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璧.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璧.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赤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3熟读并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见课件)(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三)读懂诗意1、词义解释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销:锈蚀。将:把,拿。前朝:以前的年代。东风:春风。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四)问题探究1、作者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兴感之由)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历史将被改写。(补充资料赤壁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而写二乔入围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4、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他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功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但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那么,诗人咏史的真正用意何在呢?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5) 小结 诗人借赤壁之战的成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