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ACCESS达到对数据库的调用毕业论文.doc_第1页
ASP+ACCESS达到对数据库的调用毕业论文.doc_第2页
ASP+ACCESS达到对数据库的调用毕业论文.doc_第3页
ASP+ACCESS达到对数据库的调用毕业论文.doc_第4页
ASP+ACCESS达到对数据库的调用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ASPACCESS达到对数据库的调用毕业论文目录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引言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推进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及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本人设计了这个网上评教系统。网上评教系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重要,是一个重要辅助办公管理工具。本系统遵循教育部的评估指标。坚持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以教学质量评估为重点。通过教学质量评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进各部门重视和支持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估工作本系统有以下的优势:(1)将教学评估终端在网上实现,学生在网上填写评估单,在线提交。省去了传统的教务处收发评估单程序,节省宝贵的人力物力和期末时间。(2)后台程序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计算,直接得到评估的结果。而不是由工作人员将学生填好的教学评估单按照教师、课程先分类,再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3)评估方法、评估项目可以灵活更换,得出的评估结果更客观、公正。这是在手工操作情况下不太容易实现的。第 15 页 共 69 页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第一章 开发技术简介1.1 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及其Web应用模式最早的数据库应用是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对本机数据库进行操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人们对数据共享的需求,这种结构就显得力不从心。网络的出现给计算机的应用带来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需求,人们依据计算机的应用特点和应用功能划分方式,提出了一系列应用架构。其中包括单机架构、工作站/服务器架构(W/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C/S)。1、 单机架构最早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架构是单机架构。在这种架构下,所有应用程序都在本机运行,所有的数据也都保存在本机上。这种架构要求本机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大的磁盘空间,以便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处理。单机架构是由个人维护本机,不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安全性高,数据处理效率高,但它无法实现各个计算机之间数据的共享。2、 工作站/服务器架构(W/S)这种架构的特点是在服务器上保存数据,而在工作站上处理数据。所有工作站都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上,读取其上的数据,然后利用运行在工作站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最终将处理结果保存到服务器上,以供他人共享。在这种架构中,服务器只是起到一个数据存储的作用。工作站/服务器架构的优点是容易配置,对硬件要求不高,特别是对服务器的硬件要求不高,能够节省大量资金。工作站/服务器架构的缺点是数据处理的效率低,因为所有的数据都通过网络传输,增大了网络流量。另外,由于对数据的处理都在工作站上完成,所以工作站硬件的配置直接影响到数据处理效率。日后对硬件的升级上也会需要对多台工作站进行升级,从而增加了维护成本。3、 客户机/服务器架构(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的特点是由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指令,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均在服务器上进行。在服务器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后,将运算结果返回给客户机,用户就可以利用安装在客户机上的应用程序对结果进行二次处理。这种架构与工作站/服务器架构相比,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由于网络的作用仅限于发送操作指令和传送运算后的结果,因此数据的传输量很小,很少造成网络的拥挤和堵塞现象。此外,网络的应用局限于主机连接、文件和打印共享,因此对网络的带宽和延迟要求较低。但由于C/S架构主要是针对局域网的应用环境而设计的,因此适合在企业内部的Intranet上使用,而无法在Internet上得以高效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客户方与服务方的应用程序与应用平台密切相关,软件平台及开发工具一旦选定,不可能轻易更改;只有符合该局域网规范的客户机才能实现同服务器的通信,要求客户机的位置相对固定;当需要对客户端应用程序进行更新或升级时,必须对每个客户端进行相同的工作,给维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前面介绍的几种数据库应用架构已经不能胜任。为了解决传统架构的应用局限,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rowser/Server,B/S)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实际上是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的延伸,是根据广域网的特点对客户机/服务器架构进行的改进。1.1.1 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B/S架构由浏览器和服务器组成。浏览器是表示层,在表示层中包含了系统的显示逻辑。它的任务是由浏览器向网络上的某一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主页传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接受传来的主页文件,并把它显示在浏览器上。在B/S架构下,网络的应用已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主机连接、文件和打印共享,客户方与Web服务器往往要进行大量的实时性、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通信,它要求网络具有较宽的带宽和较小的延时。因此在网络结构上,B/S架构采用交换型的网络结构,其主要设备是交换机,速度可提高到100M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1、浏览器/服务器架构采用Internet上的标准通信协议,可以使位于网上任意位置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服务器。对于服务器来说,通过相应的Web服务和数据库可以对内部数据进行处理,对外则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提供共享数据。2、在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生成网页,使得客户机上对数据的处理被进一步简化。客户机上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显示,而不用再为客户端单独编写和安装其他类型的应用程序。3、由于数据的处理、存储都是在服务器上完成,因此将来对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升级都只是对服务器进行。所以,网络应用软件易于管理和维护,而且扩展性好。 1.1.2 B/S架构的Web应用模式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在WWW(World Wide Web)上发布,实现信息最大程度的共享。为了实现此目的,Web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必然。只有把浏览器/服务器与Web技术很好的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满足这种需要。基于这种情况,微软提出了Web Computing的概念,并把它应用于数据库技术中,这就是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下的Web数据库体系。这种数据库体系是利用Web服务器和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网页,简称ASP)作为数据库操作的中间层,将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与Web技术结合,使Web站点可以呈现出更多样、更丰富的内容。典型的Web数据库系统有一个Web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一个数据库服务器用作信息存储和一个连接两者的Web服务器,这是一个三层的Web结构。用户使用Web浏览器访问Web页,通过Web页上显示的表格与数据库进行互操作。典型的交互操作包括读取页、单击链接、列表框选择以及查询和输入数据域。从数据库获取的信息能以文本、图像、表或多媒体对象的形式在Web页上显示。当前的Web数据库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服务器端或浏览器端的扩展来实现Web和数据库的无缝连接,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下的Web数据库体系的优点:1、用户方面由于在前端采用了统一的浏览器界面,所以用户在使用时简单易用,只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Web页面操作方法,大大降低了培训、维护成本。2、系统的开发方面整个软件的开发可以集中在服务器端进行,不需要对用户端进行特殊的设置和软件安装,降低了维护成本。3、系统环境配置方面前端可以使用多种浏览器(如IE/Netscape等);服务器端可存取多种数据库(SQL Server、Access、FoxPro等);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的功能就由微软的IIS和ASP技术实现,且在ASP中可使用多种脚本语言(VBScript、JavaScript等)。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下的Web应用体系的诸多优势,故本网上评教系统的主体就采用这种B/S体系架构。1.2 使用技术1.2.1 Web应用技术概述Web是一种信息资源网络,它通过超文本链接技术提供了在各种资源间导航的能力。Web的实现依赖于三种技术:1、一种统一的Web资源命名方案(例如:URLs)。2、存取Web网上已命名资源的协议(例如:HTTP)。3、超文本技术,在Web资源间便利地导航(例如:HTML)。数据库技术将数据组织起来进行结构化的存储,提供检索手段、完整性约束以及安全性机制。大多数的数据库产品都支持SQL(一种结构化的查询语言)和ODBC(微软开发的一类API,它使得程序可以通过统一的方式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以上构成了Web数据库的基础性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Web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新一代信息传播技术,实用的Web应用技术都是以与数据库的交互为核心的,也可以说,Web应用技术都是指以数据库的数据操作为核心的Web数据库应用技术,是Web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当前的Web数据库技术并无统一的规范。Microsoft、Sun、Netscape等公司各支持不同的技术,存在这一领域的竞争。较早使用的技术有CGI、ISAPI/NSAPI,之后有IDC、JavaApplet,最近流行的技术有ASP、JSP、PHP,还有Microsoft新推出的ASP.NET等。总的来说,当前的Web数据库技术不外乎是在服务器端或客户端扩展功能,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在服务器端的扩展主要是CGI和API,客户端扩展技术主要是SUN、Netscape、Microsoft三大公司之间的标准之争,无论是ASP、PHP还是JSP其性能均无太大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取舍主要应考虑支持平台、兼容性和竞争前景等因素。1.2.2 ASP技术本系统主要技术基础1、ASP的工作原理ASP技术原理是:使用不同脚本编程语言所编写的动态页面保存在Web服务器内,当用户向Web服务器发出访问动态页面的请求时,Web服务器从硬盘或者内存中接收正确的ASP文件,并将这个文件发送给ASP的解释引擎(ASP.DLL),解释引擎扫描整个页面文件,并执行脚本代码以实现不同的功能。ASP工作原理图如下:图1.1ASP工作原理ASP网页是以ASP.DLL所提供的对象为接口,其执行完全来自ASP.DLL文件。ASP.DLL提供了6个内置的倒置对象,它们是:a. Request对象:用于从用户端浏览器接收信息。b. Response对象:负责将信息从Web服务器端传送给浏览器。c. Server对象:负责控制ASP服务器的运行环境,提供访问服务器端对象的方法和属性。d. Session对象:保存一个用户访问不同网页之间的会话信息。e. Application对象:是一个应用程序级的对象,可以让所有执行相同的Web应用程序的使用者共享信息。f. Object Context对象:直接配合MTS(Mi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使用,以便管理或开发高效率的Web事务处理应用程序。利用这些内嵌对象,我们可以很容易收集随着浏览器请求传送过来的信息,获取表单数据,响应数据给浏览器,并存放与用户相关的数据。ASP含于IIS/PWS之中,是一种可集成Script语言到HTML网页的Server端的脚本语言环境。在ASP的支持下,利用ASP的ADO组件,开发者可以方便地访问与任何ODBC兼容的Web数据库;利用ASP的内置对象,开发者可以摆脱如何存取来自用户方请求等烦琐的工作,开发动态的、交互式、高效率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程序。2、ASP访问数据库的技术要构建一个基于ASP技术的Web数据库应用程序,需要将ASP页面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在ASP中,访问数据库是通过使用其内置组件ADO(ActiveX Data Object,Active X数据对象)来实现的。ADO是构建ASP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核心。ADO提供了较高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接口。ADO对数据库的存取操作是通过调用OLE DB或者ODBC驱动程序访问数据库来实现的。当客户端使用浏览器招待IIS中的ASP文件时,可以通过OLEDB或ODBC驱动程序链接到数据库,并招待SQL语句,然后将查询结果以HTML格式返回客户端,其示意图如下:图1.2ASP访问数据库的示意图由上图不难看出,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即可,而服务器端则需要有ADO。应用程序通过ADO与OLEDB(或ODBC)沟通然后才去真正地链接与存取数据库。3、ASP访问数据库的实现方法以采用ACCESS数据库为例,论述ASP与数据库链接的方法。要访问ACCESS数据库,必须首先建立与数据库的链接,这就要用到Connection对象。具体链接方法有以下三种:(1)基于ODBC数据源的链接方式在方式a中,数据库连接字符串也可以省略“Dsn=”,从而使用如下简化方式:这里数据源名称即是上述步骤中用户建立的系统数据源DSN的名称。此方式使用ODBC驱动程序实现ADO与数据库的链接,要求用户首先建立系统数据源DSN。数据源建立的步骤是:在控制面板中双击“ODBC数据源(32bit)”,打开“ODBC数据源管理器”对话框;选择“系统DSN”选项,单击“添加”按钮,创建新数据源,比如选取“Microsoft Access Driver(*,mdb)”接着在“选取数据库”对话框中选定已创建好的Access数据库,确定后,在“数据源名”文本框中输入一个名字,该名字是用来提供给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的别名。确定后,ODBC驱动程序就设置好了,系统数据源DSN建立完毕。当建立好系统DSN之后,还需去掉数据库的只读属性,如果安装时采用了NTFS文件系统还要设置“Internet来宾账户”可以完全控制该数据库(从数据库文件的属性处设置)。接着就可以使用以上的语法链接数据库了:(2)基于ODBC,但是不用数据源的链接方式:对于方式b可以用Server对象的MapPath方法将相对路径转化为物理路径:MapPath方法的好处就是在将程序从一个服务器移植到另一个服务器的时候,既不需要设置数据源也不需要修改数据库文件的物理位置。(3)基于OLEDB的连接方式(推荐使用):其中Provider表示数据库的OLEDB驱动程序。同方式b在方式c中也可以使用Server.MapPath方法:一般来说,如果方便设置数据源可以用方式a。其中方式b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连接情况,方式c为推荐使用的方式。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2.1 需求概述对于本系统来说,主要包括四类用户的需求:1、管理员需求:系统可以指定评教的对象,即学生信息;可以指定被评教的对象,即教师信息;指定评教的内容,即学生通过哪些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互评通过哪些方面评定;专家(包括教学督导和领导)通过哪些方面对教师进行评定;对评教结果的查看,即查看所有教师的评教结果。2、学生需求:如果评教系统没有打开,可以对其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意见反馈,在评教活动开始后,登录系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评价。3、教师需求:在评教结束后,通过登录,查看自己的评教结果;参与对其它教师的互评,对评教结果的意见反馈,平时可以查看学生对其所提的教学意见。4、专家(包括教学督导和领导)需求:在评教其间,专家可能对本学院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专家级的评定;对评教结果的查看,即查看所有教师的评教结果。2.2 系统设想通过需求概述,可以设想到,系统至少要提供对四种不同身份用户登录的验证。当管理员登录时,可以对课程信息表、教师信息表以及评教表进行修改、更新;可以对评教结果进行查询;学生登录,在平时可以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意见反馈,在评教其间对评教表查询,做出某些判断,根据判断更新评教结果表。教师登录,查看评教结果表中对应自己的记录和参与教师互评。专家可对全院范围内的教师进行评定及查看教师成绩。2.3 系统配置对于设计完成的系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否则就会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系统运行不正常。1、软件配置软件配置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选择和数据库的设计,对于我们的系统主要考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数据库的容量、用户的维护水平等。(1)数据库的选择由于数据库可以移植,故可以先用Access数据库开发,实际使用时再根据实际用户的数量、系统的吞吐量和经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实际更换数据库时只需转换成相应的数据库即可。(2)操作系统选择在选择操作系统的时候,也要从用户的数量和系统的吞吐量等方面来考虑,结合我们学院的具体情况,本系统使用Windows NT,这样会具有较好的维护水平。同样对于较小规模可以使用Windows 2000,对于较大规模的还可以使用Unix,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2、硬件配置硬件配置主要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硬件的选择。对于客户端没有太大的要求,一般的能够上网的机器都可以满足要求。对于服务器端,较高的配置会使系统运行得更快,更安全。3、网络配置可以选择的类型有以下几种:单机模式: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在一台机器上。百兆模式:计算机网络速度为百兆。千兆模式:计算机网络速度为千兆。网络连接如下图所示,对于不同的模式只不过是所选用的交换机不同而已。交换机服服务器用户终端2用户终端1 图2.1 系统的网络配置模型图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第三章 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方法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一次大大压缩和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抽象的高层次上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可行性研究应该比较简短,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具体解决问题,而是研究问题的范围,探索这个问题是否值得去解,是否有可行的解决方法。其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3.1 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本系统是学院目前正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可以说是对该系统的一个二次开发。学生评教是学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通过学生评教,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本系统后,学生可随时登陆校园网,通过给老师打分,给老师留言,给老师写信等方式与老师交流。老师也可通过校园网查看自己的得分和学生的留言,及时了解学生的建议,从而能对症下药,改进教学手段。3.2 开发工具选择本系统采用ASP+Access,IIS作为发布与运行工具。但为了方便开发和测试,作者先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开发工具,系统测试通过后再实现SQL Server2000。本系统具体使用的开发工具是Macromedia Dreamweaver 8,Dreamweaver 是一款专业的网站开发编辑器,用于对Web站点、Web页和Web应用程序进行高级设计、编码和开发,整个生产过程可以自动化,增强工作效率。无论用户是喜欢可视化的网页开发环境还是喜欢手写代码,它都能提供有用的工具,使用户拥有更加完美的Web体验。3.3 技术可行性分析本系统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架构和Internet网络技术,突破了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户都可访问本系统。因而就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本系统中的数据,大大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另外采用了以上流行的和标准的网络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本系统所用到的关键技术,如B/S架构、ASP动态网页技术等也都有着很高的成熟性和很好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系统采用ASP+ACCESS作为开发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调用,运用B/S架构,以IIS作为发布与运行工具实现系统的开发和测试。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4.1 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Web的网上评教系统采用B/S结构模式,该结构由浏览器和服务器组成,该结构主要特点是集中管理,软件的程序、数据库、发布的信息等都集中在服务器上,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端的工作,用户端除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外不需要安装其它软件。服务器则由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它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都将在服务器上完成。图4.1系统体系结构从图41可以看出,系统体系结构是按层次安排的。最底层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第二层是数据库系统层;第三层是数据库接口层,通过应用服务器将数据信息采集到各接口系统中;第四层为服务层,通过ASP与应用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通过HTTP与Browser进行信息交换;第五层为用户层,它面向最终用户,通过用户页面与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因此该系统设计包括用户页面设计(前台页面)、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后台页面)。数据库位于该系统Web站点的数据库服务器上,用户界面位于Web服务器上,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同处于同一物理服务器上。整个系统由Web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和发送,用户通过浏览器以HTTP协议向Server发送请求,并接收和显示Server提供的Web信息。在服务器端运行VBScript脚本语言代码,SQL命令和标准HTML代码,通过ODBC驱动程序,连接到支持ODBC的数据库来存取网络数据库。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设计和系统组成模块流程的设计,现分别介绍如下:4.2.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系统将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教师用户、专家(领导、督导)和高级管理员四个类型,所有的用户都必须凭帐号和密码登陆系统。不同类型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学生用户只能进行评教和反馈意见;教师用户只能查阅个人的评教信息和对其他老师评教;专家(领导、督导)可查阅老师的评教信息和对老师进行评教;高级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查阅和编辑所有数据,但其也担负着保证系统信息秘密和安全的义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图4.2系统工作流程图4.2.2 系统组成模块流程图图4.3 系统组成模块流程图4.2.3 系统组成模块基本功能的实现1、终端(学生进行评估)模块该模块包括两个要素,(1)确定每个学生对应的任课老师;(2)系统形成该老师对应的调查表。学生初次登陆,以学号为初始用户名,学号为初始密码,验证成功方可通过,进行评教,学生可以在第一次登陆之后更改密码。学生登陆后,选择老师所在院系和老师,然后选择开课学期和课程进行评教。对每一位老师只可评教一次,即评教提交之后,不能进行第二次评教。2、评估计算模块表单提交后的一系列后台处理。是按照一定方法对老师所得各项分数的统计。根据评分结果表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如下:Scoresum=(领导平均分数+督导平均分数+学生平均分数+老师平均分数)。其中学生评价权重为60%,督导评价权重为20%,领导评价权重为10%,同行教师评价权重为10%。经过计算后,可显示于查分页面中,并可以计算出成绩等级。3、查询模块图4.4 查询流程图通过此模块教师、领导督导、管理员可以查询教师得分。教师只能查询自己的得分。一开始本教学评估系统整合了留言功能,老师可以查询学生给自己的留言,并且留言不会被公开。4、意见反馈模块学生成功登陆后可以选择教授其课程的教师并可选择具体学期与课程,然后出来一个反馈的窗口,如果学生希望用文字的形式给教师提供意见的话,可以写下来,然后提交,如果提交成功的话,留言则已经形成,教师如果从查询结果登陆的话将可以阅读留言。留言是给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具有自由度交流的平台,所以同样教师可以根据留言进行自我测评。同时可以给领导或教学机构留言,高级管理员可以对留言进行管理和查询。5、管理员模块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学生、课程的各项数据及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5.1系统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将数据按一定的分类、分组系统和逻辑层次组织起来,是面向用户的。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存档数据和数据需求,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设计出规模适当、正确反映数据关系、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多种查询要求的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是:1、数据库结构定义: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的是支持联机事务处理CLTP(负责对事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数据仓库、有联机分析处理CLAP(指为支持决策的制定对数据的一种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针对选择的DBMS,进行数据库结构定义。2、数据表定义:数据表定义指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的逻辑结构包括:属性名称、类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验规则、是否关键字、可否为空等。3、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确定数据的存放地点、存储路径、存储设备等,备份方案,对多版本如何保证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4、数据使用权限设置:针对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数据的用户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安全。5、数据字典设计: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的设计,便于维护和修改。根据任务书的规定,现设计如下的数据库表格(以access为例):(1)ADMIN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自动编号长整型Adminname文本管理员名称10Adminpassword文本管理员密码20Wtitle文本网页标题50表5.1:管理员表 (2)CLASS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自动编号长整型CLASSNAME文本班级名50Department文本所在系别50Departid数字系别id整型表5.2:班级表(3)CONTENT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Content备注评价的内容Score备注评价的分数Typed数字可以评价的类别 1 领导 2 督导 3 学生 5 教师整型0Showid数字显示的顺序整型CLASS文本可以评价的学生班级50表5.3:评价项目表(4)COURSE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Courseid自动编号课程编号长整型Coursename文本课程名称50表5.4:课程表(5)DEPARTMENT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Department文本系的名称50Showid数字显示的ID整型表5.5:系别表(6)News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Title文本标题200Submite_data日期/时间提交时间Now()Body备注内容Person文本发表人50Note文本备注200Noteby文本备注2200Areas数字所在区域整型表5.6:公告表(7)TEACHER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Teachername文本教师名称20Num文本教师编号20Showid数字显示顺序整型Submite_Data数字提交时间Now()Depart文本所在的系50Departid数字系的编号整型0CLASS1文本教师开课班级100表5.7:教师信息表(8)TEACHERCOURSE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Teachername文本教师的名字10Term文本开课的时间50Course文本开的课程Department文本开课的系CLASS文本开课的班级100Beizhu文本备注255Termid数字学期ID整型0Showid数字显示的顺序整型0表5.8:教师课程关联表(9)TEACHERSCORE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Teacherid文本教师的编号id10Score文本教师的成绩2550Userid文本评价用户的id50Usertyped数字评价用户身份整型0Submitdata日期/时间评价的时间Now()Term文本学期30Course文本评价的课程30Username文本评价用户名20表5.9:教师成绩信息表(10)TERM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Term文本学期长整型Tnow数字1 当前学期Tstart日期/时间学期开始年月Tend日期/时间学期结束年月表5.10:学期表(11)userinfo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Username文本登陆名称50Password文本登陆密码50Realname文本真实名称50Typed数字用户类型1 领导 2 督导 3 学生 4 老师整型3Typedok数字是否通过了整型1Num文本教师的编号,学生的学号50表5.11:用户信息表(12)XSFK字段名称数据类型说明字段大小默认值ID自动编号长整型Xsfk_title文本反馈标题30Xsfk_body备注反馈内容Xsfk_depart文本院别50Xsfk_teacher文本教师名50Xsfk_tem文本学期50Xsfk_class文本班级50Xsfk_data日期/时间时间Now()Ip文本反馈ip20Username文本反馈用户名30表5.12:学生反馈信息表5.2 后台管理设计5.2.1主要模块代码设计1、投票(评教)模块该页面是一个ASP文件(Pingjiaone.asp),用户可按照提示一步一步选择要评教的老师,然后开始评教,完成后提交,写入到hrbu.mdb数据库的TEACHERSCORE表中。评教选项根据登录用户的不同类型从数据库hrbu.mdb的CONTENT表调取。关键代码如下:2、连接数据库模块数据库的连接代码主要在一个名为conn.asp的文件中,通过它可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从而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其代码如下:%Dim connstr,db,strsql,rs,admin,adminpassword,wtitle,fenye,tongguo,leader,colleague,student,leaderp,colleaguep,studentp,teacherp,newscore,teacherscore,PasswordDim visit_number,i,j,k,suiji,usertype,sql连接ACCESS数据库connstr=DBQ=+server.mappath(database/hrbu.mdb)+;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 Set db=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db.open Database=008;Uid=008;Pwd=;Driver=SQL Server;Server=连接SQLSERVER2000数据库db.open connstrstrsql=select * from adminset rs=db.execute(strsql)admin=rs(adminname)adminpassword=rs(adminpassword)wtitle=rs(wtitle)FENYE=RS(FENYE)TONGGUO=RS(TONGGUO)LEADER=RS(LEADER)COLLEAGUE=RS(COLLEAGUE)STUDENT=RS(STUDENT)LEADERP=RS(LEADERP)COLLEAGUEP=RS(COLLEAGUEP)STUDENTP=RS(STUDENTP)TEACHERP=RS(TEACHERP)NEWscore=CINT(RS(NEWscore)tscore=RS(teacherscore)Closeok=RS(Closeok)Email=rs(Email)zhichi=rs(zhichi)banquan=rs(banquan)Password=rs(password)sub databaseclose()end subsub userok()if session(UserID)= or session(usertype)= or session(UserNAME)= THENresponse.writealert(请不要非法登陆!); location=index.aspresponse.End()END IFend sub%3、评估计算模块通过调用这个模块教师可查询本人的得分,领导和督导可按照提示查询全院老师的得分。并可通过数据库的历史记录对以往的得分进行同样的查询操作。教师的最后成绩Scoresum=(领导平均分数+督导平均分数+学生平均分数+老师平均分数)。其中学生评价权重为60%,督导评价权重为20%,领导评价权重为10%,同行教师评价权重为10%。关键代码如下:teach=teacher strsql=select count(*) as total from TEACHERSCORE where usertype=1 and TEACHERID=&teach& and depart=&depart& and course=&course& and term=&term& set rs=db.execute(strsql) scorel=rs(total) strsql=select * from TEACHERSCORE where usertype=1 and TEACHERID=&teach& and depart=&depart& and course=&course& and term=&term& set rs=db.execute(strsql) scoreshowl=0 if scorel0 then for i=1 to scorel scoredislz=split(rs(score),*) lendl=ubound(scoredislz) for j=0 to lendl scoreshowl=cint(scoredislz(j)+scoreshowl next rs.movenext next scoreshowl=scoreshowl/scorel end if scoreshowl=scoreshowl/leader*100*leaderp/100*10/100-计算领导平均分 strsql=select count(*) as total from TEACHERSCORE where usertype=2 and TEACHERID=&teach& and depart=&depart& and course=&course& and term=&term& set rs=db.execute(strsql) scoret=rs(total) scoreshowt=0 if scoret0 then strsql=select * from TEACHERSCORE where usertype=2 and TEACHERID=&teach& and depart=&depart& and course=&course& and term=&term& set rs=db.execute(strsql) for i=1 to scoret scoredistz=split(rs(score),*) lendl=ubound(scoredistz) for j=0 to lendl scoreshowt=scoredistz(j)+cint(scoreshowt) next r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