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试题.doc_第1页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试题.doc_第2页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试题.doc_第3页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试题.doc_第4页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试题姓名: 班级:一、(口算,请你做书本90页的第1题,做在书本上)二、(书)P82-83,4,5,8(做在书本上)三、解决问题3、5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140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4、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80个,男同学90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4倍,合唱队有多少人?5、一本书一共150页,小明每天看21页,照这样的速度,一星期他能看完这本书吗?附送: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课题教材第56-59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教具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游乐园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看看这张游乐园的照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出示第56页情境图)生:我知道了游乐园各种项目的价格。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跟小组的同学说说。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有关的乘法口算的问题。二、教学例1.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课件出示例1)生: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生: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203。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生1: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生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生3:因为23=6,所以203就等于60.师:引导学生推想:2003、xx3得多少?(2003=600,200就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xx3=6000,xx表示2个千,2个千乘3等于6个千,就是6000)2、教学例2.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课件出示例2)生:坐过山车每人12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生:每人12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23.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生:我是借助摆小棒算出来的,先在第一行摆1捆和2根小棒表示每人12元钱,然后在第二行、第三行分别这样摆小棒,这样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这时整捆的小棒数就是3捆,1捆表示1个10,3捆就是103=30(根),单根的小棒数是每行2根,3行就是23=6(根),所以一共就是30+3=36(根),也就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3=36(元)。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叙述思考过程,只要合理就要给与表扬和肯定。三、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04 2004 xx3 304 300072、口算下面各题。42 303 2003 54 4023003 40002 6003 3000310006 903 10005板书设计:口算乘法203=60 想:2个10乘3就是6个10,就是60123=36 想:103=3023=630+6=36第二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课题教材第60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看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口算卡片。62 42 203 4023002 204 50+7 6+40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出示教学例1.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第60页例1情境图)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大约共有多少支?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画图等。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学生可能会说: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方法二:画图,3个长条共30个方格,再加上单个的6个共36个。方法三:连加。12+12+12=36.方法四:分解组合,先算103=30,再算23=6,然后算30+6=36.方法五:拆数。93=27,33=9,27+9=3683=24,43=12,24+12=3673=21,53=15,21+15=3663=18,63=18,18+18=36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好理解,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三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四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比较麻烦。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教师板书并讲解: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上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就得36.进一步说明: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再次板书:1 2 因数 3 因数 3 6 积可以请学生再说一说乘的过程。三、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今天的收获。四、课堂作业。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课题教材第61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掌握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主题图、小棒、口算看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出示口算卡。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 2 3 2 4 3 2 2 1 2 4 3 2 4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教学例2.师:观察图片,谁愿意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第61页情境图)生:王老师到书店给同学们买连环画,一套16本,买3套一共多少本?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生:163,也就是求3个16是多少。师:怎样计算呢?生1:先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摆小棒得出163的结果。每行摆一捆(10根)和6个一根,摆3 行。3个6根是18根,满10根要捆成一捆,共可捆1捆,与前面3捆合起来一共有4捆,再加上单独的8根,共48根。生2:用连加的方法。1616+ 16 48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那么用乘法竖式怎样计算呢?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请一位同学进行板演,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1 6 3 4 8生: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6得24,把8写在个位上,1表示1个十,向十位进1;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个十,再加上进上来1个十是4个十,把4写在积的十位上。师: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呢?生:如果先从十位乘起,十位乘完后得3,当个位乘完向十位进1时,十位上的3还要再加1,就需要把3变成4,这样计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三、 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四、 课堂作业。第四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课题教材第62-65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口算看片、挂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口算下面各题。44+2 57+4 65+1 34+22、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3、 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 9 1 4 2 1 3 1 3 4 7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出示教材第62页例3的情境图。师: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饮料。每箱24瓶,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师:怎样列式?为什么?生: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师:先估算一下,9箱饮料大约是多少瓶?生: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师:用竖式计算。请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2 4 9 2 1 6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个位上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2应写在积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教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如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下面的练习。6 8 6 9 7 8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两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第1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第2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1.三、课堂作业。1、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2、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第五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课题教材第66-69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是什么吗?学生猜想。师:在数学王国里的特殊数字就是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0有关的乘法计算。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4.(出示课件)师:你能把图意跟大家说一说吗?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谁愿意跟大家讲一讲?生:图中有7只小猴子,把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都吃光了,问我们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师: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么?生1:因为每个盘子里都没有桃子,所以每个盘子里的桃子用数字“0”表示,7个盘子就是7个0相加,结果还是0,所以算式是0+0+0+0+0+0+0=0生2:我觉得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7个0相加就可以写成07=0(个)或70=0(个)师:想一想,03=? 90=? 00=?你发现了什么?生:都得0.我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 教学例5.师:请看下面与0有关的计算问题,你能解决吗?读完题后先说说你的想法。(出示课件)生:求这个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计算8个604是多少,我们可以把604看做600,那么6008=4800,所以应该比4800个还多一些。师:到底是多少呢?尝试自己列竖式计算一下。学生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竖式算法:6 0 4 8 4 8 3 2师:十位上写几?为什么?生:十位上应该是3,因为8与十位上的0相乘还得0,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3,所以十位上结果应该写3.要适时给予竖式计算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3、 教学例6.(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3)先估计一下大约得多少。2803900,大约得900.(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上也是0,这个0起占位作用。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第二种更简便。(6)概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总结提升。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四、课堂作业。1、笔算下面各题。2078 6034 3059 6045 70833904 5203 1907 4606 23042、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吗?1+2+3+4+5+6+7+8+9+01234567890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例7)课题教材第70-74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解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师借助乘法计算解决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生活中哪些问题是需要乘法解决的?你能正确解答吗?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 教学例7.师:每张门票8元,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想知道带250元钱够不够,必须先知道29人卖门票共需多少元。也就是要先算出298得多少,然后和250元比较一下。生:298我还没有学过,怎么办呢?师:这道题只要知道298的结果比250大还是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精确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也就是看298大约等于多少。学生可以再小组内讨论,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集体交流: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把29看成30,用308=240,所以298大约等于240.师:同学们想得很好。298大于等于240,“大约等于”写成数学符号就是“”,这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所以298240板书:298308=240(元)生:通过估算得出了298的结果,和250比较后发现250元钱购买门票了。三、 课堂小结四、 巩固练习1、“做一做”2、三题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例8)课题教材第70-74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1、线段图的画法2、检验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复习。课前练习:1、口算。362= 1838 = 436= 664= 21(568)= 42(23)= 2487= 64(243)=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2、 教学例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道稍复杂一点的问题,然后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第71页例8)生1: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问题。生2:求买8个同样的碗用多少钱,就需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同样的碗多少钱。生3:一个碗的价钱就是183=6(元),8个同样的碗的价钱就是68=48(元)。生4: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1838,结果仍然是8个碗48元钱。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师:究竟算得对不对呢?你们检验了没有?生:可以这样检验,买8个碗48元,说明一个碗的价钱是488=6(元),这样3个碗的钱数就是63=18(元),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师:对!我么一定要记住解答完之后要进行检验,才能有效提高我们解解题的正确率。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生:先算一个碗的价钱183=6(元),再算30元里面有几个6元就可以买几个碗,列式为306=5(个),所以说30元钱可以买5个碗。三、课堂小结。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四、巩固练习。1、“做一做”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例9)课题教材第71-74页。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1、线段图的画法2、检验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一、 复习课前练习:1、口算。468= 2134= 632= 463= 21(186)= 54(23)= 5686= 42(213)= 二、新知探究,经历过程。1、教学例9.师:妈妈在买碗的过程中又遇到问题了,你能帮忙解决吗?试一试。(出示例9)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1)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解答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首先是画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的,这样就能比较直观地分析题意了。生2:根据6元一个碗可以买6个,可以算出总价是66=36(元),那么36是9的几倍就可以买几个9元的碗,列式为369=4(个)。生3:可以列成综合算式669,结果也是4个。生4:我检验过了买4个9元的碗和买6个6元的碗,总价是相同的,都是36元,说明解答是正确的。师:同学们,讲得有理有据,真棒!继续努力!五、 总结提升。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六、 课堂作业。1、 一个两位数与3相乘的积大约是180,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2、 张爷爷为了锻炼身体每天要绕圆形花坛步行3圈,每圈400米,如果还是步行相同的路程,绕操场就要步行2圈,操场每圈多少米?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题教材第75、76页。课型新课教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