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ppt_第1页
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ppt_第2页
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ppt_第3页
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ppt_第4页
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 主讲人 第一节文书制度 一 诏敕和奏章二 国家机关之间的公文形式三 文书工作制度 一 诏敕和奏章 奏章是一种特定 专用的文书体裁 是臣下通过文书形式向君主奏报请示和反映情况的重要手段 君主通过臣工的奏事了解军政讯息后 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命 称为 诏敕 总结历代的奏事文种 主要有章 表 书 启 议 疏 封事 奏 状 记 露布等 至明清 诏敕文书种类有诏 诰 制 册文 谕 书 符 令 檄九种形式 奏章 乾隆诏书 册封诏书 二 国家机关之间的公文形式 一 上行文书形式下级官吏和官府衙门 向上级官员和官府衙门请示 汇报政务的文书 根据事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 又形成诸多的文种 二 平行文书形式是同级官吏以及对同级和无隶属关系的官府衙门之间 相互通知 移送 质询等政务往来所使用的文书 三 下行文书是上级官吏和官府衙门 向下级官吏和官府衙门布置任务和发布指示的文书 其形式有宣 札 谕 符 帖 移 牌 票 檄 告示等 分别用于不同的等级和不同的政务 三 文书工作制度 历代都设有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管理 有固定的工作程式和严格的法律规定 文书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是拟制誊写 签押用印 负责人判署 照刷磨勘 投递驿传 登记立卷 移交和保管等 每一项工作程序都有专人负责 可以保证文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也能够互相监督 完善保密制度 第二节玺印符节制度 一 玺印制度二 符节制度三 玺印符节的管理制度 一 玺印制度 一 皇帝玺宝秦汉皇帝有六玺 隋以后确立皇帝使用八玺的制度 至明初皇帝已经增至17枚玺 宝 清初进一步增至39枚 乾隆时定制 确定为御宝35枚 皇帝的御玺铭文不同 其用途也不同 进而将不同的诏敕区别开来 以保证诏敕内容的严谨 巡狩天下之宝 通高13 3cm 印面15 3x15 3cm 青玉质 交龙钮 据 交泰殿宝谱 此宝作 以从省方 之用 秦传国玉玺 秦传国玺印文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年代 公元前238年左右 热释光测试距今约2250年 材质 陕西蓝田玉 木纹血丝玉 形制 坛式钮 覆斗式 纹饰 浮雕虎面纹 玄鸟纹 书体 鸟虫篆字 印文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规格 高4 3厘米 底宽5 6 5 6厘米 顶宽3 3厘米 重量 360克 色泽 晶莹温润 绿中泛青 玉体木纹 血丝清晰可见 部分已钙化 呈鸡骨白色 撰文 李斯 时为秦王客卿 玉工 王孙寿 时为咸阳琢玉大家 二 官员印信一切官员都必须按照其官品 官衔以区别其用印的型质 轻重 大小和文字 借以区分其地位的高低和规定职权的范围 有比较规范的官印制作 颁发 使用和管理制度 小厩南田 铜印 小厩南田 印面 小厩南田 铜印 印面2 2 2 2cm 通高1 2cm 印铜铸 方形 瓦纽 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及边栏 印文为秦篆字体 白文 右上起交叉读 小厩南田 四字 印文中之 田 即指田官 秦简有 大田 之官 吕氏春秋 勿躬 亦有 垦田大邑 辟土艺粟 尽地力之利 臣不如宁 请置以为大田 之句 小厩南田 铜印为秦王朝管理小厩官田的田官之印 右公田印 铜印印纽 右公田印 铜印印面 右公田印 铜印 印面2 1 2 2cm 通高1 6cm 印铜铸 方形 鼻纽 印面有阴文界格 呈田字格式 印文为秦篆字体 白文 两竖行排列 右上起顺读 右公田印 四字 右公田印 铜印为秦王朝管理公田的官吏之印 灋 法 丘左尉 铜印印纽 灋 法 丘左尉 印面 灋 法 丘左尉 銅印 印面2 4 2 4cm 通高1 1cm 印銅鑄 方形 鼻紐 印面有陰線十字界格及邊欄 印文為秦篆字体 白文 兩橫行排列 右上起橫讀 灋 法 丘左尉 四字 為秦王朝官印 中官徒府 銅印印鈕 中官徒府 銅印印面 中官徒府 銅印 印面2 3 2 3cm 通高1 5cm 印銅鑄 方形 鼻紐 印面有陰線十字界格及邊欄 印文為秦篆字体 白文 兩豎行排列 右上起順讀 中官徒府 四字 中官徒府 銅印為秦王朝官印 修武庫印 銅印印钮 修武庫印 銅印印面 修武庫印 銅印 印面1 7 2 2cm 通高0 9cm 印銅鑄 長方形 鼻紐 印面有陽線十字界格及邊欄 印文為秦篆字体 白文 右上起交叉讀 修武庫印 四字 庫為掌管武器及車的機構 其主管官吏稱庫嗇夫 秦律雜抄 即載 稟卒兵 不完善 繕 丞 庫嗇夫 修武庫印 銅印為秦王朝庫嗇夫所用之官印 白水弋丞 銅印印钮 白水弋丞 銅印印面 白水弋丞 銅印 印面邊長2 5cm 印台厚0 6cm 印銅鑄 方形 蛇紐 印面有陰線十字界格 印文保留有秦篆風格 白文 兩豎行排列 右上起順讀 白水弋丞 四字 此印是武帝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 以前之官印 尚有秦官印遺風 楚永苍丞 铜印 楚永苍丞 印面 楚永苍丞 铜印 印面2 1 2 1cm 通高1 5cm 印铜铸 方形 鼻纽 印文为汉篆字体 白文 两竖行排列 右上起顺读 楚永苍丞 四字 印文中之 楚 系指西汉时之楚王国 汉书 地理志 载 楚国 高帝置 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 黄龙元年复故 汉书 楚元王传 亦载 楚元王刘交 高帝弟 汉六年 立交为楚王 王薜郡 东海 彭城三十六县 楚永苍丞 铜印为西汉时王国官印 山陽尉丞 銅印 山阳尉丞 铜印印面 山阳尉丞 铜印 印面2 3 2 2cm 通高2 0cm 印铜铸 方形 瓦纽 印文为汉篆字体 白文 两竖行排列 右上起顺读 山阳尉丞 四字 山阳为郡名 汉书 地理志 载 山阳郡 故梁 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 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 此印为汉武帝建元五年 公元前136年 以后山阳郡都尉佐官之印 海鹽右丞 銅印 海鹽右丞 銅印印面 海鹽右丞 銅印 印面2 2 2 2cm 通高1 9cm 印銅鑄 方形 瓦紐 印文為漢篆字体 白文 兩橫行排列 右上起橫讀 海鹽右丞 四字 海鹽 系秦漢時之縣名 漢書 地理志 會稽郡下中載 海鹽 故武原 有鹽官 此為西漢時官印 渭成令印 銅印 渭成令印 銅印印面 渭成令印 銅印 印面2 3 2 3cm 通高1 9cm 印銅鑄 方形 鼻紐 印文為漢篆字体 白文 兩豎行排列 右上起順讀 渭成令印 四字 令印 二字末筆下折 為西漢印文特點 此為西漢時縣官印 常樂蒼龍曲侯 銅印 昌威德男家丞 銅印 昌威德男家丞 銅印印面 昌威德男家丞 銅印 印面2 3 2 3cm 通高1 8cm 印銅鑄 方形 瓦紐 印文為漢篆字体 白文 六字三豎行排列 右上起順讀 昌威德男家丞 此為新莽時封爵屬官印 印文中之 男 系指男爵 為公 侯 伯 子 男五等爵之一 漢書 王莽傳 載 于是封者高為侯伯 次為子男 當賜爵為關內侯者 更名曰附城 凡數百人 始建國元年 公元9年 封王氏齊縗之属为侯 大功为伯 小功为子 缌麻为男 其女为任 男以 睦 女以 隆 为号焉 皆授印韍 王莽時的封爵實是虛銜 王莽纂漢 襲取五德終始之說 標榜自己受命于天 神化其政權 他依 周官 王制 之文更改官制 廢除漢爵制 制定五等爵制與四等封地制 為其政權之合理性找尋歷史依據 常樂蒼龍曲侯 銅印印面 常樂蒼龍曲侯 銅印 印面2 3 2 3cm 通高2 2cm 印銅鑄 方形 龜紐 印文為漢篆字体 六字三豎行排列 右上起順讀 常樂蒼龍曲侯 此為新莽時太衛屬官之印 唐代柏仁县石制官印 印面边长56 56mm 通高30mm方形 柱钮 印文为 柏仁县之印 少见 精美 据 旧唐书 载 汉柏仁县 至隋不改 武德元年 置东龙州 领柏仁县 四年 平窦建德 县属赵州 贞观初 属邢州 天宝元年 改为尧山 唐代柏仁县铜制官印官匣 各地出土的唐代官印 隋唐官印传世者较少 到唐代更由于制度规定上缴废印 一律送至礼部员外郎 先在厅前的大石上碎其文字然后再销废 见宋代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 故传世稀少 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 铜印 宋北宋长5 5厘米 宽5 3厘米 高4 2厘米 此印背刻 太平兴国六年八月铸 即公元981年所铸 神卫 是北宋禁军主力部队之一 属侍卫司步军 与 捧日 天武 龙卫 3支部队并为上四军 充作皇帝卫队 都 是禁军基层编制 百人为都 五都为指挥 五指挥为军 十军为厢 厢分左厢 右厢 此印即为 神卫 左厢所辖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的印信 拱圣下千都虞侯朱记 铜印 宋北宋长5 5厘米 宽5 4厘米 高5 7厘米 此方铜印为禁军官印之一 北宋初年 宋太祖抽调地方精锐士兵补充禁军 长年驻守京城及附近地区 使地方军队实力大为削弱 无法与中央抗衡 为加强对禁军的直接控制 不设最高军职 殿前司由都指挥使主管 侍卫司分别由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主管 三个都指挥使均由皇帝任命 号称 三衙 拱圣 为侍卫司马军所辖部队之一 宋太宗时建立 拥有21个指挥 每一指挥编制为500人 驻守京城 都虞侯是这支部队的副长官 嘉兴府驻札殿前司金山水军第二将 明代紫铜印 永乐元年四月礼部造 印纹是途易守御声所百户印 洪武十年五月礼部造信阳县印 铜质 印纽缺失 篆书印文 明代官印 吏部文选清吏司之印 精炼黄铜质 九叠篆文 印背有文字 洪武年 礼部造等文字 锦衣卫木印 明印面边宽11 5厘米 印面厚1厘米 通高4厘米此印缩肩平纽 有部分裂纹 印面篆刻 锦衣卫印 背面刻 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 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卫侦察机关 始建于洪武十五年 公元1382年 专门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 是皇帝的侍卫与耳目 与明王朝相伴始终 明初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 以刑部 都察院 大理寺分典刑狱 称三法司 让其互相制约 如遇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结案 这枚木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 清代察哈尔都统铜质官印 清代永顺宣慰使官印 清同治三年九月礼部造 黑龙江城管理库玛尔鄂伦春协领铃记 黄铜官印 清同治三年九月礼部造 黑龙江城管理库玛尔鄂伦春协领铃记 黄铜官印 清代永顺宣慰使官印 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关防 近代1908年纵9 5厘米 横5 7厘米 高1 5厘米 柄长10 2厘米 铜质 铸造 背面镌刻汉 满文对照字样 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关防礼部造 一侧刻 光字两千三百八十二号 一侧刻 光绪三十四年三月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 设立于1898年7月 它是 百日维新 的成果之一 也是变法失败后唯一保留的新政措施 在顽固派统治下 只开办了诗 书 易 礼四堂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停办 1902年复校 1910年改设课程为经 法 文 格致 农 工 商七科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04年至1912年5月 学堂负责人称总监督 其所用印鉴称 关防 这枚关防是1908年上任的学堂总监督刘廷琛使用的 二 符节制度 符是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 可以用于身份证明 作为出入国境 关卡 军营 要塞的凭证 又可以作为传达命令 调遣兵将的信物 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 用于代表君主出征 节制方面事务 监察 办理重大案件 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 主要有调动符节 邮传符节 身份符节 专使符节等 有发放 使用 保管等在内的一套较完备的管理制度 三 玺印符节的管理制度 历代在保管 使用 发放 制作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不但使官员的任免有了严格的手续 也加强了文书工作的严谨性 更重要的是确立了权力体系 符节玺印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权威的体现物 苏武牧羊 历史典故之一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 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 苏武饥渴难忍 就吃雪和旃毛维生 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 苏武更是不为所动 依旧手持汉朝符节 牧羊为生 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管子君臣上 符节 印玺 典法 策籍 尹知章注 符节 印玺 所以示其信也 剖符 或叫 剖竹 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 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 将符节剖分为二 君臣各执一半 作为信守的约证 叫做 剖符 用铜或竹 木制成 上刻有字 第十一章复习思考题 1 简述诏敕和奏章的主要种类及用途2 简述上行文书的主要文种及用途3 简述平行文书的主要文种及用途4 简述下行文书的主要文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