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政治思想史.doc_第1页
王玮政治思想史.doc_第2页
王玮政治思想史.doc_第3页
王玮政治思想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的民本思想 王玮 中国政治思想史【摘 要】孟子是我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奉劝统治者施行仁政,还形成了一套关于如何实行“民本”的系统主张,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孟子重视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使其学说具备了一定的民权思想因素。作为两周时期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深刻思考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孟子 民本 政治 经济 社会文化教育对儒家学说的研究,往往是言必称孔孟。而孟子之所以能与孔子齐号,一方面因为他是儒家思想的坚定卫道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在人性论、政治论上有自己独特的创见。“民本思想”作为连接人性论和政治论的桥梁,贯穿于孟子思想的始终,是研究其学说的一条主线。一、孟子民本思想的内容1、政治权利在政治上,孟子特别强调人民的主体性。所谓“民本”,是与“君本”、“官本”相对的概念,即人民的意旨、人心的向背是政权转移和政策制定的标准。“民本”的核心是“民贵君轻”,这是从得民为君、得民得天下的逻辑推演出来的。(1)立王得民为君孟子认为,天子是由平民推举产生的,人民的支持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根本来源。“得民为君”至少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有民方有君,君为民所设;二是得民可为君,失民则废君。这两者是内在统一的整体,前者是立王的前提、后者是易王的标准。(2)征伐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去残害人民,百姓就会不堪其害而逃走他国,最后的结果就是政息人亡。而国家如果能施行仁政,使百姓不远千里前来归附,就必将称王于天下。孟子赞成有道之君伐无道之国的正义之战,并常常举商汤伐桀、武王伐纣的例子来说明。如果暴君误国、贼残害民,百姓叫苦不迭,而行王道之君替天行命,往而征之,是救其民于水火,百姓一定箪食壶浆以迎。这就是所谓的仁者无敌,只有实行王道、得到民心的君主才能保有天下。(3)民贵君轻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十四)这便意味着,如果君主危害到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利益,人民就可以变更君主;设立社稷、祭祀土谷之神却不能风调雨顺、恩泽百姓,反而造成了灾难,人民就可以另立社稷,变更国家政权。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同立王、征伐的逻辑一脉相承的。民为国本,只要人民拥护支持,易无道之君、伐暴政之国、变更无用之社稷(政权)都是可行的,这是“民贵君轻”思想的本质所在。(4)用贤使能孟子认为,国之欲治,必使能者尽其才,贤者居于上,统治者的一大任务就是发掘和任用人才。政治不独是权贵之事,而应面向大众,让人民参与。如何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贤能呢?孟子认为,评价一个人贤与不肖的标准应当是民意,而不是统治者个人的好恶。“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七)。甚至刑罚诉讼也应一断于民,“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施民之所欲、去民之所恶,才能真正顺应民意、为民父母。2、保民养民孟子认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七)统治者应该关心人民的生活,如果只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人民死活,就无异于“率兽而食人”(孟子梁惠王上(四),不能为民父母。(2)制民之产孟子认为,对普通百姓而言,无恒产则无恒心, 而在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莫过于土地。农民有了土地,就会埋头生产,从而被固定在土地之上、国境之内。这样做,既能使人民专心生产、无心政事,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又能使民不加少,国家的实力增强,可谓一举两得。而农民没有土地,轻则违法,逃往他国,重则造反,是强敌乱己的不智之举。所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必先制民恒产。(3)行井田,薄税敛孟子同情百姓疾苦,认为苛税过重,主张复行西周的“井田之制”,将公田的收入上缴国家,不再对百姓另征赋税,以减轻人民的负担。3、社会文化教育权利(1)与民同乐孟子主张文艺为教化服务,劝说统治者与民同乐,令乐师“作君臣相说之乐”,以实行道德教化; (2)教育孟子认为君主对待百姓,应该做到教养结合、先富后教。“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孟子滕文公上(四)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应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三),提高人民的精神层次。这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一方面体现了他深切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则是他给统治者开出的一剂良方,因为好的教育能达到比权力运作更好的效果,让百姓心悦诚服。四、民本思想的贡献孟子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本主义思想家,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角度看,他是在十七世纪的黄宗羲和二十世纪的孙中山之前,最能站在人民立场上说话的思想家。概括起来说,他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贡献:1、孟子的民本思想实现了与统治者的互动。他在世时也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到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从孟子文本可以看出,他至少先后去过齐、魏、鲁、邹、滕、薛、宋等诸侯国,并同各国国君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孟子敢于批评时弊、大开药方,应该是对当时的现实政治产生过一定影响的。而后代君王,无论表面上是否认同他的主张,骨子里都已经将他的“民贵君轻”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不敢稍有逾越。唐太宗、清高宗就是这类君王的典型。2、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后儒的影响巨大。孟子作为儒家的“亚圣”,他的学说自然受到后世儒生的重视,并经常被加以发挥。“民贵君轻”是他们“致君尧舜”的理想的一部分,也是极端状况下他们同君主抗争的主要理论依据。明朝的于谦就曾以“民贵君轻”为由,在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后恭请郕王朱祁钰为帝,成为封建历史上难得的对“民本思想”的政治实践。而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如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对君权的批判更是明显受到了孟子的深刻影响。3、孟子的民本思想是朴素的人本主义。他提出的各项主张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权利,他思想中的这种民权因素虽然是无意识的,但也并非完全偶然,其出现具有深厚的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五、对民本思想的评价。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质上还属于专制主义的王权思想,但其中确实包含了丰富的普适价值,尤其是“人民主体性”的提出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体现的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是古代思想家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服务。参考文献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5年。江荣海等著:从孔子到毛泽东中国杰出人物政治思想撷要,文津出版社,1999年。萧公权著: 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吕振羽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陶希圣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萨孟武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2008年。刘泽华著:王权思想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张分田著: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周淑萍著:大家摘要孟子,云南出版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