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奇妙的克隆.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奇妙的克隆.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奇妙的克隆.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奇妙的克隆.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奇妙的克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奇妙的克隆教学目标教学目的 1了解克隆的基本知识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深入浅出的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1、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教学重点 1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习和巩固, 2 、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课前准备 学生: 1、 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 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并根据课文内容观察身边的“克隆”现象。 教师: 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作好预习,从图书馆及网上查 找有关“克隆”的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同学们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了,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在某种程度上说在今天已经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1995年7月 , 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在英国诞生,一时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令人类茫然失措,科幻小说里克隆希特勒与克隆人兵团身影仿佛从这只温顺羊羔的背后浮现出来。克隆大事记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以后死亡。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1998年7月22日:科学家采用一种新克隆技术,用成年鼠的体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这是人类第一次用克隆动物克隆出克隆动物。1999年5月31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华人科学家杨向中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一头13岁高龄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小牛。2000年1月3日:美国著名华人杨向东,用体外长期培养后的公牛耳皮细胞成功克隆出6头牛犊。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我国的克隆技术也发展很快,克隆兔、克隆羊、克隆牛等相继问世。随着克隆技术的日渐成熟,克隆人的阴影让世人对克隆技术的前景产生了疑虑甚至恐惧。克隆是否就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它,人类会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学习复旦大学教授,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逾60年的生物学家谈家桢的一篇文章奇妙的克隆,让我们一起揭开克隆的神秘面纱吧!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掌握的克隆知识1、 一方面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一、 预习检查字词:繁衍 yn 繁殖 zh 嫩枝 nn 胚胎 pi 克隆 k 鲫鱼 j 鲤鱼 l 鳞片 ln 脊椎zhu 蟾蜍chn ch 胰蛋白酶y mi 两栖 q 腺 xin 分泌 m 濒临 bn 鄞县yn 细菌 jn 渗透 shn 哺乳 b 囊 nng 濒临:接近,临近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夭亡:短命,夭折二、作者简介谈家桢(1909) 遗传学家。浙江宁波人。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3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37年至1952年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理学院院长。198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校长顾问。30年代初起进行亚洲异色瓢虫色斑的遗传变异研究和果蝇的细胞遗传基因图及种内种间遗传结构的演变研究,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创立作出重大贡献。60年代初在领导中苏合作的弥猴辐射遗传的研究以及70 年代起致力于组织分子遗传学和植物遗传工程等研究,均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9年国际正式批准命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为“谈家桢”星。三、内容感知:1、 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仙人掌、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2、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3、 组讨论竞赛: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研讨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其他组提出问题,对应组回答。参考问题:(1) 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2):什么是“无性繁殖”?(“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3)什么是“克隆”?“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问: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第二、三部分:对应组同学准备,其他同学提出问题。)(1)人类对克隆技术的研究有哪几个阶段?明确:第一阶段:两栖类换核成功。第二阶段:鱼类换核技术成熟第三阶段:哺乳类换核成功。(2) 每个阶段都有哪些研究成果? 1960年和1962年英国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爪蟾的克隆试验 1978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童第周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1979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鲫鱼的克隆试验。 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又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克隆新鱼种“鲤鲫鱼”的试验,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小老鼠的克隆试验。1996年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成功地进行了小绵羊“多利”的克隆试验。(3)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4)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5)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第四部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最后一组同学做好准备 (1)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克隆技术能够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3):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略)4、表扬优胜组,鼓励其他组1、 一名同学先读,然后齐读2、 说出词意并识记3、 展示、交流资料4、速读,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4、 积极讨论发掘问题,归纳作答5、简要笔记1、 字词积累2、 知识积累3、 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6、巩固说明方法的使用和作用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克隆这门新兴的生物技术以及和我们人类自身的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愿意将来有一天克隆出另一个你来吗?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复习同学们还记得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本文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的形式,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复习巩固、过渡问题探究一、 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明确: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和克隆技术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这样写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二、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 明确: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将高深的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1)前后桌四人一组,充分讨论,在统一意见的基础上,应保留不同看法.(2)做好记录和发言准备(3)各组交流(4)全班交流1、 巩固说明文的基础知识。2、 深入理解说明文的条理性体验反思课堂辩论: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人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新闻报道:潘多拉的盒子终于被打开 克隆人8个月后出世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在“基因工程的未来”国际会议上发布了惊人消息:一名参与克隆人计划的妇女已经怀孕8周,如果不出意外,再过8个月,不管人们接受不接受,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真的要问世了!尽管安蒂诺里医生拒绝透露进一步细节,他在罗马的办公室也拒绝证实或否认这一消息,但是不论这一消息是真还是假,他的计划立即在他的同行之中引起了极大的愤怒。各国媒体也对此持否定或抨击的态度。一些国家的政府也重申绝不提倡这样的做法,并反对安蒂诺里在本国进行类似的试验。处于风浪尖上的意大利政府则重申禁止在本国进行任何克隆人的努力。一时间,安蒂诺里似乎成了过街老鼠。 学了文章,你是怎样看待克隆技术的? 你愿意将来有一天克隆出另一个你来吗?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教师小结参考 同学们的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坦诚而真实的。我想阻止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克隆技术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我们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克隆技术带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明天1、 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个阵营:正方和反方2、抢答发言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有理有据的谈出自己的看法3、双方各有一名同学总结发言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