,资产流动性过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但不利于公司收益。存货和应收帐款所占比重特别大,影响了公司的现金利用;公司缺少短期投资,由前面分析得,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主营业务收入,故公司应该适当引入投资方面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水平。2、综合评分同仁堂2007年财务指标得分表该公司属于医药行业,截止2007-12-31指标得分排名行业平均得分行业最高财务得分行业最低得分总得分61.6504261.66976.16843.744盈利能力得分15.4124816.04323.26313.236净资产收益率5.401575.8469.0004.767每股收益3.777393.8566.0002.957主营业务毛利率2.633402.5294.0000.999主营业务比率3.600653.8124.6803.600偿债能力得分13.7641412.08118.383-5.644流动负债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3.534453.5996.0002.343资产负债比率5.288123.6786.000-13.675速动比率2.541172.4044.0002.233利息保障倍数2.400702.4002.4002.400现金能力得分14.5597615.53519.31113.116每股营业现金流量3.458653.7306.0002.50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长率2.367872.4844.0001.611现金股利支付率2.848643.1125.0002.773现金自给率2.390332.4844.0002.314资产负债能力管理得分9.027549.03612.2602.455总资产周转率2.312472.4084.0001.675应付账款周转率2.157361.8083.000-4.633应收账款周转率2.322312.4074.0002.322存货周转率2.236402.4144.0002.179成长能力得分8.889598.97411.0306.88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2.966603.0095.0002.882每股收益增长率3.043473.0415.0001.077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2.880212.9245.0002.88020072006200520042003行业总排名42339722赢利能力48339722现金能力7638491442资产管理能力5434534833成长能力5988245057偿债能力1413999从整体上看,公司行业地位处于中等水平,且有所下降。、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在行业中处于中等地位,盈利能力下降情况较为严重,一直被其他公司赶超。、在现金能力方面,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略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进。3、公司财务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偿债能力指标较高,属于稳健型企业。八.同仁堂与九芝堂财务对比分析 由于同仁堂和九芝堂都是中华老字号,在中成药市场上都占有重大份额,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把两家上市中成药公司做对比分析以此来得出同仁堂的财务状况情况。一、 基本指标对比分析(一)、总资产同仁堂与九芝堂近年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总资产均有一定规模的增长,特别是九芝堂2006年增长迅速。同仁堂的资产稳步增长且总量大于九芝堂。具体情况见下图 (单位:百万元) 同仁堂与九芝堂总资产表(二)、营业收入收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市场的份额。2006年与2005年、2007年相比同仁堂和九芝堂的营业收入均出现了回落,主要原因在于06年我国实行医疗改革,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但从整个趋势来看,未来医药行业的收入业绩将得到提升。如下图:(单位:百万元) 2005年2007年营业收入表 年份 200520062007同仁堂260573240906270285九芝堂10503094793.5102411(三)利润总额由于同仁堂和九芝堂营业收入的增长趋势,再加上加强了成本和费用的控制,使得企业的利润总额也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07年九芝堂的利润总额增长迅猛,反映出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竞争的加剧。 下图为2005-2007年同仁堂和九芝堂的利润总额表 (单位:百万元)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200520062007同仁堂九芝堂年份200520062007同仁堂46120.928996.737659.6九芝堂1862.124925.2215306.7二、 财务能力分析(一)、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反映企业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短期债务的能力。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流动比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反映出同仁堂的短期偿债能力得到持续加强,而九芝堂的流动比率在06年急剧下降之后出现反弹,变化波动比较明显。年份200520062007同仁堂2.79653.08413.7953九芝堂4.45092.6093.4352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九芝堂的速动比率先下降后上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同仁堂的速动比率则表现为持续增加,但从整体上看,同仁堂的速动比率低于九芝堂,短期偿债能力比九芝堂稍微差点。下图为2005年-2007年同仁堂和九芝堂的速动比率表:年份200520062007同仁堂1.20821.42911.9003九芝堂3.46972.24932.8982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表明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率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同仁堂的资产负债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同仁堂的资金主要是权益资金,通过负债所筹集的资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九芝堂则表现出很多的波动变化。同仁堂和九芝堂的资产负债比率表年份200520062007同仁堂24.23%22.58%19.41%九芝堂15.83%26.51%18.28% 同仁堂和九芝堂偿债能力的总体评价:(1).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同仁堂2005-2007年以上两指标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表明同仁堂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提高,而九芝堂则在06年出现大幅度的下降,随后在07年出现增加。不过,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九芝堂高于同仁堂,反映九芝堂的短期偿债能力强于同仁堂。(2).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同仁堂的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大于九芝堂所占的比重,同仁堂所承担的债务风险比九芝堂要高。(3).从整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而言,九芝堂的偿债能力强于同仁堂。但是同仁堂的各种偿债指标的波动很小,从长期来看,同仁堂的偿债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营运能力分析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占用资金可周转次数,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的占用水平低,流动性越强,对于短期偿债能力能够给予保障。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九芝堂的存货周转率逐年上升,而同仁堂的存货周转率05-07年先跌后升,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并均低于九芝堂的同期水平。年份200520062007同仁堂1.091.021.12九芝堂3.193.233.832.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也就是年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备战2026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题(新高考)易错点01 冠词和数词(解析版)
- 住宅IDI项目维修服务供应商采购项目技术标2025.5.13
- 2025年曹秽论剑中考试题及答案
- 视觉识别模型-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卫生统计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行为心理学家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建筑助理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销售代表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HR系统管理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资深研究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医学科普脑出血康复课件
- 2025年粮油仓储管理员初级考试试题(附答案)
- 酒旅直播培训课件下载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10组主题+人民日报素材积累+主体段写作范例
- 民法典之遗嘱继承课件
- 职工困难借款管理办法
- 公务员备考数据分析公式详解
- 医院账务合并方案模板(3篇)
- 护理人文关怀试点病房汇报
-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
- 2025年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采购及运维服务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