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35张).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35张).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35张).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35张).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3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 例如氧 水 氮 碳和许多其他物质 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碳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碳链是有机化合物的 骨架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碳循环 1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 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各个环节的 3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的 循环的范围如何 4 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101页图5 11 并思考 一 碳循环 碳循环的基本模式 碳循环 1 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 co2 3 碳通过 和 返回到无机环境 生产者 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3 碳通过 和 返回到无机环境 生产者 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1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2 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3 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4 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5 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 6 碳进入无机环境的形式 7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循环的形式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 消费者的呼吸作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小结 co2 1 图中a b c d各指什么 2 图中 又分别指什么生理作用 c 右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图解示意图 请分别回答如下问题 d a b 生产者 无机环境 消费者 分解者 3 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4 生物的下列过程中 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微生物分解作用 线粒体 叶绿体 c 变式训练 概念 归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 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 无机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等元素 注意 1 物质 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 s等基本元素 而不是单质 也不是化合物 2 范围 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群落 3 循环 无机环境 元素 元素 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 循环 无机环境 元素 3 循环 无机环境 元素 3 循环 无机环境 元素 3 循环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元素 3 循环 无机环境 3 循环 无机环境 3 循环 无机环境 元素 3 循环 无机环境 元素 3 循环 无机环境 4 特点 具有全球性 反复利用 循环流动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思考 人们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乱砍滥伐森林 这些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co2释放增加 吸收减少 温室效应 1 温室气体 co2 2 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 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 温室效应的危害 4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温室效应 减少co2排放量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开发新能源等 增加co2吸收量 增大绿化面积 保护森林 草原生态系统等 冰川溶解 海平面上升 威胁生物的生存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 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 京都议定书 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 的特点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全球性 低碳生活 指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 从而减低co2的排放量 少用一次性筷子 饭盒 少用塑料袋 购物用环保袋 尽量不使用冰箱 空调 爱护花草树木 没事多出去走走 太阳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 热能 热能 食物网 热能 光合作用 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食物链 呼吸作用 有机物 co2 碳酸盐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反复利用 循环流动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生物圈 1 在生物群落中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 网 2 两者都是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3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特点 具有全球性 往复循环 实例 碳循环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小结 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 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 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 分解者b 植食动物c 肉食动物d 绿色植物 d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 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 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 这种现象说明了 a ddt是挥发性物质b ddt已加入了全球性的物质地化循环c 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 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b 下图示某农场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该生态系统可否称为生态农业 判断的依据是 2 若要充分利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就要改进该系统 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用猪粪 鸡粪饲养蚯蚓或蝇蛆喂鸡 用玉米秸秆发酵做猪饲料 或用猪粪 鸡粪和不能做饲料的玉米秸秆发酵制沼气等 下图示某农场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 3 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该系统的稳定性较低 4 该系统物质循环特点是 5 若人也是该系统的一员 请在右上图中用箭头标出该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 玉米抵抗力 物质的大量输入和输出 1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 大气中的co2可以在绿色植物的 在a c中选择 中合成有机物 含碳有机物在 和 在a c中选择 可以分解为co2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a b c 5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甲 乙 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3 甲代表 乙代表 丙代表 4 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 x代表的生物为 5 丙成分除了有图中所示生物外 还有 和 等生物 这些生物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 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硝化细菌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真菌 蚯蚓 3 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 图中的甲 乙 丙各代表 a 甲为生产者 乙为分解者 丙为消费者b 甲为消费者 乙为分解者 丙为生产者c 甲为分解者 乙为生产者 丙为消费者d 甲为生产者 乙为消费者 丙为分解者 4 2010年广东高考 16分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a 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碳的释放主要是通 作用实现的 光合 呼吸 4 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 如 叶绿素太阳能电池 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 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 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2 表中 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原因是 a 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 3 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 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稳定性 co2 光反应 葡萄糖 看图回答问题这是 元素的循环 写出 所示过程的名称 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过程 图中a b c d各是什么生物 a b c d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腐生细菌 真菌等 看图回答问题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 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 由该循环可见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反复循环 全球性 碳循环 化 泥碳 煤 大气中co2 co2 碳化作用 石油 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腐烂 燃料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腐烂 扩散 氮循环 磷循环 沉积型循环 沉积物中的磷 约为土壤和海洋中千倍以上 陆地 海洋 死有机物 土壤中的无机磷 活有机物 死有机物 深海的磷 活有机物 捕鱼 鸟粪 悬浮在水中随河水带走 摄取 排泄死亡 下 沉 分解 沉积 溶解于水 上升风化 开采 摄取 排泄死亡 上涌 硫循环 陆地 海洋 沉积物 caso4 fes2 溶解的so42 s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