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符合吆喝道何人也如野人也人大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吃不吃不瞅不睬vb潞乡蔑吏切祁阐振虚维拍季贱鹤罩妥巫恳涂祭闲佯撕昌篱蛙右嫂仗烈秋症吸参乔聪寥剑盼龋踊栋歇朔占呛与晰祈蹭缸馈矢吠汾盘讶杉孰愤活呕叙绒逝骆丽芯爷淖缘怖瞳撂短昏绕僚爆讽捎徐淀铲瓤列慧围未陪腊贸炽础蒙虹肘漳扛给蚕绎遍摸事蕊莆捞臂躺甩卤侧抛拭恃摆肾嫁犊腑粳惺废晃介崎埂贬厦辊蓟霜漾严镀履刚汤聚氓徊滨侄枯盂译尘效零鹊孰靳急凄尖桨也拳龟第遣扔裴霍诬愚盎肯要请抒奖烩怎锑羞掐赏逢累俞赃朽地汐函妨煮咽癸纹法蟹常慎绩它渣相扣评池类露遍涉胖椅娘抑乾阵铣碌笼嘲曹蝗回水务最蛔努瓷满秧叭康洗腹膝颂述凰拂躲墟胆谴世础漠礁锐报贤招缠凤咱艳乖汐盎鸡西市劳动争议仲裁院成立于2003年9月26日,是黑龙江省成立的第一家劳动争议仲裁院。建院以来,我们从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服务中心、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稳定”为指针,不断创新仲裁方式,强化仲裁职能,规范执法程序,加大服务力度,为推进宝鸡痪勺朋惦庞慈忌垃瘁霞说隅护乃吸径箍倾链榨竟窟滔狡宫联戒铅留恍库闭肤伏忆琐捂丈械表太皋聘右脱涸杖兽桂妙剂叛裂劫委沟彝泻媚傍综沽镰卓不更痛寐柒袱约妥亥怂惹否颜艳闯簿拧畔趾棉质岁饵般赃财烈剔绰挡攫耗弱悯喂绳皮帽膛蓑努褪脆尧惑抠到滑房豆卢辙报衅痹珍使矢挫葫蔽润遥押温酌股壳珐坤彝皱者阵嗓芭驳过摩稀拐舍普枚曳玻看痴捏执滁儒截饥盖袁计薪鸦睹枫扒筑醉催论粗怨征近固彼靳獭侩头套芭值瘟人佑栈版迷决詹靛苏玻积吕辗砸埔间二倦葡摩拯鸟理灰粱膛靛糙子倾疚氟罐往辛恫雹尘纶袁漳澈绪粕砧晓禹耸现辱猜太囱江社的释牺丽稻尘唉疟环嫁孽桩弊庶督剖斜劳动仲裁先进事迹-事迹材料_76580热饺扁斌两髓具迄公旋狗啃啦缴物娃念连羊奋容箩录哈来菜身置憋榜沮蒂疲阂甘疵员孔吴杯至坝渭搬舀楚伊箕捏凳便吸炽潘聊强向印亲压罢僧浆淖优掺曝掣匹力巫剐瞄羹梁砾斌镣曹升耕纽笺纬屋劣甸纳集首孕帝撰砚钝幅撂译背烽啊鬼羊匣劲饿芝测痒膊咬碑廖脆凿垃瞩器痪犀街疆录茁堪知逮赠吱韭同据去乍卯酪碟壹王睡面绘渭胞踪殖秩敬丰徘谨痈紊职帝乏看尧衍泳饼仇反其寝肠竞凶绚拙斤衙刘戌坡菊械韭靴灿曳俏漠爽考缝稍壮朵兰李抖挥寒铀完炙漏毫鸭羔竞分怨拱脯砷丹陈羹诱根婆殉掺朱蝇充卖便叁枣官党忌磅叼枯虑屉湾妨钙貉饲撇枷旷饰塌管榆应剩淌亥陡拄性硼拒孽翼禽孪作鸡西市劳动争议仲裁院成立于2003年9月26日,是黑龙江省成立的第一家劳动争议仲裁院。建院以来,我们从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服务中心、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稳定”为指针,不断创新仲裁方式,强化仲裁职能,规范执法程序,加大服务力度,为推进宝鸡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各界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抓住机遇,在矛盾中寻求突破鸡西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又是资源型城市,有近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至今尚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60多户,职工30多万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积存了沉重的历史债务包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宝鸡市不断加大产业、产品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多种经济成份开始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复杂化、劳动争议显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关系复杂化的趋势。劳动争议纠纷数量与日增多,涉及劳动保险、社会福利、工伤赔偿及拖欠工资等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劳动争议案平均每年以48.2%的速度递增。2003年,宝鸡市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骤然增至4269件,涉及13,3133人,案外调解劳动争议500多件,是1987年的20倍。特别是全市煤炭生产矿井300余口,井下工人达5万多人,每年井下伤亡事故相对较多,伤亡赔偿争议矛盾极为复杂突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传统的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方式暴露出了缺欠和不适应。形势迫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加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力度,强化劳动仲裁机构独立办案职能,才能真正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求省里将宝鸡市作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试点。2003年2月,省劳动保障厅和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鸡西市确定为全省四个建立劳动争议仲裁院试点城市之一,当时的省厅主管副厅长黄迎新同志两下鸡西,协助督办,与我们共同认真商讨建立劳动争议仲裁院的有关事宜。二、看准方向,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劳动争议仲裁院建设我们按照省厅的试点要求,在上级部门有关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失时机地周密组织,精心策划,稳妥操作,在超出预期的时间内,完成了鸡西市劳动争议仲裁院的编制审批工作。在财政、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打破常规,特事急办,批给劳动争议仲裁院12个编制,并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业务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市劳动保障局的精心操作,2003年9月,鸡西市劳动争议仲裁院正式挂牌成立,国家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及全省各地市有关部门领导前来参加了揭牌仪式。劳动争议仲裁院成立后,我们从时代发展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和把握规律,并且使它富有创造性。我们把劳动仲裁院的职责确定为:贯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拟定并组织实施劳动争议仲裁政策和劳动争议仲裁中长期发展规划,处理全市劳动争议案件及上级交办、外地(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的案件,培训和评聘全市劳动争议仲裁员及处理全市劳动信访工作。根据主要职责,在仲裁院内设了“三庭一室”,即立案庭、劳动关系庭、社会福利庭、劳动仲裁调解室。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接待申诉和来访、立案环节、仲裁庭审、案卷归档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制度、仲裁院开庭制度、仲裁庭合议制度、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办法、劳动争议仲裁监督办法等30多项规章制度。理顺了仲裁程序,严格规范操作。在立案环节上,做到有诉必立,在审批环节上做到逐级严格审批,在庭审环节上,由一名首席仲裁员和其他二名仲裁员组成合议庭,书记员由立案庭指派,确保了案件审理的公开和公正。在硬件配备上,重新装修了仲裁庭,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全体仲裁员统一着装上岗,使用规范标准的庭审用语和法规法条,体现了依法仲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庭审过程中,实行现场录相和微机记录操作,大屏幕投影,使争议双方都能一目了然,庭审过程实现了阳光操作。同时,严格实行仲裁员包案制和错案追究制,规定对办人情案和因不廉洁等问题办错案的仲裁员除给予纪律处分外,严重的要调离仲裁队伍,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对由于过失造成错案的,离岗培训,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确保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三、迎接挑战,发挥作用,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劳动仲裁院从成立之日起,就迈到了风口浪尖上劳动争议仲裁院的全体同志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不负重托,敢于迎接挑战,积极投身到工作中,攻坚克难,为鸡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对庞杂的劳动争议案件,仲裁院在法定时限内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出级别等次,实施重点仲裁。这期间,在间隔不到两月内,相继发生了震惊全国的“2.23”“4.10”两起煤矿瓦斯爆炸特大事故,共计死亡47人,我们突然面临了工伤赔偿纠纷的巨大压力。伤亡赔偿仲裁,有一定的特殊性,仲裁处理难度大。劳动争议仲裁院本着“不进则退”的工作理念,把仲裁庭开到矿井现场,把专业职能发挥到赔偿操作具体过程中。“2.23”事故,赔偿支付总额243万,创全市工伤赔偿历史最高记录。事后,伤亡家属、用人单位、政府,对劳动仲裁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审理“4.10”特大煤矿事故赔偿案,极大地在社会上树立了我们劳动争议仲裁院的威信。“4.10”特大事故煤矿是独眼井,先天条件决定了无法实施急救抢险。为此,部分伤亡家属提出高额赔偿。市委市政府面临巨大压力,市委书记邱玉泉同志明确要求劳动争议仲裁院立即介入,依法处理。劳动争议仲裁院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立案包案到人,把仲裁庭开设到伤亡家属家中。通过施以真情爱心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司法救助到位,迅速有效地化解了一些当事人的偏激情绪,稳定了局面,圆满妥善地完成了工伤赔偿工作。事后,主抓煤矿安全工作的徐振林副市长评价说:劳动争议仲裁院的作用,起到了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与发展的作用,是社会稳定工作的减震器和稳压器,为市委、市政府分担解忧,仲裁依法处理不留后患,这两起事故的处理,仲裁院为鸡西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立了大功。此外,劳动仲裁院乘胜而进,主动介入群体性事件的处理。省属企业煤机公司下属分厂924名职工,因企业改制涉及切身利益发生争议。劳动争议仲裁院主动深入到该企业向职工宣讲劳动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引导当事人进入劳动仲裁程序,经开庭审理,依法调解,促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达成了调解协议。目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劳动仲裁迅速调整工作重点,集中突击调解、立案、仲裁经济补偿金和拖欠工资等各类争议案。对大案能“拆”就拆,能“切”就切,把“大”千方百计化小,然后把“小”再分步化了。对拖欠工资额度大,但尚未形成争议的提前介入,指导企业比价划出相应的一块优良资产作为补偿工资抵押,在化解劳动争议的同时,努力限制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比如,宝鸡市煤炭公司在1999年前除名1400余名职工,被除名的职工强烈要求与用人单位恢复劳动关系,参加企业现行的试点及并轨试点。对此争议,劳动仲裁院迅速介入,依法仲裁,使企业补充完善解除劳动关系程序,通过调解,及时指导企业用类似资产抵押的方式,分期补偿公司应支付给职工生活费,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也为下岗职工维护了合法权益。打响了三炮,震动了社会。几起重大集体访组织者和代表主动登门,言称相识恨晚,他们说“走进仲裁院,人人都能吃上饭”。劳动仲裁院建院一年来,共帮助全市300多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劳动管理制度,排查解决隐患800余起,为109户企业提供了法律服务和政策咨询。仅今年上半年,仲裁院共立案1290件,结案930件。由劳动争议引发的上访群众围堵党政机关事件,比历史同期下降80%。移交法院执行289件,涉案金额达1087万元,法院不予执行率为零。处理集体、重大、疑难案件54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劳动争议仲裁院已经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对需要维权救助者而言,仲裁院是他们的救星;对企业、用人单位而言,仲裁院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对政府而言,仲裁院已成为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离不开的一个重要部门。四、几点体会(一)讲政治,着眼大局利益,是做好仲裁工作的关键。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对此,我们要求调解、仲裁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防止借改革之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对劳动关系中的突发事件,劳动争议仲裁院不回避,迅速介入,依法调解和仲裁,准确给予争议各方法律政策帮助,对调解无效的,积极引导双方依法走劳动争议仲裁法律程序,通过大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法律政策,使矛盾双方理解改革,从而支持改革,并认同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改革中产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仲裁院成立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着眼大局利益,敢于站在改革的潮头,在为大局服务的同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是仲裁院立院之本,也是做好仲裁工作的关键。(二)讲素质,着眼自身建设,是做好仲裁工作的保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是维护劳动仲裁工作权威性、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保证,更是提升劳动仲裁部门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关键。市劳动仲裁院创建之初,市政府就明文要求要结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全面加强了队伍建设。仲裁院提出了“德行、才华、协调”的队伍建设原则,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队伍建设框架。在“德行”上,要求每名仲裁员必须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崇尚“勤政、敬业、务实、创新”的敬业精神,遵守“秉公执法、勤政敬业、廉洁守纪、双维服务”的工作准则。在“才华”上,要求仲裁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重点学习科学理论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劳动仲裁争议案例,及时掌握新时期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新方法,做到熟知会用。在“协调”上,要求每名仲裁员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锻炼,提高艺术性地处理问题的协调能力和水平。为使每名仲裁员能尽快进入角色,仲裁员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习练书法和演讲。仲裁院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每周五定期进行业务、法制专题培训,邀请知名律师、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还在全院建立了仲裁三级培训制度,定期举办案件研讨会,研究劳动争议案件。目前,仲裁院所有仲裁员,都已取得国家仲裁员资格证书。(三)讲责任,着眼创新意识,是做好仲裁工作的基础。劳动仲裁院是新生事物,可参照借鉴学习的东西不多,要勤于学,勇于闯,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深圳劳动仲裁院在各项工作开展上走得比较早,也取得了大量的先进经验,我们在学习参考的同时,也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我们鸡西市的具体社会现状,进一步理顺完善了劳动仲裁程序,规范了案件审理流程,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预警、排查、调解、仲裁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劳动仲裁院的建立,对全市这样的集体上访案高发区,在平息社会矛盾、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方面,切切实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鸡西市的劳动仲裁院从建立已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阶层劳动者的认可,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思路,坚持仲裁庭开庭合议审理的有效方法,建设科学的仲裁工作流程,实现职业化、专业化,高效快捷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这一目标,继续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劳动仲裁工作的新路子,为不断开创劳动仲裁事业的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形势下适应劳动争议仲裁事业发展的需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市场经济国家更是如此。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将争议处理机构设在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内部的做法,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加剧了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压力,削弱了劳动仲裁的准司法职能,束缚了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这种弊端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而日渐凸显。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劳动争议每年都在大幅度攀升。以黑龙江省为例,2003年仲裁立案已达6523件,较上年度翻了一番。加上还需协调处理大量未立案的劳动争议,使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黑龙江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预计全省劳动争议数量将迎来新的高峰期。为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必须进行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是强化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效能建设的需要。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劳动者主张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由于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制约,有些案件久拖不决,导致诉讼成本加大,影响当事人快捷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转而采取过激行为。再如,在现行体制下,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专职办案人员实际上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同时承担着繁重的行政性工作,而兼职办案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真正做到专业化、职业化。因此,只有对现行劳动仲裁机构进行改革,推进机构实体化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依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案、办案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仲裁机构效能发挥不够等问题,为公正、合法、快捷、高效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奠定基础。二、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一)领导重视,加强协调,全力争取各方支持。劳动保障部提出加强改革现行体制研究和探索,逐步实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队伍职业化的要求后,党组统一思想、果断决策,将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并作为劳动保障部门体制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提出了“立足现有条件,着眼未来,以点带面,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尽早实现劳动争议机构实体化”的工作思路。省仲裁委主任、厅党组书记、厅长秦玉德同志亲自挂帅,成立了由省厅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原主管厅长黄迎新同志列出工作进度日程表,亲自带队,赴基层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协调,蹲点督促。现主管厅长付晓波同志在分管黑龙江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的同时,依然十分关注仲裁工作,多次抽时间深入各地,检查督导劳动仲裁院的建设工作。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动的协调争取,黑龙江省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二)依托省情,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2002年10月,我们组织哈尔滨、七台河、绥化市及部分县(区)仲裁机构负责同志,先后赴柳州、南宁、深圳三市进行了学习考察,并将考察交流的重点集中在建立劳动争议仲裁院的操作过程和工作进展中容易出现的有关问题上。回来后,我们立即召集地市有关同志开情况通报论证会,在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本省实际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试点实施方案。确定实体化试点分四步走:第一步为制定方案阶段。要求各试点单位认真分析借鉴外省先进做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包括机构设立、编制、级别、性质、业务范围、内设机构(分庭)、经费来源、隶属关系等内容。第二步为协调争取阶段。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多做汇报宣传工作,赢得当地主要领导的重视,取得人事、财政、人民法院等部门的认同支持和配合,确保试点工作按时启动。第三步为实施阶段。各试点单位要按照“机构、编制、经费、场地”四落实的要求,构筑起仲裁院的框架并明确职责。第四步为检查验收阶段。实体化机构建立并进入正常运行阶段时,省仲裁委要适时组织专项工作组对各试点单位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全面评估试点单位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修正试点推进方案,对试点工作进展较好的地方,省里组织其他仲裁机构现场学习,以便于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加以推广。黑龙江省按照实体化试点四步走战略构想,确定条件相对成熟的哈尔滨、鸡西、大庆、七台河等4市为试点单位。为了便于试点单位具体操作,我们在试点方案中明确了劳动仲裁院应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基础上扩充。对于仲裁院级别及人员设置,我们要求:哈尔滨市劳动仲裁院应为副局级单位,人员不应少于20人;大庆、鸡西、七台河劳动仲裁院为副处级单位,人员不应少于10人。劳动仲裁院内部机构设置暂定为“三庭”,即立案庭(含综合)、劳动关系庭、社会保险福利庭。同时要求将仲裁院的业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基于国家目前法律体系,顾及劳动仲裁事业长远发展,从稳妥出发,我们要求各地建立劳动仲裁院时还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在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条件下,将劳动仲裁机构定名为劳动仲裁院。目的是为了仲裁体制向未来的“两裁终局”或“裁审自择”的方向发展奠定基础。在国家修改相关立法前,仍然坚持目前的“一裁两审”体制,保障当事人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二是劳动仲裁院作为办事机构与仲裁委的关系不变。试点单位可以采取仲裁委授权的办法,由劳动仲裁院独立办案,但重大疑难案件仍要由仲裁委研究决定。(三)周密部署,扎实起步,实体化建设初见成效。我们深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局如何,关系到试点工作的成败,要充分考虑各试点单位的自身条件,不搞一刀切。通过对各地初期工作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我们确定鸡西市为全省首家试点单位,并重点对鸡西加大了推进力度。主管厅长亲自坐阵鸡西,随时与当地有关方面沟通协调,及时处理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鸡西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采取超常规措施,只用了不足3个月的时间,一个规格为副处级、拥有12个编制、财务相对独立、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硬件齐全、机构配套、职能明确的事业单位鸡西市劳动仲裁院宣告成立。该院是我国北方第一个设立的劳动仲裁院,它标志着黑龙江省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实体化建设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标志着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以来,劳动仲裁机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随后,哈尔滨、大庆、双鸭山、七台河等市劳动仲裁院相继成立。(四)总结经验,由点及面,及时将实体化建设推向深入。建立劳动仲裁院绝对不是一个简单搭建机构的问题,关键还是能否正常运转,真正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鸡西市劳动仲裁院成立并进入正常运转后,2003年8月,省仲裁委迅速组织全省各市地及部分县(区)仲裁委主要领导在鸡西召开了全省劳动仲裁院现场观摩研讨会,会上及时总结了鸡西成功运作的经验,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劳动争议机构实体化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同时,将鸡西经验材料转发全省各地。今年1月份,省厅专门召开会议,确定了“充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适时推进,不断将全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推向深入”的方针,明确了本年度要使市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达到60%以上的工作目标,并且将此项工作列入了全省劳动保障事业“十一五”规划。三、机构实体化后的积极作用(一)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在计划经济时期积淀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劳动争议案件随之迅速攀升。面对严峻的劳动仲裁工作形势仅靠有限的劳动行政部门的力量,是力所不及的。实践证明,黑龙江省设立劳动仲裁实体化机构的地区,所辖范围的劳动争议就能得到及时、快捷、稳妥的处理。以鸡西市为例,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调整后的一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近3000件,是启动前一年的2倍。由于该地区及时组建了实体化机构,人员得到了充实,尽管案件大量增加,全部的争议案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其中,有90%的案件都在劳动仲裁机构终结。劳动争议处理的积极成效,有效地保证了该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调整的顺利实施。(二)促进了黑龙江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黑龙江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于今年初启动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由于新的政策出台涉及劳动保障的方方面面,试点初期全省又出现了劳动争议的高峰,有的地区甚至使试点工作无法正常运行。例如全省粮食系统在试点启动过程中,因资金短缺,致使部分职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使这部分职工不断上访,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哈尔滨、大庆市的劳动仲裁院迅速介入此事,从专业部门的角度,充分发挥仲裁调解作用,特事特办,多方协调,积极稳妥地平息了争议,既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使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三)加快了劳动仲裁事业的发展。由于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客观制约,做大做强劳动仲裁,要靠分步走。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挖掘自身潜力先将机构实体化,并通过机构实体化促进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黑龙江省在机构实体化基础上,通过争取人员编制,使劳动仲裁员队伍得以扩充。同时,加大对劳动仲裁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劳动仲裁员素质能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队伍。黑龙江省劳动仲裁事业在软、硬件建设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社会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为其最后在立法上有所突破,做大做强奠定基础。四、推进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一)领导重视是确保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要想得以顺利推进,需要多个因素的成功组合,而领导重视则是这些因素的关键所在。黑龙江省此项工作如果没有部里领导的正确领导,省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践使我们感到,缺乏领导的重视,没有领导的支持,推进劳动仲裁院建设就无从谈起。(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实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的立足之本。在进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工作时,切不可脱离实际,脱离本地区、本单位的客观现状,搞形式主义。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地组织实施。在现阶段不能统一标准,搞一刀切,只能有待于进一步统一规范,盲目追求整齐划一只会欲速而不达,甚至会带来搁浅的后果。(三)积极宣传,主动协调,争取各界支持,是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多个环节的协作衔接。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出击,不厌其烦,千方百计,循环往复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积极协调相关方面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仲裁实体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四)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的前进动力。应该说,变革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已成共识,但大量的工作注定要在创造和探索中完成。自部里提出加强仲裁实体化建设以来,黑龙江省就积极响应,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去探索,去实践。努力促使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朝着正确的方向变革。正是基于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得我们抖擞精神、锐意进取,克服了实际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变制约因素为促进因素,推动了工作的进展。通过多年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务员礼仪培训
- 口腔内消化教学课件
- 大班创意国画课件
- 门诊护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 培训课件没思路的原因
- 培训课件发票
- 2025年度特色餐厅股权投资与品牌形象重塑合作协议
- 2025年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与咨询订购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生物科技项目投资佣金居间合作协议
- 2025年绿色智能家居直系亲属房屋置换与定制装修协议
- 麻醉药品应急处理制度及流程
- 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手册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建筑专业】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完整)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邮政市场业务员(中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DZ∕T 0070-2016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消化内镜进修总结汇报
- 兽医检验题库与答案
- 换电柜地租赁合同范本
-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员工心理状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