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_第1页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_第2页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_第3页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_第4页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单秀连2009年6月27日 教学内容 医院获得性感染概述国内外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现状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护理对策安全输液 教学目标 了解医院获得感染的现状掌握医院获得感染的护理对策熟悉安全输液流程 医院感染 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常见的有切口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和血行感染等 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医院获得性感染 发生率 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为5 30 危重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8 50 较普通患者高3 18倍以上ICU床位 医院总床位数的5 医院获得性感染 25 SpencerRC EpidemiologyofinfectioninICUs IntensiveCareMed1994 20 S2 6 BatesDW MillerEB CullenDJ etal Patientriskfactorsforadversedrugeventsinhospitalizedpatients ADEPreventionStudyGroup ArchInternMed1999 159 2553 60 SinghN YuVL RationalempiricantibioticprescriptionintheICU Chest2000 117 1496 9 国内外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现状 医院获得性感染 CDC报告 美国约有5 的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相当于每年200万人罹患医疗费用增加45亿美元延长住院日8 676 000天增加患者病死率直接导致19000名患者死亡间接引起58000名患者死亡在美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列第11位 HaleyRW CulverDH MorganWM etal TheefficacyofinfectionsurveillanceandcontrolprogramsinpreventingnosocomialinfectionsinU S hospitals AmJEpidemiol1985 121 182 205 MartoneWJ JarvisWR CulverDH etal Incidenceandnatureofendemicandepidemicnosocomialinfections In BennettJV BrachmanPS eds HospitalInfectionsThirdEdition 1992 Boston MA Little BrownandCompany pp577 96 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组成 感染部位ICU各种感染比例 呼吸道58 01血行性18 26分泌物13 59泌尿系5 68其他4 46 多重耐药菌 multipleresistantbacteria 鲍曼不动杆菌 A baumanii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 医院感染控制的措施 手部清洁无菌操作 减少或缩短侵入性装置控制抗生素应用轮换或替换应用抗生素改进抗生素应用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 WHO关于手卫生 洗手或手消毒 的六个指征 1 接触病人前后2 摘除手套后3 进行侵入性操作前4 接触病人体液 排泄物 粘膜 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5 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部位6 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物品 包括医疗器械 后 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原因 皮肤刺激缺乏相关设施影响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优先满足患者需求佩带手套遗忘时间紧迫工作负担较重 人员短缺缺乏科学资料显示支持洗手池位置不佳洗手池数量不足认为经患者获得感染的危险性较低相信使用手套后无需进行手部清洁忽视操作指南或对此持不同意见 手套与洗手 使用手套可以使得手部污染降低71 手套并不能达到完全的隔离效果4 100 的手套上培养出致病菌摘除手套后手部菌落计数可高达5x104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必须更换手套使用消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DoebbelingBN PfallerMA HoustonAK etal Removalofnosocomialpathogensfromthecontaminatedglove AnnInternMed1988 109 394 8 洗手所需时间 一名护士在8小时内 使用皂液和水洗手 56分钟根据每小时洗手7次 每次60秒 计算含乙醇的洗手液 18分钟根据每小时洗手7次 每次20秒 计算 VossAandWidmerAF 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1997 18 205 208 含乙醇的洗手液减少手部消毒所需时间 医院获得性感染 护理对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对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对策 病房的人员管理病室环境和物品的管理医务人员的手消毒鼻胃管的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呼吸机管路及吸氧相关器具的管理呼吸道的管理加强营养 提高机体抵抗力控制和预防肺部感染心理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鼻胃管的护理 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体位胃内容物的观察鼻饲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曹林英 鼻饲在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关系探讨 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3 2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口腔护理 正常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维持相互平衡状态 而下呼吸道是无菌的口咽部菌群常发生改变 最突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定植比例明显增加 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住院时间呈正比口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 01 l口腔分泌物含有106 108个细菌 参考文献 苏鸿熙 重症加强监护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34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路方面的管理 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及监测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冷凝水的处理 参考文献 程红缨 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536 53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道的管理 吸入气体的加温 加湿管理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的管理2005年的研究证明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对痰液的粘稠度没有影响 起不到稀释痰液的作用 反而容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气囊的管理目前认为气囊不必常规放气 因为放气后1小时内气囊压迫过的黏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 只需非常规放气或调整气囊的压力 气囊放气时最好两人操作 边放边吸渗漏的分泌物 参考文献 王宝华 全麻气管插管后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4 286 蓝惠兰 李雪球 覃铁和 等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湿化的比较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8 567 569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 操作方法头后仰 使口咽喉轴成一直线左手持喉镜向前推进 显露声门右手持气管导管轻轻经声门插入气管退出喉镜 安置牙垫 观察导管外端有无气体进出导管外端与牙垫一并固定 人工气道的管理 气管导管 ETT 的护理环境 消毒隔离固定OETT 22 2cmNETT 27 2cm导管尖端位于隆突上2 3cm 人工气道的管理 护理记录内容插管日期和时间插管人的姓名插管型号插管途径插管外露的长度患者在插管中的耐受情况气囊压 气囊的最佳充气量 18mmHg 人工气道的管理 及时吸痰做好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口腔护理 吸痰的管理 吸痰的目的保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留取化验标本 吸痰的管理 评估观察 视 听适时吸痰气道阻力肺部听诊 吸痰的管理 选择吸痰管的型号7mm 10FR7 5mm 12FR8mm 14FR8 5mm 14FR9mm 16FR 吸痰的管理 调节合适的负压吸引压力成人 100 120mmHg儿童 80 100mmHg幼儿 60 80mmHg 吸痰的管理 吸痰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解释预充氧时间小于15秒次数不超过3次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低氧血症气道损伤感染气道阻塞右支气管吸引肺不张气管痉挛等 吸痰的管理 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标准 度 稀痰 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 吸痰后 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度 中度粘痰 痰的外观较 度粘稠 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滞留 但易被水冲洗干净 度 重度粘痰 痰的外观明显粘稠 常呈黄色 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 玻璃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 且不易用水冲净 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充气方法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1 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 向套囊内注气 直到听不到漏气声 2 然后抽出0 5ml气体 可闻少量的漏气量 3 再注气 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压力要求一般在15 20mmHg 20 27cmH2O 每8小时测压一次大容量低压气囊能承受30mmHg的囊内压气管的毛细血管压力达30mmHg以上时可对气管血流具有损伤作用在37mmHg时可完全阻断血流 气囊的管理 气囊放气 大容量低压气囊 大多数医师认为 如果没有指征 并没有必要常规套囊放气 因为套囊放气并没有明显影响气管壁的压力 相反却增加分泌物吸入和诱发低氧血症的危险 而且在重新充气时 有可能套囊充气过多而致压力过高 或因频繁的使用致使充气接头的单向活瓣损坏 气囊的管理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 传统 使患者取头低脚高位或平卧位充分吸引气管内 口 鼻腔内分泌物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相接 吸气末呼气初用力挤压呼吸器 同时助手放气囊 充气囊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反复操作2 3次 吸净气囊上的分泌物 根据循症医学建立的预防VAP行动指南CanadianCriticalCareSociety 经口气管插管建议人工鼻过滤器建议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不建议封闭吸痰管建议声门下吸引建议胸部理疗考虑早期的气管切开不建议动力翻身床考虑半卧位建议俯卧位不建议气道内应用抗生素不建议 AnnInternMed 2004 141 305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之后 分泌物在声门下间隙潴留声门下气道及口鼻咽腔细菌定植 声门下分泌物持续吸引 CASS Evac气管导管 气切套管进行声门下间隙分泌物持续吸引 可使长期机械通气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 1 2 3 4 Hi Lo Evac气管导管和气切导管的操作方法 1 10ml注射器每小时抽吸一次最简单2 持续吸引24小时 天 连接吸引使用EVAC吸引泵 封闭式吸痰管与过滤器 封闭吸痰临床应用中有哪些好处 42 保证通气支持的连续性防止交叉感染减少了时间 物品的消耗 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对策 无菌操作应用有效消毒剂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避免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注意保持接头处无菌导管内腔浸有抗生素加强临床护理人员教育 参考文献 王爱玉 陈秀英 刘燕珍 等 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 8 1 1920 结果 死亡率降低病愈率增加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减少 保护自己 封闭气管内吸痰持续或间断气囊上吸痰呼吸机送气口 出气口高效过滤器一次性管路 安全输液 安全输液 WHO对安全输液定义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不使卫生保健人员接触产生任何危险注射产生的废弃物不对社会构成危险 安全输液的条件 有现代化的输液观念 流程程序化的输注过程 鱼骨图有效的防护措施人员的意识防护设备 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人员防护输液治疗管理药物 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 严格掌握适应症 合理用药输液治疗的程序化 规范化管理选择安全的静脉输液器具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加强业务学习 培训加强安全法制意识教育 安全输液系统 无针系统安全型输液工具微量注射 目前使用的各种导管 头皮针留置针CVC 中央静脉置管 PICC 经外周穿刺中央静脉置管 Port 植入港 输液港 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 CentralVenousPortAcessSystem CVPAS 简称输液港利用小手术方法将导管经皮下穿刺置于人体大静脉中 如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适用高浓度的化疗药物 完全胃肠外营养 血液制品的输注 避免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可在人体内存留使用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静脉导管选择的决策 取决于输注液体的渗透压输注药物的PH值药物的化学特性输液治疗的留置时间 Osmolarity渗透压 正常人血液的渗透压 280 310mOsm L 化学性静脉炎的风险 输注液体的pH pH反应溶液H离子浓度Acidity酸性 pHAlkalinity碱性 pHRisk风险pH8将严重破坏组织细胞 34567891011 pHGoalforPeripheralInfusates6 8 NormalBloodpH7 35 7 45 常见药物的pH值 常见溶媒的pH值 输液时需避光的药物 硝普钠尼莫地平硝苯地平水乐维他两性霉素弥可保凯时 全黑的避光注射器与微量泵前管可以实现对光线对大限度的屏蔽 从而确保药物的有效输注 质量控制 需要微量输注的药物多巴胺胰岛素尿激酶 静脉输液管理 建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制定静脉输液护理常规培训 综合分析能力质量监控 科室 护理部二级监控问题干预 护理会诊 质量控制 微量注射泵的安全管理 微量注射泵的广泛应用微量注射泵的检测与保养使用特殊药物输注提示卡加强巡视与监护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 职业防护 着装配液护士穿洁净服 戴圆帽 口罩 内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