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1026).doc_第1页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1026).doc_第2页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1026).doc_第3页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1026).doc_第4页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内容1026).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快速路设计统一规定及技术标准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一般规定一、路等级与计算行车速度1、快速环线为城市快速路V=80km/h。2、东西通道为城市快速路V快速环内=60km/h;V快速环外=80km/h。3、南北通道为城市快速路V快速环内=60km/h V快速环外=80km/h。4、辅路、地面道路:对应主线V=80km/h,辅路V=40km/h;对应主线V=60km/h,辅路V=30km/h。无色灯环岛V=20km/h。5、立交匝道、高架路上下匝道V=30-40km/h,其中环形匝道V=30-35km/h。二、荷载等级快速路城-A级非机动车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第4.1.6执行。人行天桥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准则第4.2执行。地道人群荷载4KN/m2,;路面计算荷载:BZZ-100型标准车。三、净空高度1、机动车道:环及环外地面层5m,其它各层间4.5m;环内各层间4.5m。2、人行、非机动车道2.5m(天桥人行道2.5m,最小2.3m,地道最小2.5m,极限2.2m;梯道踏步最小垂直净高2.4m。地道:东兴立交取2.5m净空,箱体内路面铺装10cm铣削型钢纤维砼,两侧砼挡墙相接十一经路张贵庄铁路地道取3.5m净空,箱体内路面铺装10cm铣削型钢纤维砼,两侧U型槽相接。3、国家干线铁路(如京山线、津浦线等)7.6m,一般铁路(如陈塘支线等地方铁路)7.0m,桥墩外与轨中心距4.5m国标3.5m。曲线另加宽。4、轻轨6.75m5、高架与轻轨电气管线3m6、航道河道I级河道南运河设计水位2.0m(大沽水平),净空1.8m。II级河道卫津河、津河、复兴河、月牙河、北塘排水河、陈台子河设计水位2.0m(大沽水平),通航净空1.6m1.8m。6级航道北运河、子牙河设计水位1.5m(大沽水位),净空4.5m四、抗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按7度设计,8度设防,一般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3,特殊桥型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8。五、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报批稿)2、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JJ37-9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7、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JJ69-95)8、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69-93)9、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10、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3、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1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7、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9119、10KVR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2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1、建筑照明术语标准JGJ/T-119-98第三章 道路通行能力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一、设计原则二、横断面布置三、车行道宽度1、快速路车道数68车道,23条3.50m宽车道,一条3.75m宽车道(在行车道中处于外侧)。2、辅路 路段:机动车均按3.5m一个车道,辅路一般按二车道即7.5m(即3.5x2+0.25x2);商务区、有常规公交为三车道(即3.5x3+0.25x2) 近期考虑设非机动车道,远期逐步过渡到实现规划功能取消非机动车道。最终以模数确定:9m、11m(受条件限制应至少满足7m);环岛辅道宽度:对应路段9m宽时,环道宽度12m; 对应路段11m宽时,环道宽度15m。3、匝道:单向单车道净7m宽;单向双车道净宽7.5m(按普通汽车另计加宽)。双向双车道2.5-3.5-0.25-0.5-0.25-3.5-2.5=13即净宽13m。4、集散车道宽同单向单车道,净宽7m,与主路间设物理分隔0.5m。5、变速车道宽3.5+0.5=4m。6、人行天桥地道宽3m(3m时用3m,梯(坡)道最小宽1.8m自行车推行最小宽2m。7、自行车、人行桥坡度及栏杆高度,自行车多时梯道带坡,坡度1:4,栏杆高1.05m,扶手0.9m,残疾人扶手高0.65m。四、路缘带V40km/h为0.5m,快速路均为0.5m。V40km/h为0.25m,地面辅道、高架上、下匝道为0.25m。五、分车带1、地平式快速路中间带2.54m。2、高架上下行在同一断面时中间设0.5m混凝土墩,二侧加0.52路缘带。3、辅路及高架下地面道路:高架桥墩作为分车带时,侧向余宽0.5m。4、两侧带:地平式时分隔带1.5m,即主路侧0.5m路缘+1.5m分隔带+辅路侧0.25m路缘=2.25m,人行密集区辅路侧加隔离栅,采用0.5m物理分隔时,应考虑防撞要求,确保行车安全。六、路肩七、路拱曲线与路拱坡度横坡:快速路及地面道路,辅道均为1.5-2%,人行道1-2%。八、缘石第五章 平面设计与纵断面设计一、平面1、直线V=80 km/hV=60 km/h最大直线长度(m)16001200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480360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1601202、圆曲线V=80km/hV=60km/hV=40 km/hV=30km/hR不设超高min (m)1000600300150R设超高推荐 (m)40030015085R设超高min (m)2501507040平曲线最小长度 (m)1401007050园曲线最小长度 (m)70503525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园曲线半径2000100015000400当中心线转角7时,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1000/700/2以2计超高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0503525(3) 超高(%)高架最大64合成坡76.577一般54冰冻积雪区3%3、缓和曲线直线与园曲线或大半径园曲线与小半径园曲线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长度在不小于超高缓和段长度基础上,应下表值,选用宜用式R/9LSR,当R较大时,LSR/9,当R较小时,LSR。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园曲线半径、超高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见上表。4、加宽园曲线半径(m)2002501502001001506010050604050加宽(m)小汽车0.30.30.350.350.390.4普通小汽车0.40.450.60.70.91.00铰接汽车0.450.550.750.951.251.55、视距V=80km/hV=60 km/hV=40 km/hV=30 km/h停车视距(m)110754030二、纵断面1、 纵坡V=80km/hV=60km/hV=40 km/hV=30km/h1、最大纵坡(积雪冰冻区)4%(天津采用此值)2、最小纵坡0.5%(困难段0.3%)3、(高架纵坡)桥梁、涵洞0.5(困难时0.3%)4、大、中桥最大纵坡4%5、隧道A、机械通风3%B、短洞4%C、进出口与隧道同坡6、人行天桥地道梯道坡1:2A、坡道1:7B、残疾人1:12C、特困处1:102、 坡长及竖曲线项目V=80km/hV=60 km/hV=40 km/hV=30 km/h最小坡长(m)29017011085最大坡长(m)3%110012004%90010005%7008006%500600Rmin(m)45002000600400R凸极min(m)30001400400250Rmin(m)30001500700400R凹极min(m)2000100045025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503525第六章 道路与道路交叉一、等级划分1、规程规定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为一级立交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为一级、二级立交快速与次干路相交为三、四级立交支路与辅路相接一级立交为枢纽立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车速连续行驶;转向车流经定向匝道或集散、变速车道行驶或部分左转减速行驶)。二级为一般互通立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车速连续行驶,次要主线直行车可能有转向车流交织干扰;转向车流减速行驶或减速交织)。三级(简单立交)主线直行车流快速或按设计车速连续行驶,次要主线车流受平交口左转车冲突为间断流;转向车流以匝道上跨,受平交口影响减速交织为间断流。四级(分离立交)2、结合本市情况:1) 枢纽立交。快速环线与东西、南北快速通道相交且直接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相连射出去的为枢纽立交,即规划的大型互通式立交桥(红色)。京津公路、卫国道(津汉高速公路)、西青道(津同公路)、志成道(津蓟高速公路)、复康路(京沪高速代用线)、卫津南路(津淄公路)、解放南路(津港高速公路)、大沽南路(津沽公路)、张贵庄路(津滨高速)、津塘路(津塘公路)a、另建议原普济河道及金钟河大街均为原十四射市区去京津塘高速主要出口,该二立交应列为枢纽立交。b、在中环东北拐角南仓道、昆仑北路东南拐角二处应保主线中环直通设互通立交为宜,不能设分离立交。2) 快速环线与主干路相交立交结合路口间距,如在允许设立交范围内,可以按二级立交设计成一般互通立交;如间距过近,快速环线高架,大部分主干路在下,主干路设上、下匝道连为三级立交,部分为纯分离立交即四级立交。3) 快速路与次干路相交,一律采用四级立交为分离立交。4) 支路不直接与快速路连,只能与辅路连。5) 快速环内快速通道交叉口:虽为二快速通道相交口应为枢纽立交,但立交级别应降一级,按二级立交设置,即西边南北通道交口西青口八里台(改造)和东边南北通道交口志成道口,原中环东风立交(改造)。二通道在快速环以内与主干路立叉为三级立交即菱形立交上、下匝道海光寺立交改为分离立交;与次干道相交,为分离立交;支路与辅路连。另外注意快速路上不允许采用环形立交;定向半定向匝道在快速路上只允许右进右出。二、计算行车速度a、立交主线直行及定向匝道应分别采用与主线、定向匝道相应道路等级的计算行车速度。b、匝道V为km/h 相交道路V主线V8060504080603560603540305040303525302040352530203020定向匝道、一级枢纽立交用上限,二级立交用中值,地形投资限制适当降低,二级部分互通及环形立交宜用下限。三、立交横断面a、主线车行道布置同路段,设集散车道时应在主线机动车道右侧,其间设分车带;b、匝道:单向单车道匝道为净7m,单向双车道8.0m(0.5+3.5+3.5+0.5)(不计加宽2.5m紧急停车带)。四、立交主线平纵线型 a、主线平面线形路段。进出立交的主线路段,行车视距1.25停车视距。b、匝道。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V匝(km/h)807060504035302520冰雪区2401509070503525不设超高4203002001308060453020I=0.023152301601056550352520I=0.04280205145956045352515(不设缓和曲线与不设超高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相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57060504540352520匝道回旋线参数(A)135110907050403525A1.5R并不小于上值反向曲线二个回旋线参数宜相等,不等时比值1.5,匝道平曲线由一条园曲线及二缓和曲线组成,也可由二缓和曲线直接连。平曲线最小长度(m)1501401201009080705040圆曲线最小长度(m)706050453530252020匝道停车视距(m)1109070554035302520匝道最大纵坡(积雪冰冻区)4%4%4%4%4%4%4%4%4%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形一般4500300018001200600450400250150极限300020001200800400300250150100凹形一般2700202515001050675525375255165极限180013501000700450350250170110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1059075605545403030极限706050403530252020 匝道驶入主线附近,纵断与主线平行相当长段,保主线视距。 匝道及其端部纵坡处,用大竖曲线半径,保停车视距,分(合)流点附近竖曲线最小半径、最小长按主线V采用下表值。但据V匝按上表选的竖曲线半径及长度比下表值大时用大值。V匝60km/h,以此对应用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主线V(km/h)806050R凸(m)一般1575750600极限1050500400R凹(m)一般1050675525极限700450350竖曲线长(m)一般605045极限403530超高(冰雪区)4%合成坡6%V=40km/hV=30km/hV=20km/h超高渐变率中1/2001/1751/1601/1501/1251/100超高渐变率边1/1501/1251/1151/1001/751/50五、非机动车道纵坡2.5%最大纵坡3.5%坡度2.5%时,坡长限制:3.5% 150m3% 200m2.5% 300m竖曲线最小半径500m六、立交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同快速路出入口见(十三),另增加以下几点:a、出入口端部位置设在凸形竖曲线上坡道上。b、驶出匝道出口端部,在减速车道终点,应设缓和曲线,使分流点处具较大曲率半径。分流点曲率半径与回旋线参数AV主(km/h)分流点行驶V(km/h)分流占最小曲线半径(m)回旋线参数A一般低限805010050456040703530一级立交主线与驶出匝道出口分流点处,行车道边缘宜加宽一定偏量值,圆弧连主线与匝道路面边缘。分流点处偏置值与鼻端半径同快速路见(十三)表。分流点楔形端渐变率V=80km/hV=60 km/hV40 km/hV=50 km/h1/101/81/7匝道出入口最小净距(m)一般220160110140极限110803570七、间距互通立交间距1.5km3km,1.5km时宜将二个立交作一立交结点处理,出入口可通过设集散车道来解决设加减速车道和交织路段长度的不足,以及提供必需的设置标志段所需间距,也可从路网整体研究出发,将其之一改为简单分离式立交。人行天桥、地道间距300400m。第七章 路基设计一、设计原则与规定二、路基设计调查三、路基土分类四、土质路基压实标准五、土基的干湿类型六、土质路基最大填土高度快速环线中心区高架快速路匝道、引道及立交考虑景观要求,最大填土控制在3.5m左右;非高架的地平式断面段立交位于城市化程度高或建筑密集区按3.5-4m;快速环外和环线4.5m。七、路基边坡八、路基疏干与加固稳定措施第八章 路面结构设计一、设计原则与规定二、设计标准三、结构组合设计第九章 出入口一、型式二、位置1、主线行车道右侧,平、竖曲线R大处。2、出口跨线桥前;当在后时,距桥150m。3、入口设主线下坡段(以便加速,保持充分视距)。4、主线与匝道分流处,行车道边缘应加宽一定偏置值,以园弧连。数见下表:分流点处主线偏置值c1(m)匝道偏置值c2(m)鼻端半径r(m)驶离主线30.610.61主线相互分岔1.80.61分流点处楔型端渐变率V=80km/hV=60km/h渐变率1/101/8三、间距(指出入端部间距离)1、 变速车道形式:加速车道平行式。(一般采用); 双车道时均为直接式。2、 按城规采用坡道变速车道长度修正系数主线平均坡%02233446下坡减速车道修正系数1.01.11.21.3上坡减速车道修正系数1.01.21.31.4交织路段交织长度V(km/h)8060主线车辆最小交织长度(m)500320主线出入口最小间距项 目出入口型式出出出入入入入出主线V(km/h)80610210610102060460160460760双车道应乘1.4。集散车道交织长小于上表,应设辅助车道,出入口交通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