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洪基本常识(PPT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1页
防汛抗洪基本常识(PPT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2页
防汛抗洪基本常识(PPT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3页
防汛抗洪基本常识(PPT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4页
防汛抗洪基本常识(PPT安全培训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汛抗洪有关常识 主要内容 二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三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四 防汛指挥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五 有关常识点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一 特殊性 地理特征 湖北地形特点是东 西 北三面环山 南部平坦开阔与洞庭湖相连 整个地貌轮廓大致为三面高起 中间低平 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 在境内流程1061km 穿过江汉平原 流经27个县市 汉江是我省第二条大河 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支流 在陕西省白河入境 流程878km 流经13个县市 在汉口汇入长江 除长江 汉江干流外 境内还有长5km以上的中小河流4228条 总长约5 9万km多 大小湖泊320个 面积大于100km2的湖泊有洪湖 长湖 梁子湖 斧头湖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一 特殊性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年均降雨量1166mm 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南部1600 2000mm 北部750 800mm 南北相差一倍多 汛期4 9月降雨量一般占年平均值的70 90 相当于非汛期的4倍左右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二 严峻性 客水量大 我省长江 汉江上游及洞庭湖湘 资 沅 澧四水共有约140万Km2的客水 年平均过境客水量6298亿m3 其中长江上游来水4207亿m3 洞庭湖来水1726亿m3 汉江来水351亿m3 河南 湖南 江西3省汇流14亿m3 年过境客水之多为省内年径流量995亿m3的6 3倍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二 严峻性 境内河道安全泄量小 目前 荆江河段的安全泄洪能力 包括松滋河 虎渡河向洞庭湖分流在内 约为60000m3 s左右 其中沙市河段约为50000m3 s 监利河段为40000m3 s 城陵矶至武汉河段为60000m3 s 武汉至湖口河段为70000m3 s 但据宜昌站1877年以来的实测资料 洪峰流量大于60000m3 s的有28次 据1153年以来的历史洪水调查 大于80000m3 s的有8次 大于90000m3 s的有5次 由此可见 长江上游巨大的洪水来量远远超过中游河道本身的泄洪能力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二 严峻性 江河防洪压力仍然很大 随着长江堤防加固建设和三峡工程投入运用 我省长江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干流基本上能防御百年一遇洪水 但是汉江 连江支堤和中小河流的堤防尚未实施整治 高标准的防洪保护圈尚未形成 如遇长江大洪水 连江支流防守压力大 任务重 稍有闪失 就会形成洪水抄后路的危险局面 至于其他的中小河流 防洪任务更重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二 严峻性 由于江湖关系变化 河道演变以及清水下泄等因素的影响 长江 汉江 荆南四河崩岸时有发生 分蓄洪区建设滞后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二 严峻性 涝灾 山洪灾害严重 常规的暴雨洪水 平原渍涝 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都有 占我省年洪涝灾害的60 至80 这方面的防汛 排涝 避让的任务十分繁重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三 重要性 保护区经济发达 范围广 人口多 重要设施多 全省43个县市 3000万人 2600万亩耕地处在江河汛期洪水位以下 受洪水的直接威胁 省会武汉和黄石 荆州 宜昌 荆门 襄樊等大中城市 江汉油田 武钢等国家重点企业和一批新型开发区 京广 汉渝 焦枝 武大 京九 合九等铁路干线 众多的国家级公路干线以及50万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都在洪水威胁之中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四 艰巨性 一是堤线长 我省现有各类堤防长达1 1万km多 是长江流域堤防最长的省份 二是分洪任务重 为处理长江超额洪水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洪水调度方案 遇1954年同样大洪水 长江中下游需承纳分洪总量的500亿 700亿m3 其中我省承纳的分洪量占中下游分洪总量的60 以上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四 艰巨性 三是分洪转移任务重 全省长江 汉江27个分蓄洪区总面积约8800km2 耕地约630万亩 分蓄洪区内人口约500万人 一旦分洪运用 需转移人口达数十万至数百万之多 分洪转移任务极为艰巨 四是山洪灾害易发范围大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 人类开发活动的增加 各种人为影响加剧 山洪灾害及其诱发的各种其它灾害急剧增加 使得灾害的范围 频次 危害程度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此外 山洪的突发性 时空的不确定性大 影响因素多 防治难度大 工程治理投入大 短期内难以见效 在现有的情况下难以完全预防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五 长期性 一是历史上洪灾频发 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更加频繁 在历史上 长江洪灾出现的频率高 次数多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 我国的极端降水事件趋多 趋强 极端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降水值都有增强的趋势 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 极端降水量比例趋于增大 长江及长江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加 极端降水值和降水事件强度有所加强 长江中下游大部分雨涝集中在5 7月份 受涝次数占全年的70 90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二是江湖关系变化 防洪压力加大 调蓄荆江洪水和湘 资 沅 澧四水的洞庭湖 已由建国之初的4350km2缩小到1995年的2623km2 相应容积由293亿m3萎缩到167亿m3 大大削弱了对荆江超额洪水的调蓄能力 随着三峡工程逐步投入运用 清水下泄 河床冲刷加剧 加上河势演变 长江河道崩岸加剧 五 长期性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三是我省是水利大省 大多防洪工程建设于上世纪六 七年代 整险加固任务重 五 长期性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省现有的防洪体系还不完善 许多防洪保护圈尚未形成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我省仍将面临防洪保安的较大压力 经济社会愈发展 对防御洪水灾害的要求愈高 防汛抗洪的难度也更大 防洪保安任重道远 防汛是湖北天大的事 因此 必须居安思危 警钟长鸣 坚持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确保安全度汛 五 长期性 二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三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四 防汛指挥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五 注意了解和掌握的有关知识点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降雨 雨量 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雨水深度 雨量分级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降雨 境内暴雨类型 1 梅雨期暴雨 6月中旬至7月上旬 主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在北纬25 28 之间 2 台风低压暴雨 当台风登陆后向西向北移动影响我省时 风速逐渐减缓形成低压 此时若与北方冷空气结合 就可形成大暴雨 甚至特大暴雨 3 盛夏暴雨 梅雨结束后 7月中旬至8月 受局地气候影响 经常出现局地 短历时 大强度的暴雨 俗称 坨子雨 4 秋季暴雨 副高南撤过程中 使嘉陵江 汉江上游和我省西部经常出现秋季暴雨过程 其特点是时间长 范围大 强度相对夏季暴雨稍小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 洪水形成 流域上的雨水 除去损失以后 经由地面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 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称之为河川径流 一般情况下 在河流正常宣泄能力范围内 则有洪无汛 当遇暴雨或特大暴雨时 大量地面径流在短时期内汇入河网 河流水量猛增 引起断面流量迅速增加 水位急剧上涨 这时的河川径流称之为洪水 洪水的总量越大 洪峰也大 河网在短期内接纳巨大的水量 以至超过了河网的正常宣泄能力 出现了汛情 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 汛期 江河定期的涨水现象称为汛 汛期是指江河连续涨水的时期 一种涵义指河水自起涨至回落的时期 另一涵义指河水上涨和回落到某一水位 须进行防守的时段 即防汛期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 境内洪水类型 暴雨洪水 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 简称雨洪 山洪 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洪水 泥石流 山地溪沟饱含大量泥沙 石块的突发性洪流 溃坝洪水 大坝或其他挡水建筑物瞬时溃决 发生水体突泄所形成的洪水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 境内洪水特点 长江 长江是雨洪河流 暴雨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和局部区域性两种类型 前一种降雨范围广 历时长 上下游雨季重叠 且雨区移动方向大致与干流流向一致 干支流大多数发生洪水且严重遭遇 如1954年 1988年和历史上的1788年 1848年 1849年 后一种是干流某些河段和若干支流发生大强度 大面积暴雨所造成 如中游的1935年 1999年和上游的1981年大洪水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 境内洪水特点 长江 长江湖北段洪水一般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长江上游洪水 宜昌以上 由川水 金沙江 乌江和三峡区间洪水组成 二是洞庭湖流域洪水出流 主要是湘 资 沅 澧四水洪水 经洞庭湖调蓄后由城陵矶站汇入长江 三是湖北境内沿江中小河流洪水出加入 主要支流有清江 沮漳河 陆水 汉江 汉北河 府澴河 滠水 倒水 举水 巴水 浠水 蕲水 富水 四是鄱阳湖流域洪水对我省江段的顶托影响 鄱阳湖流域主要河流有抚河 信江 昌江 修水 乐安河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 境内洪水特点 长江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 境内洪水特点 汉江 汉江洪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有夏汛和秋汛之分 其来水主要是上游陕西和中游河南南部及鄂西北 夏汛峰高量大 来势凶猛 如1983年8月1日上游洪峰流量达31300立方米每秒 秋汛一般出现在10月初 时间长 洪量大 如1964 2003 2005等年份秋汛也来势汹汹 特殊年份既有夏汛 又有秋汛 如1983年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 境内洪水特点 中小河流 我省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均由暴雨形成 其特点 一是季节性强 频率高 一般集中在5至9月 经常是反复出现 二是区域性明显 主要集中发生在山丘岗地 三是突发性强 来势迅猛 山丘区因山高坡陡 溪河密集 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 汇流快 流速大 四是破坏性强 危害严重 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要素 洪峰流量 是指洪水通过河道某断面的瞬时最大值 以立方米每秒计 洪量 是指洪水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水量总和 常以亿立方米为单位 如1天 3天 7天洪量 汇流面积越大 时段越长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衡量 习惯衡量法 根据历史洪水资料 并考虑堤坝的防洪能力 如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及其相应的流量 将洪水概括分为大 中 小三种情况 当洪水超过历史记录时 则又习惯称为超历史洪水或稀遇洪水 亦有根据洪水发生的量级过大 称为特大洪水 也有按江河 湖泊 水库的警戒水位 保证水位 或相应流量 汛限水位及防洪最高水位等指标 表示洪水的量级大小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洪水衡量 洪水频率或重现期衡量法 通常用洪水出现的频率 或重现期 年 表示 可定量地衡量洪水的大小 出现频率 越小 表示某一量级以上的洪水出现的机会越少 反之则出现的机会越多 同样如以洪水的重现期衡量洪水的大小 则更为明确 如某一量级的洪水的重现期为百年 则俗称为百年一遇洪水 重现期为五十年 则称为50年一遇洪水 重现期为十年 则称十年一遇洪水 重现期越长 表示洪水的量级越大 越稀遇 反之 则表示此一量级的洪水越小 越常见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洪标准 河流洪水有大有小 大洪水出现的机会少 但破坏力大 防洪标准是防护对象抗御洪水大小程度的指标 对于工程自身 防洪标准通常称为工程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 也就是工程设计和建设时所基于的洪水条件 洪水标准越高 对建筑物的结构要求越高 对于防洪工程的保护对象 防洪标准是指使被保护对象免遭洪水损失的最大洪水 根据被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洪标准 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正常运用情况的标准 称为设计洪水 当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洪水时 工程能正常运用 二是非常运用情况的标准 称为校核洪水 当发生的洪水大于该标准时 建筑物某些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但必须确保安全 设计洪水标准一般根据工程的规模 受到破坏时造成灾害的程度 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来确定 应遵循国家规范 防洪标准 GB50201一94 和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2000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汛特征值 江河设防水位 是指汛期河道堤防开始进入防汛阶段的水位 即江河洪水漫滩以后 堤防开始临水 需要防汛人员巡查防守 此时堤防管理单位由日常的管理工作进入防汛阶段 开始组织人员进行巡堤查险 并对汛前准备工作进行检查落实 设防水位是防汛部门根据历史资料和堤防的实际情况确定的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汛特征值 江河警戒水位 是指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 有可能出现险情 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 是根据堤防质量 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 到达该水位时 防汛工作进入重要时期 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 密切注意水情 工情 险情的发展变化 在各自防守堤段或区域内增加巡堤查险次数 开始日夜巡查 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 做好防洪抢险人力 物力的准备 警戒水位是防汛部门根据长期防汛抢险的规律 保护区重要性及河道洪水特性等有关因素 经分析研究核定的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汛特征值 江河保证水位 是根据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 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 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 防汛进入紧急状态 防汛部门要按照紧急防汛期的权限 采取各种必要措施 确保堤防等工程的安全 保证水位的拟定是根据堤防规划设计和河流曾经出现的最高水位为依据 考虑上下游 干支流关系以及保护区的重要性制定的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汛特征值 河道安全泄量 河道安全泄量通常认为是河道在保证水位时洪水能顺利安全通过河段而不致漫溢或造成危害 不需要采取分蓄洪措施的最大流量 河道安全泄量是防洪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对掌握防守重点 指导防汛是非常必要的 河道安全泄量确定的主要依据是河道的泄洪能力 堤防的防洪标准 堤防保护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重要性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汛特征值 水库防洪限制水位 汛限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是汛期水库为兴利目的蓄水允许达到的上限水位 在水库运行阶段 汛期未出现洪水时 应严格控制水库蓄水不超过防洪限制水位 出现洪水时 入库洪水流量大于水库的出库流量 使水库水位超出防洪限制水位 利用水库防洪限制水位以上部分的容积拦蓄洪水 起滞蓄洪和削减洪峰流量的作用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汛特征值 水库防洪高水位和防洪库容 防洪高水位是指水库遇到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标准洪水时 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只有当水库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时 才需确定这一水位防洪库容是指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用以控制洪水 满足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汛特征值 水库设计洪水位 当水库遇到大坝的设计洪水时 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是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 也是挡水建筑物稳定计算的主要依据 设计洪水位可采用相应大坝设计标准的各种典型洪水 按拟定的调洪方式 自防洪限制水位开始进行调洪计算求得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防汛特征值 水库校核洪水位及调洪库容 校核洪水位是指水库遇到大坝的校核标准洪水时 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它是水库在非常运用情况下 允许临时达到的最高洪水位 是确定大坝顶高及进行大坝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据 调洪库容是指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是水库大坝自身调蓄洪水的能力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 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 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特点 突发性强 预报预测预防难度大 来势猛 成灾快 破坏性强 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季节性强 频率高 区域性明显 易发性强 灾后恢复困难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山洪灾害 防治规划 湖北省山洪灾害点多面广 规划防治区范围覆盖了省内广大山丘 丘陵区 分布在鄂西北 鄂西南 鄂北 鄂东南 鄂东北 防治区共划分了866个小流域 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72 以小流域为单元 划分了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348个 其中一级重点防治区174个 二级重点防治区174个 一般防治区518个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山洪灾害 防治原则 根据山洪灾害的特点 防治措施应坚持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以非工程措施为主 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的原则 重点防治区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一般防治区以非工程措施为主 山洪沟治理 主要包括修建在沟道内的谷坊 淤地坝 拦沙坝等 工程措施 滑坡治理 主要有削坡 减载 反压 抗滑桩 锚固等 泥石流治理 主要包括生物措施 林业 农业和牧业 和工程措施 治水 治土 排导 停淤和农田工程 山坡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 坡改梯等 非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搬迁避让 监测预警系统 编制防御预案 防灾减灾基本宣传 政策法规建设等 二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三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四 防汛指挥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五 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散浸 散浸 在汛期持续较高水位作用下 河水通过堤身土壤的空隙 在堤内坡或内坡脚附近渗出 使堤坡湿润变软 甚至发生浸润水流 表现为土壤潮湿或伴有浸润水流出现 下雨天时 可通过浸润水流的水温高低来判断是否存在散浸险情 抢护方法 一般是在背河堤坡开沟导渗 目的是降低背河堤坡的浸润线 使堤坡土体保持干燥 增强其抗滑稳定能力 预防背水脱坡险情的发生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散浸 散浸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浪坎 浪坎 汛期水面较宽 风浪较大的堤段 由于风浪冲击淘刷 堤外坡土粒容易被水流冲走 导致形成浪坎 严重的浪坎可使堤身发生崩塌 抢护方法 一是土工织物布护坡防浪 用土工织物布 土工膜布 蓬布 彩条布铺或草垫等在临河堤坡上形成护坡 顶部用土袋等重物压在堤顶上 并在其上用沙 土 袋压紧 沙 土 袋用绳索系在堤顶木桩上 二是树木排 竹排 稍料枕 等削减风浪 用铁丝或绳索扎成树木排 将树木排重叠3 4层 三是采用枝叶繁茂的柳树等防浪 树杆顶部用块石锚放固定在水中 树杆根部用铁丝或麻绳拴在堤顶的木桩上 达到削减风浪的目的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浪坎 浪坎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堤身裂缝 堤身裂缝 堤顶或堤坡发生裂缝 裂缝走向与堤线大体垂直的叫做横向裂缝 与堤线大体平行或呈弧形的 叫做纵向裂缝 抢护方法 横向裂缝处理 采用横墙隔断法 开挖横向沟槽和每隔3m 5m的纵向沟槽 槽深应挖到裂缝下0 3m 0 5m 回填时要分层夯实 顶部应高出堤面3 5cm 并做成龟背形 并覆盖彩条布等以防雨水灌入 若裂缝前端已抵达临河堤坡 首先应在临河堤坡缝前抢筑截渗平台 纵向裂缝处理 一般可采用翻筑处理 并覆盖彩条布等以防雨水灌入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堤身裂缝 堤身裂缝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崩岸 崩岸 河道弯曲部分凹岸一侧因受到急流冲刷 掏空堤脚或岸坡 导致水下坡度变陡 造成堤岸崩塌险情 抢护方法 水下抛石护脚 水上块石护坡 护脚块石宜采用石质坚硬的石灰石 花岗岩等 一般情况选用单个块石重量要超过50kg 急流处每块块石要达到200 300kg 必要时抛石笼护脚 水上块石或混泥土块护坡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漏洞 漏洞 汛期在外江高水头压力作用下 水体向堤身内渗透 再从堤内坡或堤脚冒出 并形成一个或多个出水孔 有的直接贯穿堤身 像水管一样具有明显的进口和出口 称为漏洞 其中流出的水是清亮的 叫做清水漏洞 流出的水是浑浊的 叫做浑水漏洞 抢护方法 在临河堵塞漏洞入口 背河反滤导渗蓄水反压 对浑水漏洞的抢护 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在临河侧采用软帘堵住漏源或戗台截渗 在临河堵塞浑水漏洞的同时 在背水侧采取反滤导渗措施 特别是漏洞发生在堤脚平地 出现浑水并带有粉砂 细砂之类 一时难于判明是漏洞还是管涌的情况下 更须按抢护管涌险情的方法做反滤导渗围井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漏洞 漏洞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跌窝 跌窝 由于堤身质量太差或存在其它生物隐患 汛期受水浸泡后 抗剪强度减弱 堤顶或内外坡局部发生突然塌陷 形成方圆不等 大小及深度不一的凹坑 称为跌窝 抢护方法 临河填筑粘性土封堵隔渗 背河填筑砂石反滤导渗 对于未伴随渗水 管涌或漏洞的跌窝险情均可采用翻筑回填的方法 先将跌窝内的松土翻出 然后分层填土夯实 直到填满跌窝 恢复堤坝原状为止 填筑所用土料 如跌窝险情发生堤防顶部或临河侧 宜用渗透性能小于原土的土料 以利隔渗 如位于背河侧 宜用渗透性能大于原土的土料 以利排渗 对于背河伴随渗水 管涌或漏洞险情的跌窝 不宜直接翻筑 可先将跌窝内松土和湿软土壤挖出 然后用粗沙填实 如涌水水势严重时 可加填石子或块石 砖块 梢料等透水材料消杀水势 待跌窝填满后 再铺设沙石反滤层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跌窝 跌窝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脱坡 脱坡 由于堤脚基础软弱 或内临坑塘洼地 堤顶或内肩 内坡发生弧形裂缝 继而扩大 内坡逐渐向下滑动 甚至骤裂下挫 堤身形成吊坎 堤脚土体隆起 有的甚至连堤基也一起发生滑动的现象 叫做内脱坡或滑坡 堤身迎水坡或堤顶出现裂缝 随着裂缝的发展 堤身局部向下滑动或堤身与基础一起滑动的现象 叫做外脱坡 内脱坡抢护方法 可在临河堤坡截渗 背河堤坡加做滤水土撑和滤水戗台补坡 根据脱坡险情的状态 险情较轻的可采用间断布置的滤水土撑抢护 险情较重的则应采用连成一片的滤水戗台抢护 相邻土撑的边与边间距一般为8m左右 土撑顺堤长10m左右 顶面宽 厚 5m左右 边坡1 3 1 5 顶部应低于洪水位2m左右 滤水戗台顺堤长度应超过渗水段两端各5m 外脱坡抢护方法 护脚固基 临河削坡减载 护坡防冲 背河加培堤身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脱坡 脱坡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管涌 管涌 在河流高水位作用下 水流从河岸沿着堤基向堤内渗透 渗透水流经过强透水层到达堤内后 仍然具有很大压力 如果冲破了粘性土复盖层 将下面的粉砂 细砂带出来 发生冒水涌砂现象 即称为管涌 也叫翻砂鼓水 抢护方法 一是砂石反滤导渗围井 及时在管涌孔口处周围清除杂物 挖去软泥 用土袋做成围井 土袋要压实 井内按反滤导渗要求 分层铺设反滤砂石料 围井高度一般0 6 2 0m 并在井口安设排水管 使反滤出的清水离开土袋围井 以免冲坏围井地基 二是蓄水反压 降低临 背水头差 缓解管涌险情的发展 如管涌范围较大 孔眼较多 在做反滤导渗铺盖的同时 可利用管涌群周边高地加做围堰 进行蓄水反压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管涌 管涌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漫溢 漫溢 洪水涨至堤顶附近 并在风浪的作用下 洪水越过堤顶 间断溢流或洪水位超过堤顶 洪水直接越过堤顶而发生溢流的现象叫做堤防漫溢险情 抢护方法 是抢筑子堤 挡住洪水 在风浪大或土质不好的堤段 距临河侧堤肩0 5m 1m沿堤轴线抢筑子堤 同时可在土料子堤的临河侧帮加土袋防浪 子堤堤顶超过最高洪水位0 5m 1m 二 水文和防汛有关知识 三 工程常见险情及抢护 四 防汛指挥组织和保障措施 一 湖北防汛的基本形势 五 注意了解和掌握的有关知识点 防汛指挥组织和保障措施 组织机构 1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 2 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防汛抗旱机构 防汛指挥组织和保障措施 责任制 1 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行政首长对本地区的防汛抗旱负总责 既是责无旁贷 也是其他各项责任制的核心 2 分级责任制 按行政区划分级 即根据水系以及水库 堤防 闸坝 水闸等防洪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域 工程等级和重要程度以及防洪标准等 各级管理运用 指挥调度的权限责任 在统一领导下 实行分级管理 分级调度 分级负责 3 分包责任制 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涉及有关部门的工作 如资金 物资 预案 信息 电力 交通 民政 卫生等等 由部门的一把手负责 这就叫部门责任制 防汛工作实行行政首长 分级分部门负责制 通俗来讲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