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再别康桥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再别康桥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再别康桥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再别康桥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4页
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再别康桥教案华东师大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位置:高一第一册第四单元“新诗”2、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体诗的基本特征。(2)、初步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3)、借助不同的朗诵形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认识人类感情的丰富性,深化学生的感情体验,陶冶美好的情操。3、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此诗是本单元第一首,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而浓烈,通过此诗的学习,以“情”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新诗情感的方法,体会“情”是诗的灵魂,使学生“害怕诗”、“不学诗”、“不爱诗”的现状有一些改变。4、本文的特色(1)、意象丰富,意境深邃(2)、情感真挚,表达含蓄雅致(3)、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融合,一切景物都脉脉含情。5、教材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别情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钟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选取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等自然景物,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二、学情分析1、刚进入高中,有很强的求知欲、创造性和可塑性。2、当代学生对新诗比较陌生,既缺少阅读兴趣,也缺乏鉴赏新诗的能力,更缺乏作诗的冲动和主观愿望。三、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把握、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2、领会诗人对难忘岁月的依恋和惜别的深情。3、在体会“情”是诗的灵魂的基础上,请学生尝试作一两句有诗意、有诗情的句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诗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2、难点:请学生尝试作一两句有诗意、有诗情的句子 。五、教学方法:讲授 朗读 讨论 信息收集交流 六、学法指导:如何捕捉诗中意象。理解作者通过意象所传达给读者的感情。学写诗意而又充满情感的句子。七、主要教学环节:(一)、课前预习:1、查阅此诗的写作背景。用一句话评价徐志摩。2、阅读补充材料我所知道的康桥。3、熟读此诗,争取背诵(二)、导入:5提问:什么是诗?是新诗?大家都写诗吗? 说明:拿一个被子里装满水,问“这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一杯水”、“一个杯子”。教师开关音乐、开关灯光。引导学生“一杯音乐”、“一杯阳光”这是诗意。曾经躺在病床上,需用吸管杯喝水,当杯子拿到我面前,我希望,我能用杯子喝,在我看来,这是“一杯希望”、“一杯信心”这是诗情。通过实验引出诗意,导出诗情。告诉大家诗离我们并不遥远,指出“情”是诗的灵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正是满怀深情的诗歌。引出课文。(板书)配乐教师朗读(朗读)(ppt),学生注意重音、节奏、语气、语调,可做些记录、标注。(三)、 “论其诗,知其人”(预习作业的交流)(ppt)71、学生眼中的徐志摩。交流预习作业,即用一句话评价徐志摩。(教师补充: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爱、自由、美(板书)。老师:徐志摩是最富有情的现代诗人。)2、提问:徐志摩为什么要写康桥?对于康桥,徐志摩有怎么样的情结?说明:引用补充阅读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语言,徐志摩被称为“康桥诗人”,使学生初步体会徐志摩对康桥的感情。(ppt)(四)、“探意象、悟情感”(重点内容)(ppt)20讨论:找出直接和间接表达作者对康桥满怀深情的句子,读读议议。(朗读)说明:设计三个问题:1、散读,思考:读的时候,体会到徐志摩的感情,边读边圈画体现出这种情感的句子。2、请同学交流并朗读。(预设)学生能找到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作别”、“放歌”、“沉默”、“告别”(板书)比如诗歌连用三个“轻轻地”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诗人的快乐达到顶点。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境无法追回,他已经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离别的笙箫。在沉默中体会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至。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有可能不能找到诗歌中间接表达情感的意象,(当然如果能找到,最好了)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第三个问题3、除了这些句子,诗歌中还剩下什么?要做引导-景物。是简单的景物吗?是意象,赋予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就是意象。通过意象,作者将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分析中提醒诗歌鉴赏方法。)请学生注意意象前修饰性词语,理解景物呈现的特点,然后体会情感。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比如写了夕阳中幻化成新娘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体现,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爱、欢喜和眷恋的感情。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目光,低头看见了在康河的柔波里招摇的“青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像是在诉说诗人在康桥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接下来看到了清潭,那榆树浓明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像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醇厚的诗意。在这里,诗人融情入景,诗人的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美丽风光中。总结(ppt):确实,如胡适的评价,在这一首诗歌中,我们能充分体会出徐志摩对爱、自由、美的向往和追求。徐志摩曾经说,他在24岁以前,对诗歌的兴趣远不如相对论,正是康桥的水开启了他的性灵,唤醒了他诗人的天命。其中的意象绝非无生命的景语,而是充满灵性,有美艳的新娘,有招摇的青荇,而诗人也好似在向一位朋友,一位知己告别。全诗的情感可谓起伏跌宕,但无论其情如何变化,皆源自于诗人对康桥浓倒化不开的深情。赏析现代诗歌的三个角度:情感、意象、形式。这节课形式先放一放,因为这课是本单元第一课,直接讲形式,学生比较难理解,还需结合后面的诗歌再做比较。(朗读)(五)、 “学写诗,抒情意”(ppt)8请学生学生围绕“自由”这个主题,写一两句富有诗意、充满感情的句子。老师附学生时代曾经发表过的一首小诗。说明:设这个主题是一方面是因为把课说圆了,另一方面,这个主题也是学生比较乐意探讨的话题,是这个年龄特别有情可诉的话题。(六)、课后作业1、积累:在摘抄本上抄写初中必背篇目及高一已学诗歌里最能突出“情”的诗句 (至少五句),并将相应表达的情感归类整理。(必做)2、背诵(必做)3、完成小诗一首,建议可将课堂上作的一两句有诗意有诗情的句子进一步完整补充。(选做)4、推荐阅读: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 说明:学生对诗歌缺乏阅读兴趣、更缺乏作诗的冲动。但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并引以为豪,自觉传承。杨振宁先生就认为如果一个大科学家不懂点诗歌不算一个完整的人。本诗意象丰富,但是以意象为突破口,学生缺乏热情,所以课程以人类共通的“情”为突破口,整堂课程的设计是期望除了完成鉴赏诗歌的任务外,还能让学生自觉诗歌是感情宣泄的一种载体,能够写几句诗是自我的释放,同时,不至于这种文体成为少部分人的“高雅爱好”。八、板书:景(意象) 金柳 青荇 清潭 情 放歌 沉默 作别 告别感情起伏 依依惜别诗歌的情感诗歌的意象 赏析现代诗歌的三个角度诗歌的形式说明:意象和情感这个板书是分析文本时出来,赏析现代诗歌的三个角度是总结时出来。九、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对“一切景语皆情语”有比较深的认识。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视情感为主线。课堂上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探讨,学生了解了诗歌中的诗情画意;通过对作者的了解以及诗歌中作者对意象灼热情感的分析,学生逐步理解爱与美的深刻内涵;通过拓展中用一句话评价诗歌,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并且锻炼了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做诗,学生则更进一步地体会了诗情以及作文能力。这一系列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完成得比较完整。课前,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作了较为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学生基本能够主动质疑,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本堂课的资料及内容较为充实、丰富,导入等设计部分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好。课后,学生还自由讨论,有了课外延展性。但本课也有不足之处,作为“同济杯”获奖的展示课,我上课时还是略显紧张,不如家常课那么自然,有些部分学生发挥得还不充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