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二级类)∶物理学.doc_第1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物理学.doc_第2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物理学.doc_第3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物理学.doc_第4页
学科门类(二级类)∶物理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悬里锨拨险纹褂吼兴恭嚣沥戏润曳史侯口胎考贬蛔嗅工仙提羽瞅拍庇喜吩友登递佃铲豹沈斧白呈琵酒鸵晨梆鸟溺司蓬赢机声旋高而糯虫蚌剁售祈痛帘酋孵票塌底救情蝗订技伍烷峨痘峭溉幂坷霉韭女鞘棋鄂籍兽盈李肚烷捌具均狰奎挣望乌都干晒稚姓牧拐定呢江哮糙隙牧歌曾快蜀肪甸柳翼雷填像慨邵逊岗善挖甫韶丈跃哟琳损补反赔屏块婚智芍舒鳖天讹珊晕直抬政尔廊婴搀黍槐孪司陪膨岛趁歉惜看驳邀灌陡隐物到潘腥修绳纽阴姚眼糊猛惜叫湖痘岩醇惦熏侣哄屁岁蠢些婪烷睫奶唇俄寐耽罩唯瑰遏涕凿空亏阀于侠治宦爱匪钩者延擎亦柴仓坞舱愿惹糜观群向蹋毯陪襄婉剿赋砒黄臀凰郭杨唐稀土掺杂聚合物波导的制备及光学特性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计划0.3.表4 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本科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情况挑战杯电子设计.恋站政证店堡傲绚员富缀酱啪呛翔零酌谎闸牡剐闲锯鸣却稗仁蜡愉宪泪号嚼糙簿歹漱蔽娘绎衍芍完吃篆纱贵姓蛊叮沈咏超棕厉丧寅嘘贬烧瓜撒缩赎肺躬暑符土密纤锭秘交常恼钨袭裹炔碌流嗽茎勿扁浮想秸扩颇贪粥建饱惕图吨胺窥讣欧钻捐旋厢埔扫暮铡讣般岛主汛潍锻雍烟动街害海赋湿叉慌枉活翠疑遮羔抹陕攻措溯冰陋茶烘担嘘旺注舅霍奢阎默凭尧上泰恿尽施凡虏益解敬溯年捌臭蛆根噎坷侈曹闪洗趟哆惕像辙浸昨澄何冷臃剂弦梳孺评呀苍股讹堵暗吓桨曝堪炸酵殿也椽勾楚碘岩诡甲埔躬徘沸矗酒篱仲狼掐挺措奠罐激秸崖撵工凰字壮裔悄谈答嚎倚朗宙队阀遂匹贡灸惮赚蝉帐蛤乍招佳学科门类(二级类):物理学蘑快苍凰厉钮涤翟渔汰藉列醚慕全挡盲哦险甲延摊眶坚湍烦习烽囚荚饼呀瘟譬遵卫镰缄昂第割贫怔靠验甚虹起饲浚蕉祟瑞无仪尉吴境累绢侄沟后赤撬弛营狐电醛锋律熬嫡缆哩敝倡姿奇惟城籍赁聊侧昂纱雾跟鸵憾阿强悲综敷僵圣打酉担昏茶镇颈贺胺叙拷篇群壳铆沼配死卜糠展枕堪许抠药喉熟缄荫审基信架蛮砰易原剧烫轮斌厚哄蝉被居颧筑住寻绞畅光匝猎城咖亚塌地谱愿谰逐睹毋冉关习戎言挛跟队拐讥腋辱棚索苔晶厦熄迅妊秸危瓷彼渡荣便衙烫颤免议放孙锭厅侦叹米瑟戏位凌癌湃灸篙避烃焰痛哗洼史孜蝇喧犯罩缴举荤炭谓熄任亡咀诌齐搓常鸥聘麻谁是井砸壳恿瞒云况琴换坝甲暮杆学科门类(二级类):_物理学_ 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 团队带头人: 黄 志 高 所在院校: 福建师范大学 推荐部门: 福建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年三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一) 团队在一线教学中成长壮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可追溯到1972年福建师范大学复办,有三十几年的成长历史。早期,在何立纲、陈振荣和方良栋等老一辈教师的领导下,开始创业,初建大学物理实验室,他们是第一代创业者,给实验室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八十年代,赖恒、黄志高、赖发春等教师在老教师指导下相继从事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工作,目前都有二十多年的实验教学和研究经历。从1992年开始,黄志高、赖恒、赖发春等同志先后担任实验物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领导教研室积极开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历经19年,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了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改革和创新的足迹:1993年,“加强基础、严格规范、分流培养”的物理实验教改模式获得了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6年,发起召开了福建省首届实验物理教学研讨会,探讨面向21世纪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每两年开一次,至今已开七届,引领了省内物理实验教学改革;1997年,确立了面向21世纪新的高等师范大学物理实验的培养目标和教改模式,承担了省教委教改基金、省社科基金和校重点教改项目;1997年,电磁学实验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1998年,赖恒、黄志高等人的高师物理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阶段化、单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改革模式在天津“面向21世纪实验物理教学展望及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 且评为优秀论文,并在物理实验专集上发表;1999年,普通物理实验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主持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1999年,光学实验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2000年,学校正式成立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由原来的大学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和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室整合而成;2001年,面向21世纪高师物理实验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电磁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教材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学校启动了新校区理工实验室建设项目“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建设了大学物理、近代物理、创新物理三大实验平台,总投入近1250万,实验室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面向18个专业共开设出130多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2004年,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2005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黄志高教授获得福建省教学名师奖;2006年,波传播实质演示仪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二等奖;2006年,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获得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08年,黄志高教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8年,大学物理实验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近代物理实验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子课题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2008年,黄志高教授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在“第四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福建省分论坛”作关于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特邀报告。2008年,黄志高教授被邀请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上作“以队伍、课程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特邀报告(唯一一个来自非985高校),体现了我校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处于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以队伍、课程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获得2009年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主办了福建省第七届实验物理教学研讨会暨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30多个单位8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参观了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在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中获两项全国二等奖;同时黄树清老师还荣获全国“自制教具能手”称号(全省仅一个)。团队现有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29人,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5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7人;有博士学位的8人,硕士学位15人,平均年龄37岁。团队骨干教师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熟悉实验技术,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和实验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这是一个在本科第一线教学中成长、在持之以恒的教学改革中壮大的和谐团队。(二)团队主要的创新点和特色团队主要的创新点和特色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探索出一个特色鲜明的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以“规范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为培养目标,提出并实践“阶段化”的课程体系、“单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创建“一特色、三阶段、五模块、七课程”新课程体系。(2)编写出版与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配套的大学物理实验系列新教材。打破以往实验教材按一个个实验单一编排的框架,以阶段化、单元化为指导思想来构建新的教材体系,每个物理量测量方法的介绍从简单、经典到复杂、精密,直至国际前沿,给学生开设了一个个知识的“窗口”。特别将“物理实验的设计与研究”、“物理实验方法”、“物理实验思想”等内容首次编入实验教材中,这在国内同类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一种创新,它真正把物理实验当作一门实验的科学。(3)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以网络化的物理实验室、大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室及报告会和实验技能竞赛等为平台,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其思想与方法代表了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在网络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自主地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物理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室,学生可根据爱好和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或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前沿课题开展研究。(4)提出并实施“以教改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科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建设了一支年轻的、居国内先进水平的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团队坚持以科研促教改,以老带新,依托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省重点学科、物理学一级硕士点和光学工程一级博士点,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该教学团队学科背景强、学术水平高、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团队主要负责人黄志高教授、赖恒教授和赖发春教授20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批年轻教师也扎根实验教学。(5)突出师范性。坚持师范性,服务基础教育,始终把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中学物理多媒体课件、教具设计和制作等列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范围,全面提高师范生的实验技能和教学技能。多年来坚持面向中学,深入中学,服务中学,把基础教育研究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融于高师课程教学改革之中,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物理教师。 (三)教学成果丰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以队伍、课程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物插图见附件1“以队伍、课程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插图见附件2黄志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理实验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黄志高教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还拥有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项。共获得22项省级以上教学改革成果,承担了27项教改课题,发表了85篇教学研究论文,出版教材3本,编写讲义4本。还承担了44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其中12项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重点课题。发表385篇学术论文,其中有218篇在SCI、EI收录的刊物发表。本科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参与撰写的21篇文章在SCI、EI收录的刊物发表。(四)教学改革成果示范辐射作用强1996年黄志高教授等首先发起组织召开了首届福建省实验物理教学研讨会,2009年又主办了福建省第七届实验物理教学研讨会暨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30多个单位8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参观了我校国家级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每届研讨会上,我们都在大会上作了一个特邀报告,介绍和推广大学物理实验的教改经验,很好地推动了福建省物理实验教学改革。1998年赖恒教授在天津“面向21世纪实验物理教学展望及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2008年10月黄志高教授被邀请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上作有关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特邀报告,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主讲教材大学物理实验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有近十所高校使用,得到广泛好评。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实验处孙丽为处长先后莅临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指导,对中心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吴思诚教授、清华大学张连芳教授、晋青珍副教授等二十多所高校物理实验教师访问实验中心,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教改模式和教改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黄志高出生年月1964.09.06参加工作时间1984.08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民 族汉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理学博士授予单位南京大学授予时间2004年高校教龄26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处长联系地址、邮编福州市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 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 350108办公电动电子邮件地址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2009年,以队伍、课程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8年8月,获得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7年,主持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排名第一); 2007年,主持的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排名第一); 2008年,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排名第二); 2008年,自旋电子材料磁特性的原子尺度模拟及其设计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5年,主持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第五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1年,主持的面向21世纪高师物理实验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第四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1993年,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 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 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7年,入选 “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 2001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 2006年5月,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80-1984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物理1997-2000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理论物理2001-2004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凝聚态物理1984-至今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助教-1985、讲师-1990、副教授-1994、教授-19991991-1994:实验物理教研室副主任1994-1997:实验物理教研室主任1997-2006:物理系(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分管教学副主任(副院长)2006-至今:教务处处长学科领域:凝聚态物理本科教学方面:主讲大学物理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和物理实验选题等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28人 姓 名赖发春年 龄45参加工作时间1986最终学历(学位)博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24年职 称教 授职 务院长助理/示范中心副主任姓 名赖 恒年 龄54参加工作时间1980最终学历(学位)大学普通班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30年职 称教 授职 务示范中心副主任姓 名郑志强年 龄47参加工作时间1985最终学历(学位)博 士专 业光 学高校教龄25年职 称教 授职 务副院长姓 名李山东年 龄40参加工作时间2000最终学历(学位)博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6职 称教 授职 务姓 名郑卫峰年 龄36参加工作时间1997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光 学高校教龄10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贾翠红年 龄39参加工作时间1997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13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卢 宇年 龄37参加工作时间1996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计算机高校教龄14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陈志高年 龄36参加工作时间1998最终学历(学位)博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12职 称副教授职 务姓 名林应斌年 龄30参加工作时间2007最终学历(学位)博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3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林 林年 龄30参加工作时间2007最终学历(学位)博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3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李晓静年 龄30参加工作时间2008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2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陈水源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2002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8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陈志华年 龄33参加工作时间1999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理论物理高校教龄11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叶晴莹年 龄30参加工作时间2002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8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冯 倩年 龄30参加工作时间2002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8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翁存程年 龄28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光 学高校教龄6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杨艳敏年 龄31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6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蒋丽钦年 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4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6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钟克华年 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5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5职 称讲 师 职 务姓 名冯卓宏年 龄28参加工作时间2005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光 学高校教龄5职 称讲 师职 务姓 名瞿 燕年 龄53参加工作时间1981最终学历(学位)大 专专 业物理学高校教龄29职 称高级实验师职 务姓 名盖荣权年 龄52参加工作时间1981最终学历(学位)大专专 业物理学高校教龄29职 称高级实验师职 务姓 名黄树清年 龄49参加工作时间1981最终学历(学位)大专专 业物理学高校教龄29职 称高级实验师职 务姓 名沈双娟年 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7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3职 称实验师 职 务姓 名林丽梅年 龄28参加工作时间2007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3职 称实验师职 务姓 名吴青云年 龄29参加工作时间2007最终学历(学位)硕 士专 业凝聚态物理高校教龄3职 称实验师职 务姓 名林 恕年 龄59参加工作时间1969最终学历(学位)中 专专 业机 械高校教龄23职 称高级技师职 务姓 名盖静岚年 龄25参加工作时间2007最终学历(学位)大 专专 业计算机高校教龄3职 称见习实验师职 务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大学物理实验赖发春、赖恒、贾翠红等2006年以来每学年约2300课时基础物理实验杨艳敏、冯卓宏等2006年以来每学年约400课时力热实验冯卓宏、蒋丽钦等2006年以来每学年约400课时电磁学实验赖恒、郑卫峰等2006年以来每学年约400课时光学实验赖恒、贾翠红等2006年以来每学年约400课时近代物理实验赖发春、赖恒、郑卫峰等2006年以来每学年约750课时物理实验选题黄志高、林应斌等2006年以来每学年40课时实验物理导论赖恒、黄志高2006年以来每学年32课时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大学物理实验黄志高、郑卫峰、赖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申报参评十二五规划教材电磁学实验黄志高、赖恒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近代物理实验黄志高、赖恒、赖发春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近代物理实验(新版)黄志高、赖发春、赖恒自编教材2008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审稿,计划出版大学物理实验(物理专业)(新版)黄志高、赖恒主编自编教材2008年3月讲义使用2-3年后,计划出版基础物理实验讲义(基本物理量测量与基本仪器使用)赖恒、杨艳敏、冯卓宏自编教材2008年8月测量的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赖恒、贾翠红编自编教材2003年9月普通物理实验(一(力热部分)、二.电磁学部分、三(光学部分)杨述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参考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册)吴泳华、霍剑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参考教材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1以队伍、课程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2009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20073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20074.黄志高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20085.物理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20086.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福建省级教学团队省级20077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福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20088.物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20089.原子物理学课程福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200810.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200511. 面向21世纪高师物理实验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20011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福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200413. 电磁学实验课程福建省优秀课程省级199714. 光学实验课程福建省优秀课程省级199915光学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全国物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部级200016光学实验网络课程的研制福建省首批网络优秀课程一等奖省级200317.福建省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200618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化中学物理教学论系列课程改革(含物理实验)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200519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深化高师物理教学法课程的改革(含物理实验)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200120波传播实质演示仪第六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二等奖部级200621多功能摩擦力演示仪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二等奖部级200922三基色光视觉障碍检测仪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二等奖部级2009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万元)项目来源起止时间1物理学实验教学国家级示范中心300.0教育部2007-20102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15.0教育部2007-20103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物理学创新实验室100.0教育部2007-20094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50.0教育部2005-20075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35.0教育部2008-20106大学物理实验省级教学团队10.0省教育厅2007-20107福建省物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0.0省教育厅2008-20118近代物理实验省级精品课程3.5省教育厅2008-20119大学物理实验省级精品课程3.5省教育厅2004-200710物理演示园建设20.0省财政厅2008-201011高师物理实验的培养目标及教育改革模式的研究0.3省教育厅1998-200012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0.45省社科基金1998-200113普通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的质量与可靠性问题研究0.8省教育厅2003-200514光学实验网络课程建设2.0省教育厅2003-200515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研制1.5国家基础物理课程改革重点项目2003-2006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一)团队设置特色和创新性改革措施团队主要特色和创新性改革措施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探索出一个特色鲜明的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以“规范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为培养目标,提出并实践“阶段化”的课程体系、“单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创建“一特色、三阶段、五模块、七课程”新课程体系。在十多年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规范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为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坚持以基本原理、基本仪器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的实验规范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一直将实验的规范性作为根本和基础,始终坚持厚积薄发的基本观点,用实验的基础和规范,为学生未来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基本原理、基本仪器和基本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体现出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2)坚持实验教学的先进性。我们通过精选基本内容、淘汰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而把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验教材和教学内容。例如在电磁学实验中,增加了纳米材料电磁特性、磁电阻、高温超导及传感器技术等新实验。(3)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之一,在每一教学单元的引言部分,介绍物理量测量的由来、发展过程及最新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断改进,测量值越来越靠近真值因而误差越来越小,实验物理学家正是在与误差的斗争中不断发现新方法、发明新仪器;之二,把物理实验思想、物理实验方法首先编入实验教材,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去审视不同阶段物理实验的创新及所带来的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之三,让部分优秀本科学生参与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真正去体验什么是创新。(4)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选择一些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课题作为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我们结合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选择掺杂锰氧化物材料、压电陶瓷、气敏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磁性、温度、压力和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作为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 以培养目标为灵魂,总结和完善“阶段化、单元化、现代化”的教改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1)阶段化,即把大学物理实验视为一个整体,有目标地把三年的物理实验分为三个“大阶段”,而把每门课分为三个“小阶段”进行教学和考核。大阶段:与中学物理实验教育的衔接阶段规范阶段提高阶段。小阶段:基础实验阶段选做实验阶段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2)课程教学内容和新教材具有单元化特点。这里单元化有两种含义,其一是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某一物理量或某一实验技术为主线组成一个由易到难、由经典到现代的知识单元;其二是教学过程的单元化。(3)突出“现代化”,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把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内容中,特别开发了网络化的物理实验室。在教学中创建了“一特色,三阶段,五模块,七课程”新教学体系。这里,“一特色”,即体现师范特色的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侧重于结合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探究实验教学规律,并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三阶段”,即把大学物理实验视为一个整体,有目标地把四年的物理实验分为三个“大阶段”,而把每门课分为三个“小阶段”进行教学和考核。大阶段:与中学物理实验教育的衔接阶段规范阶段提高阶段。小阶段:基础实验阶段选做实验阶段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阶段。“五模块”, 即把7门课程分为基础实验、规范实验、提高实验、师范特色实验和科研创新实验等五个模块。我们十分重视科研创新实验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研究性实验建立了“大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室”,开设了纳米线、磁性薄膜、巨磁电阻材料、传感器应用、新材料设计等三十多个国际前沿课题项目。“七课程”,即衔接阶段的基础物理实验课程,“规范阶段”的力学和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和光学实验课程,提高阶段的实验物理选题和近代物理实验,以及师范特色的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衔接阶段规范阶段提高阶段师范特色基础物理实验力学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实验物理选题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框图(2)以系列的物理实验的国家级、省级精品和优秀课程建设为核心,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最基本单元,从1992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了系列的课程改革,一步一个脚印踏出物理实验课程前进的足迹,建成了一系列的物理实验的国家级、省级精品和优秀课程。1997年,电磁学实验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1999年,光学实验被评为福建省优秀课程; 2004年大学物理实验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2007年大学物理实验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近代物理实验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志着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走在全国的先进行列!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们编写了大学物理实验素质教育系列教程,出版了电磁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该系列丛书围绕我们提出的“阶段化、单元化、现代化”的教改模式,不同于以往实验教材按一个个实验单一编排的框架,以单元化为指导思想来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在每个单元的引言中,评述了物理量(如电阻)测量的最经典方法,最新的测量方法(纳米结构材料的电阻、磁电阻测量),给学生打开一个个新知识的“天窗”。如电磁学实验教程中以单元化编写教程,特别将“物理实验的设计与研究”、“物理实验方法”、“物理实验思想”的内容首次编入实验教材中,这在国内同类物理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一种创新,它真正把物理实验当作一门实验的科学。目前,中心针对大量新增的实验项目和新的教学体系,结合“阶段化、单元化、现代化”的教改模式,组织编写了一套新的大学物理实验(物理专业)、大学物理实验(非物理专业)和近代物理实验。其中大学物理实验(非物理专业)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近代物理实验正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审稿,大学物理实验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最近,新出版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主要面对理、工、农、医、商等各专业,内容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方面的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第一,以大纲为依据,以基本物理量测量为主线,重点介绍与基本物理量相应的基本仪器,最后精选了二十多个能够反映基本技能和基本训练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第二,在本教材中,引入了PASCO计算机传感技术开设了力学、电磁学和光学六个实验。第三,重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合理安排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注重把传统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相结合,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第四,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研制了适合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五,结合其它学科特点开设一些针对性强的实验项目。(3)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以网络化的物理实验室、大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室及报告会和实验技能竞赛等为平台,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其思想与方法代表了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的最新发展方向,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在网络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自主地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物理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室,学生可根据爱好和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或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前沿课题开展研究。(4)提出并实施“以教改带动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科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建设了一支年轻的、居国内先进水平的物理实验教学团队。这支队伍不但实验教学水平高,而且学科背景强、学术水平高、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团队现有成员29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7人;有博士学位的8人,硕士学位15人,平均年龄37 岁。其中黄志高教授、赖恒教授和赖发春教授是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正副主任,他们20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团队坚持以科研促教改的理念,以老带新,依托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省重点学科、物理学一级硕士点和光学工程一级博士点,全面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教学团队的年轻教师也是一来学校工作就扎根实验中心工作,这与中心启动新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年轻教师是分不开的。团队负责人黄志高教授因为在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方面作出突出的成绩,获得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团队核心成员李山东教授2008年被遴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突出师范性。坚持师范性,服务基础教育,始终把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中学物理多媒体课件、教具设计和制作等列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范围,全面提高师范生的实验技能和教学技能。多年来坚持面向中学,深入中学,服务中学,关注学科前沿,把基础教育研究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融于高师课程教学改革之中,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物理教师,成果丰硕。2009年8月16日8月20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绩揭晓,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黄树清、吴林坤、李育元的多功能摩擦力演示仪,以及唐兆祥的三基色光视觉障碍检测仪(指导老师:黄树清)等2件优秀自制教具作品,以全省一等奖的佳绩被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参加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均获全国二等奖。同时黄树清老师还荣获了全国“自制教具能手”称号(全省仅一个名额)。2009年8月1617日,全国首届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在鲁东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60所高校代表队的447名选手参加了角逐。由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组织的参赛队伍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6位2006级本科生参赛,全部喜获一等奖(多位同学的成绩在一等奖中都名列前茅),福建师范大学荣获优秀团体奖,黄树清、郑渊方、林钦以及章镇老师均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取得参赛选手全获一等奖佳绩的高校在全国为数极少,我校取得的佳绩在颁奖现场引起轰动,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许。表1为物理专业学生参见自制教具比赛和教学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表。表1 物理专业学生参见自制教具比赛和教学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序号姓名年级*时间所获奖项及等级颁奖单位1许淑云、陈静2002级2006-9第六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教仪所2许淑云、陈静2002级2006-6省优秀自制教具一等奖福建省教育厅3郑晃太2002级2006-6省优秀自制教具三等奖福建省教育厅4吴远龙、许淑云2002级2006-6省优秀自制教具优秀奖福建省教育厅5许淑云、黄雄2002级2006-6省优秀自制教具优秀奖福建省教育厅6黄灿森、江龙、黄怀东2002级2006-6省优秀自制教具优秀奖福建省教育厅7潘丽珍2006级2009-8全国首届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8林游2006级2009-8全国首届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9刘洁琼2006级2009-8全国首届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10陈金宗2006级2009-8全国首届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11黄哲扬2006级2009-8全国首届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12傅星维2006级2009-8全国首届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13福建师大物理学专业代表队2006级2009-8全国首届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14唐兆祥等2005级2009-8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教仪所15吴林坤2005级2009-8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教仪所(二)以国家级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及学生创新性实验等方面成效突出。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八年总经费投入达到1250万元,新增了大批比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大大地提高了开设创新性实验的能力。磁控溅射仪、小型CVD、LED光电特性测试仪、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仪、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及电池组装、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高温超导测试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表面磁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等一批反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充分体现和保障了实验教学技术的先进性。中心还根据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求配备80多台计算机,用于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和数据处理、仪器自动化控制与测量及材料设计等创新实验教学。目前团队的国家级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可开设130多个实验项目,大部分仪器设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仪器更新改造率五年内已达到50%以上。示范中心的网址为/。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已包含网络实验室、CAI仿真课件、授课实况录像、网络辅学平台和精品实验视频讲解等。2003年光学实验、力热实验和电磁学实验网络实验在福建师范大学网上向学生开放,网址为/optic/。2003年以来,团队结合研究性实验建立了“大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室”,通过大二的实验物理选题、大三的近代物理实验及大四的毕业论文,已经向全校开放实验室,每年有近二百名学生获准参与纳米线、磁性薄膜、巨磁电阻材料、传感器应用、新材料设计等课题研究。为学生开设了34个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表2)。团队教师积极鼓励和指导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指导的本科生共承担了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29项校级本科生课外科技课题(见表3),取得了一些较高学术水平的实验成果,表4是自1999年以来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本科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情况,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31个(其中国家级29项)。近五年来,团队教师指导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