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正式版.doc_第1页
文献综述正式版.doc_第2页
文献综述正式版.doc_第3页
文献综述正式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文献综述 李宁和耐克的品牌定位策略对比分析 姓 名余荣泉 学 号20103216214 专 业 市场营销级 别2010 系 别工商管理系 指导教师薛熹 1 引言 耐克代表西方的体育品牌,李宁代表中国的体育品牌。尽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体育运动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了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定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营销策略。但是耐克的国际品牌的霸主地位始终没发生动摇。通过比较李宁和耐克定位策略来比较分析这二者的品牌定位差异。本文会从代表代表李宁、耐克品牌的商标与广告语、目标策略、终端产品与研发等方面,来发现两个品牌的定位差异。两个品牌互以对方为竞争对手进行较量,不但有利于中国的消费者得到实惠,同时也有利于李宁找出差距和前进的方向,加紧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也有利于耐克的产品持久的融入中国,占领中国这一个大市场。2 正文1964年,1岁的李宁在中国广西过着自己无忧的童年。同样是1964年,一个名叫菲尔奈特的美国青年成立了一家蓝带体育公司,1972年更名为耐克。1990年,李宁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未曾想到,30年的时间内,耐克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李宁在1995年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耐克以全球第一体育品牌的威力进入中国,自觉选择了本土化改造;李宁借助民族英雄的品牌威风,悄悄开始了国际化之旅。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企业却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就安排了一场较量与争夺。两个品牌的较量有助于民族品牌找出差距和前进的方向,加快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耐克商标像个充满灵动且醒目的小钩子,它造型简洁,变换有力,急如闪电,搜地一下带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延伸。耐克商标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特色,勾勾简洁明快,充满活力和动感,符合运动的节奏,犹如美国人直白、干脆、自信、张扬的个性,体现了体育竞技的精神,配合“Just do it(我只选择它;就用这个)”的广告语和著名体育明星强势的媒体宣传,耐克的商标世界闻名。在中国,耐克个性化、创造力、动感、活力以及休闲等价值观正是最受欢迎的文化体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被认为是最酷的品牌。李宁商标是由汉语拼音“LI”的第一个大写字母“L”变形而来。李宁商标与耐克商标相似;耐克坚定地说“I can(我能)”,李宁则说“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并且,李宁的消费者整体偏大,3540岁的人群超过50%。这就促使李宁开始着手品牌重塑,主要针对“90后李宁”和国际化战略。2010年6月30日李宁宣布启用全新的商标和广告语“,人”字型商标替代了“L”型原商标,新广告语“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取代了熟悉的“Anything is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新商标具有国际的眼光、变革的力量,用“人”字形来诠释运动的价值,飘动的造型将更加锐利、硬朗、大气和富有动感,从敢想到敢为,鼓励每个人通过运动来改变自我、突破自我,传达给消费者的是突破、进取、创新的品牌文化。1981年耐克开始在欧洲设店,品牌的国际化开始起步。1996年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全球赛事营销的管理部门。由各个国家的当地运动员进行品牌展示,把他们进行的体育运动与耐克品牌相联系,增强了耐克与世界各国所在地消费者的亲和力。耐克采用“金字塔式”的国际化品牌推广策略,其产品至今已销售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其海外销售额超过了销售总额的50。耐克创始人奈特有个梦想,就是要让中国的20亿只脚都穿上耐克,使中国市场成为耐克最大的海外国际市场。李宁公司的愿景定位为“到2018年,进入体育用品世界5强,公司国际市场业务份额占总体业务20%以上。成为体育品牌管理公司,将使用多个品牌覆盖不同的客户和区域,两个以上主流运动项目处在市场的强势地位。”不久的将来,李宁与耐克争夺的将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中国市场,李宁曾说的“不愿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的“洋装梦想”定会实现。耐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创新。20世纪70年代末,耐克拥有近百名研发人员,雄厚的研发力量设计出140多种不同类型的新产品。耐克凭借着自己丰富的产品类型、高科技含量和杰出的设计,2000年占据了超过39的美国运动鞋市场份额,达到了阿迪达斯的两倍。在2005年度美国优秀工业设计(IDEA)大奖中,耐克产品共获得了13项大奖,其Considered Boot获得了金奖。耐克ConsideredBoot的鞋面是由一根很长的纤维手工编制而成,鞋的整体设计简洁,纯手工制作,穿起来舒适合脚,每双鞋也都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特色。耐克的创意设计善于从生活、从各国文化的特点入手,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耐克鞋更多地注入了中国文化元素。3 结论 在李宁与耐克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定位差异,也发现李宁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在创新方面就略显不足了,其产品运动属性较弱,科技含量低。虽然相对其他本土企业,李宁公司具有科技优势,但科技含量、创新和提高运动表现方面均落后于耐克。这也是消费者更喜欢耐克的原因。可见品牌的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就是高科技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耐克与李宁分属于两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品牌,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耐克的直白个性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征,反映了西方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李宁的含蓄内敛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特征,反映了东方人温柔敦厚、善良仁慈的人文精神。从耐克与李宁品牌策略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必须制定好正确的品牌策略。附录1 甘泉.李宁 vs.耐克:对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启示 D. 清华大学. 硕士论文.2 文红为,陈晓. 耐克文化特色及其对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启示J. 体育学刊. 3 王志丽.李宁营销策略与创新J. 中国商贸. 2010(12)4 赵连保. 耐克与李宁的中西品牌文化较量J. 中国商贸. 2011(14)5 徐士强. 李宁VS耐克:中国功夫暗战世界品牌J. 中国皮革. 2006(18)6 张伯展. 精神说:耐克、李宁体育精神分析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7(09)7 金龙. 李宁与耐克体育品牌设计比较J. 池州学院学报. 2008(06)8 晶莹. 李宁、耐克、阿迪达斯:中国市场谁称雄J. 企业文化. 2005(05)9 程芳. 浅谈李宁品牌之国际化道路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01)10 王淑芳. NIKE扩张与李宁品牌国际化的营销攻略J. 商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