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孔德俊_第1页
65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孔德俊_第2页
65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孔德俊_第3页
65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孔德俊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9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南京市高淳县宽带市场调查作 者孔德俊学籍批次200603学习中心高淳奥鹏层 次专升本专 业电子商务指导教师史达内 容 摘 要中心思想:电信企业如何从实际出发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政府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那么作为电信企业又应该从那些方面来协助政府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呢?调查情况及方法:以统计数据上报的调查方法结合乡镇的实地调查进行,并对已在电信企业登记的上网用户和住宅固话用户进行了宽带安装意向的电话抽样调查。全县的综合数据来源于江苏电信高淳分公司。调查结论:结合政府力量,充分发挥电信新优势,助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省公司政策,综合地方特色,整合资源,争当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关键词:农村 信息化 互联网 目 录一、调查介绍1(一)调查背景1(二)调查内容1(三)调查方法1二、宽带用户规模与结构2(一)总规模与家庭普及率2(二)上网群体的年龄、从业性质及收入3三、农村上网人员的行为、观念及上网条件与不上网原因4四、借农村信息化建设之风,加快宽带业务发展5附 录8参考文献9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南京市高淳县宽带市场调查一、调查介绍(一)调查背景从高淳县的上网家庭与其结构特征、上网行为、上网条件等方面的调查统计出发,对宽带市场进行一次摸底,以期从电信企业的角度,整合自身资源,响应政府号召,更好地服务“三农”,争做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实现企业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双赢。此次调查得到了江苏电信公司高淳分公司等电信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保证了此次调查的顺利开展。在次,谨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有:1. 本县上网家庭的总规模及宽带的家庭普及率。2. 网民的上网行为及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3. 网民的上网条件及上网方式,并综合上网家庭的收入。(三)调查方法1. 统计数据上报主要根据家庭和企、事业单位在电信企业的注册数据相加所得。2. 电话抽样调查本次电话抽样调查侧重于家庭用户,调查已使用宽带用户的使用者,及其网络应用情况。对仍未安装宽带的用户主要调查其是否有安装家庭宽带的意向。(1)调查总体。针对高淳县农村用户进行。子总体A:已安装宽带用户子总体B:有住宅电话但未安装宽带的用户(2)抽样指标的确定。由于高淳县的地理环境为半山半圩,所以对全县16个营业点中圩区一个营业点和半山半圩一个营业点,共二个营业点所辖用户进行。至所以选择圩区的一个营业点,是因为经济相对较落后,且宽带发展较迟缓。而选择半山半圩的一个营业点,是因为从其地理环境考虑,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的要求,只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地区调查。(3)抽样调查成功率。本次抽样调查成功率为54.7%。3. 实地调查本次实地调查主要针对上述两个营业点所辖用户进行,以表格形式进行登记。重点调查了对网络的认识、不上网的原因,并对已安装宽带的家庭上网人员情况作了调查。二、宽带用户规模及结构(一)总规模与家庭普及率高淳县总人口为42万,家庭户数为14.11万,而截止到2007年12月全县的登记宽带用户数为1.1万户,家庭普及率7.7%。据高淳06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百户家庭电脑拥有率为10%,也就是说仍有2.3%的家庭有电脑,即有近300户没有宽带接入。而根据CNNIC在2007年的统计,有13.0%的中国家庭接入了互联网。高淳县固定电话数为10.82万户,宽带的电话渗透率为10.16%,而全南京市宽带的电话渗透率为14.7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56个百分点。按平均水平计算,有近5000个宽带接入的空间。下图为高淳县近几年的宽带接入用户增长情况:宽带用户数(户)101630915046652411092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03年04年05年06年07年图1宽带用户规模及逐年增长情况研究证明几乎大部分创新的扩散传播过程都呈“S”形曲线。即普及率超过10%时,规模会大幅增长,见图2。 图2 创新扩散的S形曲线图片来源:创新的扩散,Everett M. Rogers,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6月。由上图不难发现,在未来几年,高淳的宽带市场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二)家庭上网群体的年龄、从业性质及收入农村上网群体年龄结构发展不平衡,年轻网民比例偏高。如图3所示。1.1万农村家庭中的网民,不超过35岁的网民占到了90%以上,30岁以下的农村网民比例为75.4%,且学生居多。45.80%29.60%15.20%9.4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18岁以下18-30岁30-35岁35岁以上图3 网民年龄结构农村上网群体的主要构成有三部分,学生较多,占到5成(50.2%),而全县现有初中学生16797人,高中学生9195人,中专及职业高中学生2922人,小学学生22567人,合计为51481人。按现有宽带用户数计算,有5568名学生能在家中上网,占学生数的10.82%。在农村工作的机关、企业职工占3成(30.7%);全县有企、事业职工19177人,私营企业职工10908人,合计为30085人, 按现有宽带用户数计算,有3405人家中已安装宽带,占比为11.32%;其他占据了剩余的近2成的农村网民比例。如图4所示。50.20%30.70%19.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学生职工其他图4网民从业性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7年8月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网民平均个人月收入为940.2元,而同期城镇网民月收入已达到1377.2元。与2006年12月相比,互联网在各收入层的普及更加广泛,较多低收入者也加入了互联网大军。图5 城乡网民收入分布对比图片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据2006年高淳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农村住户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6954.85元,即579.57元/月*人。本次调查显示,有近70%农村上网人员的收入在501元至2000元之间。图6 农村网民收入分布三、农村上网人员的行为、观念及上网条件与不上网原因本次调查显示,农村上网群体中有50.2%为学生,他们在上网时,更多只是在互联网上浏览或搜索信息,完成一些学校布置的作业,很少一部分学生玩网络游戏。其余49.8%的上网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只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据有关资料显示,只有对互联网了解较深之后,互联网深层应用才会开始显现,如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对这部分网民来说,互联网才真正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联网在某一地区深层次应用的普及程度,可以反映这个地区互联网处于哪种发展阶段。表1 农村网民的互联网使用情况 单位:%使用率使用率信息渠道生活助手网络新闻67.30%网络求职10.20%搜索引擎46.90%网络教育21.90%写博客2.10%网络购物11.30%交流工具网络销售2.30%即时通信55.80%网上旅行预订1.20%电子邮件60.20%网上银行38.50%娱乐工具网上炒股34.10%网络音乐70.10%网络影视78.40%网络游戏51.60%表1是此次调查中涉及到的互联网功能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作为信息来源、交流工具和娱乐工具较多,互联网的其他功能,如网上购物、网上求职和网上金融等则使用较少。随着江苏电信对农村通信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在2007年已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宽带。那么,上网设备就成了一个瓶颈,再有就是不会上网。由于农村人员相对来说受教育水平低,不具备上网所需技能,加上收入水平低,无力购买相应上网设备,这些共同阻碍了他们加入互联网行列。在这种条件下,增加上网设备数量,普及互联网知识,降低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增加互联网体验,是快速提高互联网普及率的有效方法,当然,这些需要政府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推动。四、借农村信息化建设之风,加快宽带业务发展2007年是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最迅速的一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涉农网站突破1万大关,农村网民达到3700万人!农业信息化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民使用宽带业务的总体比例还相当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未达到城市该项业务消费的五分之一。对于农村8亿多人、2.38亿个家庭来说,宽带业务的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38万户的市场需求。此外,还有近1000万家的农村企事业单位,宽带上网率也很低,若提高3到5个百分点,又是一项十分可观的需求。党的十七大闭幕以来,农业信息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江苏省第一个在全国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宽带” ,许多在过去连电灯都没有的偏远农村,现在不仅有水有电,还享受到电话和宽带带来的便利。而宽带在农村的发展和应用,也在改变着传统农业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方式,为农民带来看得见的经济收益,一股新的农村宽带经济热潮正在兴起。另外,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的六大行动计划中,特别提到了要提高国民信息能力。要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第一,不要指望农民马上认可信息服务,农民信息服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几千年生存下来的农民是精明的,在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之前,想要农民认可信息服务,是比较困难的。在调查中发现,农民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对娱乐、消费信息并不敏感,但是对与经营信息对于致富信息却是敏感的,所以,首先把那些看得见的实实在在收益的信息提供给农民,让农民赚到使用信息的第一桶金非常重要。第二,要先扶持一部分农民,让他们因为使用信息先富起来。政府要鼓励并积极引导一部分农民因为应用了信息化手段而先富起来。对某些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帮助他们借助信息网络,开拓眼界,寻求新的商机,帮助一部分善于抓住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的农民先富起来,让其他农民看到使用信息服务的榜样。这样先进帮助后进,典范带动应用,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使用信息服务的局面。 第三,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一些能够帮农、富农、强农、兴农、优农方面的实用性信息。政府的信息最具公信力。在这一方面,任何怀有企业目的的非政府组织都或多或少会因为其他目的减少其提供信息的公信力。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农民信赖的是政府部门,尤其这一届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更容易让农民产生信赖和依靠感,政府所提供的农业信息化信息应该是最具公信力的。广大的农村科技干部和农业部门应该利用这个前所未有的信任加快信息服务提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引导农民从信息使用的盲区走出来,融入信息化发展的新型社会中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作为电信企业又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充分重视信息在发展生产方面的先导作用,以地方特色经济产业为抓手,打造地方特色经济的信息化应用频道,帮助这些企业或经济组织建设自己的网站,在建设网站的基础上,引导养殖户、农村经纪人在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同步发布在江苏农网(WWW.JSNC.CN)上,加速信息传播,让这一部分农村经纪人通过互联网交易,尝到信息化带来的甜头,给身边的群众带来示范效应。其次,在农村由于因特网知识还未广泛普及,互联网依然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少农民只是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一鳞半爪地了解互联网。农村宽带市场亟待我们去宣传、推介和开拓。电信企业可结合政府部门建立一套规范可行的培训制度,编写出通俗易懂的信息化培训教材,再联合当地电脑培训学校通过“送教下乡”的现场培训、宣传,手把手教会广大农民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普及互联网基础应用知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农民信息网络的使用习惯。也可利用现有的中小学教学设备,建立远程培训中心,采用最实际、实用、实惠的手段,普及广大农民的信息能力。再则,江苏电信在2007年推出的综合信息服务点建设,已初步建成了上下联动的新的营销系统和销售网络,以提供零距离、及时快捷的服务。电信企业可利用这些延伸到每个行政村的综合信息服务点现场设点进行电脑宽带各项应用的演示,让农民零距离感受互联网的精彩生活。最后,一方面,联合政府部门,健全和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督促和指导,企业要切实负起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扎实抓好责任落实。另一方面,电信企业要积极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绿色上网软件的推广应用,着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将互联网打造成为促进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及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总之,农业信息化的普及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心,要像帮困扶贫的工程一样,我们要把他作为一项信息扶贫,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个工程。深入研究农民的信息化需求,开发出价格合理、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宽带应用业务,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宽带,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综合信息服务点为江苏电信2007年在每个行政村设立的话费代缴及业务代办点附 录调查表格式用户姓名住宅电话号码宽带安装地址联系电话宽带使用者性别 男 女宽带使用者年龄18岁以下 18岁至30岁 30岁至35岁 35岁至45岁 45岁以上宽带使用者职业学生 务农 教师 供电行业 医疗卫生行业 通信行业 公务员 商贸业 一般制造业 其他宽带使用者月通信消费金额0-20元 20-40元 40-60元 60-80元 80-100元 100-150元 1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