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黄国萍1姚本先2(1池州学院教育系,池州2470002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241000)摘要从内部结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三个维度研究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模型,编制大学生孤独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 有效抽取1502名大学生进行孤独感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是一个包含内部结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复合体系,内部结构是一维的一般孤独感,纵向结构上包含短期孤独感与长期孤独感,横向结构上包含发展孤独感、生活孤独感、社交孤独感、师情孤独感、爱情孤独感、友情孤独感、亲情孤独感等7个因子。 大学生孤独感的内部结构模型、横向结构模型和复合结构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自编的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可以用于测量我国大学生的孤独感。 关键词孤独感;大学生;结构;维度;问卷编制分类号B844.2?本研究得到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xxSQRW149ZD)和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xxD33)的资助。 作者简介黄国萍,女,池州学院讲师,硕士,E-mail:yunmeng1979xx163.。 1引言孤独感已成为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影响因素(Cacioppo,Hawkley&Berntson,xx),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状态(Adam,et al,xx)。 孤独感对个体的影响呈“”形,在青年期达到顶峰(Pinquart&S?rensen,xx)。 正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普遍有较高水平的孤独感(李萌,xx)。 关于孤独感的结构与维度,国内外学者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他们往往把孤独感的产生限定在社会交往领域(Michela,Peplau&Weeks,1982;Doane&Adam,xx),并据此编制了各种孤独感测量工具。 Russell把孤独感视为单维度的情绪反应即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Vinceniz,1987),并编制了测量一般孤独感的UCLA孤独量表(Russell,1996)。 在UCLA孤独量表(第二版)的修订和使用过程中,Austin等人发现了孤独感的三因子模型友情孤独感、社交孤独感和归属孤独感(Hojat,1982;Austin,1983;Mcwhirter&Benedict,1990)。 Weiss把孤独分为两种类型社交孤独与情感孤独,Vincenzi和Grabosky设计了情绪社交孤独感量表(ESLI)旨在区分Weiss所提出的两种孤独感类型。 Kenh等编制的SELSA孤独感量表由亲情孤独、爱情孤独、社交孤独三个维度组成。 李艺敏等将孤独感的产生初步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把大学生孤独感分为社会孤独感、社交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和发展孤独感,并编制了测量问卷(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xx)。 Perlman对孤独从时间上作了区分,认为孤独既可以是短期的、暂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特质性的(Gerson&Perlman,1979)。 Young将孤独区分为长期性孤独、情境性孤独和暂时性孤独(Young&Rogers,1998)。 Gierveld把孤独分成三维强度、时程、情绪特征,设计了Rasch式孤独感量表(Gierveld&Tilburg,xx)。 文化对孤独感有着重要影响,留学生体验到三种孤独,即社交孤独、情感孤独和文化孤独(Sawir,Marginson,Deumert,Nyland&Ramia,xx)。 四十多年来,国内的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热度持续上升,但大多直接以国外的孤独感理论和测量工具为研究基础,而这些理论本身及测验结果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 目前,使用最广的UCLA孤独量表只能测量一般孤独感水平,不能全面反映个体孤独感的状况,更无法揭示群体孤独感的共性和规律,对孤独感辅导也不能提供更为细致的数据支持。 整合国内外孤独感结构理论及研究成果,从内部结构(一般孤独感)、纵向结构(短期孤独感与长期孤独感)和横向结构三个方面初步构建大学生孤独感的理论结构。 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编制大学生孤独感问卷,实施交叉验证,探索并检验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模型,以期建立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大学生孤独感状况的测量工具,详细和直观的展示大学生孤独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大学生孤独感干预和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方法2.1对象样本1从安徽省某两所高校随机抽取150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各50名,其中男生63人,女生87人。 抽取其中30人进行访谈。 样本2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大学的300名大学生进行小样本预测,有效被试250人,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38人。 样本3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安徽两所大学的500名大学生进行初测,有效样本495人,其中男生210人,女生285人。 样本4在五个省份的10所高校随机抽取170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有效问卷1502份,男生550人,女生952人,专科生529人,本科生652人,研究生321人。 其中600人同时施测校标问卷,有效数据513份,其中男生248人,女生265人。 将1502人的施测样本随机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先用一部分(751人)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构建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模型,然后用另一部分(751人)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所得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从而验证理论模型。 样本5在正式施测样本中抽取100名大学生进行重测,两次施测间隔一个月,有效被试73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23人。 2.2初测问卷的编制2.2.1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在开放式问卷中设计了两个项目在什么情景下,或发生什么事情时,你会感到孤独?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对样本1中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离线与在线两种形式对其中30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 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汇总,发现大学生孤独感在内容上主要涉及14大类遭遇挫折和困难而无助;生活贫困与经济拮据;被误解或不被理解;失恋;失去亲人或好友;无事可干;无人陪伴;被老师批评;生活压力太大;被出卖或背叛;面临重要选择;遭遇失败;与别人(亲人、恋人、好朋友、同学)闹矛盾;被人忽略、冷落或遗忘。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境,如初到陌生环境、生病、夜深人静时,想家时和想到未来时等。 这些情况或情景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不仅仅是人际交往领域,而且与个体的社会需要与社会比较密切相关。 2.2.2初测问卷的形成根据文献分析,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初步编制了77个项目的问卷。 每个项目按5级计分1=从不如此,2=很少如此,3=有时如此,4=经常如此,5=总是如此。 每个项目按照两个时间维度(“最近两周”与“多年以来”)分别进行填写。 为了降低问卷的表面效度,施测时问卷标题改为“大学生活体验问卷”。 为了保证问卷内容的代表性和全面性,没有按照理论构想对项目进行删减,而是以此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某大学的300名大学生(样本2)进行小样本预测。 根据鉴别力指数D和高低分组的差异性系数进行项目分析,将D0.05的项目删除,再次寻求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并根据理论构想对问卷的维度和项目顺序略作调整,最后形成的大学生孤独感预测问卷由56个项目组成。 抽取两所大学的500名大学生(样本3)进行预测。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公共因子。 根据因子分析和项目分析理论并结合理论构想修正大学生孤独感的项目,形成包含30个项目的大学生孤独感初测问卷。 2.3校标问卷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共20题,其中5个反向计分项目,高分表示孤独程度高,适用于大学生群体时系数为0.94(Russell,Cutrona,1999),此次测量中系数为0.87。 应用UCLA孤独量表考查自编问卷的效标效度。 2.4统计方法使用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效标效度分析和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Amos17.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3结果3.1问卷得分情况大学生孤独感问卷为5级计分,每个项目的分数范围为1-5分,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孤独感各因子得分为项目得分之和除以项目个数再乘以10,即Y=(X1+X2+Xn)/n*10,所以每个因子的得分范围都在10-50分之间,30分为中点分。 UCLA孤独量表为4级计分,每个项目的分数范围为1-4分,总分为各项目得分之和,范围是20-80,中点分为50分。 如表1所示,虽然短期孤独感总分、长期孤独感总分及孤独感总分上超过中点分的人数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在生活孤独感、师情孤独感因子上,分别有超过30%的大学生得分较高,在长期和短期爱情孤独感因子上,有超过63%的大学生得分较高。 如图1所示,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的平均得分主要集中在23-26分之间。 表1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得分情况(n n=1502)与UCLA孤独量表得分(n n=513)因子最小值最大值M SD超过中点分的比例%短期友情孤独感10.0050.0024.467.6627.5短期生活孤独感10.0050.0025.517.6130.3短期社交孤独感10.0050.0023.197.6520.8短期亲情孤独感10.0050.0019.158.3524.8短期发展孤独感10.0050.0022.618.3924.7短期师情孤独感10.0050.0026.178.2440.2短期爱情孤独感10.0050.0030.559.8564.5短期孤独感总分10.0044.6724.205.2824.4长期友情孤独感10.0050.0023.147.3620.5长期生活孤独感10.0050.0024.176.9332.4长期社交孤独感10.0050.0022.657.2618.3长期亲情孤独感10.0050.0019.268.4214.4长期发展孤独感10.0050.0021.068.0219.2长期师情孤独感10.0050.0024.708.0631.8长期爱情孤独感10.0050.0029.899.3363.0长期孤独感总分10.0044.3323.245.xx.5孤独感总分10.0044.5023.725.0010.7UCLA量表总分21.0072.0042.638.8321.8图1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得分图3.2问卷效度分析3.2.1项目区分度分析选取项目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以及“临界比率”(CR值)来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短期孤独感问卷中有5个项目的指数在0.320.40之间,其他83.3%项目指数均超过0.40;长期孤独感问卷中有7个项目的指数在0.310.40之间,有76.7%项目指数超过0.40。 30个项目的决断值在0.001水平上都达到了的显著性,项目的区分度非常理想。 3.2.2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样本4的第一部分样本进行初步的因子分析,30个项目在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两个时间维度上的因子负荷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两个维度确实存在。 因此,分别对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1)短期孤独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在短期孤独感维度的因子分析中,KMO系数0.89,球形检验2值6094.18(df=435,p0.001),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斜交旋转进行因子分析,抽取出7个公因子,解释总变异量的54.28(见表2)。 根据项目表述内容,7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友情孤独感、生活孤独感、社交孤独感、亲情孤独感、发展孤独感、师情孤独感和爱情孤独感。 表2大学生短期孤独感的因子分析表(n n=751)友情孤独感生活孤独感社交孤独感亲情孤独感发展孤独感师情孤独感爱情孤独感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a6.723a15.697a26.728a7.785a10.756a22.668a11.867a28.678a18.695a29.674a4.737a2.651a17.525a8.859a1.677a13.666a27.575a3.696a25.628a20.628a5.676a16.637a30.516a23.653a12.665a19.561a24.431a21.639a9.485a14.431特征根3.7473.1442.3471.8571.7611.7591.667贡献率%12.48910.4817.8246.1905.8715.8635.557 (2)长期孤独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在长期孤独感的因子分析中,KMO系数0.90,球形检验2值5950.36(df=435,p.001),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斜交旋转对30个项目进行分析,抽取出7个公因子,解释总变异的53.563%(见表3)。 7个因子包含的项目与短期孤独感各因子的项目一一对应。 7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友情孤独感、生活孤独感、社交孤独感、亲情孤独感、发展孤独感、师情孤独感和爱情孤独感。 表3大学生长期孤独感的因子分析表(n n=751)友情孤独感生活孤独感社交孤独感亲情孤独感发展孤独感师情孤独感爱情孤独感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项目载荷b6.723b19.666b26.666b4.756b2.704b17.668b11.867b1.707b18.627b27.650b7.750b10.699b20.628b8.859b5.664b16.617b29.599b3.626b25.646b22.525b21.639b15.606b30.511b23.587b28.607b13.587b24.497b12.558b9.356b14.385特征根3.4592.4412.4232.3141.9591.8651.607贡献率%11.5318.1388.0787.7126.5316.2155.3573.2.3验证性因子分析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大学生孤独感在横向结构上至少包含社交孤独感、发展孤独感、生活孤独感、亲情孤独感、友情孤独感、师情孤独感和爱情孤独感等因子。 在纵向结构上包含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 项目表述方式(王孟成,蔡炳光,吴艳,戴晓阳,xx;王淑娟,张建新,xx;顾红磊,王才康,xx)可能影响孤独感结构的稳定性。 自编问卷中的生活孤独感和社交孤独感两个因子共11个项目是反向表述。 在UCLA孤独感量表(第三版)的修订中发现,包含一般孤独感与两个方法因子的孤独感结构模型最为稳定(Russell,1996)。 因此,分别构建三种大学生孤独感结构假设模型。 图2是由7个一阶因子构成的大学生长期孤独感的横向结构模型。 图3是大学生短期孤独感的复合结构模型,7个横向结构因子共同负荷在短期孤独感因子上,并分别负荷在两个方法因子上。 图4是大学生短期孤独感的内部结构模型,30个项目共同负荷在短期孤独感因子上,并分别负荷在两个方法因子上。 短期孤独感的横向结构模型与图2相同,长期孤独感的复合结构模型和内部结构模型分别与图 3、图4相同。 如表4所示,6个模型的拟合结果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因此,大学生孤独感结构是如图5所示的包含内部结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复合结构体系,而且横向结构因子中都包含了一般孤独感这一相通的内部结构因子。 自编的大学生孤独感问卷既可以测量大学生的一般孤独感水平,也可以测量孤独感横向结构各因子水平或者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的水平。 如图5所示,研究得出的大学生孤独感结构既验证了前人对孤独感内部一维结构和纵向结构的认定,也很好的展示了大学生孤独感横向细分结构的合理性。 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择测量不同结构因子的水平。 长期生活孤独感b9e111b13e21b15e31b16e41b18e51b19e61长期社交孤独感b24e711b26e81b27e91b29e101b30e111长期亲情孤独感b3e1211b4e131b7e141b23e151长期发展孤独感b2e1611b10e171b25e181长期师情孤独感b17e1911b20e201b22e211长期爱情孤独感b8e2211b11e231长期友情孤独感b21e2411b14e251b12e261b6e271b5e281b1e291b28e301短期生活孤独感a9e111a13e21a15e31a16e41a18e51a19e61短期社交孤独感a24e711a26e81a27e91a29e101a30e111短期亲情孤独感a3e1211a4e131a7e141a23e151短期发展孤独感a2e1611a10e171a25e181短期师情孤独感a17e1911a20e201a22e211短期爱情孤独感a8e2211a11e231短期友情孤独感a21e2411a14e251a12e261a6e271a5e281a1e291a28e301短期孤独感11反向表述效应正向表述效应1图2大学生长期孤独感的横向结构模型图3大学生短期孤独感的复合结构模型a9e11a13e21a15e31a16e41a18e51a19e61a24e71a26e81a27e91a29e101a30e111a3e121a4e131a7e141a23e151a2e161a10e171a25e181a17e191a20e201a22e211a8e221a11e231a21e241a14e251a12e261a6e271a5e281a1e291a28e301反向表述效应短期孤独感正向表述效应111图4大学生短期孤独感的内部结构模型图5大学生孤独感结构图表4大学生孤独感结构模型的CFA拟合指数模型CMIN DFCMIN/DF RMRGFI AGFINFI IFINNFI CFIRMSEA M1518.183511.480.040.960.940.910.970.960.970.03M2456.743411.340.040.960.950.920.980.970.980.02M3497.003381.470.040.960.940.920.970.960.970.03M4589.483621.630.040.950.940.910.960.950.960.03M5578.293471.670.040.950.940.910.960.950.960.03M6559.663361.670.040.950.930.910.960.950.960.03备注M1是短期孤独感的横向结构模型,M2是短期孤独感的复合结构模型,M3是短期孤独感的内部结构模型,M4是长期孤独感的横向结构模型,M5是长期孤独感的复合结构模型,M6是长期孤独感的内部结构模型。 3.2.4效标效度分析UCLA孤独量表是在“孤独感社交领域”的假设基础上产生的,测量的是长期一般孤独感(Russell,1996;Borges,Prieto,Rihetti,Hernndez&Rodrguez,xx)。 如表5所示,UCLA孤独量表得分与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均显著相关;与长期孤独感各因子的相关水平总体上高于与短期孤独感各因子的相关,与社交孤独感、友情孤独感因子的相关高于与师情孤独感、发展孤独感、爱情孤独感因子的相关。 以上表明自编的大学生孤独感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 表5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与UCLA孤独量表得分的相关分析(r r)(n n=513)短期孤独感UCLA孤独量表总分长期孤独感UCLA孤独量表总分短期友情孤独感0.58*长期友情孤独感0.66*短期社交孤独感0.59*长期社交孤独感0.58*短期生活孤独感0.51*长期生活孤独感0.52*短期亲情孤独感0.40*长期亲情孤独感0.44*短期师情孤独感0.46*长期师情孤独感0.46*短期发展孤独感0.32*长期发展孤独感0.38*短期爱情孤独感0.24*长期爱情孤独感0.25*短期孤独感总分0.68*长期孤独感总分0.70*孤独感问卷总分0.72*注*p0.05,*p0.01,下同。 3.3问卷的信度分析如表6所示,虽然每个因子的项目数量较少,但各因子的系数均在0.540.94之间。 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高于两个分问卷的系数,两个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又高于各自内部横向结构因子的系数。 两个分问卷以及总问卷的重测信度非常高,短期孤独感维度各因子的重测信度低于长期孤独感对应因子的重测信度。 表6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n n=1502)和重测信度系数(n n=73)因子Cronbach系数重测信度r因子Cronbach系数重测信度r孤独感总问卷0.930.93*短期孤独感0.890.72*长期孤独感0.880.99*短期发展孤独感0.560.32*长期发展孤独感0.540.34*短期社交孤独感0.710.36*长期社交孤独感0.780.36*短期友情孤独感0.820.45*长期友情孤独感0.800.49*短期生活孤独感0.770.41*长期生活孤独感0.720.50*短期亲情孤独感0.720.13长期亲情孤独感0.720.46*短期师情孤独感0.610.38*长期师情孤独感0.690.44*短期爱情孤独感0.730.10长期爱情孤独感0.710.194讨论4.1大学生孤独感的水平如图1所示,虽然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的平均得分主要集中在23-26分之间,但每个因子上都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得分超过了中点分,孤独感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尤其是爱情孤独感、师情孤独感和生活孤独感的水平较高。 孤独感各因子的水平显示出鲜明的层次性。 4.2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模型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在纵向结构上对短期孤独感和长期孤独感的划分是正确的;两个纵向结构因子都包含发展孤独感等7个横向结构因子,横向结构因子中也都包含一般孤独感这一内部结构因子。 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模型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而且大学生孤独感内部结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都是稳定和可靠的。 4.2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信效度大学生孤独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都在0.540.94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多在0.300.99之间,以UCLA孤独量表为效标问卷,孤独感各因子的效标效度也比较理想。 表明自编问卷在评价大学生孤独感的实质内容上是较为有效的,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一份可靠的、适合于我国大学生的孤独感测量工具。 自编的大学生的孤独感问卷整合并验证了已有孤独感理论和测量工具,可以全面反映大学生的孤独感的状况,研究者可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使用一般孤独感水平或横向结构因子水平或纵向结构因子水平。 5结论孤独感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而且结构复杂,需要对其全面测量才能真正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的状况。 大学生孤独感的结构既是一个包含内部结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复合体系,也是一个包含两个方法因子和一般孤独感因子的一维结构。 细分孤独感的横向结构可以更好的研究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的变化趋势、层次特征和差异特点,进行纵向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的累积性和时程特点,而内部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一般孤独感的核心动力和共变性。 自编的大学生孤独感问卷可以全面测量我国大学生的孤独感。 在大学生孤独感测量中发现,大学生孤独感各因子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阶段性和共变性等特征,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以全面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孤独感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团体辅导方案。 研究中发现独处方式、归因类型等多个因素直接或间接对大学生孤独感形成重要影响,今后还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预防或疏导大学生孤独感的最佳途径。 此外,今后还需与时俱进的不断扩大样本的代表性和与大学生生活的贴近性,不断完善问卷结构。 参考文献Russell,D.W.,Cutrona,C.E. (1999)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1988)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286-287顾红磊,王才康 (xx)项目表述效应的统计控制:以中文版生活定向测验为例心理科学 (05),1247-1253李萌 (xx)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分析及教育引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邮电大学李艺敏,蒋艳菊,李新旺 (xx)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心理科学 (02),465-468王孟成,蔡炳光,吴艳,等 (xx)项目表述方法对中文Rosenberg自尊量表因子结构的影响心理学探新 (03),63-68王淑娟,张建新 (xx)心理测验中正反向表述项目对量表效度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05),554-556Adam,K.E.,Chyu,L.,Hoyt,T.L.,et al. (xx).Adverse adolescentrelationship historiesand youngadult health:cumulative effectsof loneliness,low parentalsupport,relationship instability,intimate partnerviolence,and loss.J AdolescHealth,49 (3),278-286.Austin,B.A. (1983).Factorial structure of theUCLA lonelinessscale.Psychological Reports,53 (3),883-889.Borges,A.,Prieto,P.,Rihetti,G.,et al. (xx).Cross validity of theUCLA LonelinessScale factorization.Psicothema,20 (4),924-927.Cacioppo,T.J.,Hawkley,C.L.,Berntson,G.G. (xx).The anatomyof loneliness.Current Directionsin PsychologicalScience,12 (24),71-74 (4).Doane,D.L.,Adam,K.E. (xx).Loneliness andcortisol:momentary,day-to-day,and traitassociations.Psychoneuroendocrinology,35 (3),430-441.Gerson,A.C.,Perlman,D. (1979).Loneliness andexpressive munication.Journal ofAbnormal Psychology,88 (3),258-261.Gierveld,J.J.,Tilburg,T.V. (xx).A6-Item Scalefor Overall,Emotional,and SocialLoneliness:Confirmatory Testson SurveyData.Research onAging,28 (5),582-598.Hojat,M. (1982).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of theUCLA LonelinessScale:A studywith Iranian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al and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42 (3),917-925.Mcwhirter,Benedict,T. (1990).Loneliness:A Reviewof CurrentLiterature,With Implicationsfor Counselingand Research.Journal ofCounseling&Development,68 (4),417422.Michela,L.J.,Peplau,L.,Weeks,G.D. (1982).Perceived dimensionsof attributionsfor loneliness.J PERSSOC Psychol,43 (5),929-936.Pinquart,M.,S?rensen,S. (xx).Risk factorsfor lonelinessin adulthoodand oldage-a meta-analysis.Advances inPsychology Research,19 (15),111-143.Russell,D. (1996).UCLA LonelinessScale(Version3):Reliability,Validity,and FactorStructure.Journal ofPersonality Assessment,66 (1),20-40.Sawir,E.,Marginson,S.,Deumert,A.,et al. (xx).Loneliness andInternational Students:An AustralianStudy.Journal ofStudies inInternational Education,12 (2),148-180.Vinceniz,H.G. (1987).Measuring theemotional/social aspectsof lonelinessand isolation.Journal ofSocial Behaviorand Personality,2 (2),257-270.Young,K.S.,Rogers,R.C. (1998).The relationshipbetween depressionand Interaddiction.Cyberpsychology&Behavior,1 (1),25-28.Development andreliability and validityof the college studentsloneliness QuestionnaireHuang Guoping1,Yao BenXian21Department ofeducation,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2470002School ofeducational science,Anhui 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0Abstract Todevelop the College Studentsloneliness Questionnaire,and testits reliabilityand validity,so asto explorethe structureof college studentsloneliness fromthe internalstructure,horizontal structureand verticalstructure threeaspects.The lonelinessof11502college studentswas measuredby usingtheCollegeStudentsloneliness Questionnaire.The resultsshowed thatthe structureof college studentsloneliness wasa plexsystem containingthe internalstructure,horizontal structureand verticalstructure.The internalstructureofcollege studentsloneliness wasa one-dimensional generalloneliness.The longitudinalstructure includedshort-term lonelinessand long-term loneliness.The transversestructure included7factors,development loneliness,life loneliness,social loneliness,teacher-emotion loneliness,romance loneliness,friendship lonelinessand family-affection loneliness.The entirefitting indexof allthe modelsmet therequirement ofpsychometric ofthe internalstructure model,the transversestructure modeland plexstructure.The 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collegestudentsloneliness questionnairewere good.And itcould beused asan effectiveand reliabletool forevaluating lonelinessin Chinesecollegestudents.Key wordslon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教育讲师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教育网络培训学院课件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在2025年农村电商市场布局研究
- 狼王梦课件教学课件
- 安全教育日常培训表格课件
- 滴水工程助学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平台的培训课件
- 粮油储检面试题库及答案
- 历史文化面试题库及答案
- 理科单招面试题库及答案
- 应知应会质量管理
- 营业执照模板
-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
-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国家防灾科学城建设实施方案
- 国土空间规划-学习分享PPT幻灯片课件(PPT 37页)
- 食品物料的基本物理特征
- (高清版)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JGJ12-2019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jtt617-2018
- 输煤栈桥施工方案
- 碳纤维、钢板加固板计算表(根据2013版加固规范 编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