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精华版.doc_第1页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精华版.doc_第2页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精华版.doc_第3页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精华版.doc_第4页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精华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突破训练专题突破训练(一)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解题策略1(2015福建高考节选)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导学号:95812105】(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已知:物质SiCl4AlCl3FeCl3FeCl2沸点/57.6180(升华)300(升华)1 023步骤中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_(只要求写出一种)。步骤中若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_。步骤的尾气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生成的盐主要有3种,其化学式分别为_。结合流程及相关数据分析,步骤中加入铝粉的目的是_。解析(1)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和H。(2)水分减少可防止Al3的水解,气孔数目增多,增大了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焦炭能还原矿石中的铁;尾气中存在Cl2和CO2,故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Na2CO3;根据工艺流程示意图可知液态混合物中含有FeCl3杂质,因此加入铝粉可除去FeCl3,提高AlCl3的纯度。答案(1)Al33H2OAl(OH)3(胶体)3H(2)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AlCl3水解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铁或FeNaCl、NaClO、Na2CO3除去FeCl3,提高AlCl3纯度2(2015安徽高考改编)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1)在第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 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_,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_、_、玻璃片和小刀等。(2)第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第步分出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_。(3)写出第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通入氩气后排净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防止Na、NaBH4与水和空气中的O2反应;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在取用钠时,应用镊子将钠从煤油中取出,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2)经过第步后得到溶液和固体,故该操作为过滤;由于异丙胺的沸点较低,故第步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NaBH4并回收溶剂。答案(1)除去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煤油镊子滤纸(2)过滤蒸馏(3)NaBO22SiO24Na2H2=NaBH42Na2SiO33(2014江苏高考)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1)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填化学式)。(2)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填化学式);若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量,其主要原因是_;与吸收SO2前的溶液相比,热分解后循环利用的溶液的pH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1)酸浸时能与H2SO4反应的是Al2O3,H2SO4与Al2O3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不和H2SO4反应,成为滤渣。(2)CaCO3和溶液中的H2SO4反应生成CaSO4;如果pH偏高,一部分Al3会转化为Al(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Al33SO3H2O=2Al(OH)33CaSO43CO2。(3)热分解时,一部分亚硫酸盐被氧化为硫酸盐,不能分解成为SO2;SO2溶于水生成H2SO3,会中和溶液中的部分OH,使溶液的pH减小。答案(1)Al2O33H2SO4=Al2(SO4)33H2OSiO2(2)CaSO43CaCO32Al33SO3H2O=2Al(OH)33CaSO43CO2(3)溶液中的部分SO被氧化成SO减小4(2017黄冈质检)硼镁泥是硼镁矿生产硼砂(Na2B4O710H2O)时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MgO,还含有CaO、Al2O3、Fe2O3、FeO、MnO、B2O3、SiO2等杂质。以硼镁泥为原料制取的七水硫酸镁在印染、造纸和医药等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硼镁泥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下:(1)滤渣A能溶于氢氟酸,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则滤渣B含有的成分有_,加MgO并煮沸的目的是_。(3)写出加NaClO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5)因B2O3溶于硫酸,所以此法制备的七水硫酸镁含有少量硼酸(H3BO3),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硼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失去结晶水的硼砂与金属钠、氢气及石英砂一起反应可制备有机化学中的“万能还原剂NaBH4”和另一种钠盐,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硼镁泥是硼镁矿生产硼砂(Na2B4O710H2O)时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MgO,还含有CaO、Al2O3、Fe2O3、FeO、MnO、B2O3、SiO2等杂质,在硼镁泥中加硫酸,二氧化硅不溶,所以过滤后的滤渣A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的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2)加次氯酸钠的目的是为了将亚铁离子和Mn2氧化,氧化后加氧化镁是为了调节pH,让铁离子和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的沉淀除去,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滤渣B的成分为:Al(OH)3、Fe(OH)3、MnO2。(3)加NaClO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ClOH2O=MnO2Cl2H、2Fe2ClO2H=2Fe3ClH2O。(4)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是为了除去硫酸钙,温度降低后,即冷却结晶后析出了硫酸镁,所以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硫酸镁析出。(5)4H3BO32NaOH3H2O=Na2B4O710H2O;失去结晶水的硼砂(Na2B4O7)与金属钠、氢气及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一起反应可制备有机化学中的“万能还原剂NaBH4”和另一种钠盐,这种钠盐应该是硅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B4O716Na8H27SiO2=4NaBH47Na2SiO3。答案(1)SiO24HF=SiF42H2O(2)Al(OH)3、Fe(OH)3、MnO2调高溶液pH,促进Al3、Fe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3)Mn2ClOH2O=MnO2Cl2H、2Fe2ClO2H=2Fe3ClH2O(4)防止MgSO4在温度降低时结晶析出(5)4H3BO32NaOH3H2O=Na2B4O710H2ONa2B4O716Na8H27SiO2=4NaBH47Na2SiO35(2015山东高考)工业上利用氨氧化获得的高浓度NOx气体(含NO、NO2)制备NaNO2、NaNO3,工艺流程如下:已知:Na2CO3NONO2=2NaNO2CO2(1)中和液所含溶质除NaNO2及少量Na2CO3外,还有_(填化学式)。(2)中和液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控制水的蒸发量,避免浓度过大,目的是_。蒸发产生的蒸汽中含有少量NaNO2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将其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_(填操作名称)最合理。(3)母液进行转化时加入稀HNO3的目的是_。母液需回收利用,下列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a转入中和液B转入结晶操作c转入转化液 D转入结晶操作(4)若将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设为21,则生产1.38吨NaNO2时,Na2CO3的理论用量为_吨(假设Na2CO3恰好完全反应)。解析(1)NO2与碱液反应可生成NaNO3。(2)蒸发操作的目的是使NaNO2结晶析出,使NaNO3留在母液中,当H2O蒸发量太大时,可能会造成NaNO3的浓度过大,从而形成饱和溶液而结晶析出。NaNO2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溶碱操作,以达到原料循环利用的目的。(3)酸性条件下,NaNO2易被氧化,加入HNO3可提供酸性环境。母液中含有NaNO3,将其转入转化液,或转入结晶操作,以达到原料循环利用的目的。(4)设Na2CO3理论用量为x,根据Na元素守恒得2,解得x1.59 t。答案(1)NaNO3(2)防止NaNO3的析出溶碱(3)将NaNO2转化为NaNO3c、d(4)1.596(2013全国卷)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酸浸”一般在80 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_。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_(填化学式)。解析从工艺流程入手,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解答问题。(1)LiCoO2中Li为1价,O为2价,故Co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正极碱浸过程中,导电剂中Al箔与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3H2。(3)由流程知:正极碱浸过滤滤渣中,反应物LiCoO2加入H2SO4、H2O2后,产物有Li2SO4、CoSO4,分析该反应知Co由32(CoSO4中Co显2价),化合价降低,则只能是H2O2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O2。配平(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该化学方程式得: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反应温度在80 ,H2O2易发生分解反应2H2O22H2OO2;盐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还原性,盐酸中的Cl被氧化生成氯气,氯气有毒,能污染空气。(4)由流程知“沉钴”反应物为CoSO4和NH4HCO3,产物有CoCO3,CoCO3中CO来自HCO的电离(HCOHCO),由于Co2结合CO使HCO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H)增大,一部分HCO发生反应:HCOH=H2OCO2。故反应方程式为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CO2H2O。(5)根据题干信息,充电时负极发生反应6CxLixe=LixC6,放电时负极发生LixC6xe=6CxLi,结合LiCoO2与Li1xCoO2的转化可知放电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6C。(6)由于Li带正电荷,放电时Li向正极移动,进入正极材料,便于回收。从流程图可看出,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Al(OH)3、CoCO3和Li2SO4。答案(1)3(2)2Al2OH6H2O=2Al(OH)43H2(3)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2H2O22H2OO2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4)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H2OCO2(5)Li1xCoO2LixC6=LiCoO26C(6)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Al(OH)3、CoCO3、Li2SO47辉铜矿石主要含有硫化亚铜(Cu2S)及少量脉石(SiO2)。一种以辉铜矿石为原料制备硝酸铜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1)写出“浸取”过程中Cu2S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回收S”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060 之间,不宜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_。(3)气体NOx与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能生成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向“滤液M”中加入(或通入)_(填字母),可得到另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a铁b氯气c高锰酸钾(4)“保温除铁”过程中,加入CuO的目的是_;“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程中,要用HN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其理由是_。解析(1)Fe3作氧化剂,Cu2S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Cu2S4Fe3=2Cu24Fe2S。(2)苯的沸点较低,温度过高苯易挥发,温度过低矿渣的溶解速率小,故应控制温度为5060 。(3)NOx作还原剂,根据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Ox(52x)O22H2O=4HNO3;向滤液M中通入Cl2,将FeCl2氧化成FeCl3,FeCl3溶液可循环使用 。(4)Fe3可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加入CuO,可使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u2会水解,加入HNO3溶液可抑制Cu2的水解(不引入其他杂质)。答案(1)Cu2S4Fe3=2Cu24Fe2S(2)温度过高苯易挥发,温度过低矿渣的溶解速率小(3)4NOx(52x)O22H2O=4HNO3b(4)加大Fe3转化为Fe(OH)3的程度调节溶液的pH,抑制Cu2的水解专题突破训练(二)元素推断试题的分类突破1(2017石家庄模拟)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 【导学号:95812129】A原子半径:丁丙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D由题意知甲为H,乙为N,丙为Na,丁为Al。2(2017潍坊一模)第三周期元素R,它的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所需的电子数少于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整数倍,关于R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95812130】A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R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R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具有强酸性CR是金属元素DR的气态氢化物不能在氧气中燃烧A第三周期元素R,有3个电子层,次外层和最内层的电子数之差为826,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实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的电子数小于6,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整数倍,则R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实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的电子数为2或4,若为2,则R为硫元素,符合题意;若为4,则R为硅元素,符合题意。A项S、Si的氧化物为SO2、SO3、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B项Si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SiH4,难溶于水没有强酸性,故B错误;C项R为S或Si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项Si或S的气态氢化物SiH4或H2S均能在氧气中燃烧,故D错误。3.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A若HmXOn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均为正整数)B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碱C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Z与Y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BA项,HmXOn为强酸,且X在第二周期,X只能为氮元素,但NH3的水溶液呈碱性;B项,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元素,则Z为Na,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为强碱;C项,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则W可能为P、S、C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一定为强酸;D项,只有Z是金属元素,Z为Al、Y为C,Al(OH)3与H2CO3不反应。4W、X、Y、Z是短周期元素,其部分性质如下表:W单质是淡黄色固体X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的2/3Z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C离子半径:ZWDZ的氧化物中含有非极性键B由题给元素信息可知W为S,X为Si,Y为C,Z为Al。非金属性:SSi,故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SiH4,A项错误;C、Si同主族,非金属性:CSi,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CO3H2SiO3,B项正确;尽管Al、S同周期,但Al3比S2少一个电子层,故离子半径:Al3S2,C项错误;Z的氧化物为Al2O3,其中只含有离子键,D项错误。5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原子半径:ACB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CBD8;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BC2A;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气体显碱性BD元素组成的单质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并有H2生成CC元素不可能在第一周期,也不可能在A族D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D根据B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2”可知B的最高价为5,即A族。因A、B、C为短周期,且核外电子层数为BC2A,可知A为第一周期,B、C为第二周期。再根据最外层电子数ACBD8可推知D为A族。再根据原子半径ACBfghB与x形成简单化合物的沸点:yzdCx、z、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De、f、g、h四种元素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均能发生反应C根据题意可推出x、y、z、d、e、f、g、h分别为H、C、N、O、Na、Al、S、Cl。S2和Cl有三个电子层,而Na和Al3只有两个电子层,故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S2ClNaAl3,A项错误;CH4、NH3、H2O中,H2O在常温下呈液态,沸点最高,B项错误;H、N、O形成的化合物NH4NO3为离子化合物,NH4NO3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项正确;HClO4与H2SO4不能发生反应,D项错误。10(2017河南九校联盟一模)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4种短周期元素可形成简单离子W2、X、Y3、Z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95812131】A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冶炼Y单质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W强于H2ZC离子半径由大到小:Z2XY3W2DW、X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一定是12C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离子W2、X、Y3、Z2,则W是氧元素,X为钠元素,Y为铝元素,Z为硫元素。A项,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金属铝,正确;B项,水的稳定性比硫化氢强,正确;C项,硫离子有3个电子层,四种离子中半径最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半径由大到小S2O2NaAl3,不正确;D项,氧化钠或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一定是12,正确。11(2016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95812132】A原子半径:ZYXBZ与X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CNa2Y2与水发生反应时,Na2Y2只作氧化剂D在CaX2、CaY2和CaZ2三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B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且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钙离子相等,所以可推出X为氢、Z为氟、Y为氧。A项,原子半径Y(氧)最大,X(氢)最小,错误;B项,卤化氢中氟化氢最稳定,正确;C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错误;D项,过氧化钙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错误。12(2017武汉模拟)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元素Y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X)r(Q)r(W)BX、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CZ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W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D元素Q和Z能形成QZ2型的共价化合物D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X为Na。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Q为C。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说明二者是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W为O,Z为S。元素Y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则Y为Al。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X)r(Y)r(Q)r(W),A错误;NaOH与Al(OH)3能反应,B错误;H2O比H2S稳定,C错误;CS2为共价化合物,D正确。1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丁由X、Z、W三种元素组成,25 时,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且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丁己,甲丙戊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A族CZ的气态氢化物在同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D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显酸性C由0.1 molL1丁溶液的pH13可知丁为一元强碱,其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推知丁为NaOH,则X、Z、W分别为H、O、Na;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则己为O2,结合题中所给的两个转化关系可知甲为过氧化钠,乙为水,丙为二氧化碳,戊为碳酸钠,则Y为C。碳原子的半径大于氧原子,A项错误;碳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A族,B项错误;O在同主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强,C项正确;由H、C、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显酸性,如淀粉、葡萄糖,D项错误。14已知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与C同主族,A与B、A与E形成共价化合物,A与B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E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D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导学号:95812133】(1)五种元素中,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画出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2)B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3)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已知X、Y、Z三种物质中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某一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YZX、Y、Z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若W固体俗称干冰,则反应YZ的离子方程式为_;若W是强碱,且Y是白色难溶固体,则反应YZ的离子方程式为_。X、Y、Z是均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W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上述转化均在常温条件下完成,则反应ZY的离子方程式为_。解析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E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说明E是A族元素,为氯元素,A的原子序数在五种元素中最小,且与B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该化合物为氨气,A是氢元素,B是氮元素,C与A同主族,原子序数大于氮的,为钠元素,D是同周期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钠的而小于氯的,为铝元素。(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A族,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氮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铵,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和共价键。(3)钠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和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2O32NaOH=2NaAlO2H2O。(4)若W固体俗称干冰,则W是CO2,根据转化关系可知X是氢氧化钠,Y是碳酸钠,Z是碳酸氢钠,所以YZ的离子方程式为COCO2H2O=2HCO;若W是强碱,且Y是白色难溶固体,根据转化关系可知Y是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则X是铝盐,Z是偏铝酸盐,所以YZ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X、Y、Z是均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W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因此W应该是具有多种化合价的金属铁,则X是硝酸,Y是硝酸铁,Z是硝酸亚铁,所以ZY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4H=3Fe3NO2H2O。答案(1)第三周期A族 (2)离子键和共价键(3)Al2O32NaOH=2NaAlO2H2O(4)COCO2H2O=2HCOAl(OH)3OH=AlO2H2O3Fe2NO4H=3Fe3NO2H2O15(2016山西阳泉第一次调研)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A与C、B与D分别为同主族元素,B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与E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E,其分子中含18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A元素单质的化学式为_,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2)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这种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_。(3)A、B、D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和A、B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B、C、E三种元素形成一种盐,此盐中三种原子个数比为111,在25 时,将该盐溶于水,测得溶液pH7,理由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解析依题意A、B、C、D、E分别为H、O、Na、S、Cl。则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其中含离子键、共价键;H、O形成的H2O2和H、O、S形成的H2SO3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C、E形成NaClO,其溶于水因ClO水解ClOH2OHClOOH而使溶液呈碱性。答案(1)H2离子键、共价键(3)H2SO3H2O2=H2SO4H2O(4)ClOH2OHClOOH专题突破训练(三)分类突破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1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导学号:95812188】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DA项,c点v正最大,但v正不一定等于v逆,故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项,a点反应物的浓度大于b点的浓度;C项,反应初始阶段,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由于v正bc段大于ab段,故bc段SO2的转化率大于ab段。2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HT1C根据题意和化学图像可知,B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03 mol/L,A项错误;根据题意和化学图像可知,A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04 mol/L,O2的平衡浓度为0.02 mol/L,SO3的平衡浓度为0.16 mol/L,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800,B项错误;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体系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C项正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所以T1T2,D项错误。3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其中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A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正反应Hp2C根据图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H0,A错;反应实质是Fe33SCNFe(SCN)3,K和Cl不参加化学反应,KCl浓度增大不影响化学平衡,B错;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先达到平衡,C正确;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状态,即不影响A的转化率,且由于不断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D错。4如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L(s)G(g)2R(g)H0。在图中y轴是指 ()A平衡混合气中R的质量分数BG的转化率C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DL的转化率CA项,升温,平衡正向移动,R的质量分数增大,与图像不符;B项,升温,平衡正向移动,G的转化率增大,与图像不符;C项,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减小;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G的体积分数增大,与图像一致;D项,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L的转化率增大,与图像不符。5(2015安徽高考) 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右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95812190】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AA.由曲线a可知,达到平衡时c(N2)c1 mol/L,则生成的c(NO)2(c0c1) mol/L,故K。B.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当容器保持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C.催化剂的加入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可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加入催化剂后达到平衡时,c(N2)仍为c1 mol/L。D.若曲线b改变的是温度,根据达到平衡时曲线b对应的时间短,则对应温度高,升高温度时c(N2)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6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aq),某I2、KI混合溶液中,c(I)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95812191】A反应I2(aq)I(aq)I(aq)Hv逆D温度为T1时,向该平衡体系中加入KI固体,平衡正向移动B根据图示,升温,c(I)减小,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由于升温平衡左移,状态b比状态a的I2的转化率低,B错误;T1时d状态未达到平衡,v正v逆,C正确;增大c(I),平衡正向移动,D正确。 7(2017东营一中模拟)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T2T3B正反应速率:v(b)v(d),v(a)v(c)C平衡常数:K(a)K(c),K(b)K(d)D平均摩尔质量:M(b)M(d),M(a)M(c),D项错误。8(2016安徽十校联考)一定温度下,将1 mol A和1 mol B气体充入2 L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A(g)B(g)xC(g)D(s),t1时达到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方程式中的x1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物质D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Dt2时刻时C的浓度瞬间增大,且平衡不发生移动,排除法:温度、催化剂均不可,只改变C的浓度也不符合,只能采取相当于加压的措施或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A、B、C,所以此反应为等体积反应,x2,A、B项错误;C项,D为固体,错误;D项,t1时刻达到平衡时,依据三段式进行计算:A(g)B(g)2C(g)D(s)始态/(molL1) 0.5 0.5 0 0反应的量/(molL1) 0.25 0.25 0.5平衡/(molL1) 0.25 0.25 0.5K4,t1t3间温度相同,正确。9(2016湖州三校联考)根据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B由图乙知,反应在t6时,NH3体积分数最大C由图乙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温度的措施D图丙在10 L密闭容器、850 ,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