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二单元备考知识搜索序号课文题目文学常识A主旨把握字音字形C1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 ,中国 家、 家和革命家。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 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杂文集等专集。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中篇小说 。(2)本文体裁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选自朝花夕拾的散文,记叙了 和 交往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爽朗而多嘴,有许多麻烦的礼节,却能够 这一形象,表现了 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 之情。骇( )孤孀(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疏懒( )霹雳( )孀( )惧惮( )玑( )懿( )颈()灸()2背影(1)背影的作者是_,字佩弦,号秋实。是著名的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散文集 等。(2)本文的体裁是 ,与 、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对 、浦口分别、 的描述,特别是通过对 的描写,充分体现了 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赋闲( )颓唐( )琐屑( )踌躇( )蹒跚( )迂( )3台阶(1)台阶一文的作者是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影视剧本 等。(2)本文体裁是一篇 。这种体裁一般在结构上包括 , , , 等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台阶以 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记叙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终于造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一辈子的心愿的故事,赞美了父亲 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 的心声,回荡着时代召唤的主旋律。凹凼( )尴尬( )烦躁( )嵌着( )黏性( )胯骨( )撬( )磕烟灰( )门槛( )4老王(1)老王一文选自 ,作者是 ,原名杨季康,中国著名 、 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其散文代表作是 ,小说代表作是 (2)本文体裁是 ,这种文体通常主要分 , , , 等四种。家庭纪事散文 等。老王以平静似水的笔调,通过记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 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 的交往,热情地讴歌了老王 的高尚心灵,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 之情。伛(y)攥(zun)惶恐(hung)荒僻(p)塌败(t)取缔(d)骷髅(k lu)滞笨(zh)愧怍(zu)翳(y)绛(jing)5亲爱的爸爸妈妈本文作者是美国华裔女作家_。萨特是_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亲爱的爸爸妈妈以300名被杀害的孩子的呼喊为题,以“ ”和“ ”为主题词,表达了作者和其他善良的人们 、 的共同心愿。呵护( )杀戮( )悼念( )憧憬( )蜿蜒( )荒谬( )屹立( )恍惚( )执著( )参考答案(作家作品、文章主旨、文体了解填空处答案)1. (1)鲁迅 文学 思想 周树人呐喊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叙事)散文阿长 童年鲁迅 做别人不肯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童年鲁迅 深深的怀念. hung chung jishp lshung dn jyjng ji. 朱自清 散文作家 背影散文 诗歌. 回家奔丧 别后思念 父亲背影 父子之间. xibn jsftuxichu chpn shn y3. 李森祥 小学老师 天下粮仓 . 父亲的儿子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韧不拔 渴望提高生产力,结束农村经济极端落后的状况 . o dng gn gzo qin nin kuqio k kn 4. 杨绛 女作家 文学翻译家 干校六记 洗澡 我们仨 散文 叙事性散文 抒情散文 哲理散文 议论性散文.老王 “我”家 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 同情、敬佩和热爱 C. B. 人道主义 侵略者的罪行 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x qi hung pi zhu hi l 5. 聂华苓 法 . 美丽 沉重 呼唤和平、反对战争 C. h l do chng jng wn yn mi y hung h zhu 词语释义【惶急】恐惧着急。【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畏惧。【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渴:迫切地。【福橘】福建产的橘子;因带有“福”字,为取吉利,旧时江浙民间有在夏历元旦早晨吃“福橘”的习俗。【疮疤】疮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震悚】因恐惧而颤动。【疏懒】疏散而不惯受拘束。【辟头】开头。【掳】把人抢走。【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烦琐】繁杂琐碎。【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粗拙】粗糙低劣。【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奔丧】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光景】境况;状况;情景。【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颓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聪明】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反语,指自己愚蠢不懂事,表达自己内疚、悔恨、自责之情。【漂亮】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得体。【妥帖】恰当,十分合适。【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焦躁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名句集锦1.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2.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3.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4.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台阶5.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台阶6.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7.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8.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重点赏析1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先写他“憎恶”阿长、“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解析】从总体上说,作者对长妈妈是尊敬、喜爱的,但因为长妈妈有缺点,有许多令人生厌的麻烦规矩,还谋害了“我”的隐鼠,所以难免让童年的作者憎恶和讨厌。这也是为后文的“扬”作铺垫。但当阿长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原本的喜爱和敬佩又增添了“新的敬意”,这几本书虽然粗拙,却一直被“我”当作“最心爱的宝书”;所以,虽然长妈妈死去大约年,“我”仍然真诚在为她祈祷。2. 怎样理解阿长与山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句?【解析】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此句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3.背影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解析】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可以表现父亲在持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优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4.台阶里 “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5.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请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解析】(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6.在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解析】作者特别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个日本人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一方面是为了对比,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综合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进程中,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完全有必要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并将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常设题型视听欣赏推荐战争体裁电影、歌曲,创设活动情景。展示战争图片让图片直观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英雄故事讲述讲一讲历史上的战斗英雄的故事。战争知识竞赛背诵有关战争诗词;展示有关战争的成语、典故、名著;介绍有关战争的文学名著;经典战例汇集等发表演说可以从“红军精神”、“长征精神”、“缅怀历史”、“珍惜和平”等几个方面确定话题。辩论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辩题“世界将会有永久的和平”乙方辩题“世界不会有永久的和平”。作文点拨本单元作文训练的主旨就在于引导同学们重温历史、认识战争,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要写好本单元的作文,首先,要把握好思考、讨论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正确角度。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其所指就是,任何文学作品甚至文字作品,说到底都是关乎到人的命运。战争固然是冷冰冰的,但战争的发动者、交战的敌对双方、战争的受害者等等,可都是活生生的。因此,思考战争与和平整个主题,特别要注意从人的角度去切入,去思考;这样的讨论和思考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其次,要学会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撑的事实材料。写文章最忌空洞无物。要让别人理解并接受自己的看法,不能单凭意气和声势,需要的是确凿无误的事实和入情入理的分析,从而避免文章的单薄。单元考点导航 (3-4题)此处选取本单元相关的中考题或期末考试经典题作为例题进行讲解【考点一】提炼新闻信息例一:(2011浙江湖州)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 “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信息提取类题目。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步骤为:对导语“缩句”(只留下句子的主干);抓取主题的主要信息(相当于记叙文的六要素);用概括的简洁的语句来表达。本题提供的材料没有导语,只有主体部分,要求概括内容。要在主体部分划出六要素,然后归纳为一句话。这句话要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不需要描写等,使用主谓宾来写。答案示例l:(为迎接建党90华诞,)全国各地开展唱红歌活动。示例2:红歌唱响祖国各地(大江南北)。【考点二】备考试题精编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对的是( ) A. 提防(t) 脂粉(zh) 惊骇(hi) B. 绥靖(si) 溃退(ki) 丰功伟绩(j)C. 诘问(ji) 星宿(xi) 惟妙惟肖(xio)D. 环绕 (ro) 瞥见(pi) 锐不可挡(dng)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治裁 晨曦 血腥 闪烁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D孤苦伶仃 纳粹 鞠恭 铁锈 3. 下列加线词语使用妥当的一项是( ) A. 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B.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C.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4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B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D、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旅游精品线路B.绿树葱茏,树上的鸟儿大约有一百多只。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D.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劫一空。6.常识及诗词默写填空(1)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 、 。(2)芦花荡的作者是 ,本文属于 (体裁)(3) ,万物生光辉.(4)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7.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字)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火箭飞行25分钟后,星箭分离,“嫦娥二号”卫星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我国首次运用火箭发射技术成功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轨道。“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现代文阅读(一)课内阅读(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应填的词语分别是_、_、_、9.从新闻主体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 10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特点的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11本段共17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1)(2)(3)一(12)(13)一(17) B(1)(1)一(7)(8)一(17) C(1)(2)一(5)(6)一(17)D(1)(2)一(9)(10)一(10)(17 )12.本文第(11)(12)两句话蕴涵的感情色彩是( )A 嘲讽 B 批评 C 斥责 D 抨击 1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4本段中(6)(7)两句是议论句,谈谈这段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菜花(孙犁) (1)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2)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3)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4)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5)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6)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7)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8)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9)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10)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