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有效教学.doc_第1页
浅谈英语课堂有效教学.doc_第2页
浅谈英语课堂有效教学.doc_第3页
浅谈英语课堂有效教学.doc_第4页
浅谈英语课堂有效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文章题目: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内容提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如何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课堂有效教学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策略。本文从三个方面 ,以自己教学实际的形式浅谈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1. 用心“点化” 重点。2. 逐步分解难点。3. 浓墨重彩核心环节。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它,并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到课堂,使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题词:课堂有效教学 强化重点 分解难点 浓墨重彩核心环节正文: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不是有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而是看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有效教学理所当然从课堂抓起。 英语教师要善于思考,在课堂上多动动脑筋,利用45分钟,追求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理想境界。一、用心“点化” 重点七年级 Unit1 Where are you from? 本节课重点之一是学习一些表示国家、国籍和国家语言名称的词汇。我在第一轮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教学时,我是这样教学的。通过自我介绍呈现表示“中国、中国人、中文”的英文词汇以及学习和掌握交际用语“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国家的国旗和特色建筑的课件,依次呈现了国家、国籍和语言等几组单词,并按照教材上的顺序将这些重点教学内容板书如下:Im from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China Chinese ChineseUK British EnglishUSA American EnglishAustralia Australian EnglishJapan Japanese JapaneseFrance French FrenchRussia Russian Russian 当重点内容呈现完毕后,我采用朗读、问答、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参与学习也非常积极。然而,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远不如我所预设的那样,学生不是在读音上将国家、人或语言混淆,就是在意思上张冠李戴,课堂教学也只能在七零八落的活动中草草收场,我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满意。很多教师都反映词汇的教学看似容易,实际上教学难度很大。毫无疑问,词汇作为这堂课的重点内容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如果每次的教学重点都不能得以突破,遗留的问题积压多了,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因此,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重点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重点往往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的突破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重点的突破而开展,否则就是盲目的活动,或者是无效的活动。如果我们对重点教学内容不精心构思、理清条理,不用心点化学习的窍门,就会导致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雾里看花、囫囵吞枣。无论学生们对教学活动有多么高的热情,无论教学形式多么丰富,都不可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巧用心思,适当点化技巧,学生在教师用心的点化过程中自然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在上面的案例中,导入的设计自然巧妙,通过展示各个国家的国旗和特色建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相关词汇的语言意义,教学过程流畅,无懈可击。但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没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主要问题在于我没有对这几组难以区别和记忆的词汇进行梳理。从词汇呈现的顺序来看,教师采用的顺序与教材一致,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而且呈现以后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重点词汇进行分类学习和记忆。那在接下来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语言活动的时候,张冠李戴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教师通过怎样的点化才能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些容易混淆的词汇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按类别呈现这几组词,就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以“-nese”结尾的两个表示亚洲国家的词汇可以放在一组学习。例如:国家 (国家的)人 语言(母语)China Chinese ChineseJapan Japanese Japanese再结合相关句型练习的基础上,在呈现一组把“English”作为母语的国家及相关的词汇。例如:国家 (国家的)人 语言(母语)UK British EnglisnUSA American EnglisnAustralia Australian Englisn Canada Canadian English 最后再呈现剩下的两组独具特色的词汇:France French FrenchRussia Russian Russian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词汇本身的规律呈现,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些词汇在发音、拼写和意义等方面的规律,并适当予以窍门点化,那么记忆、区分这些词汇就容易多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被列为重点的内容之所以成为教学重点,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在相关语言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更是因为它们往往不容易掌握,对它们的突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用心点化才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二、逐步分解难点在我第一次教How was your weekend?时呈现和操练的过程如下: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指一名学生)S:I uaualy do my homework.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 ?(继续问这名学生)S:I did my homework and watched TV.(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回答)T:How was your weekend?(继续发问)S:It was good.(用手势帮助学生回答)接着教师就用课件呈现了一些表示动作的图片:did homewok,played soccer,cleaned room,went to the beach,wen to the movie,等。然后师问生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操练。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 I cleaned my room.T: How was your weekend?S: It was busy.从现场情况来看,学习过程枯燥,效果也不太理想。直至本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流利的表达本单元的主要句型。客观的讲,本单元看似易教好学,实际上并不简单,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出现了丰富的动词短语并引用了动词的过去时,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谈论过去的经历或事情。如果仅仅是反复操练这些动词短语的过去时,显然没有达到新课标规定的三维目标要求。深入思考不难发现,本单元重点有三:1,过去式动词及词汇;2.一般过去时态(行为动词)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3.要求学生能运用目标语言描述做过的事情或谈论过去的事情或经历。我将这三方面的重点集中在一起,难度提高了很多。为了让学生容易掌握,提高学习效果,我认为对难点内容进行适度分解,然后逐个击破,是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深入思考后,我把三个重点内容根据循环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的分解到每节课或一节课的不同环节,然后一一突破。例如:第一课时:重点掌握并运用本单元的词组首先,从一般现在时切入,把含有动词过去式的词组转换成一般现在时词组,然后用学生熟悉的一般现在时句型进行操练。A: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weekend?B:I often do my homework, play soccerA:Do you often go to the movies?B: No, I dont.(用do homework, play soccer, clean room, go to the beach, play tennis, go to the movies, practise English 等短语进行替换练习。)第二课时:重点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各种句式首先引入一般过去时态,再用学生在第一课时所学的动词短语展开形式多样、大容量、快节奏的操练活动。A: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B:I did my homework,played soccerA:Did you go to the movies?B:No,I didnt.(用did homewok,played soccer,cleaned room,went to the beach,went to the movies, practised English等短语进行替换练习)第三课时:重点掌握本单元的话题功能谈论过去的经历或描述做过的事情)首先复习第二节所学的重点句型,然后自然的引入“How was your weekend?”A: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B:I did my homework,played soccerA:How was your weekend?B: It was good. (用great, boring, busy, interesting等评价性的词汇进行替换练习)通过分解难点化解了难度,各难点在每个环节中逐步得到解决,本单元教学经历了一个“化整为零,合零为整”的过程。由此可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的分散难点,把各个难点有机地融于教学环节中,再把这些学生已经解决了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单元话题功能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三、浓墨重彩核心环节我在讲第十二册unit9 Lesson33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首先呈现了新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He has a medium build and he has short, black hair. 然后让学生朗读对话,接着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分别组织了单个学生练、分组练、全班齐练等形式的一至两个回合的操练活动。整节课看似节奏快,容量大,以口头语言训练为主,教师极具亲和力和表演艺术,指导课堂结束时嗓子已经沙哑。但课堂上课堂效率并不高,也没有完全实现语言目标。过多单一的师生问答使得本单元的核心问句What does he look like?没有得到充足的练习,操练的内容只是答语。也就是说操练时没有进行问答角色的互换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更像是一种朗读式的回答。同时,过多的单个学生练习,其余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只是充当了听众的角色,操练活动的设计没有面向全体,操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这样,教学效果和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在操练环节中,如何做到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关注个体差异,同时还你能体现互动性和反复性?例如:1.集体操练(机械性操练)(1)教师和全体学生互动性操练。(教师起引导、 纠错和示范作用)T: What does he look like?(指着图片中的人物或某个学生)S:He is short and heavy.(全体学生参与)像这样,针对不同的人物特征进行替换操练几遍后,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以生问师答的方式进行。S:What does Lei Yutao look like?T:Look! He is tall and medium.(2)生生互动性操练。(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集体操练)教师应适时给予引导和监控,使得操练能够持续进行,同时掌握互换角色的时机,并且把握好操练的深度。2.小组操练(任务型操练)如上述案例,可以让学生带着“描述你最好的朋友”的人物进行如下操练:A:Who is your best friend?B:My best friend is Jimmy.C: What does he look like?B: Oh, he has medium height and heavy build.D:Is his hair long or short?B: He has curly short hair分组操练的时间要充分。操练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最好能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操练,给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差异的矛盾,而且达到了拓展运用的目的。3.展示性操练(反馈性操练) 分组操练结束后,要对学生操练的情况进行反馈。教师可以清一至二个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操练展示。这时,小组的学生可以站起来或到教室前面表演操练的情况,教师根据展示的情况决定是否有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