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分析.doc_第1页
普洱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分析.doc_第2页
普洱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分析.doc_第3页
普洱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分析.doc_第4页
普洱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洱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可行性分析食用菌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近几十年来被广泛食用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脂肪含量低,被认为是21世纪最绿色、健康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干重的20%- 40%,高于猪、牛蛋白质含量的9.3% -21.4%;食用菌鲜品蛋白质含量为3%-5%,为一般蔬菜水果的3- 12 倍。食用菌具有高蛋白的同时又具有低热量、低脂肪的优点,而且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高,组成合理,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被国际公认为是最理想的蛋白质和组合营养物的来源之一,被誉为“素中之荤” 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均食用菌消费量在迅速提高,在近年来爆发了SARS、禽流感、疯牛病后,人们对食用菌的消费需求大大提高,现在国内外食用菌的市场需求旺盛,商品供应缺口较大,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一些珍稀食用菌的市场空间更巨大,发展食用菌栽培前景广阔。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用菌的营养特性,人们对食用菌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形成了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促进了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了中国的第六大种植产业。据统计,从1978 年起我国食用菌产量约5. 8万t(占世界的5. 7%),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至 2006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300万吨,居世界第一,出口创汇9.6亿美元。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70%。我国食用菌产品到1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至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例占55.98%、欧洲占31.07%、北美洲占8.12%、南美洲占2.65%、大洋洲占1.46%、非洲占0.85%。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爱沙尼亚、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食用菌产品除了传统的干鲜食用菌外,以食用菌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和药品也得到了开发,保健品如猴头菇口服液、猴头露、猴头酒、香菇即时面、香菇酱油、金针菇露、金水宝、灵芝饮品等,药品有香云片、香菇多糖片、香菇多糖注射液、猴菇片、天麻蜜环菌片、蜜环菌冲剂、亮菌片、云芝肝泰健肝片、肝血康复片、虫草素、乌灵胶囊、灰树花胶囊等,此外,目前国内已有了香菇多糖、猪苓多糖、冬虫夏草多糖、猴头多糖等菌类多糖的生产,这些多糖在保健上属于生命代谢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具有抗癌、降血糖、去除体内自由基、防治血管硬化和提高免疫等多种功能。目前国内以菌类产品上市的公司有两家,其中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食用菌行业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另一家是以食药用菌-黑柄炭角菌液体发酵,开发具有医疗保健功效乌灵胶囊的浙江佐力药业。一、云南食用菌产业概况云南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在气候上,云南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形成了云南独特的立体气候;在地形地貌上,从海拔764的滇南河口一直延伸到滇西北梅里雪山的海拔6740。复杂多变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植物区系,使云南具有植物王国的称号。由于食用菌多为与植物共生或腐生的高等真菌,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为种类繁多的食用菌资源的存在奠定了基础,使云南成为我国食用菌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云南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食用菌,是很好的天然食用菌种质库,几乎全国大多数食用菌种类,都可在云南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全世界食用菌种类约为2000多种,我国有720余种,144属,46科。云南的食用菌除盘菌外其余全属担子菌纲,共11个目,35科,100属左右,约600余种,约占世界食用菌资源的30%,约占我国食用菌资源的867%,居全国之冠。云南仅珍稀食用菌种类就有10多种,如享有蘑菇之王的松茸,著名中药茯苓、灵芝、真菌女皇竹荪、钻石美称的地下真菌-块菌,驰名中外的具有滋补药效的冬虫夏草、还有美味牛肝菌(白牛肝)、木耳、羊肚菌、松乳菇、香菇、青头菌、干巴菌、鸡油菌、黑虎掌菌、裂褶菌、灰离褶伞、侧耳等等。云南食用菌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量大,有的菌种在云南的品质尤为优良。就全省而言,较为普遍的食用菌大约有70至80种。中外著名的云耳,是云南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也是国内极为畅销的重要保健食品。云南产的一些香菇品种香味浓郁,菌肉肥厚,其香味远远超过称雄国际市场的日本香菇。在云南种类众多的食用菌资源中,除了目前已被认识和利用的种类外,尚有许多因缺乏研究而不被世人所知,仅伞菌目和牛肝菌目等大型真菌在云南的种类就有上千种,但目前被利用的不及10%,可见云南食用菌开发尚有很大潜力。在云南诸多食用菌种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下列种类中:松茸、干巴菌、块菌、牛肝菌、金耳、香菇、木耳和鸡油菌等。云南食用菌中90%以上是野生食用菌,全省16个地(州)、市均有野生菌分布,其自然产量约5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然而,人工栽培食用菌规模却很小,产业化生产商品食用菌在云南不多见,栽培食用菌资源开发在云南尚处于一种较低水平。全省栽培食用菌产量约3万,其中:双孢磨菇约1万,生产地主要是澄江、易门、宜良等,其它品种生产量较少,例如香菇几千吨,木耳、金针菇也有几千吨,产地比较分散,主要是曲靖、昭通、楚雄,金耳年产量近千吨,主要产地在姚安,少量栽培的品种有茯苓、银耳、草菇、猴头、鸡腿菇、蜜环菌、竹荪等。与国内生产先进省份比较差距较大,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在国内20名以外。为此,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共八项24条,主要内容为大力发展人工菌栽培壮大食用菌产业规模、加大精深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打造“云菌”品牌等。因此,目前在云南发展食用菌产业情景好,政策好。二、普洱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一)气候资源优势普洱市位于我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其境,是“生物优势地带”的典型区域。由于地处低纬地带,故平均气温在10.3C13.2C之间,最热月(5、6月)平均气温在17.9C24.6C之间,可以说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全市年降水量为11002100mm之间,平均为1549.2mm,空气湿度大,不干燥。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无疑为普洱发展食用菌产业创造了先天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需求量大的中温、中高温食用菌品种,可以实现周年生产和反季节生产。(二)种质资源优势普洱位于云南省境内,横断山脉南沿,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度悬殊,土壤类型各异;地处亚热带向热带的过渡地段,同时受到印度洋和太平洋两股暖湿气流的影响,温湿条件优越。复杂的地貌条件和立体多样化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普洱丰富的植被类型和森林资源。充足的降水、多样的气候环境以及丰富的植被类型,为各种大型真菌的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调查表明,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7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以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所含种数为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 (Russulaceae) 和牛肝菌科 (Boletaceae) 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与灵芝菌科 (Ganodermataceae) 皆为11种,各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 (Auricularia)、牛肝菌属 (Boletus)、乳菇属 (Lactarius)、枝瑚菌属 (Ramaria)、红菇属 (Russula)、蚁巢菌属 (Termitomyces) 和革菌属 (Thelephora) 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普洱野生食用菌类群中包含了温带与亚热带地区的类群(红菇属、乳菇属、牛肝菌属、鹅膏属和粉孢牛肝菌属等)和热带地区类群(假芝属、灵芝属、蚁巢伞属、炭角菌属和竹荪属等 )云南普洱野生食用菌的科、属、种数目及其占总数的比例 Numbers of species, genera and families of wild edible mushrooms in Puer, Yunnan and their percentage科名属数种数科名属数种数Family nameNo. of genera (%)No. of species (%)Family nameNo. of genera (%)No. of speci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10 (14.93)17 (10.97)轴腹菌科Hydnangiaceae1 (1.49)3 (1.94)红菇科Russulaceae2 (2.99)16 (10.32)银耳科Tremellaceae1 (1.49)3 (1.94)牛肝菌科Boletaceae8 (11.94)16 (10.32)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1 (1.49)2 (1.2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3 (4.48)11 (7.1)粘褶菌科Gloeophyllaceae1 (1.49)2 (1.29)灵芝科Ganodermataceae2 (2.99)11 (7.1)鬼笔科Phallaceae1 (1.49)2 (1.29)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2 (2.99)6 (3.90)肉齿菌科Bankeraceae1 (1.49)1 (0.65)木耳科Auriculariaceae1 (1.49)6 (3.90)线形虫草科Ophiocordycipitaceae 1 (1.49)1 (0.65)丛枝瑚菌科Ramariaceae1 (1.49)6 (3.90)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 (1.49)1 (0.65)鹅膏科Amanitaceae1 (1.49)5 (3.23)胶耳科Exidiaceae1 (1.49)1 (0.65)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2 (2.99)4 (2.58)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1 (1.49)1 (0.65)小皮伞科Marasmiaceae2 (2.99)4 (2.58)钉菇科Gomphaceae1 (1.49)1 (0.65)乳牛肝菌科Suillaceae1 (1.49)4 (2.58)圆孔牛肝菌科Gyroporaceae1 (1.49)1 (0.65)革菌科Thelephoraceae1 (1.49)4 (2.58)胶地锤科Leotiaceae1 (1.49)1 (0.65)亚灰树花科Meripilaceae3 (4.48)3 (1.94)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1 (1.49)1 (0.65)蘑菇科Agaricaceae2 (2.99)3 (1.94)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1 (1.49)1 (0.65)猴头菌科Hericiaceae2 (2.99)3 (1.94)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1 (1.49)1 (0.65)侧耳科Pleurotaceae2 (2.99)3 (1.94)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1 (1.49)1 (0.65)硬皮马勃科Sclerodermataceae2 (2.99)3 (1.94)炭角菌科Xylariaceae1 (1.49)1 (0.65)地花菌科Albatrellaceae1 (1.49)3 (1.94) 此外,普洱野生食用菌中,具有一定比例的可以人工驯化栽培的腐生类群,如:环柄斗菇 (Lentinus sajor-caju)、核斗菇 (L. tuber-regium) 和鳞柄小奥德蘑 (Oudemansiella furfuracea)、翘鳞香菇等,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筛选适宜不同季节的栽培菌株,具有一定的栽培推广前景。此外,在普洱还可发展草菇 (Volvariellavolvacea) 和竹荪 (Dictyophora spp.)等适宜高温的栽培品种,对在冬季低温下启蕾的香鬼笔 (Phallus fragrans) 亦可实验推广栽培,以活跃冬季食用菌市场。三、技术优势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立,主要从事有机农产品、保健食品的研究及开发工作,同时也是致力于食用菌育种、栽培、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公司。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多家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把科研与新产品开发作为前沿阵地,旨在开发一系列具有国内外知名度的绿色、有机、健康、养生的菌类产品。目前公司选育食用菌品种有:裂褶菌(白参)、榆黄蘑、大球盖菇、红平菇、黑木耳、香菇、灰树花等多个菌种,其产量稳定,品质好。共同申报专利2个:“一种茶园和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体系的方法”,申请号:2010101078325。“一株能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菌株及生物修复方法”申请号:201110050792.X。目前裂褶菌GGHN08-26、GGHN08-77两个菌株正在申报新品种,此外,针对普洱市珍稀品种巨大口蘑、翘鳞香菇的野生资源驯化已处于试验出菇阶段,估计在2012年8月份完成。公司发展模式: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农户搭棚种植和茶园立体种植,力争在5年内开拓出自己的市场和品牌,树立起以低碳、生态、循环经济农业为指导思想的企业文化。公司产品优势:目前我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规模化种植裂褶菌(白参)的公司,作为栽培食用菌中一支独秀,其人工栽培的裂褶菌(白参)气香味鲜,菇体质韧,口感甚佳,并且人工栽培的裂褶菌氨基酸含量远远超过野生裂褶菌含量,是目前能人工栽培的所有食用菌中仅有的现象。此外,公司生产的茶园返生态食用菌产品,其口感、味道介于野生食用菌与人工栽培食用菌之间,既具有野生食用菌的口感、味道,又较野生食用菌安全。并且返生态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及氨基酸种类齐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等优点,使之成为继植物、动物食品之后的又一优质食品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