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 考点突破复习课件37_第1页
2011届高考地理 考点突破复习课件37_第2页
2011届高考地理 考点突破复习课件37_第3页
2011届高考地理 考点突破复习课件37_第4页
2011届高考地理 考点突破复习课件3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37 选修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课时自然灾害概述考点突破考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基础梳理 必须是 必须有 或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 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 现象和过程 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于地球各圈层的 属性 自然属性 自然的 社会属性 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 财产造成了 必备条件 自然变异 物质运动 变异 损失 自然变异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所造成的危害具有性具有性和性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特点 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广泛性 自然灾害的 很广区域性 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是由自然环境的 决定 具有 和性具有一定的和性 具有联系性 一方面是的联系性另一方面是的联系性 分布范围 区域性 频繁性 不确定 周期性 不重复 区域之间 灾害之间 严重 不可避免 可减轻 方法指导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 是否有人 财等承灾体 强化专练读下图 回答有关问题 1 在同一次地震中 东 西两坡相比 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 原因是 2 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 3 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 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 河水的变化是 4 图示地区 缩小 灾情的措施有 解析从图中看 地下水位线向水井倾斜 形成了地下漏斗 所以该地区一定存在着过量抽取地下水问题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的作用 若砍伐森林 必然会引起地下水 地表径流水情变化 答案 1 西坡西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 东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 同一次地震中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2 过度开采地下水地表沉降 地面塌陷 并有可能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 3 地下水补给减少 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 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洪水水位增高 4 植树造林 恢复植被 增加覆盖率 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 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物 林木干枯死亡河塘 湖泊干涸人畜用水 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考点二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基础梳理1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概念 是指因而导致的灾害 类型 干旱 含义 指长期降水或 危害 气象异常 偏少 无降水 含义 由大雨 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 的现象危害 危害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甚至 破坏农业生产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洪涝 洪水 含义 由于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水位急涨 水量猛增 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危害 危害农业生产 破坏房屋 建筑 水利工程设施 交通设施 电力设施等 雨涝 暴雨或冰雪融化 淹没 渍水 减产 绝收 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 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热带气旋 含义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灾害因素 巨浪 危害 引起和人员伤亡 引发 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 中断和输电线路 分布 其他 大风 冰雹 低温冻害 雪灾 干热风 龙卷风等 涡旋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海难事故 洪涝 交通 通信 孟加拉湾 东南沿海 加勒比海 气象灾害 意义 量度地震大小的指标决定因素 释放的多少 2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含义 是由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 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 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类型 地震 含义 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 震级 地质动力 能量 危害 表现 直接危害 人员伤亡 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次生危害 火灾 水灾 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 滑坡 崩塌 地裂缝等 烈度 意义 表示地震危害的程度影响因素 震源深度 震中距大小 建筑物本身 等 分布规律 地震带和地震带 震级 地质构造 环太平洋 地中海 喜马拉雅 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淤塞对城镇 矿山 乡村造成毁灭性冲淤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含义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整体下滑的现象主要分布国 美国 意大利 等 泥石流 含义 由暴雨 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特点 冲刷 淤积量大 破坏力强主要分布国 日本 等 危害 中国 日本 瑞士 中国 印度 河道 倾覆 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 淹没城镇 村庄 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3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 含义 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 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 风暴潮 含义 由或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分类 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 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危害 热带气旋 温带气旋 海上船只 烧毁大量 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对特定地区的产生不良的影响 4 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 含义 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类型 农林牧生物灾害 表现 虫害 鼠害等危害 给农业 林业 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森林 草原火灾 原因 危害 病害 草害 林木 人畜伤亡 生态环境 方法指导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分析应该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如下表所示 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影响的大小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即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 人口 城市的分布状况 因此 以上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 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自然灾害集中 人口 经济集中 从而形成了两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 强化专练2 M国一直洪灾不断 1944年的特大洪水 造成300万人伤亡 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 致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 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欲对该国洪灾的成因做专题探究 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 搜集资料 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考虑 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2 探讨交流 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 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 3 M国处于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之一的带上 试列举除热带气旋外的该灾害带上的两种多发灾害的名称 解析学以致用是学习地理的归宿 而利用所学地理原理解决现实问题是 有用地理 的具体体现 结合本题材料内容特别是图示经纬网以及海陆轮廓可以看出以下信息 一是M国为孟加拉国 二是N是形成于北印度洋的热带飓风 结合中学地理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可以知道 孟加拉国的洪涝灾害与该国的地形 气候 水文等密切相关 而热带气旋导致该国洪灾的原因与热带气旋的本身特点密切相关 三是M国地处20 N以北 在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上 答案 1 孟加拉国或M国的 地形图 水系 河流 图 气候 降水量 图 2 热带气旋会带来 暴雨天气 导致风暴潮 3 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地震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洪水 干旱 低温 风沙等气象灾害 其中任举两种即可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考点三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基础梳理1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原因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的利用 如乱垦滥伐 乱牧滥采等 表现 生态破坏 土壤侵蚀 森林枯竭 等自然灾害 洪水 风沙 干旱 滑坡 山崩 泥石流等 掠夺性 土地沙化 草原退化 土壤 滑坡 保水 蓄水 旱情 湖泊 原因 大量排放等危害 损坏人的 使皮肤癌 白内障患者增多 传染病发病率增加 2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区域性环境污染 如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全球性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 变化 全球变暖 原因 自然原因 原因 人类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植被破坏 危害 在农业生产 沿海居民生存环境及水循环等方面影响巨大 臭氧层耗竭 人为 氟利昂 免疫力 建厂修路及城市建设 出现 等修建水库 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 诱发地震 3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建设都市城镇 过量开采地下水 沉降 地裂缝 降低 地面积水 桥墩 下沉 管道开裂 错位 河口 沿海地区潮水上岸 竖井或斜井采掘 地面 地面标 高 地下矿产 码头 崩塌 滑坡 方法指导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的方法灾情的大小是指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程度 灾情的分析主要依据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特性确定 受灾体特性包括防抗灾能力和经济密度 而影响受灾体特性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各因素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强化专练3 读 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1 图中符号 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是 双选 A 强风B 干旱C 地震D 洪水 2 为减小上述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 减轻其造成的损失 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双选 A 植树造林B 修建水库C 加强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D 建设护坡工程解析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最重的是干旱和洪水 植树造林和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 诱发地震 能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减轻损失 答案 1 BD 2 AB 考向调研考向一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 例1 雪灾是由于大量降雪与积雪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一种气象灾害 2008年1月南方雪灾造成京广线衡阳段电气化铁路受损 读 中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京广线经过的省区有 填字母 2 此次南方雪灾的产生 与影响大气环流变化的某些因素有关 你觉得下列因素中与此次南方雪灾有关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 全球大气层增温B 北半球冰川面积扩大C 厄尔尼诺现象D 拉尼娜现象 3 此次雪灾期间 A省与其东部纬度更低的B C D E F等省不同 没有出现严重雪灾 请根据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和所学知识 简要说明原因 4 下图表示 寒潮 大风 雪灾 灾害链 读图并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与图中数码相对应的空格内 A 雪灾B 低温C 阻断交通D 生物冻害E 大气污染 解析第 1 题 京广线经过湖北 B 湖南 E 广东 H 第 2 题 南方雪灾属降水异常偏多现象 相应地 东太平洋海域降水异常偏少 即拉尼娜现象 第 3 题 A省为四川 为盆地地形 北侧为秦岭 大巴山脉 西侧为青藏高原 阻挡了冷空气进入 使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高 第 4 题 依据前后因果关系 从易到难填空即可解答 答案 1 B E H 2 D 3 A省位于四川盆地 四周高原山地环绕 冷空气不易进入 1月均温较高 高于B C D E F等各省 因而没有出现严重雪灾 4 CAEBD 规律总结学习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减灾与防灾 所以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十分必要 1 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 2 群发和群聚现象的发生 3 灾情前兆与预报 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 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 人类还无法控制 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 考向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例2 读 某次震级为7 8级地震构造图 及资料统计 分析回答问题 1 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 试分析原因 2 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 试分析原因 3 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人数的比重 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 4 根据材料 为减轻地震灾情 地震多发区应做好哪些工作 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 结合图表资料分析 第 1 题 人口越集中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灾情越严重 第 2 题 经计算 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 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 第 3 题 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 自救水平有关 第 4 题 从灾害预报 加强抗灾 救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城市A人口多 密度大 经济发展水平高 2 乡村C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 建筑水平低 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 3 由A B C比重增大 城市医疗水平高 救助能力强 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 而县城 乡村相应条件较弱 4 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警报 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加强救灾队伍和设施建设 加强民众自救训练 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对点训练题组一 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地域差异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2009年5月28日央视网消息 25日袭击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热带风暴 艾拉 已导致200多人死亡 6万多人无家可归 以下是某一年按热带气旋发生次数统计出来的八个海域 未按顺序排列 的发生频率 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 孟加拉湾 澳大利亚西北海域 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南印度洋热带洋面 阿拉伯海 澳大利亚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1 说出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居前三位的海域 2 据所学知识分析 热带气旋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 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有何差异 3 从自然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缅甸 恒河三角洲地区受灾严重的原因 解析第 1 题 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居前三位的海域可从图中找出 第 2 题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防灾减灾能力的差异 比较热带气旋给不同国家造成的损失 第 3 题 自然因素从热带风暴强度 自然环境角度回答 社会因素从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回答 答案 1 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东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 2 发达国家财产损失大 人员伤亡少 发展中国家财产损失小 人员伤亡多 3 自然原因 热带气旋势力强 风暴潮凶猛 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地理环境抗风暴灾害能力差 社会原因 国民的防灾意识差 基础设施薄弱 防灾抗灾能力低 题组二 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与预防2 2008 山东文综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下图是 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 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解析第 1 问主要通过读图 准确地描述出涝渍灾害区的分布范围 然后根据涝渍的致灾因子 受灾体等进行合理的描述 在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涝渍灾害是因为水多并且排水不畅造成的 因此 地形特征 降水特点是直接的致灾因子 受灾地区的经济密度也是影响致灾强度的因子 经济密度越大 受灾越严重 第 2 问此题审题很重要 考查的是 预防 措施 而不是 抗灾和救灾 措施 答案 1 主要位于平原地区 地势低洼 受季风气候影响 暴雨集中 人口稠密 经济较发达 受灾较重 2 加强监测 预报 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题组三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3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甲图到乙图受灾体发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