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山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1页
九宫山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2页
九宫山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3页
九宫山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4页
九宫山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宫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九宫山自然地理综合实习 考察 报告 考察 报告 姓姓 名 名 xxxxxx 学学 号 号 20111131252011113125 班班 级 地理科学级 地理科学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 文文 力力 目录目录 前言前言 1 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区域概况 2 第一章第一章 生物土生物土 3 第二章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二章资源利用与保护 4 后记后记 5 前言前言 一 时间 2012 年 5 月 二 地点 咸宁九宫山 三 路线 云中湖 云中湖大坝 乌龟朝圣 金鸡谷 闯 王陵 四 任务 1 了解当地地质构造形成的原因 以及探究冰川地貌形成的 2 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岩石 土壤的性质 3 了解当地的水文条件 4 了解和掌握植物生长环境与生长状态的关系 植被的分布状况 不同分布区的植物形态差异 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区域概况 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经纬度 地形地貌 气象气候 生土 壤物等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 交通 旅游 历史等 可参考指导 书 九宫山九宫山 耸立在幕阜山脉中段 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境内 规划 面积 196 平方公里 下辖有两个村 三个楠竹场和两个自然保护站 全区常住人口 4400 人 其中农业人口 3100 人 是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是我国著名的旅游 度假 休闲和避暑胜地 也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顶桂冠的旅游名山 是武汉城市圈内 重要的休闲避暑胜地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 屏障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 南部地区 南面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 西与崇阳县相交 北与通山 县的横石潭镇相连 东与通山县的太平山林场相接 属幕阜山系九 宫山脉中断 地理位置为东经 114o23 35 一 114o43 24 北纬 29o19 27 一 29o26 52 海拔高度 117 1656 7m 鄂南第一峰老鸦尖 海拔 1656 7m 为保护区的最高点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 20105hm2 其中 森林总面积 18224 hm2 森林覆盖率 90 64 辖厦铺镇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 4810 hm2 森林面积 4473 hm2 闯王镇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 7863 hm2 森林面积 6558 hm2 金家田保护区 总面积 2981 hm2 森林 面积 2974 hm2 太阳山林场 总面积 1651 hm2 森林急面积 1552 hm2 九宫山林场 总面积 1027 hm2 森林面积 1017 hm2 和九宫 镇 总面积 1773 hm2 森林面积 1650 hm2 地质概况 地层地层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地层分布较全 出露较好 从元古界至志留 系均有出露 岩性类型齐全 既有岩浆岩的侵入体 又有变质岩系 和沉积岩系 但以元古界板溪群的变质岩系和侏罗世末的花岗岩侵 入体出露面积最广 构造构造 保护区内地质构造为幕阜山复背斜北翼与通山复向斜南翼相交 接的构造地段 区内代表性褶皱构造有 幕阜山复背斜 北翼九宫 山背斜 莲花巷倒转背斜 大坪里倒转背斜 代表性断裂构造有 富家山逆断层 上程正断层 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平行相间排列 并 分布有一系列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 地貌地貌 山高谷深 坡陡谷狭 岭谷相间 平行排列是九宫山自然保护区 总的地貌特征 l 层状地貌 各有特色 2 岭谷相间 平行排列 3 谷地重叠 分外明显 4 九宫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气候概况气候概况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 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季风气 候 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 春季多变 阴晴不定 夏季湿热 秋高气爽 冬季干冷 全年雨量充沛 日照充分 无霜期长 雨热 同季 多暴雨 此外 具有较为显著的山地气候特征 水系水系概况概况 1 厦铺河 2 横石河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除以上主要河流水系外 区内还散布着大量 的瀑布与山泉 瀑布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地特殊地形区 较为著名的 有位于九宫镇云中湖西的喷雪崖瀑布 太阳山主峰下的大崖头瀑布 和森林公园的金鸡谷多级瀑布等 而山泉则大量分布于区内地下水 露头处 成为区内众多大小溪流的主要补给源 较为著名的有九宫 山龙珠凸 三界三宝村的龙潭 七清两泉 生物概况生物概况 九宫山的基带原始植被属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带 因地处该 带北缘 植被成分具有由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 故有较多的落叶阔 叶成分 境内水热条件随着高度变化较大差别 由低向高顺序出现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 阔叶矮 林带和灌草丛带 3 测定岩石的结构和性质 如为沉积岩还应测定其粒度 圆度 分 选度 胶结类型 沉积 第一章生物土壤第一章生物土壤 一 植被类群一 植被类群 概况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总体而言在结构上较为复 杂 多数群落因更新层和演替层较为完备 多为有序演替 但随着 演替的进行 一些群落外貌将会发生变化 如 黄山松林等缺少更 新层和演替层的针叶林会随着阔叶树种的入侵表现出针阔混交林的 特征 苦槠槠林等常绿阔叶林的落叶树种成分越来越多而逐渐演变 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香果树林等个别落叶阔叶林将会含有常绿 树种成为混交林 另有一些群落的建群树种将发生改变但仍维持原 来的群落外貌 主要表现在一些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高海拔地区 的落叶阔叶林 低海拔地区因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群落结构受到 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这种胁迫下 一些耐性较强的先锋树种 主要 是马尾松 侵入常绿阔叶林使其成为针阔混交林 或常绿阔叶林中 的落叶树种不断增多而逐渐成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1984 年 5 月 和 1985 年 6 月湖北省林业学校的调查表明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尚有较 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分布 武汉大学植物资源调查小组 2000 年的调 查发现基带的常绿阔叶林外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1 常绿林 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主要分布于海拔 400 米以下低山 丘陵 为九宫山区原始植被基带 在海拔 230 米以下的村落 有以 苦槠为有时种的 风水林 散生片林主要代表群落有苦槠林 樟树 林 甜槠林 林中生长的种类 带有青冈栎红脉吊樟 长叶石栎 冬青厚皮香 青栲 多脉青冈 油茶黄连木 中华石楠 黄檀 石 岩枫 柞木树 白木俞 稠李 盐肤木 枫香等 在海拔 1000 1200 米 有小面积交让木 厚皮香 包石栎等为优势种组成的单优 群落 低山丘陵内有较大面积的马尾松和南竹分布 在海拔 300 米 以下的杉木林 多为人工栽培 呈小块片林分布 也有在松 竹和 阔叶林中混生 2 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海拔 400 1400 米之间的低山和中山地 带 在海拔 1000 米以上 群落中落叶树种的比重大 针叶树种以马 尾松 台湾松分布最广 与阔叶树混交组成针阔叶混交林 在金家 田 老鸦尖垂直线分布在海拔 190 米以下 在马尾松林分布线上 的针叶林全部被台湾松代替 植物种类 森林树种有 80 料 占全 国木本植物总科的 45 204 属占 16 03 90 种 占 5 裸子植 物有银杏科 1 属 1 种 松科 1 属 2 种 杉科 l 属 1 种 柏科 l 属 1 种 三类杉科 1 属 2 种 红豆杉科 2 属 2 种 被子植物中种类 最多的有九个科 蔷薇科 10 属 40 种 壳斗科 6 属 27 种 樟科 6 属 23 种 豆科 14 属 21 种 杜鹃科 6 属 14 种 马鞭草科 5 属 13 种 忍冬科 5 属 12 种 卫矛科 3 属 12 种 大戟科 6 属 10 种 3 混交林 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海拔 400 1400 米之间的低山和中山地带 在海拔 1000 米以上 群落中落叶 树种的比重大 针叶树种以马尾松 台湾松分布最广 与阔叶树混 交组成针阔叶混交林 在金家田 老鸦尖垂直线分布在海拔 190 米以下 在马尾松林分布线上的针叶林全部被台湾松代替 阔叶矮 林带和灌草丛带 分布于老鸦尖海拔 1500 米以上直到山顶尖部 老 鸦尖顶部的小面积范围内属孤山之顶 因地势高寒 强风和云雾等 因素 很多阔叶树树种出现矮化现象 沿东西向的山脊一带形成阔 叶矮林 主要乔木和灌木树种有 黄山槲栎 短柄 茅粟 化香 石灰树 马鞍树 野山楂 水桑 吊钟花 金缕梅 三丫乌药 小 黄檀等 4 灌丛草甸 同上 二 珍稀濒危植物二 珍稀濒危植物 1 珙桐 珙桐枝叶繁茂 叶大如桑 花形似鸽子展翅 珙桐的 花紫红色 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 头头状状花花序序 宛如 一个长着 眼睛 和 嘴巴 的鸽子脑袋 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 总总苞苞 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 绿黄色的 柱头像鸽子的嘴喙 当 珙桐花开时 张张白色的总苞在绿叶中浮动 犹如千万只白鸽栖 息在树梢枝头 振翅欲飞 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因此称为 鸽 子树 珙桐为落叶大乔木 高可达 20 米 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 单叶互互生生 在短枝上簇簇生生 叶纸质 宽卵形或近心形 先端渐尖 基部心形 边缘粗锯齿 叶柄长 4 5 厘米 花杂性 由多数雄 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 花序下有2 片白色总苞 纸 质 椭圆状卵形 长 8 15 厘米 中部以下有锯齿 核果紫绿色 花期 4 5 月 果熟期 10 月 2 南方红豆杉 常绿乔木 叶螺旋状着生 排成两列 条形 微弯或近镰状 长 1 3 厘米 宽 2 5 3 5 毫米 萌生或幼苗 更长可达 4 厘米 宽可达 5 毫米 先端渐尖 上面中脉凸起 中 脉带上有排列均匀的乳头点 或完全无乳头点 下面有两条黄绿 色气孔带 边缘常不反曲 绿色边带较宽 雌雄异株 球花单生 叶腋 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 基部托以 圆盘状假种皮 种子倒卵形 微扁 先端微有二纵脊 生于红色 肉质杯状假种皮中 红豆杉为常绿乔木 20 米左右 胸径 60 100mm 小枝互 生 叶螺旋状着生 排成二列 条形 微弯 长1 4 5 厘米 宽 2 5 毫米 果实球形坚果 假种皮 种子卵圆形 雌雄异株 异花受粉 花期 3 6 月 果期 9 11 月 散生于海拔 500 3500 米的山地林和山泉倾下的悬崖中 喜阴湿冷凉 气候 一般年均气温 11 2 年降水 487 9 毫米左右 3 银杏 为落叶大乔木 胸径可达 4 米 幼树树皮近平滑 浅 灰色 大树之皮灰褐色 不规则纵裂 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 短枝 叶互生 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 在短枝上3 5 枚成簇生 状 有细长的叶柄 扇形 两面淡绿色 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 刻或 2 裂 宽 5 8 15 厘米 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 雌雄 异株 稀同株 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 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 雄蕊多数 各有 2 花药 雌球花有长梗 梗端常分两叉 稀 3 5 叉 叉端生 1 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 常 1 个胚珠发育成发 育种子 银杏秋黄 种子核果状 具长梗 下垂 椭圆形 长圆状倒卵形 卵圆 形或近球形 长 2 5 3 5 厘米 直径 1 5 2 厘米 假种皮肉质 被白粉 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 种皮骨质 白色 常具2 稀 3 纵棱 内种皮膜质 同上 4 鹅掌楸 落叶乔木 树高达 40 米 胸径 1 米以上 叶互生 长 4 一 18 厘米 鹅掌楸 宽 5 19 厘米 每边常有 2 裂片 背面粉白色 叶柄长 4 8 厘 米 叶形如马褂 叶片的顶部平截 犹如马褂的下摆 叶片的两 侧平滑或略微弯曲 好像马褂的两腰 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 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 故鹅掌楸又叫 马褂木 花单生枝顶 花被片 9 枚 外轮 3 片萼状 绿色 内二轮 花瓣状黄绿色 基部 有黄色条纹 形似郁金香 因此 它的英文名称是 Chinese Tulip Tree 译成中文就是 中国的郁金香树 雄蕊多数 雌蕊 多数 聚合果纺锤形 长 6 8 厘米 直径 1 5 2 厘米 小坚果有 翅 连翅长 2 5 3 5 厘米 马褂木 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 又 名称鹅掌楸 大乔木 高达标 40 米 胸径 1 米以上 小枝灰色或灰褐色 叶 片马褂状 长 4 18 厘米 宽 5 19 厘米 先端截形 中部每边有一 宽裂片 上面亮绿色 下面淡绿色 老时密生白粉状的乳头状突 起 叶柄长 5 10 厘米 花直径 5 6 厘米 花被片外面绿色 内面 黄色 花瓣长 3 4 厘米 雄蕊和 心皮多数 鹅掌楸 覆瓦状排列 花丝长 5 毫米 聚合果长 7 9 厘米 由多数具翅的 小坚果组成 花期 5 6 月 果期 9 月 主产华东 华中 山东青 岛 河南郑州等地有栽培 喜温凉 湿润气候 速生 通常用 种子 繁殖 花大美丽 叶形奇特 为园林绿化优良 树木 树皮入药 祛水湿风寒 木材淡红褐色 纹理直 干燥少开裂 比重0 58 克 可供作家具 建筑用材 三 土壤环境三 土壤环境 根据我国土壤地理分区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划分为江南 红壤 黄壤 水稻土区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地带 土壤类型则相 应以红壤 黄棕壤为主 随海拔升高 生物 气候依次递变 相应 出现土壤垂直结构 由低到高 依次为红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草 甸土 以下为几种主要土壤的性质特征 1 红黄壤 该亚类是红壤向黄棕壤过渡的山地垂直带谱中的类型 在较好的森林植被下 表层一般有 5 厘米左右的枯枝落叶层 土壤 中铁有明显的水化现象 表层黄色 而心土层仍具有红 表表 4 3 4 3 泥质岩类黄红壤剖面理化性状泥质岩类黄红壤剖面理化性状 机 械 组 成 mm 全 量 取样深 度 pH 值有机质 含量 NPK 代换 量 me 10 0g 盐基 饱和 度 0 050 05 0 01 0 01 0 00 5 0 13m 13 31m 31 45m 5 4 5 5 5 5 2 4954 1 5936 1 2587 0 1073 0 0871 0 0849 0 0203 0 0207 0 0241 0 7203 0 8387 1 0193 9 98 8 03 7 46 50 60 43 71 34 85 64 42 64 64 60 49 11 7 6 12 0 7 10 7 9 5 71 7 16 9 20 色 处于棕红壤垂直高度以上 黄棕壤以下 海拔高度 500 800 米 的低山地段 分四个土属 泥质岩类黄红壤 碳酸岩类黄红壤 石 英岩类黄红壤 酸性结晶岩类黄红壤 表表 4 4 4 4 酸性结晶盐类黄红壤理化性状酸性结晶盐类黄红壤理化性状 全 量 机 械 组 成 mm 取样 深度 PH 值有机 质含 量 NPK 代 换 量 盐基 饱和 度 0 05m m 0 05 0 01m m 0 01 0 005 mm 0 005 0 001 mm 0 8cm 8 40cm 5 4 5 6 1 655 0 0 436 3 0 086 1 0 033 4 0 042 0 0 024 8 1 823 2 1 912 6 6 1 7 4 5 6 0 8 1 8 9 9 70 67 67 55 8 67 10 15 3 27 3 69 7 04 8 92 2 黄棕壤 黄棕壤是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 的地带性 土壤 在暖湿气候条件下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 原生矿物形成次生 矿物 表现明显的粘土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 心土层质地粘重 呈棱块状结构 有机质分解顺利 分解产物经淋溶下移形成较发育 的腐殖质层 A 和淋溶层 A 使上部土层呈明显棕色 而下部土 层呈黄色 剖面构型在林地为 A00 A0 A1 AB BC 黄棕壤理化性质的特点 表现在腐殖质积累作用不很强烈 表层 A 下有机质的含量一般为 10 以上 向下锐减 腐殖质的组成以 富里酸居多 和活性富里酸的含量较高 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 PH 质在 4 3 5 5 盐基饱和度在 40 以上 在本区垂直带中 则是 山地黄壤与山地棕壤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 发生学上表现出明显的 过渡性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有山地黄棕壤分布为山地黄棕壤亚类 处于红壤土类黄红壤亚类的垂直高度之上 海拔高度在 800 米以上 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 落叶阔叶混交林 优势树种有斑竹 马尾松 黄山松 杉树 柳 杉 台湾松 青冈栎 五角枫 株树 椴树等 本区山地黄棕壤腐殖质层较厚 有机质的积累较黄红壤强 表层有 机质含量可达 5 以上 呈暗灰棕色 5YR4 2 黑棕色 7 5YR2 2 心土层呈棕色 7 5YR4 6 或黄棕色 10YR5 8 成土过程盐基淋 失作用强 PH 质呈酸性 阳离子代换量为 3 草甸土 草甸土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 在草甸植被下发育而成 的半成土壤 本区草甸土分布于海拔 1200 米以上 为山地草甸土亚 类 面积 950 亩 占山地面积 0 033 草甸植被主要为营茅 桔 草等一类禾本科植被 母质为花岗岩或千枚岩 由于气温低 湿度 大 表层有机质富集 含量高达 6 以上 表土层疏松 颜色暗棕或 黑棕 四 试分析九宫山孓遗植物存在的原因四 试分析九宫山孓遗植物存在的原因 孓遗植物 一般认为 6500 万年前地球上有一次物种大灭绝 6500 万年前就生存在地球上 并且幸存到今天的树种 我们称为孓遗树种 存在原因 1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 的过度地区 自然植被保存良好 由于水热条件充裕 其植物种类 丰富 指标类型多样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以森林植被为主 尤其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 林占相当大的面积 草丛不甚发达 主要在溪边 林缘零星分布 在山顶呈斑块状分布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总体而言在结构上较为复杂 多数群 落因更新层和演替层较为完备 多为有序演替 但随着演替的进行 一些群落外貌将会发生变化 如 黄山松林等缺少更新层和演替层 的针叶林会随着阔叶树种的入侵表现出针阔混交林的特征 2 当地自然地势恶劣 人为活动较少 3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 常年光热充足 第二章第二章 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必须使人们认识到生命平等原则 正如 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一样 每一种生物都应拥有这个最基本的 权利 不论是大象 鲸 老虎 丹顶鹤 熊猫 还是昆虫 细菌 病毒 在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之后 人们更要积极 地投入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去 1 资源现状的调查 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必须首先调查各物种的分 布 生境 数量 致危原因及利用现状等 并建立物种的档案资料 根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红皮书 对受威胁的物种划分 为灭绝 濒危 渐危 稀有 未定等级别 汇编各地区的濒危物种 名录 制定拯救保护计划 并予以实施 2 制定法规 首先要颁布狩猎法 以法律形式来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 狩猎的主要内容是对狩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加以限制 规定狩猎时 间和季节 以及各种捕捉的器械 渔捞工具的规格等 这些限制又 可按照资源的多少而适当调整 以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又能促进资 源的再生增殖 决不能仅根据市场需要和价格来调节猎取量 而应 该按生态学原理来指导生产 3 限制贸易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自由贸易促使偷猎和违法狩猎现象 在各在泛滥 造成了野生动物资源的极大破坏 为了限制野生动物 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 1973 年 3 月 3 日在华盛顿缔结了 濒危野生 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该公约参加国一致通过了一个野生动物名 录 凡列入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除非经过特别批准和发给 证书 否则一律不许进行进口 出口和转口贸易 我国已于 1980 年 12 月 25 日正式参加该公约 并已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监察 机构 1981 年 4 月在我国正式生效 该公约的贯彻实施对全世界的 野生生物保护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 保护区的功能与职绩是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所以很多自然保护区 牺牲了发展的机会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得很好 但是 这是一 个片面性的不发展的极端认识 所以 自然保护区和它的社区要持 续有效的发展 开展生态旅游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 为此 开发生 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 同时还 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 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 主要对象 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 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 三是经济 利益的保护 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 能 所以 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 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应遵守 生态规律 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 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 线 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2 自然环保原则 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 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 归自然为主题 贵在自然 贵在原始 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 避 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 规划设计要简朴 实用 方便 外观要与 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3 社区参与原则 开发生态旅游 环境效益是根本 社会效益是最 终目标 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 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 社区 的农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 所以 在开发生 态旅游的过程中 要让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 这样即可以 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 提高资源的吸引力 又可以让当地农民 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 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 直接缓解他们对 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4 环保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 除了享受丰富 的森林资源 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 所以 在 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 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客 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5 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珍贵稀缺的资 源 保护区应当认识到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 对生态旅游要有科学 的规划管理 使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得到持续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6 清洁生产原则 在实际动作设计过程中 尽量不向环境中排放废 物 把旅游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尽量 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7 利润回投原则 为了使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持续有效的落实 在生态旅游经营中也要求把旅游经营所得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 环境保护中 使旅游资源得持续的保护与利用 8 8 专业人员的培训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保护与利用的 系统工程 涉及的专业多知识广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保护性开发意 识 有很强的保护素质和保护知识 与大众旅游的服务培训不同 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后记后记 本次九宫山实习实习 总体上来说是相当圆满的 同学们服从 指挥 听从安排 遵守保护区管理制度和规定 爱护自然 保护环 境 没有大的违纪行为发生 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 得到了保护区 工作人员的赞赏 充分体现出了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当 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但是 在此次实习中 仍有一些不足 这些 都暴露除了些许 弊端 一 在纪律方面 全班 69 人 共分为 7 组 并任命小组长以 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期间的所有安排 但是在实习中 每组总有 1 2 人不服从组的安排 或是迟到 怠慢 轻视组内安排 这些主要表 现在集合 吃饭 室外采摘植物 整理标本等 其原因是本质上没 有对此次实习引起充分重视 毫无组织观念 二 在分工协作方面 因为每组 9 10 人 而小组任务包括采 样 记载 查询资料 装载 所以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工协作 而实习的初期 总是一大团人围着老师 而且有时一种矿物会被问 到好几遍 既浪费时间 降低效率 又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