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件)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_第1页
(推荐课件)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_第2页
(推荐课件)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_第3页
(推荐课件)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_第4页
(推荐课件)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 1 现代呼吸系统疾病四大疾病谱 感染性疾病 包括结核 支气 肺肿瘤性疾病 气流阻塞性疾病 包括COPD和哮喘 和肺间质性疾病 ILD 前三者的临床诊断已基本解决 而ILD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尚存在问题 该类疾病有很强的致纤维化倾向 贻误早期诊断 常可致不可逆后果 2 间质性肺疾病的概念 ILD是指以肺泡炎为主要病变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群 随病变进展发生间质纤维化乃至蜂窝肺的病理改变 ILD病变不仅限于肺泡壁 也可波及细支气管领域 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纤维化 使肺顺应性 肺容量减少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细支气管的炎症及肺小血管闭塞引起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降低 最终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3 ILD病因谱及分类 ILD包括一大组病因各异 但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相仿的异质性疾病群 在查找病因或明确病性质时 可按以下分类进行必要的病史和实验室评价 环境或职业因素引起的ILD 如外源性肺泡炎 有机 无机粉尘 气体 烟雾 蒸汽等 药物或某些治疗引起ILD 如抗生素 抗炎剂 抗肿瘤药 心血管药 口服降糖药 氧疗 放射治疗及吸毒等 风湿病诱发ILD 如风湿性关节炎 SLE 硬皮病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Sj gren综合征等 4 ILD病因谱及分类 肺泡充盈性疾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 Goodpasture综合征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 嗜酸性肺炎等 肺血管病群ILD Wegener s肉芽肿 Churg strans综合征 过敏性血管炎 坏死性结节性肉芽肿等 遗传性疾病 家族性特发性肺纤维化 结节硬化症 Gaucher病 Niemann pick病等 原发性间质性肺疾病 IPF UIP DIP 结节病 BOOP LIP 组织细胞病等 其他 5 ILD病因谱及分类 间质性肺疾病 ILD 一般被分为原因不明和原因已明两大类 前者除结节病 结缔组织病肺疾病外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 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后者中有矽肺 外源性过敏性肺炎等 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 本病虽较少见 但临床时有发现 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 其病因未明 目前认为遗传 感染 病毒感染 和免疫功能异常可能起一定致病作用 发病机制慢性炎症机制是IPF发病基础 但炎症和免疫效应性细胞究竟是怎样损伤肺实质细胞 导致结缔组织成分增生 最终引致肺纤维化仍未清楚 IPF发病进程可概括为肺泡炎 肺实质损伤和修复 或纤维化 三个重要环节 7 一 肺泡炎 Am被激活 释放多种酶类 细胞因子 补体成分等启动或维持炎症过程 释放中性粒细胞氧化物质如LTB4 I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等吸引粒细胞进入肺泡腔加重肺泡炎症 Am与粒细胞一起可释放毒性氧化物 氧自由基是肺实质尤其是上皮细胞的强损伤物质 Am还有直接释放许多间质细胞的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素 FN 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除此外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都参与肺泡炎的发生 某些抗原类物质直接刺激 引起一系列免疫病理反应 一系列炎症 损伤作用发生 肺泡炎发生有许多细胞参加 其中肺泡巨噬细胞 AM 起关键作用 8 二 肺损伤 弥慢性肺间质炎症造成广泛肺损伤是IPF发病中的重要环节1 毒性化合物是主要的致损伤物质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均释放而直接破坏肺组织2 蛋白酶类 中性粒细胞来源的胶原酶和其它蛋白溶解酶也能直接破坏肺组织3 细胞毒性T细胞 CD 8 可能参与4 细胞粘附因子 或称结合素 的作用 Am表面的 2结合素和ICAM间相互作用可使粒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从而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层到达炎症病变区域 同时损伤内皮细胞功能 引起内皮通透性改变 9 三 修复和纤维化 与肺损伤同时 复杂的修复过程也在进行 包括间质细胞增殖 基质成分生成增多 胶原代谢异常 肺纤维化过程持续进展 以蜂窝肺告终 10 综上所述 可假设在某种持续存在的抗原性物质刺激下 肺内淋巴细胞聚集 免疫球蛋白产生 在某些细胞因子如 干扰素的作用下 同时还有免疫复合物一起使Am激活 活化的Am趋化白细胞形成肺泡炎 造成结缔组织和上皮 内皮细胞的广泛损伤 在Am释放生长因子的作用下 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成分不能拮抗 FB持续复制 纤维化不断进展 伴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肺内血管也被累及 正常肺功能单位闭锁 形成大片疤痕组织而呈峰窝的终局改变 11 12 临床表现 1 症状 各年龄组均可罹病 以40 70岁较多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最主要症状 约占84 100 一般进入呼吸功能不全 影响活动多在1 3年 少数年长者也能保持多年相对稳定不变 刺激性干咳 合并细菌感染时有咳痰乏力 厌食 消瘦等 发热较少见 有时有关节疼痛 但出现胸痛较少2 体征 安静时呼吸频率稍增加 稍活动即出现明显气短 晚期安静时 甚至吸氧情况下仍感明显呼吸困难 半数病人吸气时双肺底可闻及连续 高调湿性罗音 velcro罗音 重症者发绀 低血症 至终末期才合并高碳酸血症杵状指趾常见 64 90 但不伴有肺性骨关节病 13 胸部X线 早期双下肺野模糊如磨砂玻璃样密度增高影 肺泡性浸润性病变 随病情进展 肺野内出现线性条状纹理 如细网格样 称网状阴影 在网状阴影上同时出现多数1 5mm大小结节 则为网状结节状阴影 病情晚期肺体积因纤维化而缩小 纤维条索影间可见环形小囊性透亮区称蜂窝肺 为纤维化伴终末细支气管扩张成腔所致 95 以上的肺间质病变可经胸部平片发现 5 左右病者胸片可正常 实验室检查 14 2 CT和高分辨CT HRCT 检查3 肺功能检查通过功能测定可发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一氧化碳弥散数量下降 PaO2降低不伴有PaCO2升高 或运动后PaO2明显下降是IPF肺功能检查特点 4 血清学检查ESR常 血清免疫球蛋白 类风湿因子 抗核抗体阳性 部分病人血清中抗肺胶原抗体阳性 5 纤支镜检查和BAL6 肺活检 15 ILD影像学征象 应拍肺部平片 胸部高千伏片 高分辨力CT HRCT 主要征象 磨玻璃影 为模糊的密度增高影 反映肺泡渗出 浸润 为病变早期或急性阶段 属可逆性改变 网状影 双肺底部网状形 提示间质水肿或纤维化 随病情发展 出现粗网状影 至病变晚期可出现环状条纹影 结节影 结节大小 形状和边缘可各不相同 为肺内肉芽肿和肺血管炎 网状结节影大片弥漫性或节段性浸润和实变多见于嗜酸性肺炎和Boop等 16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肺活量减少 残气量随病情进展而减少 随之肺容量也减少 最明显改变为一秒率 FEVI FVC 出现高值 如已达90 对支持ILD诊断最可靠 残气量降低情况下发生MEFV为最大峰值和V50 V25增大对ILD诊断也有用 动态观察VC FEV1 0 DLco PaO2 PaCO2的变化对ILD预后有意义 影响生存率的指标 VC在80 以下 FEV1 0 90 以上 DLco50 以下及PaO2在8 01KPa以下 17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BAL对某些种类的ILD诊断有意义 对病因不明的许多ILD诊断意义不大 但BALF中淋巴细胞增多者 预期对糖皮质激素有良好反应 而PMN EOS显著增多者单纯激素疗效不佳 18 病理检查 最终确诊有赖病理活检 FNALBTBLBTGLBOLB 19 肺间质疾病具有下列特征应考虑开胸肺活检 相对年轻者 65岁发热 体重 盗汗 咯血者有明确肺间质病家族史外周血管炎的相关症状 体征气胸病史 尤其是反复发作者 非典型的IPF放射学特征难以解释的胸外表现迅速进展的病变X线影像长期稳定的肺间质病者 出现病情迅速恶化和 或新症状伴胸片出现新的异常 20 协和医院许文兵对24例肺间质疾病的开胸活检回顾性分析结果 UIP7例DPB2例BOOP3例急性间质肺炎1例结节病3例机化性肺炎1例肺结核血行播散2例双肺炎性结节1例RBILD1例多发性肺脓肿1例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1例高分化肺癌1例 结论 开胸肺活检作为一种诊断方法 能获得足够肺组织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对常规和纤支镜未能确诊的病例 尤其是一些罕见病和不典型病例具有较大的价值 21 病人是否需要组织学检查 当患者的HRCT表现呈明显的网格样变 甚至峰窝样变时 结合适当的临床表现足以诊断UIP 这种肺活检对病人临床治疗无实际价值 年轻患者 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非典型UIP时 考虑长期使用有潜在细胞毒性药物的利弊 应争取获得组织学证据 2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详细病史及体格检查 结合影像学 肺功能检查的异常多可建立IPF的初步诊断 在病情允许下 进行TBLB和BAL检查 多数患者可获诊断 如仍有怀疑难以认定时 则需经肺活检的病理形态学确证 除诊断本病外 还需诊断本病的活动性 BALF细胞成分分析 无论是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占优势均是炎症病变有活动性的有力依据 若胸片和HRCT均展示弥漫广泛的纤维化改变 BALF中各种细胞比值接近正常 血清学也无其它提示病变活动的迹象如血沉 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时 患者有明显气促 紫绀等症状 估计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制剂治疗不能减轻或控制病情进展 相反更增加继发感染可能 23 ATS和ERS联合提出非创伤性IPF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1 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ILD2 肺功能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VC FEV1 FVC 和 或气体交换障碍 PA aDO2 DLCO 3 肺部HRCT为双肺网状改变 晚期出现蜂窝肺4 TBLB或BAL不支持其他肺病诊断 次要标准1 年龄 50岁2 隐袭起病或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3 病程 3个月4 双肺听到吸气性帛裂音 velcro罗音 临床符合以上4条主要标准和3次要标准可考虑诊断IFP 24 特发性肺纤维化分类 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 Liebow1975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UIP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DIP 细支气管炎性间质性肺炎 BIPORBOOP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LIP 巨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GIP Katzenstein1998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肺纤维化 UIP IPF 脱屑性肺炎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ILD RBILD 急性间质性肺炎 A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25 1998年Katzenstein和Myers提出的病理分型 UIP中年人常见临床起病隐袭 慢性经过 干咳 进行性呼吸困难 杵状指50 X Ray 肺容积减少 不同程度蜂窝肺病理 病变不均一 分布多变 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疤痕和蜂窝肺改变 预后不良 死亡率50 70 平均生存期2 8 6年激素治疗反应尚好 DIP RBILD男性多发起病隐袭 干咳 气促半数有杵状指 趾 1 4肺底部呈模糊 磨玻璃样变 通常无蜂窝肺改变肺泡腔内见巨噬细胞均匀分布60 病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AIP起病急剧病前多有 感冒 样症状 咳嗽 呼吸困难 半数有发热双肺弥漫细结节及磨玻璃样影肺泡上皮细胞损害 炎性细胞进入肺泡腔 透明膜形成预后不良 死亡率高50 80 平均62 生存期短 多在1 2个月内死亡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NSIP任何年龄咳嗽 气促 10 发热双侧间质浸润影及磨玻璃影肺泡壁增厚及不同程度炎症 纤维化 肺泡间隔内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混合浸润预后较好激素反应尚好 26 治疗 一 一般IPF患者中仅15 50 有较好反应1 肾上腺皮质激素 Prednison1 1 5mg kg d 维持3个月 减至0 5mg kg d 6个月再慢慢减量至一年 2 环磷酰胺 1 2mg kg d 不超过200mg d 口服 或200mg一周2次或1000mg一周一次 静滴 3 硫唑嘌呤 3mg kg d4 氨甲嘌呤 可用100mg每周一次口服方案5 D 青霉胺 先予125 250mg d 如无反应渐加至75 100mg d6 秋水仙碱二 肺移植三 对症治疗 氧疗 目前主要治疗措施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对炎症渗出病变有一定效果 27 确立诊断 判定病症活动进展强的松1 1 5mg kg d 口服3个月 如恶化继续强的松同时环磷酰胺1 2mg kg d口服3个月 如进步或稳定逐渐减至0 5mg kg d 3个月 如进步或稳定逐渐减至0 25mg kg d 持续约一年 如恶化增加剂量至1mg kg d或再加环磷酰胺1 2mg kg d3个月 继续环磷酰胺渐减强的松至0 5mg kg d3个月 如恶化 如恶化 如改善或稳定 此后静脉给甲强龙 环磷酰胺3 5天 排除其它疾病合并可能 考虑肺移植 如改善或稳定继续环磷酰胺渐减强的松至0 25mg kg d一年 28 治疗新进展 目前认为肺内炎症效应细胞释放的因子 炎性介质刺激肺内成纤维细胞增殖 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 沉积 导致肺泡壁及间质发生纤维化 因此 抗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因子拮抗剂及阻止肺成纤维细胞及过度分泌胶原的抗纤维化药物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新途径 29 1 秋水仙碱具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 能抑制PMN趋化和纤维粘连蛋白和胶原的合成 可使多种酶恢复正常 有作者统计23例患者 使用后22 临床和肺功能改善 39 病情稳定无发展 秋水仙碱剂量0 6g d 病人耐受性良好 30 2 红霉素具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其抗纤维化作用在于抑制PMN向肺内聚集 减少其反应性氧自由基和胶原酶的释放 从而达到治疗肺纤维化目的 一般主张红霉素用小剂量 0 25g d 口服 31 北医大谭伟等观察红霉素对肺纤维化的影响 28只BLM致肺纤维化大鼠35只7只健康对照组结果 1 BLM组1wk肺泡炎4周肺间质纤维化EM组1wk肺泡炎4周肺纤维化较对照组轻2 肺组织胶原蛋白测定EM治疗4WK流腺源蛋白合成较对照组少3 AMTNF EM治疗组TNF mRNA表达 53 8 高于对照组 41 7 提示 EM能抑制PNM对趋化因子的反应 抑制PNM在肺上皮细胞的粘附 减少PNM肺泡内聚集 因而减轻肺损伤的发生 关于EM对AMTNF 表达的影响目前仍有不同看法 有待研究 14只EM治疗组14只治疗对照组 32 3 细胞因子拮抗剂目前主要集中在AM所释放的细胞因子上 如TGF TNF PD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 IL1和IL8等 33 中国医大赵亚滨等通过实验将肺AM培养上清液与成纤维细胞株共同孵育 并加入不同剂量TGF 1单克隆抗体 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结果 抗TGF 1单克隆抗体能抑制AM条件上清液引起的FB增殖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10 g ml 呈剂量 效应关系 抑制作用在10 g ml时达到最大并使FB培养上清IV型胶原合成减少32 结论 提示抗TGF 1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可能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途径 34 4 抗氧化剂对肺纤维化治疗作用目前认为下呼吸道氧化失衡是IPF肺损伤机制之一 IPF中AM及PMN释放大量活性氧自由基 体内抗氧化剂包括酶类和非酶类氧自由基 酶类抗氧化剂有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及辅酶等 非酶类抗氧化剂有胡萝卜素类 抗坏血酸 含硫化物如N 乙酰半胱胺酸 N acetylcystein NAC 及植物类化合物 5 血浆置换 肺移植 是IPF终末期患者治疗方法之一 35 N acetylcystein NAC60年代起本药作为化痰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NAC用作抗氧化剂已逐步被重视 NAC经去乙酰化形成半胱氨酸 而半胱氨酸正是细胞合成GSH的前体 在体内转化为GSH 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及其还原酶构成肺内主要抗氧化系统 通过稳定性保护机制对肺损伤具有治疗保护作用 NAC用于干预肺纤维化治疗一般推荐剂量600mg3次 d 口服 可明显提高肺内NAC水平 36 37 中国医大通过实验观察几种治疗对大鼠肺氧化 还原状态的干预作用 1 BLM组25只2 NAC处理组25只大鼠125只3 EM处理组25只4 NAC EM处理组25只5 盐水对照组25只 NS0 2 0 3ccNS0 2 0 3cc分别测各组BALFGSH和MDA肺组织HYP 羟脯氨酸 结果 BALFGSH NAC能显著提高BALF中GSH水平 并使其保持在较高水平 EM对其无明显影响 NAC EM则可明显提高GSH水平 BALFMDA NAC能显著降低BALF中MDA水平 7天即可使BALFMDA水平恢复正常 EM对BALF中MDA无显著影响 NAC EM与单独用NAC相似 肺组织HYP NAC组肺组织HYP的变化趋势与BLM组相同 但HYP水平略高于BLM组 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单用EM及EM NAC可显著减少肺脏HYP含量 气管内注入BLM5mg kg溶于 分别于1 3 7 14 28天处死动物 38 IFIGENIA 大剂量NAC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DemedtsM2000 双盲 随机 对照病人150名18 75岁 IPF 除外其它间质性肺疾病 标准用药 1 强的松0 5mg kg d在第4 6个月渐减至10mg d以后维持至12个月2 硫唑嘌呤2mg kg dNAC用药 600mgtid 或安慰剂 指标 胸片 HRCT 肺功能 弥散功能 运动实验 肺泡灌洗液 生活质量 QoL 临床 影相 生理功能综合评分 CRPscore 39 在氧化 抗氧化反应过程中大量抗氧化剂 包括GSH 被消耗 肺通过损失GSH氧化损伤而保护自身 NAC可直接与H2O2 OH和Hocl作用 使其失去毒性 因此提高机体组织内GSH浓度 改善细胞氧化 还原状态是减轻氧自由基引起肺损伤的关键所在 推测在肺泡炎阶段 NAC对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肺脏 防止胶原沉积有一定作用 40 结论 在常规免疫治疗基础上给予NAC 600mgtid 三个月 可改善IFP肺内抗氧化功能 GSH Metco 并改善了肺功能 肺容积及弥散 因而大剂量NAC可作为IFP的辅助治疗手段 41 实验也证明川芎嗪 丹参可减少前胶原 1 I PCmRNA的表达 对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白细胞粘附分子即白细胞分化抗原 CD11B CD18 CD54 的单克隆抗体 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 可能在肺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这些抗体的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42 预后 IPF病因未明 治疗措施尚未能改变其自然病程及转归 少数患者可自然缓解或病情持续稳定 大多数患者存活时间在3 5年之内 43 谢谢 44 西药 呼吸系统药 易咳净 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