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中的乡村沿着竹简的刻痕,沿着丝绢的纹理,沿着油墨的足迹,我且行且吟,寻觅古诗中的乡村。夏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闲情,秋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逸致,冬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雅思,然而最绮丽者莫过春光。桃李纷飞,柳色如烟。那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是黄四娘家满蹊的繁花;那渐欲迷人眼的,是使马蹄留香的纷飞乱花;那与人面相映红的是灼灼其华的门前桃花,还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空气中浮动着花香与墨香,又绘制一幅绝世丹青欣喜了作者的目,惊艳了读者的心。古诗中的乡村,总是恬淡安详,怡然自乐。那村庄在“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处。人尚在村外,就听见“村南村北响缲车”。似雨丝缠绵瓦檐,微风拂过琴弦。到村口,视线往右一偏,便看见有人在“牛衣古柳卖黄瓜”。卖瓜人在柳荫下小憩,身旁躺着两只竹篮。一只用蕉叶覆着,似乎有碧玉的光华流转。另一只里只剩下两个白绿相间的黄瓜,鲜嫩水灵。再往前走,稀稀落落的是古朴的茅屋,不高,不大,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朴素而不失古雅。小院里,有“白发谁家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我站在门前的枣树下,只顾呆呆地听,浑然不知簌簌衣中落枣花。春困日长,暖风微醺,且容我寻一僻静处,枕一春花香入梦,睡醒再“闲看儿童捉柳花”。古诗中的乡村,总是鸿儒谈笑,隐士云集。桃花庵里的桃花仙,欲折桃花换酒钱画无人问津,酒还赊着。僵卧孤村的陆少陵,尚思为国戍轮台寒窑不避风雨,病躬老迈无力。夕露沾衣的陶五柳,方才戴月荷锄归家徒四壁,箪瓢屡空,草盛却豆苗稀。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言苦,爽朗的笑声盖过辛酸的泪水。像一幅水墨画,愁苦的着墨,开怀的留白,别有意韵。他们在最潦倒的境地里,笔尖勾勒出最美的乡村。诚然,那个年代,官场的门前永远水泄不通,然而名利给不了他们诗情,帝都也存不住太多诗兴。所以,那古诗中的乡村虽然远在荒郊,但从未消失。乡村孕育了古诗,古诗织就了乡村。古诗中的乡村,是古人急急欲归的一方净土,是今人苦苦追寻的一块圣地。这里有美妙的幻想,有真实的宁静;有飞逝的流年,有永恒的信仰;这里有半生的失意,一世的淡泊,这里是精神的桃源,文化的蓬莱!子规唱着“不如归去”,唱出我们的心绪,我们是该回那古诗中的乡村看看了。时间或许能模糊记忆,但无法淡化血脉相承。它的入口,不在海底,不在云端,而在眼里,在心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古诗中的乡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谁不想回到那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乡村?乡村的春色是那样清新。你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春分过后,临近清明。梨花落尽,新燕将来。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转清音。恰值春社,人们尽情欢乐,连闺中少女也出门踏青了。“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两个女孩在聊些什么呢?原来是西邻女孩微笑着问东邻女孩:“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怕是昨天夜里做了什么好梦吧?”东邻女孩回答说:“不要胡猜,人家刚才和她们玩斗草赢了彩头呢。”乡村的夏天是如此幽静。你看,“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水曲折,绕村抱郭。梁间的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江上的白鸥,忽远忽近,相伴相随。此时的田家生活各具特色。“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一家,妻子痴情,小儿天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一家,醉里吴音,悠游自在。乡村的秋意明媚娇艳。先看山村,“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千山万壑,连绵不绝。山泉淙淙,一路流淌。夕阳西下,余晖尽洒,碧山披锦,瑰丽四射。棠梨叶落,果实累累,红如胭脂;荞麦花开,一片雪白,不寒而香。再看渔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两语。”在夕阳斜照中,打渔人敲着木榔回家了。水中荷叶残破零落,岸边衰败的杨柳倒映水中。洗衣服的少女一面含羞避客,一面喁喁细语。乡村的四季景色各异,乡村的早晨与月夜也是如此不同。“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雨后早晨,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松姿挺拔,漏下丝丝缕缕的月光,借着雨后的空灵,挥洒于天地之间;月影泻地,给地上着上了白色的画布,树影参差斑驳,如泼墨而成。如此美丽的乡村并不是时时太平,她也曾饱受蹂躏。君不见,“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尤东西。”战争年代,车马人流,哭声遍野,直冲云天。千村万落,田园荒芜,人烟稀少。这就是宁静幽雅的乡村!这就是饱经摧残的乡村!这是古诗中的乡村!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故土!是我们热爱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古诗中的乡村古时墨香,有风雅赋于朱榭亭台;有俗流依于市井野巷;有壮志寄于江上万里而我认为,真正的性情却是舍去浮生一场大梦,遁迹山野,鱼米酒茶。任他世界万般变化,只认一场黄昏与树阴的协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十八弯山路,九曲回小道。一身粗布麻衣,一片南山豆田。一个潇洒自在身,一盏莹莹透亮心。扛着锄头下山,山间朦朦胧胧,蓊蓊郁郁。路上淙淙汩汩,影影绰绰。偶遇几家昏黄的灯火,早起的鸡鸭,吸一口清凉的树木的气息,吐一口心头的不畅的浊气。挽起宽大的袖口,锄去栅栏边痴情缠绕的野草。伴着西边的红日的上山,身上多了泥土的重量,心上轻了俗世的欲望。哼着不着调小曲,走入那厚重,沉稳的山坳。空谷幽兰,遗世独立。尽管野草疯长,道狭露重,仍旧不悔湿衣,只愿无违。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四月姗姗而来,昭示着春天的色彩。看那漫山遍野的争相比高的绿色,由点及面,织成一幅美丽的帷幕。纷繁错落的花朵为它添姿添彩,缀成一个个精致的针脚。过路的村人,总是不舍叨扰这恬静的美景。绕过的曲折的小道,走向劳作的田垄,像对待嗷嗷待哺的稚子,细心地呵护它的每一寸。看那整齐的线条,流畅的手法,都是智慧的结晶。子规在树上为丛间的蝴蝶伴奏,专心出演着一场歌舞会。村人春耕秋收,顺应着四时变化,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忙碌中充实,在充实中幸福。始于大地,归于大地。这是自然的魔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新年伊始,纵是陋巷鄙舍,主人们也会像对待少女一样为它点上红色的朱砂。拜神的祭祀是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强壮的青年扛着猪肉,酒缸,从村的这头抬向那头,然后谨慎地摆在春社的中央。村人豪放,酒也烈,一如他们直爽的性格。一大碗酒下肚,舒畅一声“痛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