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讲义.doc_第1页
元曲讲义.doc_第2页
元曲讲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曲讲义董伯顺戏剧相对于散文、小说来说不是语文重点,但她仍不失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高考经常考它。例如97年、98年、2000年都有这方面的试题,所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什么是曲?广义 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狭义 宋以来南曲和北曲的统称。南曲 宋元时期的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婉转,以萧笛等乐器伴奏。现在的一些南方剧种,如越剧、黄梅剧等的声腔仍深受其影响。北曲 宋元时期的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盛于元代。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无入声字。大都以弦乐伴奏,音调朴实高亢。现在的北方剧种,如河北梆子、评剧等,在声腔上仍深受其影响。(二)在形式上的分类 套曲 由同一宫调的几只曲子组成 散曲 小令 由一支曲子组成曲 杂剧 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戏曲 传奇 以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 套曲 是由同一宫调的许多曲子组成。如窦娥冤第四折的宫调是“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等是曲牌,同属于正宫宫调。再如高祖还乡就是由“般涉调”统帅下的“哨遍”、“耍孩儿”的曲子连贯而成的。“般涉调”是宫调的名称。宫调是表示曲牌声音高低的名词。 “哨遍”和“耍孩儿”都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题目。 小令 由一支曲子构成。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杂剧 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但影响最大的是元杂剧。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多种词曲艺术发展而成的。剧本一般分为四折,有时还加一个楔子,即所谓的“四折一楔子”。个别也有五折的和多折的。前者如赵氏孤儿,后者如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套曲。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加在第一折前面,也有加在折与折之间的,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楔子的作用是对故事情节做简单的介绍。元杂剧有 “旦本”和“末本”的说法。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元杂剧一般都是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很少有例外。例外的有西厢记,其中有莺莺、红娘、张生轮唱。 传奇 “传奇”一词有三个意思:a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B小说题材之一,以情节奇特、神异见长,故名,一般用以指唐宋文人用文言写的短片小说;c明清时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这里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传奇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每本四五十出。代表作有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三、元杂剧的行当元杂剧的行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旦:正旦 老旦 花旦 贴旦末:正末 外末(次要角色,老年男子)净:副净 二净等以职务和身份还可以分为:驾:皇帝 孤:官员 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 徕儿:儿童 洁郎:和尚京剧行当:生:扮演男性人物老生 扮演中、青年男子,带髯口。一般都是正面人物。小生 扮演青少年男子。分为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穷生等武生 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长靠武生的身份一般是将军。扎靠,表现马战;短打武生的身份一般是侠客等,不扎靠,表现步战。旦 扮演女性人物。青衣 元杂剧叫 “正旦”,扮演中青年妇女。重唱功,因穿青色 子而得名。一般都是贫穷悲苦的正面人物。花旦 扮演天真活泼或性格泼辣的青少年妇女。表演上重做工和念白。老旦 扮演老年妇女。如佘太君、岳母。彩旦 也叫丑旦,扮演滑稽、奸刁的女性人物。如媒婆、鸨儿之类。刀马旦 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女将军,象穆桂英、樊梨花等。扎靠,表现马战。武旦 扮演女侠、女仙、女妖等擅长武艺的女性人物。不扎靠,打出手。例如十三妹、青蛇等。净 性格面貌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俗称“花脸”,花脸分为“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的人物身份高贵,举止稳重,重唱功,例如徐延昭。架子花脸性格暴躁,行为莽撞,重念白和做工。例如李逵、张飞等。丑 扮演语言幽默,行动滑稽的人物。想浪荡公子、樵夫、店小二之类。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称小花脸。四、宾白科介“宾白”即剧中人物的说白,因以“唱”为主,所以“白”为宾,故曰“宾白”。宾白分为独白、对白、旁白等。“科介”是关于剧中人物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如“把盏科”、“挥泪科”;“坐介”、“笑介”。元杂剧称“科”,南戏、传奇称“介”。例如牡丹亭闺塾中陈最良出场“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看介”:“这早晚还不见女学生进馆,”五、散曲和杂剧的区别散曲只有唱词,无宾白科介,是用来清唱的;杂剧既有唱词又有宾白科介,是用来演唱的。六、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曲四大家无王实甫。七、元杂剧和南戏的区别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流行于中国北方。南戏一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元杂剧的结构是“四折一楔子”,结构紧凑。南戏情节曲折,丰富,一本往往四五十折,结构不如元杂剧紧凑。元杂剧有“旦本”“末本”之分,由正旦或正末主唱;南戏无旦本末本之分,各角色的可分唱,可合唱。关于人物动作表情,舞台用语,元杂剧称“科”,南戏叫“介”。八、南戏的代表作琵琶记高明(则成)著 拜月记施惠著白兔记 荆钗记 杀狗记说明:施惠的拜月亭是按关汉卿的拜月亭改变的。内容情节大致一样,都是描写书生蒋世隆和小姐王瑞兰的爱情故事,只是施剧情节曲折一些。关汉卿的拜月亭原名是闺怨佳人拜月亭。九、词和曲的区别词有词牌,曲有曲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