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docx_第1页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docx_第2页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docx_第3页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李淑琴(西安市花木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1)摘 要 :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 ,在对遗址公园景观分析的过程中 ,总结出相应的大遗址区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基本特点和方法 ,以期对今后我国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 :大明宫 ;国家遗址公园 ;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 : TU986 . 5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122117 (2011) 0320051204Landsca pe Design of Da ming Palace Heritage Site ParkL I Sh u2qi nX ia n Fl ow e r Com p a n y , X ia n , S h a a n x i710061)(Abstract : Wit h Da mi ng Palace Heri gat e Sit e a s t he ca se st udy , t he ba sic met ho ds a nd p ri ncip le s i nla ndscap e de si gn of herit a ge sit e we re summe d up , hopi ng it i s helpf ul fo r la ndscap e de si gn of he rit a ge sit e p a r k i n f ut ure .Key words :Da mi ng Palace ; herit a ge sit e p a r k ; la ndscap e de si gn西安是一座融合千年古迹、矗立在历史遗址上的现代化大都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新 一轮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到来 ,大遗址保护面 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借助遗址公园建设模式 ,与 城市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是大遗址保护 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从 2007 年开始 ,历时3 年 ,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 生、提升城市”为宗旨 , 以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和 展示盛唐文化为特色 ,以实现历史与现代、经济与 社会、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共融 , 协调发 展 ,促进文化 、旅游产业大发展 ,以实现区域科学 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 ,探索大遗址带 动城市建设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物保护示范工程 , 也是西安市科学保护古迹遗址与城市发展和谐共 生的最新实践成果。护与展示需要 ,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是对考古类文化遗 产资源的一种保护 、展示与利用方式。因此遗址 公园的景观设计 ,就是要立足于遗址公园的特性 , 运用多种造园手段和设计方法营造相应物质环境 的过程。遗址公园设计步骤遗址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最大的 区别是 , 突出公园的历史人文氛围 , 保护遗址本 体 ,整合周边环境 ,提升城市环境 ,改善生活质量 , 集教育、娱乐、休闲和生态为一体的传承城市历史 文化特色 ,通过景观手段将承载城市孕育、成长、 变迁乃至衰败的信息展现给城市 ,为市民提供了 一个追忆往昔 , 感知城市历史文化魅力的场所。 因此 ,遗址公园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四大步骤 :(1) 了解遗址的历史 (文化历史 、技术构成、构 成形态) ,为设计者提供思路和依据 ;21 遗址公园定义遗址公园指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3收稿日期 :2011203225作者简介 : 李淑琴( 1976 - ) ,女 ,河南郾城人 ,在读研究生 ,主要从事景观设计管理工作。通讯作者 : 李景侠( 1960 - ) ,女 ,教授 ,陕西合阳人 ,主要从事树木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陕 西 林业科 技52 (2) 分析遗址的现状 ,找出存在问题 ;(3) 进行整体规划 ,结合它在城市中的位置与 作用 ;(4) 在正确保护的基础上 ,利用一系列现代景 观设计手法进行公园的深入设计 。按照一定的顺序层次了解整体环境 。在设置上有以下两大特色 。4 . 2 . 1 秩序性 遗址公园的标识系统采用了五 级导视系统形式 ,从对自身环境与周围其他建筑 环境关系的介绍 ,到自身环境的整体布局 、可活动 区域的划分 、内部的组织形态 ,到对细节上各功能 空间的具体设施、陈列对象的介绍等 ,让观众在深 入环境内部之前 ,先对环境整体情况有一个大概 了解 ,以便根据自身情况作出选择或决定参观的 主次与取舍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环境的标识集 导向性和说明性的作用于一体 ,合理、有序的设置 环境的标识系统 ,也是对展示内容的秩序性的延 续和强调。4 . 2 . 2灵活性一是指广泛的适应性 。观众层 次的复杂性必然要求标识系统必须具有广泛的适 应性 ,导师系统设计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国籍 、不 同教育背景的观众能一目了然 ,并感觉到赏心悦 目 ,他不仅是方向性的指示 , 还代表着所指的内 容 ,会让观众迅速了解所指示场所的性质 ,功能 , 特点 ,类型等方面的信息。二是指相对的机动性。 由于遗址环境中有些区域的临时性 ,可能会定期 更换陈列品或数量和类型 ,标识位置、图形 、文字 或多媒体内容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另外 ,导视系统除了具有形象识别、导向 、指 引等基本功能外 ,还是构成景观的基本要素 ,通过 象征的形式 、色彩 、材质 、字体 、结构方式、版式 ,反 映环境的整体面貌和主要特征 ,简单朴素的图形 语言能利用内在涉及较少的元素而达到鲜明的广 谱性 ,让受众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接受。4 . 3铺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占地之广 ,铺装材料应 用之新是国内遗址公园所不能及的 。公园里主要 运用了高承载露骨料透水地面、混凝土预制浮雕 板 、高承载植草地面、高承载彩色压面艺术地面。 例如上朝路地面铺装根据考古发现的典型方砖形 式选用“莲花纹”花砖 ,以透水混凝土材料来制作 , 并放大尺度 ,在满足“可识别性”的同时 ,用现代材 料及工艺技术展示历史文化信息。高承载露骨料透水地面主要应用在御道广 场 、倒影广场、玄武门、兴安门 、望仙门 、九仙门、一 二级园路等重要广场和道路 ,其具有高承载力、高 透水率、有效补充地下水、调节空气温度湿度 、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景观特色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以文物保护和展示为 核心的主题性文化公园 ,较其他以经济效益为首 要目标的主题性公园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更应 被看成为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 ,社会服 务是其十分重要的一个功能 ,也是文物保护单位 在文化和社会资源配置多元化背景下获得持续发 展动力的重要支撑。回到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利用 模式上来 ,遗址公园的规划理念已经打破了传统 博物馆文物展陈的单一形式 ,那么作为其重要创 新点的景观设计就不能仅如某些历史名胜景区一 样一味地复古 ,强化古典文化氛围。景观环境最 后不论以怎样的面貌呈现 ,其内涵都应该具有鲜 明的现代文化气息 ,以强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的创新性 、时代性、社会性 ,吸引社会的各个层面 走进去。34 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分析4 . 1城市家具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环境虽然相对封闭 ,但 其内部也具备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众多功能和 行为特征 ,包括展览、观演、娱乐、餐饮、交通、办公 等各方面以群体活动为特征的聚集场所的建筑及 与建筑相连的环境和区域。其城市家具直接体现 遗址公园文化形象的各个方面 ,直接影响到游人 的行为状况和行为质量。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城市家具解读的同时 ,首先要分析历史 ,对当时的 行政管理、生活方式 、社会形态与当代进行比较 , 找寻当时的国际化与目前的国际化 ,当时的皇城 与现在的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场所类型的共性 和个性等 ,找到继续设计的线索和原型才能做到 在量大的同时显得少 ,在引导明白的基础上却看 不到 ,视而不见的同时显层次。4 . 2标识系统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环境是对时序性有一定 的要求的场所 ,按照遗址在内容上的联系 ,让观众2011 年第 3 期李淑琴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初探53 节城市热岛效应 、行走舒适 、防滑 、安全性能高等特点。整个御道广场都采用了此种材料铺设 ,色 彩与丹凤门一致 ,将整个殿前区融为一体 ,可以感 受到盛世大唐之宏伟气象。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建 筑材料与历史遗迹的完美结合 ,又因高承载露骨 料透水地面具有较高的透水性 ,能够储存地下水 、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 体现了遗址、环境双保护的 特色。高承载植草地面主要应用于公园的停车场 , 既可以实现高绿化率 ,又可以满足交通承载的要 求 ,形成真正的绿色交通通道。高承载彩色压印艺术地面是一种整体成型的 产品 ,主要应用于公园的小园路 ,利用专用化学材 料提高抗压强度 ,物理性能优良 ,图案和颜色可以 任意组合 ,具有很强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4 . 4驳岸水系的驳岸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 一是自然式 驳岸 ,包括太液池护城河的主体部分的绝大部分 均为此种类型 ,二是遗址展示型生态驳岸 ,在太液 池西池周围的驳岸 ,结合考古发掘的情况对驳岸 遗址选择性的保护与展示 ,三是硬质的亲水平台 驳岸 ,传统驳岸的工程手段主要是将砖、石、混凝 土等材料用于加固水域的岸堤 、筑堰 、筑坝等 。但 是这些措施也会带来许多消极的后果 ,生硬的筑 岸会直接破坏河岸植被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 ,而 且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堤也隔断了护堤土体部分 与其外部空间部分的水气之间的交换和循环 。大 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通过生态驳岸的手法弥补了这 些缺点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根据水 系深度 ,水面宽度 ,地形特点设置了不同形式的自 然式生态驳岸。4 . 5微缩景观大明宫是唐代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代表了中 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 ,由此微缩景观成为大明 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一个主要亮点 。微缩景观的建 筑有 1 100 多座 ,除了各种宫殿 ,还有宫内的配套 住房以及围墙等等 ,按照 15 1 的比例微缩 ,建筑 样式是依照大明宫建筑群的复原图。在这里 ,有 高约 5 m 的大明宫前殿 ,低约 0 . 5 m 的普通宫女 住房 ,还有微缩的太液池 ,景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 做到真实处理 , 例如宫殿上的瓦片 , 虽然只有 2 cm 见方 ,但也是按照瓦片工艺烧制的。4 . 6水体从设计内容上 ,水系设计包括绿地内部复合 植物群落、景观建筑小品等基础元素的设计与处 理 。滨水区生态功能要求 ,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 成的 ,采用了自然化设计 ,通过模拟自然湖岸线的 自然生态群落结构 ,以植物造景为主体 ,运用天然 材料 ,结合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用乡土树种来 创造自然生趣活泼的滨水景观环境 ,结合西安当 地的地理气候条件 ,注重地被、花草 、低矮灌木与 高大乔木的层次与组合 ,陆域上 ,常绿树与落叶树 相结合 ,选用具有季相变化树种 ,综合考虑树种的 形色感 ,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 ,营造变化的天 际线及林冠线 。乔木选用柳树 、杨树、银杏、白蜡 等乡土树种 ,底层主要采用自然式的乔灌草复层 结构 ,选择了碧桃、红瑞木、紫叶李、珍珠梅 、锦带 花 、太平花、白三叶等 ,水域里 ,以地方性耐水或水 生植物为主 ,营造水滨的符合植物群落 ,将有生态 价值的荷花 、睡莲等水生植物应用于部分水边 ,绿 化与水融为一体。西池作为整个公园的景观焦点 ,运用现代手 法 ,围绕着自由的湖岸线分布着绚丽多彩的灯阵、 大型亲水广场、木平台 、表演舞台、弯曲的木栈道 以及优美的景观桥等 ,同时 ,也通过台地式广场 , 将临德殿至西池的轴线彰显出来 ,体现了皇家园 林的气派。东池及漕渠根据水岸线的特点分布了 林荫广场 、木栈道及娱乐、管理设施等 ,丰富了市 民文化休闲空间。4 . 7植物植物景观的设计关系到整体景观气势及空间 氛围 ,在整体的景观设计中占有前提与基础的角 色 ,并与建筑设计紧密地关联 ,因此植物景观设计 采用大量乔木 ,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 ,为保护古代 土层不被破坏 ,使用了界面模数控制下的预制树 池 ,种植竖向满足树阵种植的地形需要和自然的 排水坡度并满足总体规划的基本标高控制要求 。 殿前区绿化是唐长安城绿化的延续 ,主要种 植了槐树、柳树。绿化的同时又考虑到了市民休憩和组织大型活动的便利 。 宫殿区绿化配合密集建筑遗址景观 ,种类虽然不多 ,但是整体特色以松、竹为主 ,配合梅、梨、 桂等开花灌木做点缀 ,大器雍容 。宫苑区是大明宫主要的园林景区 ,花木茂盛 ,陕 西 林业科 技54 种类繁多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以及现场实际分区种植了包括牡丹园、菊园、梅园、玫瑰园、竹园、梨 园、杏园、桃园、柿园等大片园区 ,再现唐代皇家园 林胜景。宫墙东、南 、西、北四侧与城市道路之间均开 辟了保护及隔离绿带 , 种植槐树、柳树及灌木花 草 ,对遗址本体采用植物栽植 ,做了很好的保护。 总之 ,唐代诗篇和记载明确大明宫的整体园 林特色即大明宫的花草树木繁多 ,配置多样 ,尤以观赏果木突出 , 反映了当时唐人对植物的喜爱 。 一些来自南方和西域的花木也出现在了大明宫 里 ,说明唐人具有较高的花木培育水平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