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认读和自然拼读的方法哪个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认读 ….doc_第1页
整体认读和自然拼读的方法哪个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认读 ….doc_第2页
整体认读和自然拼读的方法哪个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认读 ….doc_第3页
整体认读和自然拼读的方法哪个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认读 ….doc_第4页
整体认读和自然拼读的方法哪个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认读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体认读和自然拼读的方法,哪个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认读能力?观点1:自然拼读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认读能力。1赵老师在对自然拼读法的实验中使用的标号的方法我认为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依赖于老师给标出的号来认读单词,而不是自己掌握的一种技能。2在谈到自然拼读法时,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感受,有的孩子在老师听写单词的时候,特别喜欢老师读英语,读英语就能写出来,而说中文就写不出来了,就是说这部分学生在背单词时运用了自然拼读法,但却忽视了单词的意义.所以说记单词时还是应该是先义后形,形义结合,缺一不可啊.3自然拼读的方法确实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很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学生的莫大的依赖性,如果这批学生离开了这位英语老师,转学或升学之后,英语学习中没有了他依赖的读音符号或标号,他将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英语技能?这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4运用音图法培养认读能力初期一定非常费时并可能让学生感觉乏味,我不赞成学生在低年级这样机械地接受现成的音图,还是还给学生亲身体验、归纳,总结的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5我也不是很喜欢在学生初学英语时,就来学习那个自然拼读法,我觉得这应该建立在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之上,即使是学,也不应把语音知识分析的那么详尽,学生见得多了,认的多了,水到渠成,自然就会读了。没必要去学习那么多的条框。6在教学中我的确更多的使用了自然拼读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可以理解和接受。7赵老师在视频中介绍“教师只要辅于适当的手势或者示意连读,学生很快就能拼出,实现见词能读的目标。”如果要读出一个单词,需要教师用手势来指导或示意,我很怀疑学生掌握了什么?而且赵老师也说“学生很难完全脱离标号去认读单词,但是没有哪种教材或者是英文资料里面的句子或者是短文有这种数字符号的。”。一种方法脱离了语用环境,脱离了大众视野,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必要。初级阶段,引导学生自然拼读;到高年级总结规律,开始接触音标,本是轻轻松松学英语,为啥还要记密码对暗号多此一举。8赵老师在自然拼读法实验中使用的标号的方法我认为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依赖于老师所给的标号,一旦没有了标号不就像瘸子丢了拐杖吗?而且会读,并不代表理解意义,不知其义的朗读又有什么意义呢?观点2:自然拼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认读能力。l看到“自然拼读法”,我觉得还是值得借鉴的。虽然局限性还是有的,但是我们想想当小学生学习母语的时候,用拼音帮助记忆记字,但最后还是可以去掉拼音仍能把字记得很好,最后可以阅读甚至写文章。有机会我也想试试。2自然拼音法,在日常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判断来认读单词,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音发音规律,在遇到新的单词,至少在音这一方面,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样,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个拐杖.3当学生掌握了一组字母音后(看到一个字母,就能自然地读出来),就可以进行拼读教学了。拼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见词读音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够流利地拼读单词,对其日后的阅读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4利用自然拼读法来教学字母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掌握通过其音形一致的规律去记忆单词的方法,而拼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了解如何把字母或字母组合的音转变成形。一旦学生掌握了此方法,记忆单词就变得容易多了。5我在低年级更偏重于自然拼音认读,因为我认为自然拼音认读是整体认读的基础,只有掌握自然拼音认读,才能更好地进行整体认读。所以,从小学二年级起我就开始尝试自然拼音认读,把课本和当时流行的阶梯英语中的自然拼音认读部分结合起来,把具有相同组合形式并具有相同发音规则的单词打印给学生,让学生认读,让学生在认读中去感悟规律。到了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写单词,于是我把这些规律让学生记下来,每一种发音规则记在同一页,随着学习的不断延伸,具有相同规则的词会越来越多,然后经常让学生阅读、记忆所记的笔记,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记住单词。观点3:整体认读和自然拼读的方法结合使用。l我觉得整体认读和自然拼读法并不相悖,老师在让学生整体认读的同时,应逐步的总结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及辅音字母的发音,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自然能够领会一些拼读规则,再到自然拼读教学我想学生较容易领会一些.2对小学生来说,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确实是不简单,它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整体拼读和自然拼读结合起来教学,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3与你有的看法相同,我也认为自然拼读的方法是很好的很有效的让孩子掌握单词拼读的途径,但是应该建立在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4过去我在进行单词教学时,也是过于强调单词的拼读,认为学生只有认识单词中的所有字母,才能够完全认识单词,并且能牢牢掌握。通过听程老师的讲评,我了解到单词教学,应先让学生做到整体认读,然后再认识的前提下,再结合自然拼读,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5我想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认读培养重点和目标:低段自然拼读法,中段整体单词句子认读,高段意群的阅读。6单词整体认读法和自然拼读法各有各的优势,我们不能死搬硬套,而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灵活使用,真正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团队视角整体认读主要是培养学生把语言作为整体来看待,单词作为整体来读,主要强调单词的意义,句子也是作为整体来学习,不去强调单词本身字母的发音,以及字母组合的发言,以及拼读规则。我们在专题中提到的遵循“音、义、形”的顺序教授单词,辅以卡片、故事、多媒体、简笔画等情景,再通过含有认读能力培养的游戏、歌曲、韵句等活动,以及带有主题的张贴画的单词认读训练,通过多种方式、多次重复让学生积累sight words,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整体认读单词的方式。而自然拼读的方法,强调学生能够看见单词以后根据字母的发言规则去拼读单词,当然这种拼读的方式很多,有的是标音,有的是根据字母组合。这种方式往往主要培养学生看见单词能够读出来的能力,这种做法对于单词的意义强调的不够明显。视频中赵老师的做法是原自一套国外引进的Phonics的教学方法。所谓的音图就是我们常说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由于有些字母或组合的发音有2个以上发音,而在小学时我们不要求对学生讲过多的发音规则,所以用数字予以标示和提示,是希望借助通过这么一种方式暂时的辅助学生进行拼读。等到了一定的程度,再逐渐的去掉标示。其实自然拼读法并不完全依赖读音符号。它是有其自然的规律的。发明这套体系的人也是希望能帮助儿童获取拼读成功的喜悦。自然拼读不是用来教字母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拼读出单词,而不是记忆单词。因而有助于对单词的认读能力的培养。但是,任何一种方法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局限性。没有哪套方法是全能的、是没有缺点的、适合所有人的。正如程老师提到过的主张整体认读和Phonics的两派的争论一样,整体认读强调单词的意义,但不教给学生拼读的规律,将来遇到新的词不能拼读出来。自然拼读的方法强调语言的音或字母的读音,忽视语言的意义,学生能拼出单词但未必知道意思。 因而,还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法,并进行调整。完全的拿来主义和批判主义都不可取。我们建议在教学中结合着使用这两种方法,但这种结合要注意几点:一是,两种方法的使用应是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的有机地结合。有的老师认为自然拼音认读是整体认读的基础,这是不完全准确的。单词的认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意义,小学阶段的认读应该是在整体认读的基础上结合自然拼读的方法,也就是在首先注重意义的同时,关注单词的拼读和拼写,尝试着运用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来拼读出单词。自然拼音法解决的是单词的拼读和拼写问题,如果要强调单词的意还需要教师采用其他的方法,所以教授词汇时需要多种方法并用。二是,我们不能在某个阶段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认为低段使用自然拼读,中段整体认读,也是不准确的。认读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可以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使用整体认读或自然拼读的方法,也可以在某个环节上有所侧重,但不应在某一个阶段孤立地使用某一种方法。三是,在教学中结合自然拼读的方法时应借鉴性地使用。赵老师在对自然拼读法的实验中使用的标号,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应当在适当时间逐渐去掉标号。如果教师觉得这些标号会给学生增加记忆负担的话,可以不介绍这些标号,可以采用有的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在认读单词中感悟规律,再把这些规律记下来,每一种发音规则记在同一页,随着学习的不断延伸,具有相同规则的词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方式更自然,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四是,在单词拼读的过程中,汉语拼音的影响是必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正确合理地对待这一问题。首先,不能夸大这种影响。认为汉语拼音对英文单词的拼读有正迁移的作用是不正确的。因为汉语拼音是区别于英文字母体系、英语发音体系的另一套体系,尽管它与音标中某些音相似(如一些辅音),但发音位置不同。如果过多地利用这种影响,或者有的称为这是“正迁移”,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利于小学生正确地拼读英文单词的。其次,不要对这种影响过于敏感。正如王老师说的:“出现这种现象我觉着一点也不用奇怪,老师也不要觉着孩子笨啊,或者是学的不好,或者教师教学有什么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这个时候有干扰也是正常的,只要老师不断的给孩子这种训练,坚持这种训练,他慢慢地自己就会纠正过来,把两个系统,一个是拼音系统,一个是英文的这种字母的拼写系统,他会自然的把它剥离开的。”一_选择题_(本大题共_8_题,每题_2_分,共_16_分。) 1熟石膏调拌时的水粉比例为BA(2030)ml. 100g B(4050)ml. 100gC(1019)ml. 100g D(3139)ml. 100gE(5160)ml. 100g2与复合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磨耗无关的是CA复合磨耗 B树脂与填料之间的磨耗 C食物磨耗D对颌磨耗 E牙刷牙膏磨耗3ADA中文全称为()答案:A A 美国牙科协会 B 国际牙科联盟 C 国际标准化组织 D 牙科技术委员会4下面关于口腔材料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答案:AA 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高分之材料、金属材料和修复材料。B 按材料的应用部位可分为非植入人体材料和植入人体材料。C 按材料的用途可分为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材料、充天材料、等。D 按材料与口腔组织接触方式分类可分为间接与口腔组织接触的材料和直接与口腔组织接触的材料。5过氧化苯甲酰是化学固化型复合树脂聚合反应的(A)A 引发剂 B 促进剂 C 催化剂 D 还原剂6. 可见光固化选用高强度光固化器,其树脂层厚度不超过 (B)A1520mm B2025mm C2530mm D3035mm 7 石英作为陶瓷材料的原料,作用为(A)A 增加强度 B 增加色度 C 有利于塑形 D 增加韧性8长石质陶瓷中的助熔剂的主要作用为(B)A 提高熔点 B 降低熔点 C 稳定熔点 D 提高强度二_填空题_(本大题共_8_题,每题_2_分,共_16_分。)1高分子材料性能和用途,将聚合物分成橡胶、纤维和塑料三大类2.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从单个聚合物分子的几何结构来看,可大致分为线型、支链和交联高分子三种类型3表征物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物理量是体胀系数。4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形式中,化学结合起着最大的作用。5复合树脂按填料颗粒分为-,-,-,-。(传统型或大颗粒型,小颗粒型,超微型,混合型)6复合树脂按固化方式分为-,-,-。(化学固化型,光固化型,光-化学固化型)7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由三种相组成,晶相、玻璃相、气相。8陶瓷材料的结合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混合键。四问答题_(本大题共_4_题,每题_9_分,共_36_分。)1金属的防腐蚀问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使合金的组织结构均匀(2)避免不同金属的接触(3)经冷加工后的应力需要通过热处理减小或消除(4)修复体的表面保持光洁无缺陷(5)金属内加入某些抗腐蚀元素等。2. 复合树脂的基本组成及作用?答:1、树脂基质. 赋予可塑性、固化特性和强度。2、无机填料. 增加强度和耐磨性。3、引发体系. 引发单体聚合固化。4、阻聚剂. 保证有效试用期。5、着色剂. 赋予天然牙色泽。3. 理想的印模材料应具备的性能。1良好的生物安全性2良好的流动性、弹性、可塑性3适当的凝固时间4准确性和形稳性5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变化6强度好7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容易推广应用。4. 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形式有哪些?1071、机械结合系指金属表面进行粗化后咖喷砂、腐蚀)形成凹凸不平的表层夕扩大了接触面积,使金属烤瓷粉在熔融烧成后起到机械嵌合作用,但其作用是比较小的 2、物理结合主要系指两者之间的范德华力,即分子间的吸引力。这种结合作用也很小,只有在两者表面呈高清洁和高光滑的状态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压力结合系指当烤瓷的热胀系数略小于烤瓷合金时,因烤瓷耐受压缩力大于牵张力,这样,当烧结温度降到室温时产生压缩效应而增强了烤瓷材料与金属之间的结合。 4、化学结合系指金属烤瓷合金表面氧化层与金属烤瓷材料中的氧化物和非晶质玻璃界面发生的化学反应,通过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等化学键所形成的结合、金属烤瓷合金表面氧化对形成良好的结合是很重要的。一_选择题_(本大题共_8_题,每题_2_分,共_16_分。)1金属烤瓷材料属于以下哪一类(C) A普通烤瓷材料 B高熔烤瓷材料 C低熔烤瓷材料 D中熔烤瓷材料2作为活动修复的模型材料的石膏类型为(B)A普通人造石 B熟石膏 C高强度人造石 D 高强度高膨胀人造石 3可见光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