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doc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doc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doc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doc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题一、解释下列概念第1章导论1.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间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主要由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金融两大部分构成。2.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基础(the basis for)、收益(the gains from)和贸易模式(the pattern of trade)的经济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作为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的国际贸易政策,是主要研究国际贸易限制的理由(the reasons for)和后果(the effects of)的经济理论。4.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市场。5.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或国际金融:主要研究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和不同的国际货币体制下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及其对各国福利影响的经济理论。6.国际收支:记载一国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支付和世界其它国家对该国的支付的账户。7.国际货币体系:治理国际收支的规则、风俗、工具、设施和组织等的总称,可以根据汇率被决定的方式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等,也可以根据国际储备资产采取的形式分为金本位和纯信用本位等。第2章比较优势规律1.贸易的基础:贸易赖以发生的根据,可以是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技术变迁。2.贸易收益: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各国福利的增进,主要由专业化收益和交换收益两部分构成。3.贸易模式:各国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稳定的和惯例化的方式,如贸易什么以及各国出口什么和进口什么等。4.重商主义:主要流行于17-18世纪的强调一国民富国强的主要途径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使出口大于进口的经济思潮。5.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1776)中提出的一种贸易理论。该理论主张,每个国家在其生产效率更高的产品上有绝对优势。并且,如果每个国家专业化地生产和出口其绝对优势产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产品,则各国可同时受益于国际贸易。6.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比较优势规律:由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中提出的一种贸易理论。该理论主张,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效率都更低的国家在其绝对劣势更小的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专业化地生产和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则各国可同时受益于国际贸易。7.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唯一地由创造商品的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所决定的经济理论。8.机会成本:the value of the best opportunity that is given up when the resource is used in a particular use9.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一国依靠其可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全部资源可以生产的所有可能的产品组合的曲线。10.规模经济: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生产规模递减的现象。11.绝对优势商品: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有相对更高的劳动效率的商品。12.绝对劣势商品: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有相对更低的劳动效率的商品。13.自由放任政策:主张政府应当尽可能少地干预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的观点。14.比较优势商品: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效率的劣势更小的商品,或者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效率的优势更大的商品。15.比较劣势商品: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效率的劣势更大的商品,或者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效率的优势更小的商品。16.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规律: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其生产的机会成本(或产品的相对价格)更低的商品。如果每个国家都专业化地生产和出口其比较优势产品,则各国可同时受益于国际贸易。17.小国境况: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和产品的相对价格偏低,大国不能完全专业化于其比较优势商品的生产,但小国仍能够完全专业化于其比较优势商品的生产。结果,小国获得所有的贸易收益, 大国的贸易收益为零。18.完全专业化:一国用其全部资源仅仅生产其比较优势商品。第3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1.机会成本递增:当人们不断地把资源用在一种特定用途时,他们由此而放弃的最佳机会的价值将不断增大。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机会成本递增指,一国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一种商品才能释放出数量刚好足够的资源去多生产一单位的另一种商品。2.边际转换率(MRT):人们为了多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3.社会无差异曲线:显示为一国带来相同的满足程度的所有可能的商品组合(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commodities)的曲线。4.边际替代率:The MRS of X for Y(MRSXY) is the maximum amount of Y that a person is willing to give up to obtain one additional unit of X.5.孤立均衡点:无贸易时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6.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使一国的意愿出口量刚好等于另一国的意愿进口量的相对商品价格,也就是贸易平衡时的相对商品价格。7.不完全的专业化:一国在专业化生产其比较优势商品的同时也在生产其比较劣势商品。8.交换收益:由交换所产生的一国福利的增进。9.专业化收益:由专业化所产生的一国福利的增进。第4章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1.超额需求: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出现的超过供给量的那一部分需求量。2.超额供给: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出现的超过市场需求量的那一部分供给量。3.提供曲线:揭示一国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时的出口意愿和进口意愿的曲线。或者,表明一国需要多少进口品才愿意提供各种数量的出口品的曲线。4.贸易条件:一国的贸易条件指的是其出口品价格(指数)与其进口品价格(指数)之比。第5章要素禀赋和赫克希尔-奥林理论1.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产出增长的倍数等于各要素增长的倍数。附:此时,企业经营的规模不影响其要素的生产力,不管是要素的平均产品,还是边际产品。2.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产出增长的倍数大于各要素增长的倍数。附:这可能是因为大规模的经营加深了企业内的专业化分工。规模报酬递增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如果一行业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则只有一家大企业在其中生产是成本有效的(cost-effective)。但它可能以不利于社会的方式操纵市场价格(This situation is so-called the Marshall Paradox.)。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规制(regulation)。这正是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行业的情景。附:判断下列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性质(北大,1998):a. Q=0.5KL b. Q=2K+3L3.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许多生产同质品(homogenous products)的具有完全信息(complete information)的企业同时在同一行业中经营,以致每个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s)而非制定者( price setters),而且,每个企业都可无成本地进入或退出该行业(no barriers to entry or exit)。4.劳动密集的商品:在所有可能的相对要素价格(at all possible relative factor prices),其生产中的劳动-资本比率L/K都高于其它商品中的劳动-资本比率的商品。5.资本密集的商品:在所有可能的相对要素价格,其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率K/L都高于其它商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商品。6.要素丰裕度:指一国可以获得的生产要素的总量,或其要素的相对价格的高低。7.资本丰裕国:其人均资本占有量(TK/TL)高于其他国家的国家,或者,其资本的相对价格r/w低于其他国家的国家。8.劳动丰裕国:其劳动总量与其资本总量之比(TL/TK)高于其他国家的国家,或者,其劳动的相对价格w/r低于其他国家的国家。9.赫克希尔-奥林理论(H-O Theory):由赫克希尔和奥林两个经济学家提出的用国家要素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模式和国际贸易对要素所有者收入影响的贸易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赫克希尔-奥林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两个定理。10.赫克希尔-奥林定理:基于要素禀赋解释国际贸易模式的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生产要求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其生产要求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要素的商品。11.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也就是赫克希尔-奥林定理。因为,它把国家间相对要素丰裕度的差异孤立出来作为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或决定因素。其主要内容是: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或赫克希尔-奥林-萨摩尔森(H-O-S theorem)定理:国际贸易将导致国家间同质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均等化(equalization)。13.同质劳动:具有相同水平的训练、知识、技能和生产力的劳动。14.同质资本:具有相同水平的生产力和风险的资本。15.列昂提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列昂提夫于1951年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检验赫克希尔-奥林定理,发现一似乎与赫克希尔-奥林定理的预测相反的现象,那就是公认的最资本丰裕的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的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的商品。16.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即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17.人力资本:劳动者通过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获取的知识、技能和健康。18.要素密度逆转:同一种商品在劳动丰裕国是劳动密集品,在资本丰裕国却是资本密集品。19.要素替代弹性:当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化时,用相对价格较低的要素替代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进行生产的难易程度。20.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The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capital is the amount of capital that can be reduced when one extra unit of labor is used.第6章新贸易理论1.摩擦性失业:改变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失业。2.完全垄断: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时的垄断。导致完全垄断的主要原因是行业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太高。3.寡头垄断:一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几个生产者时的垄断。其特征是生产者间存在策略性依存关系(strategic interdependence)。也就是说,每个企业的得益不仅取决于它自己的行动,而且还取决于对手企业的行动。所以,每个企业必须根据对手企业的行动决定自己的行动。4.外部经济:整个行业产出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平均成本的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行业产出的扩大使产品部件的专业化生产成为经济上合理的事情。5.行业间贸易:不同行业的产品的国际交换。6.行业内贸易:同一行业的差异化产品的国际交换。其根本原因是,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使各国企业专业化地生产某种品种的某一商品,以利用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获取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7.行业内贸易指数:用来度量行业内贸易的程度的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T=1-|X-M|/(X+M),其中X和M分别代表特定行业的出口品和进口品的价值。8.技术差距模型:是Posner于1961年提出的用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解释国际贸易的经济理论。其基本内容是,技术先进的国家会获得创新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其产品的出口,进口国会获得产品技术,并用其廉价的劳动进行生产。所以,技术先进国的比较优势只是暂时的,但技术先进国可以依靠新的技术或产品创新,创造新的比较优势。9.产品周期模型:是Vernon于1966年提出的用产品周期解释国际贸易的经济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当新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时,通常要求技能高的工人进行生产。随着产品的成熟,产品变成了标准化产品(standardized products),可以依靠大规模生产技术和技能较低的工人进行生产。结果,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从最早引进产品的先进国转移到了劳动相对廉价的较不先进国。10.运输成本:把产品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所有成本,包括运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利息费等等。11.非贸易的物品和服务:运输成本超过了国家间的价格差因而无法获利性地进行国际贸易的物品和服务。12.资源导向的行业:倾向于靠近行业使用的原材料来源的那些行业。这些行业的原材料的运费往往远远大于把其产品运到市场的成本。13.市场导向的行业:倾向于靠近行业产品市场的那些行业。14.不受地理限制的行业:生产在生产中无大量重量增减的产品的那些行业。15.环境标准:一国允许的污染水平。第8章贸易限制:关税1.贸易政策:各国对产品的国际流动实施的限制性政策2.关税:tax imposed on internationally traded products3.进口关税:对进口品的征税4.出口关税:对出口品的征税5.从价关税:按国际贸易商品价值的固定百分比所征收的关税6.从量关税:按国际贸易商品的实物单位所征收的关税7.复合关税:从价关税和从量关税的组合8.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导致实施关税国的一些资源从更有效率的出口品的生产转移到效率更低的进口品的生产。其结果是产生关税保护成本的生产成份。9.关税的消费效应:关税人为地提高进口品的相对价格,扭曲其消费模式导致进口品的消费减少。其结果是产生关税保护成本的消费成份。10.关税的贸易效应:关税所导致的贸易量减少11.消费者剩余:the total benefit or value that consumers receive beyond what they pay for the good, nam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a consumer is willing to pay for a good and what the consumer actually pays when buying it12.生产者剩余: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a producer is willing to accept for a good and what the producer actually receives when selling it13.关税的保护成本:旨在保护进口品的国内生产者的关税所导致的无人明显地从中受益的社会福利损失,主要由生产成份和消费成份两大部分构成。14.有效保护(关税)率:关税所导致的国内增值增加的百分比,一般用来说明实际给予进口品的国内生产者的保护程度。15.小国:其贸易不能影响其贸易条件的国家。16.斯托普-萨摩尔森定理:商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会提高其生产中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意味着进口关税会提高一国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17.最优关税:最大化关税所导致的一大国贸易条件改善的福利收益与关税所导致的贸易量减少的福利损失之差的关税。18.瀑布式的关税结构:各国的进口关税从最终产品到半成品到原材料依次降低,其目的是提高对进口品的竞争品的有效保护率,鼓励进口品的国内生产和就业。第9章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和新保护主义1.进口配额:对允许进口商品的直接的数量限制。2.新保护主义:指主要通过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如贸易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的、行政的等规制,国际卡特尔,倾销和出口补贴等,对商品的国际流动施加限制。3.自动出口限制:进口国在整个国内行业受到进口品威胁时,在全面的贸易限制的威胁之下,诱使另一国“自愿地”减少其商品的出口。4.国际卡特尔:由同意通过限制商品的产出和出口最大化或提高整个组织的总利润的不同国家的商品生产者组成的组织。5.欧佩克:由同意通过限制石油的产出和出口最大化或提高整个组织的总利润的不同国家的石油生产者组成的国际卡特尔。6.倾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者比国内价格更低的价格在国外销售商品。7.持续的倾销:以比国内价格更低的价格在国外销售商品,实际上是一种三级价格歧视,其决策原则是MR d=MR f=MC。8.掠夺性倾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比国内价格更低的价格在国外暂时性地销售商品,其目的是使外国生产者放弃其业务,在获得垄断势力后提价。9.垄断势力:the ability of the firm to profitably charge a price greater than marginal cost 附:可用Lerners Degree度量垄断势力的大小:L=(P-MC)/P= - 1/Ed10.偶发的倾销:为了卖掉意外的和暂时过剩的商品而不必降低国内价格,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比国内价格更低的价格在国外销售商品11.出口补贴:为了刺激出口而给予出口者或潜在出口者的直接支付或减税或有补贴借款,或给予外国购买者的低息借款。12.幼稚产业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可能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但因为缺乏诀窍和初始产出水平小,该行业无法建立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成功地与国外生产者竞争。可以给予这样的产业暂时性的贸易保护,直到它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应付外国的竞争。到那时,才取消贸易保护。13.策略性贸易政策:旨在通过暂时的贸易保护、补贴、税收减免和政府与产业界间的合作等创造策略性比较优势的贸易政策。14.策略性比较优势:通过策略性贸易政策产生的比较优势第10章经济一体化1.经济一体化:仅仅在成员国间歧视性地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的商业政策。2.优惠贸易安排:对成员国间的贸易实施较低的贸易壁垒,而对与非成员国间的贸易实施较高的贸易壁垒的商业政策。3.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间的贸易取消一切贸易壁垒,但每个成员国保留其自身的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4.关税同盟:对成员国间的贸易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并且,成员国对世界其他国家采取一致的贸易政策,如共同关税率。5.共同市场:不仅取消成员国间的一切贸易壁垒,所有成员国采取一致的对非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而且还允许劳动和资本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6.经济同盟: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成员国高度协调或采取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7.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储备金率三大政策工具。8.财政政策:政府的收支政策的总称。9.免税区或自由经济区:为吸引外国投资而建立的允许原材料和中间品免税的经济区。10.贸易创造:指关税同盟导致某个关税同盟成员国的某种国内生产被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成本更低的进口品取代。附:当一国与成本更低的第二国而非成本更高的第三国结成关税同盟时就会出现贸易创造。11.贸易转向:指关税同盟导致来自非成员国的成本更低的进口品被来自成员国的成本更高的进口品取代。附:当一国与成本更高的第二国而非成本更低的第三国结成关税同盟时就会出现贸易转向。12.贸易创造的福利收益的生产成份:关税同盟使部分生产从效率更低的成员国生产者转移到效率更高的另一成员国生产者所产生的福利收益。13.贸易创造的福利收益的消费成份:关税同盟使成员国消费增加所产生的福利收益。14.次佳理论:如果不能满足最大化福利或达到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全部条件,尽可能多地满足这些条件的努力并不必然或通常不会导致次佳的结果。15.帕累托最优:指不能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以使某人受益而不使他人受损的状况。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边际条件:MRS张三XY=MRS李四XY(这个条件的满足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中的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MRTS香蕉LK=MRTS苹果LK(这个条件的满足意味着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中的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MRSXY=MRTXY(这个条件的满足意味着资源在消费用途和生产用途中的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如在PPF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16. 关税工厂:为了规避针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而在关税同盟成员国内建立的工厂。二、是非判断题第1章导论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家间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 .Each nation relie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to obtain many products that it does not produce. ( )3.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是贸易限制的理由和后果,不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 )4.在过去二百多年中对国际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经济学家有Adam Smith, David Ricardo, John Stuart Mill, Alfred Marshall, John Maynard Keyes, and Paul Samuelson. ( )5. 经济学家通常会作出一些简化假设(simplifying assumptions),也就是抽象掉经济事件(events)的一些细节,以便分离出少数几个对于解释(explain)和预测(predict)经济事件非常重要的变量和关系。( )6. 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假设生产要素可在国内和国家间自由流动,( )7汇率过度波动和失衡打断了国际贸易和专业化的模式,并导致全球金融条件不稳定。( )8.欧洲可能因其高失业而进口得比其本来会进口的少,并导致其徒劳地通过贸易限制保护就业机会。( )9.国际经济理论有助于人们理解富国和穷国间的生活标准的差异为什么非常巨大,以及做什么有助于克服它。( )第2章比较优势规律1.重商主义流行于18和19世纪。( )2.比较优势规律是解释国家间分工的经济理论,不适用于个人。( )3.比较优势规律是李嘉图在他发表于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来的。( )4.只要存在比较优势,两国间就可进行互利的贸易。( )5.在一个两种商品、两个国家的世界中,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更加无效率,两国间也必然可进行互利的贸易。( )6.如果美国一单位劳动可生产6单位小麦或4单位布,英国一单位劳动可生产1单位小麦或2单位布,则在这两国间以6单位布交换6单位小麦所产生的贸易收益是6单位小麦,并且,美国和英国的贸易收益都是3单位小麦。( )7.贸易的自愿性是贸易的互利性的显示。( )8.比较优势规律是绝对优势理论的特例。( )9.可以把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观点看成是对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和政府作用观的反应。( )10.在重商主义者看来,国际贸易必然具有零和博弈的性质。( )11.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他发表于1776年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 )12.重商主义者把贵金属的占有和积累看成国家强大的标志。( )13.Haberler(1936) 最早用机会成本解释比较优势。( )14.比较优势规律有时又被称为比较成本规律。( )15.比较优势在本质上是成本优势。( )16.重商主义是流行于17和18世纪的一些经济学家的思想。( )17.贸易收益会在所有贸易国间平均分配。( )18.贸易收益主要来自于专业化收益和交换收益。( )19.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在当时有利于英国的地主而不利于工厂主。( )20.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点所代表的产品组合是可能但无效率的产品组合,而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的点所代表的产品组合是有效率但不可能的产品组合。( )21.直线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生产要素互为完全的替代品。( )22.边际转化率所表达的实际上是机会成本的理念。( )23.在价格等于生产成本的假设下,边际转化率或机会成本就等于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 )24.一国在其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25.两国在商品的相对价格方面的差异反映了它们在比较优势方面的差异。( )26.贸易收益在本质上是贸易所驱动的生产专业化的收益。( )27.李嘉图的贸易理论解释了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 )第3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1.机会成本不变的国家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由PPF的斜率决定,与国家需求条件无关。( )2.机会成本递增的国家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由PPF的斜率决定,与国家需求条件无关。( )3.一国的凹向原点的生产边界说明该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中会招致递增的机会成本。( )4.导致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生产要素的非同质性。( )5.导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生产边界的根本原因是它们有不同的生产技术。( )6.一国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反映着该国的比较优势。( )7.在成本递增时,在无国际贸易的孤立国中,商品的均衡相对价格由其生产边界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斜率决定。( )8.在成本递增时,一国的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有关而与其需求因素无关。( )9.无论成本是递增还是递减,一国的比较优势必然与其需求因素相关。( )10.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应当专业化地生产其比较优势产品。这意味着每个国家都会用其全部资源生产其比较优势产品。( )11.如果无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两国间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导致生产的专业化和国际贸易,直到两国间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相等。( )12.一国的生产边界就是其无贸易时的消费边界。( )13.在任何情况下,一国的生产边界就是其消费边界。( )14.导致各国生产不完全专业化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中的机会成本递增。( )15.当机会成本不变时,每个国家必然会完全专业化地生产其比较优势产品。( )16.当机会成本不变时,小国会完全专业化地生产其比较优势产品。( )17.贸易收益实际上由交换收益与专业化收益两部分构成。( )18.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就是实现贸易平衡的相对商品价格。( )19.当机会成本递增时,小国也不会完全专业化地生产其比较优势产品。( )第4章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1.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总是处在两国孤立条件下的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之间,其大小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供给边的因素与需求边的因素之间的互动。( )2.某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低相对供给价格由出口国的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决定。( )3.某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相对需求价格等于进口国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 )4.提供曲线有时又被称为相互需求曲线,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引入国际经济学中的。( )5.一国的提供曲线既包含着需求因素,又包含着供给因素。( )6.一国的提供曲线说明的实际上是该国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的出口意愿和进口意愿。( )7.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他国的贸易条件的倒数。( )8.在一国贸易条件改善的同时其社会福利必然提高。( )第5章要素禀赋和赫克希尔-奥林理论1.古典经济学家的比较优势是以国家间的生产力差异为基础的,但他们没有解释这样的生产力差异。( )2.比较优势的基础指的实际上是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3.赫克希尔-奥林理论假设如果生产要素价格在两个国家相同,两国的生产者就会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中使用数量刚好相同的劳动和资本。( )4.赫克希尔-奥林理论假设如果生产要素价格在两个国家不同,每个国家的生产者将更多地使用本国相对便宜的要素,以最小化其生产成本。( )5 .The fact that commodity X is labor intensive and commodity Y is capital intensive means that commodity X requires relative more capital to produce than commodity Y in both nations. ( )6.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implies that with free trade, each nation specializes completely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commodity of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7.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assumes that demand preferences are not same in both nations. ( )8.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means that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factors would persist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9. The Heckscher-Ohlin theory means that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proceeds until relative and absolute commodity prices are the same in both nations with trade. ( )10. 赫克希尔-奥林理论实际上就是赫克希尔-奥林定理。( )11.资本总量更少的国家不可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12.利息率更高的国家有可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13 .The definition of factor abundance in terms of physical units considers both demand and supply. ( )14.如果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用资本替代劳动,结果该国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率将上升。( )15.赫克希尔-奥林理论假设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家间自由流动。( )16.某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都比另一国家使用更高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原因可能是其资本的相对价格更低。( )17.如果国家1在商品X的生产中比国家2使用更高的K/L ,则可判断商品X在国家1是资本密集的,而在国家2是劳动密集的。( )18.中国以外汇储备形式借给美国的债权已达约二万亿美元的事实说明中国已成为一个资本丰裕的国家。( )19.中国的实际利率在近几年不是负利率就是接近零利率的事实说明中国已成为一个资本丰裕的国家。( )20.一个国家如果以资本-劳动比率判断是资本丰裕国,则以资本的相对价格判断也必然是资本丰裕国。( )21.奥林因其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贡献而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2.赫克希尔-奥林定理考察的主要是贸易模式。( )23.赫克希尔-奥林理论也就是有关各国要素价格因国际贸易而均等化的理论。( )2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是由保罗萨摩尔森加以证明的赫克希尔-奥林定理的推论。( )25.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产品的国际流动也就是这些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26.国际贸易会降低贸易国间的贸易前的工资差异和利率差异。( )27.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国际贸易会导致劳动丰裕国的劳动者受损而资本所有者受益。( )28.在现实中,各国间同质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并未因国际贸易而变得相等的事实说明赫克希尔-奥林-萨摩尔森理论不能成立。(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同类劳动的报酬的差异未因国际贸易而缩小的事实说明国际贸易无助于缩小国家间的工资差异。( )30.International trade will eliminate or reduce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per capita income.( )31.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苏尔茨和贝克尔。( )32.出现列昂提夫悖论的最主要原因是仅仅考虑实物资本而完全忽视了人力资本。( )33.列昂提夫悖论的解释之一是美国的关税政策过于鼓励其劳动密集行业的生产。( )34.列昂提夫悖论的解释之一是列昂提夫使用的模型抽象掉了自然资源这一生产要素。( )35.赫克希尔-奥林理论的本质是用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比较优势。( )36赫克希尔是奥林的学生。( )37. In the real world,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eliminated the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 in the returns to homogenous factors. ( )38. A economic model must be successfully tested empirically before it is accepted as a theory. ( )39.要素密度逆转发生的前提是要素替代弹性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较大,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较低。( )40.When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 is present, the H-O theory holds. ( )41.要素密度逆转在真实世界中非常普遍。( )42.一种商品不是劳动密集品,就是资本密集品。( )第6章新贸易理论1.如果贸易导致一个国家生产的完全专业化,则相对商品价格会均等化而要素价格不会。( )2.如果存在国际要素流动,则导致相对商品和要素价格均等化所要求的贸易量会更大。( )3.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会降低国际贸易的数量和收益。( )4.放松大多数赫克希尔-奥林理论的假设会导致这一理论无效。( )5.贸易前的相对商品价格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6.行业间贸易更可能发生在要素禀赋差异小的国家之间。( )7.行业内贸易更可能发生在要素禀赋差异小的国家之间。( )8.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国中的企业仅生产一种或至多少数几种品种和风格的同种产品而出现行业内贸易。( )9.The H-O model predicts that trade will increase the return of the nations scarce factor. ( )10.行业内贸易可能使贸易参与国的所有要素所有者受益。( )11.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often produce various parts of a product in only one nation to take advantage of each nations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minimize total costs of production. ( )12.决定行业间贸易模式的似乎是比较优势,而导致行业内贸易的似乎是差异化产品生产中的规模经济。( )13.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更可能发生的是行业间贸易。( )14.在发达国家间更可能发生的是行业内贸易。( )15. Inter-industry trade reflects acquir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while intra-industry trade reflects natur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 )16. 一个行业被界定得越宽,行业内贸易指数的值就越小。( )17.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强调的是产品和技术的标准化过程,而产品周期模型强调的是技术模仿上的时滞。( )18.新贸易理论证伪了赫克希尔-奥林理论。( )19.运输成本会降低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并降低贸易量和贸易收益。( )20.在运输成本为正时,如果赫克希尔-奥林模型的其它所有假设成立,则国际贸易能够最终完全均等化要素价格。( )21.出口国的需求和供给较之进口国的需求和供给越缺乏弹性,则出口国承担的运输成本的比例越大。( )22.新贸易理论的特征是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技术进步等解释国际贸易。( )23.赫克希尔-奥林模型中的贸易是基于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而行业内贸易是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 )24.在大小和要素禀赋相似的经济间更可能发生行业间贸易。( )25.基于要素禀赋的贸易往往导致某些要素的所有者受益而其它要素的所有者受损,而基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的贸易一般会使所有要素的所有者受益。26.决定着行业间贸易模式的是差异化产品生产中的规模经济。( )27.当一特定行业无行业内贸易时,其行业内贸易指数等于零。( )28.当一特定行业的出口品价值等于进口品价值时,行业内贸易指数最小。( )29.各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越大,行业内贸易相对于行业间贸易的重要性就越大。( )30. The price of traded products does fully reflect social environmental costs. ( )31.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实际上可以把环境当成资源禀赋或生产要素使用,并实现所有产品上的比较优势。( )32. 一国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往往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或自然资源密集的行业,其实现的经济增长往往也是污染密集的增长。( )33.即使存在运输成本,国际贸易最终也会导致要素价格在各贸易国间相等。( )第8章贸易限制:关税1.像美国这样的实行民主政体的国家,其实施贸易限制的目的是最大化社会福利,而非服务于社会中的特殊利益集团。( )2.自由贸易能够最大化世界产出并使所有国家受益。( )3.进口配额是历史上最重要类型的贸易限制。( )4. A tariff is a tax or duty levied on the imported commodity. ( )5. 发展中国家因其易于征收而主要依靠出口关税获取收入。( )6.发达国家总是施加进口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以保护其某些行业(通常是资本密集行业),而主要使用所得税获取其收入。( )7.进口品的5%的从价关税和10元的从量关税的复合关税会导致每200元的进口品被征收15元的关税。( )8.进口关税会导致一些国内资源从效率较高的用途(出口品的生产)转移到效率较低的用途(进口品的生产)。( )9.进口关税会导致本国部分进口品消费者受损。( )10.进口关税会导致本国一些进口品消费者因被迫放弃消费而受损。( )11.进口关税在导致本国一些人受损的同时其他一些人受益。( )12.有效关税率显示着关税会导致最终商品的价格上升多少。( )1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对进口的中间品征收关税会导致有效保护率下降。( )14. 给定最终产品和中间品的关税率,中间品相对于最终产品的价格越高,有效保护率就越高。( )15.当中间品的关税率小于名义关税率时,有效关税率会低于名义关税率。( )16.有效保护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小于零。( )17.只要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大于零,有效保护率就不会小于零。( )18.只要存在最终产品的进口关税,国内生产者就会生产得比自由贸易下更多。( )19.发达国家对资本密集品提供的有效保护率往往高于对劳动密集品提供的有效保护率。( )20. 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是进口品的竞争品的国内生产者所得到的保护程度的良好指示剂。( )21.老挝、越南、缅甸这样的国家就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的所谓小国。( )22. When a small nation imposes a import tariff, the volume of trade declines but the nations terms of trade improve. ( )23.贸易条件的改善总是倾向于提高贸易条件改善国的福利。( )24.进口关税必然会降低实施关税国的贸易伙伴国的福利。( )25.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而言,最佳的政策是自由贸易。( )26.在贸易伙伴国不报复时,关税实施国的所得会大于贸易伙伴国的所失。( )27.进口关税必然会改善实施国的福利。( )28.任何小国的最优关税率都是零。( )29.在贸易伙伴不报复的情况下,进口关税可能提高小国的福利。( )第9章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和新保护主义1.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n-tariff barriers. ( ) 2. Import quotas are used by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protect their agriculture. ( )3. Domestic producers strongly prefer import quotas to import tariff, even when import tariffs and import quotas are equivalent. ( )4.Tariffs are the major threat to the current world trading system. ( )5.自愿出口限制具有所有等价的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如生产效应、消费效应、收益效应等,而且也是由进口国的进口商得到垄断利润。( )6.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are likely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limiting imports than import quotas. ( )7.随着时间的流逝,外国出口商可能以更高质量和更高价格的商品替代原来的出口品以回应自愿出口限制。( )8.自愿出口限制并未关闭其他国家替代主要出口国的部分出口品的大门。( )9.国际卡特尔的目的是通过限制产出和出口以提高产品价格和最大化成员国的利润。( )10. International cartels are inherently stable and often successful. ( )11. Up to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cartel is OPEC. ( )12. Persistent dumping is essentially international price discrimination because domestic demand is more elastic th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