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_第1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_第2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_第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_第4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近国学 从 论语 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 读时似觉文辞易积久潜知意味长 元 侯克中 读论语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 论语 泰伯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生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 子路问成人 子曰 若藏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 宪问 一 教育理念 成人成才 德育为先 重视德育为根本 重视方法与途径 孝 忠 信 悌 慈 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 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第一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为政第二 子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里仁第四 子曰 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里仁第四 教育对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万世师表 教育心理 一 教育对象 子曰 有教无类 颜渊子路曾参原宪子贡闵损宰予卜商 孟懿子司马牛 南宫敬叔 卫灵公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诲焉 齐 鲁 宋 卫 秦 晋 陈 蔡 吴 楚 门下人品混杂 皆能兼收并蓄 教之成才 说明教育家胸怀的宽大能容 教育艺术的高明善化 荀子 法行 南郭惠子讥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子贡曰 君子正身以俟 欲来者不距 拒 欲去者不止 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 隐栝之侧多枉木 是以杂也 子曰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论语 述而 孔子上承西周的敬德思想 明确提出德治论 主张以德治国 以德育人 其德育内容丰富且富有层次 如道 德 仁 艺就是逐渐递减的四个层次 志于道 是最高原则 据于德 是道的具体表现 依于仁 是德的具体内容 游于艺 是仁的实际运用 素质教育强调思想品德 文化科学 身体 心理 劳动技能以及审美素质的有机统一 而思想素质是首位 二 教学内容 四教 子以四教 文 行 忠 信 论语 述而 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论语 雍也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论语 里仁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 立于礼 成于乐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 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孔子所传 六艺 可以认为是让学生一步步 一件件做出来的实践课 由六艺可知 孔子的教学内容已包括道德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三部分 庄子 天下 载 其在于 诗 书 礼 乐 者 邹鲁之士 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 以道志 书 以道事 礼 以道行 乐 以道和 易 以道阴阳 春秋 以道名分 六经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 诗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 书 又名 尚书 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 记载虞 夏 商 周历代君臣的言论 文告和重大事件的政典 教育弟子从中获得从政治国的历史经验 知道如何修身 从政 行道 仪礼 周礼 礼记 合称三礼 孔子对礼的言传身教 一方面在于让弟子懂得一些礼仪知识 能在各种典礼仪式上当 司仪 更重要的方面 则是教育弟子 克己复礼 进行自身修养和培养 以礼治国 的从政能力 乐 教本是学习音乐舞蹈的基本知识 孔子施行 乐 教 不单是给弟子传授音乐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 乐 教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所以 孔子的乐教是和诗教 礼教融合在一起的 孔子的 易 教 一方面是用书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教育弟子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趋吉避凶 决定行止 以求事之成功 另一方面 主要是从 易 辞中吸取修身行道的力量 春秋 一书包含了孔子定名分 寓褒贬 别善恶的社会政治思想 孔子用 春秋 教育弟子有两个目的 一是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 留给后世效法 二是培养出一批笃信他的政治理想 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 去完成他的未竟事业 论语 雍也 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在审美方面 孔子说的美 实际上也多少包含了今天所讲的 四美 的某些内容 匡亚明先生在评价孔子施教的美育时说 他的诗教是结合语言美的 他的 文质彬彬 是结合行为美的 他提出的智 仁 勇是结合心灵美的 他主张 席不正不坐 是结合环境美的 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美育 1 从 志于学 好之者 到 乐之者 探究学习内驱力 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意志和情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 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述而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 雍也 子曰 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论语 里仁 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 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 中道而废 今汝画 论语 雍也 三 教学方法 2 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和启发诱导 体现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 则谁与 子曰 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 述而 案例一 因材施教 子曰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 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 论语 公冶长 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司马牛问仁 子曰 仁者 其言也仞 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案例二 因材施教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由也果 赐也达 求也艺 柴也愚 参也鲁 师也辟 案例三 因材施教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 诗 已矣 论语 八佾 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 于吾言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 颜渊 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其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论语 公冶长 案例一 教学相长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三子者出 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论语 先进 案例二 教学相长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论语 述而 朱熹注解 愤者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 谓开其意 发 谓达其辞 物之有四隅者 举一可知其三 反者 还以相证之义 复 再告也 一是强调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态度 二是强调教师要掌握最佳教学时机 三是强调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启发技术 四是强调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借鉴 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 诗 乎 对曰 未也 不学 诗 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 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 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诗 闻礼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 季氏 案例 3 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知行统一 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性和创新性 要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子曰 诵 诗 三百 授之以政 不达 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 虽多 亦奚以为 论语 子路 子曰 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知之次也 论语 述而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论语 季氏 四大支柱学会认知 使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 而不在于知识本身 学会做事 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包括如何对待困难 解决冲突 组织管理和承担风险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四大支柱的比较 学会共同生活 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 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偏见与敌对情绪 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 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