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精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一)1.(2019邹城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菩萨蛮舒 亶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把酒感秋蓬,骊歌半醉中。注金马:官署门旁有铜马,故曰“金马”。秋蓬:秋季的蓬草因枯易飘,故喻漂泊不定。骊歌:告别的歌。(1)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描写了江水悠悠流去,水边飘荡着老去的芙蓉花瓣的景象,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奠定了感伤的基调。B.“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一动一静,有景有人,画面的层次感强,而“凉、颦”又让画面的情调更突出。C.本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这是由实到虚又虚实结合的写法;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D.词中撷取流水、老芙蓉、画鼓、凉波、翠娥、青鬓、芦花、秋蓬、骊歌等意象,全着冷色调,全词意脉贯通。(2)本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1)C(2)当年满头黑发、春风得意的金马客如今却双鬓斑白,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伤感;作者自比秋蓬,蕴含着自己漂泊不定的辛酸之情;听着别离的歌曲,作者借酒浇愁,表达了即将分别时的不舍与哀伤。2.(2019曲阜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题目。(9分)八尺顾炎武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已白头。注 八尺: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又形容为八尺孤帆。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本诗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出一个苍远悲愁的场景,这叶孤帆犹如飘零无依的诗人。B.颔联写诗人驾着孤帆来白帝访刘备,下江东问孙仲谋,采用了虚写的手法。C.颈联写海上的鱼龙、山中的草木,寄托着作者心中绵绵的愁绪和遗恨。D.本诗沉郁深厚,感慨兴亡,悲沉苍凉中带着一些激越之感。(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答: 答案(1)D(2)家国沦亡以后凄惶悲伤、飘零无依的心情;在明末清初动荡中诗人不屈从命运安排、期望挽救衰颓国势的民族情感;往事不堪回首、旧日的希望只换来鬓发斑白的深挚的悲痛。3.(2019淄博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重展西湖注二首(其一)宋 庠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注西湖: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来形容绿色。“东陂”指西湖的东半。这句的意思是说,东半湖绿波荡漾,十分惹人喜爱。B.第二句“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描写了东西两半湖连成一片的景象。C.颈联中“都浸月”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一个“烟”字,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D.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全诗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使读者回味无穷。(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1)D(2)写出了诗人凿通西湖后的喜悦之情。“绿鸭”“忘情地”写出了鱼鸟的欢情,以及诗人见此而喜悦的心境。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之情。“展尽”既写湖面开阔,又写出了诗人极目远眺,胸怀舒旷之感。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想要归隐之情。“愿”朝廷赐一个闲散的州郡,暗示了诗人厌恶官场庸俗的生活,想做一个“渔叟”,恬适清闲地度过一生,体现了归隐之意。4.(2019湖北武汉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明妃曲二首(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昭君,又予其以“黄金杆拨”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谓胡恩深矣。B.弹琴劝酒之时,还有余暇眼看飞鸿,这份从容淡定正与“春风手”相呼应,表现了王昭君琴艺的高超。C.随行的侍女听了垂泪,路上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D.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琵琶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2)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6分)答: 答案(1)B(2)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解析(1)“从容淡定”“表现了王昭君琴艺的高超”错误。“弹看飞鸿劝胡酒”一句提到“飞鸿”是为了表现王昭君的思乡之情,并不是为了表现她“从容淡定”和“琴艺的高超”。(2)解答本题,应当结合诗句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进行考虑。“汉恩自浅胡自深”是表达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人生乐在相知心”表达的是不相知的孤独。另外“飞鸿”“行人”“回首”等则是表现家国之思。5.(2019四川成都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蟠木:弯曲的树。(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分)答: 答案(1)A(2)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福”,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解析(1)“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指生活困窘。(2)从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可以看出诗人知足常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饱腹暖身即可。从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可以看出诗人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妨“长福”,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生活态度。颈联的“岂羡”“宁争”表现了诗人的不羡不争、淡泊名利。尾联的“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据此,合并相似内容,分点作答即可。6.(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旅中送迁客吴 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要去凭吊屈原,实际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对仗工整,注重色彩,用冷色调渲染了离别的心情。C.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友人之作,情感真挚,格调相同。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洁精当,感情深沉含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1)C(2)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落日青山路”,南方为蛮荒之地,且此去路途遥远,为朋友担心。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身边再也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再也没人可以倾吐心事。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解析(1)“格调相同”错误,应该是“格调不同”。旅中送迁客,主要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担忧与不舍,也有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格调较为低缓忧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格调明快爽朗,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旷达的胸怀。(2)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作业14:古代诗歌阅读(二)1.(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灞上秋居马 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致此身:献身于国家。(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B.颔联写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挨,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衬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诗人孤身一人的情景。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本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2)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 答案(1)C(2)“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思乡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诗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客居他乡的孤独。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进身希望的渺茫。2.(2019宁阳一中阶段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感旧陆 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 答案(1)A(2)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3.(2019肥城泰西中学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注省:记,忆。紫云: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霜栽:野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2)本诗首联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6分)答:答案(1)B(2)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做铺垫。4.(2019湖北黄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9分)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C.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D.上片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片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2)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1)D(2)两首词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表达深深的离愁别绪。两首词都通过想象来虚写,都设想酒醒后的情景,突出离别后的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两首词都采用意象“月”来渲染羁旅之愁,从而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两首词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羁旅之情。解析(1)上片写的是离别时和离别后的情景,而不是离别前的情景。(2)比较分析两首词的相同之处,范围极广,考生需要考虑词的各个方面,如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两首词从情感上看,都写离人不堪离恨,借酒消愁;从表现手法上看,都为虚写,都是借景抒情;从意象的角度看,都有“月”的意象。5.(2019广西梧州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送张舍人之江东李 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送张舍人之江东表面写日暮,实际写心寒;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两者皆为双关意义。B.从送严士元首联中的“倚棹”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与朋友是偶然相遇。这两句不仅表明了春天来临,而且可以让我们想象诗人和朋友在岸上携手谈笑之景。C.送严士元中诗人调动了各种感官,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D.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江水”“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入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2)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1)A(2)送张舍人之江东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去留恋不舍,但表达更多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诗人想象友人到了吴洲,两人虽然相隔千里,但能共对一轮明月互诉思念之情。送严士元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难舍情思,又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儒生”代表读书人,“已”“误”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懑之情。解析(1)此项属于过度解读。本诗虽写“日暮”,但根据全诗的情感来看,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