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十校联考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1页
沪教版十校联考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2页
沪教版十校联考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3页
沪教版十校联考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4页
沪教版十校联考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十校联考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晨曦(x) 襄陵(xing) 追溯(s) 抵御(y)B . 长啸(xio) 荇草(xng) 颓败(tu) 急湍(tun)C . 轩邈(mio) 鸢飞(yn) 横柯(k) 目眩(xun)D . 东皋(o) 候骑(j) 萋萋(q) 戾天(l)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睱 锴书 鞠躬尽瘁 可歌可泣B . 巅峰 斑澜 磨刀霍霍 由然而生C . 祈祷 取缔 目不窥园 妇孺皆知D . 奠基 丰饶 锋芒必露 一泄万丈3. (2分)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黄发垂髫的儿童,大家都被这真挚的情谊感动了。B .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 公司认真分析了上次广告活动中的失误,借鉴其他公司的做法,制定出新的策略。C . 杨二嫂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容消瘦,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活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D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着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能不为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感到自豪。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一人、一村、一市的面貌变化,都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进。B . 通过精准扶贫,把党员干部的形象在百姓心里扶了起来。C . 近半个世纪前,陕北窑洞,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见证了一名青年的成长。D . 习近平主席创造了一个敢于实践的“天才团队”,一个改革家团队和一个领导者团队5. (2分)下列各项中对昆虫记评价不当的一项是( )A . 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B .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后,深刻地描绘了多种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活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种种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和哲思跃然纸上。C .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D .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也因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和诺贝尔奖。6.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A . B . C . D .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7. (14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世隶耕_日扳仲永_称前时之闻_受之天_(2)下面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借旁近与之 夸父与日逐走B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C . 又七年,还自扬州 屠自后断其股D . 于舅家见之 但当涉猪,见往事耳(3)翻译下列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方仲永作诗由“_”到“_”,充分说明了_。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相关问题。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1)赏析“风弄红蕉叶叶声”中“弄”字。(2)先分析诗的最后一句,然后归纳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四、 默写 (共1题;共12分)9. (12分)古诗文背诵默写。 (1)自古逢秋悲寂寥,_。(刘禹锡秋词) (2)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写出孔子关于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论述语句:“_,_。” (4)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5)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遥有此寄) (6)次北固山下中点明昼夜春冬交替规律的哲理诗句是“_,_。 (7)枯藤老树昏鸦,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 (10)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 (20分) 养成好习惯(梁实秋)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按课文内容在空格中补充完整。清晨要早起A遵守公共秩序B提倡俭朴(3)文章除了列举大量的事实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外,还运用了其它论证方法,请从第段举出一例,说说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引用的是古代的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你的感悟。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让儿子独立一回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阳光,满脸的春色。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 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上海出租车票一张、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另附纸一份,上注明: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付冷饮费若干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1)请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2)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简要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3)说说文章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及其由来的用意。(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六、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12. (10分)(2016成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1)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2)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A、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您的心中。B、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9分)13. (19分)南京的一所中学开展“爱我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你、小雨和小晴等组成合作小组,选择了以下几个专题。 (1)魅力南京:小雨负责作南京简介:钟山龙蟠 , 石城虎踞。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南京,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名城。她具备山川形胜之妖绕 , 饱含兴衰荣辱之沧桑,是自然和历史恩锡给人类的礼物。她的一草一木都是风景,一诗一赋都是绝唱,她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南京人民。文中两个划线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_龙蟠哺育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妖绕”改成_ “恩锡”改成_(2)人文南京: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3)青春南京: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志,要求从下面三幅图标中推选一幅,并说明理由。小雨说:“我推选第一幅图标,因为它用南京、青联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NY组合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南京青年在建设新南京中的活力和朝气。”(4)书香南京:活动初,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了“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摘自新京报)材料二: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