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doc_第1页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doc_第2页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doc_第3页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doc_第4页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掌握理解关键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最后能熟练地背诵全文,并引导学生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重点在于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入方法。学习目标。 在本文的学习中,有三个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熟练地背诵课文。重点与难点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在思想、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二、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投影本课生字,要求学生在听朗读的过程中记住下列读音。嗜(sh) 辄(zh) 吝(ln) 褐(h) 箪(dn) 汲(j) 俦(chu) 觞(shng)三、自读课文,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问题。1结合注释与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意思,在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留作讨论解决。2讨论本文写了五柳先生的那些方面。四、学生提出在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1教师应提醒学生重点掌握下列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文言文的常用词,如“期”、“造”、“俦”等也应适当讲解。有些句子,如“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2引导学生讨论完成下列表格。性格闲静少言思想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以自娱。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五、课堂活动(选择其一)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最好能准确说出五柳先生的形象。2、根据表格的内容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尝试给五柳先生画像。六、作业: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二第二课时七、检查背诵情况。八、分析课文。(问题讨论)1从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谈谈你对他的初步认识。文章第一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2讨论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与品质第二句话介绍了他的性格与思想品质。“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不慕荣利”,才不必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这与当时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是碌碌无为、虚度光阴,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这表现在他的三大爱好上,即读书、喝酒、写文章。3重点讨论: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要求明确:(1)“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2)第二大爱好饮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4作者的生活状况怎样?表现了什么?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以上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九、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本段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对应的是哪一句话?请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讨论后明确:与“不慕荣利”相对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十、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1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2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迫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