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氓》.doc_第1页
《诗经两首 氓》.doc_第2页
《诗经两首 氓》.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第2课时) 甘肃庆阳第六中学 陈社琴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2学习比兴手法,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以及通过诵读品味、交流质疑和书面表达等方式,感受诗中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在变化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主人公善良真诚的心灵之美、自由独立的人格之美。把握诗歌主题及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 1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形象,能够较准确地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思考。2在感受鉴赏活动中,能够辨析出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了解比兴手法的基本特点,较为准确地说出其表达效果。课型 新授课。课时 第2课时。文本简析卫风氓选自诗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习此单元意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经典诗作形成整体认知,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歌,增强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更要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而氓作为诗经名篇,是我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源头-现实主义风格,学习其表现手法,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2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入学习。二、分析文本体会、鉴赏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问题:在结婚前后男女主人公有怎样的举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人物举动性格女婚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纯真热情、温柔体贴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辛勤劳苦、遭受耻辱清醒刚烈男婚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忠厚老实、急躁任性婚后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无情无义、蛮横粗暴对感情三心二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回答这道题,让学生再次细读文本,从诗歌的语言中品味出人物情感的变化,感受人物形象,形成自己对这首诗歌独特的阅读体验,形成自己的思考;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2、诗歌中如何运用比兴的手法?明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娇美润泽的桑叶为比,兴之以女子容颜娇美;女子年轻貌美;婚前情义浓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黄而陨的桑叶为比,兴之以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女子年老色衰;婚后情义淡漠。补充诗经中典型比兴手法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解析:用鲜艳的桃花为比,兴之以年轻美好的新娘的千娇百媚。诗人用初春时节含苞欲放的桃花写出待嫁新娘娇羞而又期待的复杂表情。【设计思路】补充诗经比兴手法的诗句,以显现诗经比兴手法运用的普遍性和它对后代诗歌的借景抒情传统的重要影响,以此体现其源头作用。三、合作探究:1、女子为何被弃?你认为氓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被弃原因: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的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2、造成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原因: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分享,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文学作品的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是“课标”中对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明确要求。3、再次诵读文本。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诵读诗文的第5、6章,要求融情于读此时你我皆是她。【设计思路】锻炼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诗歌诵读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谈谈你认为怎样对待爱情?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明确:懂爱,理智,能力,责任,担当彼此尊重、包容理解、相互体贴,能够达到心灵沟通交流。五、诗歌主题氓是一首弃妇的怨愤诗。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经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深刻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六、课堂小结小结:今天,我们在诗经这片土壤中,借助直接抒情词句、比兴手法及景物描写、人称变化等载体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女主人公因爱情失败而毅然出走,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才是该诗作绵延千年的原因,是熠熠生辉的进步意识带给人物的不朽生命!七、布置作业1从恋爱、婚变和离弃三个章节中,任选一个,进行改写,力求改写出的文字有画面感,能真实地反映出主人公的心情和形象,可以加入适当的虚构。2阅读蒹葭这首诗歌,鉴赏诗中的比兴手法。【设计思路】改写使学生对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更加具象化;比兴手法鉴赏为理解诗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