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41张).ppt_第1页
人教A版必修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41张).ppt_第2页
人教A版必修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41张).ppt_第3页
人教A版必修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41张).ppt_第4页
人教A版必修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4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主干知识梳理 1 含义 真理是标志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面前 真理是客观的 主观同客观 客观性 人人平等 1 真理都是 的 任何真理超出了自己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 2 真理都是 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有条件 谬误 具体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1 从认识的 来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 从认识的 来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3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再从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主体 客体 实践到认识 认识到实践 2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不断发展的 3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而是一种 或 4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社会实践 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1 倒洗澡水 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 由于地球的自转 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南半球 漩涡会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赤道 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 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 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出 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真理与怀疑在比较和斗争中共同发展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属性 d a b c d 解析 说法错误 真理发展的基础应该是实践 说法错误 真理与怀疑不可能共同发展 排除 材料中分析了在不同的地点由于地球自转 洗澡水漩涡朝不同方向旋转 说明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 具体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 强调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 作出了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将 八年抗战 一律改为 十四年抗战 的部署 这说明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 c 解析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 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 这种修改重点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并没有否定 八年抗战 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 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 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正确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不选 推翻真理 的观点是错误的 不选 3 一切真理只有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 第一阶段 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 第二阶段 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 第三阶段 不假思索而欣然接受 这说明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 上升性a b c d c 解析 表述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表述错误 它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 排除 根据题意 真理只有经历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 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 上升性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符合题意 故选c 释疑解惑升华 1 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吗 提示 不对 1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 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是有用的 2 有用 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 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 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是错误的 2 真理不断发展是否意味着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 提示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在运动变化中发展真理 这正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但不能由此认为被超越的真理中包含错误的内容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 在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下 永远是真理 3 你能说出真理和谬误的区别与联系吗 提示 1 区别 人们的认识就总体而言 既有真理 又有谬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 不容混淆 2 联系 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 互为前提 相互转化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教材p47 探究问题1 提示 1 詹姆士关于真理的两种说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强调以客观评价标准来判断真理 因而是正确的 后者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 是片面的 它错在把是否有用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 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 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因而是 有用的 但 有用的 却不一定是真理 2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此 只有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 3 由于人们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因而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而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的说法是正确的 2 教材p47 探究问题2 提示 1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欧几里得的定理也只有在同一平面内才能成为真理 因此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不是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是真理 而是表明真理是有条件的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随着近代航海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化 人们终于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3 教材p48 探究问题 提示 1 对待指导实践遭遇失败的已经获得的认识 应该认真反思 仔细辨别 首先分析实践过程是否存在操作性问题 然后分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 是否全面深入 对于后果 我们应以已获得的正确认识为基础 积极研究探索 在实践基础上发展和深化认识 2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因此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 应该鼓起勇气 再接再厉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克服困难 走向胜利 绝不能知难而退 怨天尤人 4 教材p49 探究问题 提示 人们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 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 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 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重点难点突破 1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 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 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突破点1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 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理 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2018 海南卷 22 马克思 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 中指出 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 正如 宣言 中所说的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 空间 条件的制约 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d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 真理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说法错误 不能说真理依据主体变化而变化 说法错误 真理是客观的 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排除 答案选d 对点训练1 2018 天津卷 6 霍金以其 黑洞理论 闻名于世 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 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 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 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 这说明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c 解析 c对 材料强调霍金的理论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 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霍金的理论的具体性 条件性 b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 没有体现其指导作用 d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霍金的理论没有被验证 没有体现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1 认识的反复性 1 含义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原因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 思维能力 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突破点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 认识的无限性 1 含义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2 原因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特别提醒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属于唯物论的范畴 与物质概念对应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它既指反映过程 又指反映结果 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与实践概念对应 二者都有正确 错误之分 2018 江苏卷 28 2017年11月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 很多人都以为 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 因为22年前 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 但实际上 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 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 由此可见 a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b 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d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c 解析 c对 很多人认为克隆猴技术的突破不大 是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 a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认识世界的目的 b排除 已经确定的真理不会被推翻 它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d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 对点训练2 2017 全国 卷 21 2016年9月 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 攻关品种 广湘24s r900 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未能通过验收 面对失败 袁隆平坦然接受 这一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