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我是邯郸市二十五中学的郗静波,我说课的内容是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民俗单元,意图带领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间文化,学会欣赏民俗。二、说学生。本文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又是大家之作,堪称民俗文化作品中的经典。但对初中生来说,地域的差异和审美阅历的不足,使他们对大俗中的大美很隔膜。而大家之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语言风格又使他们很难一下捕捉到文章内蕴之美。教师必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带领他们走进文本,再寻找合适的出口,走出文本,走向生活。三、说思路。基于上述原因,本课的授课思路是,民俗为主线,文本为依托,人性之美为内涵,民俗与生活为外延。几进几出,最终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四、说目标。1、 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感受当地浓郁的民俗风情。2、 揣摩文章重点词句,领略歌会独特魅力。3、 学会解读民俗,热爱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其中,第2点、第3点为重点,第3点为难点。五、说流程。流程主要有八个板块。1、 导入新课,引出民俗文化。2、 整体把握,概括歌会画面。3、 重点研读,感受歌会形式。4、 欣赏品味,探究歌会魅力。5、 对话作者,挖掘民俗内涵。6、 对话自己,思索民俗意义。六、具体说明。1. 导入新课,引出民俗文化。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昆明的温暖,丽江的静谧,西双版纳的多彩,梅里雪山的神奇,处处使人流连忘返。而更让我们驻足的,是这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沈从文,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领略他的笔下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这样,开宗明义,直击民俗主题。之后,让学生了解作者,让学生注意到沈从文文学造诣之高,为下面他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埋下伏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中圈画生僻字,之后谈初读后的第一感觉,简述歌会印象,让学生注意为下面进一步了解歌会作铺垫。2. 整体把握,概括歌会画面。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概括歌会的三幅画面,对课文思路有一个整体把握。问题设计如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三种不同场合的歌会画面,来表现歌会的盛大壮观。这是三幅怎样的画面?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用“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怎样唱歌”的结构形式来概括表述。概括过程中,注意学生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提炼和整合。之后,让学生从唱歌人、唱歌地点两个角度总结云南歌会的特点,让他们注意到唱歌人的广泛性和唱歌地点的随处可见。在此基础上,我总结:所以,云南的歌会,天地就是大舞台,人人都是歌唱者、时时唱、处处唱。这种天地同唱的壮观,就是云南歌会的风情画面。这次对歌会的感受,是对初读印象的加深。3. 重点研读,感受歌会形式。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比较歌会的三种不同形式,再次品味歌会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关注到歌会形式的不同,我在对歌、漫歌、传歌的“对”“漫”“传”三个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研读文本,说出对它们的理解,并在文中找出相关依据。“对”字的理解,从文本中的“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时押韵”“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可以看到,“对”有对抗赛的性质。之后,我让同学们看刘三姐的对歌视频,直观感受男女对歌场面的热烈场面,让他们感受到对歌场面的热烈美。“漫”字的理解。从文中的“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可以看到,“漫”是无拘无束,随意之意,赶马女孩在山路上无拘无束地放歌,具有一种自由自在的随意之美和不经装饰的“淳朴本色美”“传”字的理解。从文中的“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唱和相续”“传歌”“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可以看到,“传”是传递,传承之意,传歌场面具有一种热情壮观之美。在此基础上,我总结:三幅画面,三种歌唱方式:对,是对抗,是比赛。青年男女在山野精彩对歌,比的是才情,赛的是智慧。漫,是无拘无束,是自由自在。赶马女孩在山路即兴漫歌,抒发的是心情,展现的是自由自在的天性。传,是传递,是传承。男女老幼在山寨热闹传歌,传递的是热情,传承的是文化。然后追问,从歌会的形式和内容看,云南歌会又有怎样的特点?对学生的回答,我再次总结:对歌、漫歌、传歌,情歌、山歌、生活的歌,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这就组成了云南歌会多彩活泼的风俗画卷。这样,学生第三次感受了云南歌会的民族特色。4.欣赏品味,探究歌会魅力。这一环节是对上面三次歌会印象的升华。我这样引导学生:沈从文的伟大就在于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关注一片独特的地域和一个独特的群体,感受他们一种独特的美丽。你发现他们独特的美丽了吗?引导他们从文本中找出云南歌会的独特魅力。我先用一句我最喜欢的语言,做一个示范。这是一句很多人都会忽视的话。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的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 看似平淡,但学生一旦注意到 “赶火车”“进城”与“向例” “老马”“慢吞吞”之间的矛盾,就可以品味出云南的赶马女孩的悠闲自得和无拘无束,这是一种与我们的紧张节奏和焦虑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的生活态度。然后我套用一个句式来抒发感慨:从向例、慢吞吞、老马(原文)我可以看出,这里的生活多么惬意!你看赶马女孩的悠闲自在,有一种蓝天白云般的美丽!之后,让学生自由阅读,圈点勾画,赏析品评,最后全班交流。希望他们能够发现: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三个对手”的智慧美,劳动中成长起来的健康美,打秋千“平梁”的勇敢美,大声唱出自己热情的奔放美,或者环境描写中明媚蓝天与“粉蓝色报春花”相映的纯净美等等。当他们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我会配乐朗读一段课文,让他们把这份美的感悟在朗读中沉淀于心。5.对话作者,挖掘民俗内涵。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歌会这种民俗的内蕴,并了解沈从文的文学风格。我用这一句话引导他们思索:“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让他们发现作者对云南歌会的评价是“生命的颂歌”,让后引导他们讨论,什么样的生命是沈从文歌颂的?结合活字理解一下。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我总结:活,就是鲜活生动,生机勃勃。体现在本文中,就是这些来自民间的人们身上的这种未经世俗目光浸染的纯朴自然,这种未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挤压的自由自在。就是他们热爱生活,歌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和活力。这是沈从文一贯追求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他的这种文学追求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课下可以阅读他的长篇小说边城,从中找到更多鲜活生命的影子。然后,让他们齐读这段文字,让这种对生命的理解根植于心。6.对话自己,思索民俗意义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的反思环节,引导他们将关注的目光由课内引向生活。这一段话分为两部分。(前)课文就要学完了,但我们对民俗的思索材刚刚开始。如果说云南的歌会让我们感受了如天籁般的民歌演唱和如鲜花般的鲜活生命,那么,我国那么多的民俗,我们又能看到些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感悟。最后,让我们再看一组图片,在图片与图片的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甜品考试题及答案
- 天津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
- 角膜再生微环境调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高压电工复审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级健康管理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级化工仪表维修工业务理论知识题库与答案
- 远程实时指导-洞察及研究
- 西藏养护工程管理办法
- bt项目公司管理办法
- 电气师属地管理办法
- CRD法、CD法、三台阶法、台阶法工程施工程序示意图
- 医院信息安全与保密承诺书2篇
- 物料分类账详解
- 康复护理学-康复评定认知功能评定
- 泰来2井三级井喷事故分解析
- 船舶常用英语名称
- 超市标准商品分类表
- 《导游业务》教案资料.docx
- 最全的食物相克表(打印版)
- 河南省科技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