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号线智能化说明部分_第1页
6号线智能化说明部分_第2页
6号线智能化说明部分_第3页
6号线智能化说明部分_第4页
6号线智能化说明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概述11.1 工程简介11.2 设计原则11.3 设计范围及内容11.4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22.1 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23、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33.1 系统概述33.2 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33.3 综合布线系统53.4 计算机网络系统73.5 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73.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13.7 门禁系统163.8 电子巡查系统173.9 周界防范系统173.10 停车场管理系统183.11 有线电视系统193.12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203.13 时钟系统213.14 食堂消费系统223.15 电子会议系统223.16 公共信息发布系统243.17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S)243.18 机房工程294、派出所智能化系统方案304.1 概述304.2 计算机网络系统314.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314.4 综合布线系统(含电话系统314.5 有线电视系统314.6 门禁系统324.7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324.8 电子会议系统324.9机房工程32附件:341 主要设备材料表342 图纸目录391、 概述1.1 工程简介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起于湘江新区雷梅片区,止于黄花机场,线路长约48.7km,均为地下线,设车站32座,均为地下站,平均站间距为1583m。在东六线以西设黄梨路车辆基地检修基地,在梅溪湖儿童公园以西设梧桐路停车场。6号线分东、中、西三段实施。黄梨路车辆基地由运用库、联合车库、物资总库、调机工程车库、材料棚、动调试车间、混合变电所、污水处理站、洗车库、综合楼(含综合维修中心、给水加压站、办公、食堂、浴室、公寓)、垃圾站、压缩空气站、轮对及受电弓动态检测棚、门卫(两栋)、派出所、汽车库、自行车棚等生产、生活、办公房屋及相关室外构筑物组成。黄梨路车辆基地总用地面积为34.35hm,总建筑占地面积为11.03hm,总建筑面积为13.76hm2。6号线黄梨路车辆基地设置建筑智能化系统,并根据车辆基地的生产、管理要求,设置若干不同规模和功能的子系统。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系统接入到6号线正线黄梨路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其部分子系统与6号线正线相应系统互联或集成。黄梨路车辆基地派出所设置独立的建筑智能化系统。1.2 设计原则本工程中所采用的系统以及系统的构成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可靠性:具备系统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实用性:符合本工程实际需要和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并且实现容易,操作方便。先进性:在满足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采用最先进的系统,特别是符合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最新发展潮流并且应用成熟的系统,要为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发展创造条件。以太网技术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本项目将尽可能的发挥以太网技术的优势。为建设智能化的车辆基地建筑,应充分考虑以后20年内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向后兼容包括其他设备系统。开放性:遵循开放性原则。系统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与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经济性:本工程中所采用的系统满足性能价格比在同类系统和条件下为最优,其经济性应包括以下内容:系统本身的价格(包括系统、技术服务和培训);系统运行后经济效益预算的可能收益;对系统实施现场的特殊要求所需的费用;对系统集成所需的有关软件和硬件等的开发费用。1.3 设计范围及内容本工程范围包括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黄梨路车辆基地内各单体建筑的建筑智能化系统。1.4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工可意见:“建议下阶段补充车辆段综合监控系统和车辆段智能化系统之间关系。”执行情况:根据专家意见增加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系统之间关系。2、工可意见“车辆段、停车场、设备走廊区等需设置火灾探测的高大空间可采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下阶段设计中需细化具体设置方案。”执行情况:已按意见执行,在车辆基地的高大库房内采用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3、工可意见“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规范的要求,下阶段对声光警报器的设置方案(特别是公共区声光警报器的设置方案)进一步深化设计。”执行情况:已按意见执行。4、工可意见“建议下阶段设计对防火门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与门禁监控系统的界面划分等予以细化说明。”执行情况:已按意见执行。2、 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2.1 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标准(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2)铁路通信施工规范(TB10205-99)(3)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8-2003)(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8)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GB/T 16572-1996(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10)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1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2010(12)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13)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5-2010(14)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464-2008(15)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1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1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20)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2010(21)建筑电气制图标准GB/T50786-2012(22)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安装环境条件JB/T9269-1999(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16 (2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2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2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373-2006(27)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13(28)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控制技术规范GB/T50839-2013(29)建设项目涉及国家安全的系统技术规范 (DB43/244-2004)(3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32)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4715-2005(33)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4716-2005(34)火灾报警控制器GB4717-2005(35)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A51991(3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7)中国国家电磁兼容相关标准IEC 61000-4-3(3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39)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如规范有更新,按照最新规范标准执行。3、 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3.1 系统概述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黄梨路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系统服务于车辆基地以下建筑物:综合办公楼、公寓、联合检修库、停车列检库、调机工程车库、洗车库、混合变电所、动调试车间、污水处理站、轮对及受电弓动态检测房、镟轮库、物资总库、蓄电池间、压缩空气站、危险品库、汽车库、材料棚、门卫、垃圾站等,但不包括黄梨路车辆基地派出所,派出所另设置独立于6号线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派出所建筑智能化系统。综合楼一层设置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心设备室(智能化机房)。安防值班室与消防值班室合设为一室,值班室应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现场设备安装在网络配线间或被控对象附近适当位置。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系统包含以下子系统:(1)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 (2)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 (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4)门禁系统(5)电子巡查系统(6)周界防范系统(7)停车场管理系统(8)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9)综合布线系统(10)计算机网络系统(11)有线电视系统(12)时钟系统(13)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14)食堂消费系统(15)电子会议系统(16)公共信息发布系统(17)机房工程(18)系统防雷与接地上述子系统在结构、功能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备性,被集成的子系统既可以分别独立运行,也可通过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平台协调运行。集成系统将集成以下子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时钟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食堂消费系统、电子会议系统、公共信息发布系统等。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还可接入6号线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黄梨路车辆基地数据、语音、时钟系统接入6号线正线专用通信设备室,分别接入正线信息网络、专用电话、时钟系统;正线通信传输系统为车辆基地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视频信息接入公安天网系统预留传输通道;车辆基地门禁系统作为6号线门禁系统的子系统,通过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提供的传输通道与正线门禁系统进行集成;车辆基地食堂消费系统作为长沙市轨道集团公司既有消费管理系统的扩展子系统,通过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提供的传输通道接入杜花路控制中心企业一卡通系统。3.2 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3.2.1系统概述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主要包括集成平台软件,工程应用软件、服务器、网络交换机、打印机、操作管理工作站、操作台等。通过简单统一的软件界面,企业可通过局域网访问系统集成平台上的所有信息,系统集成采用数字化应用技术。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OPC等标准网络协议,采用B/S体系结构,同时实现浏览和实时监控。可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操作及数据库访问。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接入正线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并根据正线综合监控系统要求,通过车辆基地综合监控系统将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的数据统一上传至正线控制中心综合监控系统。接口位置位于车辆基地综合监控设备室,协议根据综合监控需求进行开放。3.2.2系统设计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服务器设置于综合楼一层智能化机房,该系统的实施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需求分析、定制软件、界面开发、制定预案。智能化集成系统集成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食堂消费系统、时钟系统、公共信息发布系统等。各子系统都具有独立的硬件结构和完整的软件功能,因此,在实现底层物理连接和标准协议之后,由软件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在系统集成的整体框架结构下,所集成的各子系统向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输出统计、管理方面的数据,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向子系统输入控制运行方式的命令;子系统向集成管理服务器发送运行状态、主要参数和报警信息,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协调控制命令,确定其运行方式。当发生消防或安保报警时,相关子系统都产生联锁反应,其报警信息通过两种方式传递,其一是传统的硬节点方式,其二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具体设计中,两种方式互为备用和补充,通过硬节点传递重要报警信号和报警总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全部报警信号和详细信息。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从集成层次上讲,可分为三个层次的集成:第一层次为子系统纵向集成,目的在于各子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第二层次为横向集成,主要体现各子系统的联动和优化组合,在确立各子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实现几个关键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报警联动控制等再生功能;第三层次为综合集成,即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上,实现网络集成、功能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底层驱动程序层该层由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中所包括的控制子系统或设备的驱动程序所组成,该层主要完成对各子系统现场控制设备的实时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由于各个子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所以,该层的驱动系统完成对不同的协议和数据格式的转换。即完成将各子系统的不同通信协议及数据信息格式转换成上层(核心决策层)认可的协议和格式,同时将核心层处理后的信息转换成相应子系统认可的协议和格式。完成对各子系统的控制和管理。该层实际上起到一个通信网关的作用,也可称为通信网关。各子系统通过TCP/IP网络接入到集成系统中,各子系统需要开放对集成系统的标准通用接口。核心决策层该层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神经中枢”,它完成的主要工作有:完成对由底层输入的各子系统的信息按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加工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送到相应的数据库,通知上层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同时接受上层(GUI)授权操作人员发出的请求信息或系统的控制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并将结果通知驱动器层,由驱动器层通知相应子系统完成相应的动作。接受上层(GUI)授权操作人员发出的信息综合管理的请求信息,按要求完成这些请求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将结果返回GUI层,供其显示、输出。完成各子系统的联动功能处理,某一事件的发生不仅要引起该事件所属子系统的反应,而且会引起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子系统采取相应的动作。这种联动关系由核心层来决策。用户界面层该层是人机对话的窗口,一方面是将核心层处理过的信息用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为用户提供实时监视和控制整个系统集成的所有现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该层界面,用户可根据预先的设计完成对子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设定,完成联动的设置和对系统的综合管理。用户界面层可支持WEB技术,可通过浏览器在INTERNET或INTRANET环境中浏览所有信息,并通过授权可完成对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管理。系统具有灵活开放的结构,同时支持B/S结构和C/S结构,能够为系统的功能拓展和服务拓展提供极大的支持。3.3 综合布线系统3.3.1系统概述综合布线系统为车辆基地高速局域网和宽带业务网络提供可靠的连接通道,保证信息准确、快速地传输,除用于语音与数据传输外,还可用于图像传输。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等子系统组成。电话系统纳入综合布线系统内统一规划设计。3.3.2系统设计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铜缆产品按6类标准配置,系统考虑支持千兆及万兆以太网等主流技术,包括数据系统链路信道也考虑达到此技术性能要求。 (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是最终用户的区域,主要指信息插座、连接设备的端接跳线器件以及电话机。每个办公室工作区根据面积需求按5-10平米布置1个数据点、1个语音点,并在主要办公楼公共区域设置无线数据点,进行无线信号覆盖。采用六类RJ45标准信息模块插座,分为墙面嵌装、办公家具表面安装、天花上安装以及地面弹起式插座安装等四种方式。系统的语音及数据全部采用六类模块,便于数据和语音的互换。各楼层工作子系统的UTP信息插座均采用国标86型预埋盒及地插座安装。部分车间的插座考虑防水设计。工作区的每个信息点可与语音、数据及图像等系统终端连接,并考虑满足数据系统对千兆网的技术性能要求。(2)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为系统插座至楼层配线间的水平线缆,由管理子系统引出,以星型拓扑结构延伸至用户工作区信息插座。水平布线不超过90米的采用六类4对UTP电缆,超过90米区域改为光缆布线。每个信息点能够灵活应用,可随时转换接插电话、微机或数据终端。水平子系统需具有一定的防火、防害能力。水平布线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主要部分,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3)垂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是用来连接设备间和管理区子系统之间的线缆,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主干。本工程的垂直子系统指各楼层配线架至所在建筑的总配线架之间的线缆,可分为数据主干及语音主干。本工程数据垂直干线采用12芯单模室内光缆,带宽可高达1Gbps以上,可提供高品质数据传输通道;支持千兆位以太网的传输;语音垂直干线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所有主干线缆要求无中间连接点。(4)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即综合布线系统IDFHDF楼层配线架,是各楼层的布线分支管理机构,连接主干电缆、光缆及水平电缆、光缆的配线设备。本工程主要在综合楼的111层、公寓的17层、停车列检库、联合检修库等设置综合布线管理间,管理就近区域或者楼栋综合布线点位。(5)主干子系统主干子系统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骨干部分,主要连接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机房与楼层分配线架。(6)设备间子系统数据网络机房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数据网络中心与综合布线配线间合用。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中大对数铜缆的配线架可采用110型(鱼骨刺)配线架;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中光缆采用光配线架。(7)建筑群子系统该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的电缆延伸到另外一些建筑物中,是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一部分,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它由大对数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的过流、过压电气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通过车辆基地室外综合管廊和车辆基地内20个单体建筑物组成建筑群综合布线。所有主干光电缆采取无中间连接点连接。设计中进入主设备间的所有光纤、大对数电缆、电信电缆都采用金属桥架或钢管进行硬件保护,同时采用IDC线对保护器对铜缆予以电气保护,避免人员和设备遭受外部电压和电流的伤害。数据外联采用1根24芯单模光缆和综合楼专用通信设备室连接,语音通讯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和综合楼专用通信设备室连接。3.3.3综合布线信息点分布信息点的分布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办公桌椅摆放等,预估的信息点统计如下表。 综合布线信息点分布表 表3.3-1序号建筑物名称语音点(个)数据点(个)无线点(个)备注1综合楼858879712公寓117223323联合检修库3977104停车列检库58114135物资总库16186压缩空气站117次门卫1118次门卫2119主门卫2210垃圾站1111蓄电池间1112镟轮库1213调机工程车库6914洗车库4815混合变电所2216动调试车间71417污水处理站1118轮对及受电弓动态检测房11219轮对及受电弓动态检测房21220职工活动中心1121合 计111913591263.4 计算机网络系统3.4.1系统概述基础网络必须提供足够的有线端口和室内办公区域的无线覆盖。网络需具有高可靠、高安全性,同时具备足够的扩展能力。系统结构考虑到未来三到五年以上,并考虑到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各种接口。比如无线、语音、视频等相关业务模块,未来能够通过简单的添置模块的方式获得功能。车辆基地数据网用于车辆基地办公、管理、信息发布、互联网等业务。车辆基地智能网是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广播系统、数字会议系统等智能化子系统提供计算机网络接入的平台,以实现对整个车辆基地各系统分散布置和集中管理。3.4.2设计架构在数据网网络架构设计中,为了实现一个可管理的、可靠的、高性能的网络,将采用层次化的方法,将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层次进行设计。本工程仅考虑数据网络系统汇聚层及接入层的设计,在综合楼一层智能化机房设置汇聚交换机,车辆基地各单体建筑内设置接入交换机,组成星型网络,并通过正线传输系统提供的通道接入杜花路控制中心信息系统核心交换机,通过控制中心统一设置的外网路由访问互联网。本工程数据网与正线信息系统的接口位于车辆基地综合楼专用通信设备室内。智能网采用核心层、接入层两层结构。核心层完成以下的功能:本功能区VLAN 间的路由;IP地址或路由区域的汇聚。接入层实现的功能为:提供网络接入,通过VLAN定义实现接入的隔离。接入层接入端口规划容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具有一定的扩展性。核心层交换机设置在综合楼一层智能化机房,接入层交换机设置在各单体建筑内。网络设计中所用的各种管理信令、接口规程、协议须符合国际标准,便于扩展和网络的互连互通。支持国际上各种通用标准的网络协议和标准等,支持大型的动态路由协议,支持策略路由功能。保证与其它网络(如互联网等)之间的平滑连接。接入层选用万兆光纤上联,办公室采用千兆到桌面。本工程采用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来实现网络的接入,无线网络使用无线控制器+瘦AP方式,AP在启动后会自动通过DHCP方式获取IP地址,并自动搜寻可关联的无线控制器,在和无线控制器建立CAPWAP隧道之后会自动从无线控制器下载配置文件和更新软件版本。在AP的接入方面,当某一个AP出现故障时,周围的其他AP会自动调整功率,对该部分区域进行重新的信号覆盖,保证信号的良好覆盖。而当有非法AP进入无线网络造成信号干扰时,管理系统可以定位出该AP的位置,及时加以排除。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系统、网络入侵侦测系统,防止病毒入侵,并对黑客入侵提供防范、检测和对攻击作出反应、自动抗击入侵等措施。车辆基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网络安全措施包括硬件防火墙、网络入侵侦测系统、日志审查、流量管理等措施。3.5 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3.5.1系统概述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由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管理软件、管理计算机、通信网络、控制柜(或箱)及现场设备等组成。本系统对车辆基地内的冷热源系统设备、空调及送排风系统设备、照明系统设备、给排水系统、电梯等设备实行全时间的监视和控制管理,并可将信息上传至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及接受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监控。本系统收集、记录、保存有关设备的重要信息及数据,做到一体化管理,达到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办公环境需要、节省能源、节省人力的效果,最大限度安全地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本系统实现人员与设备的直接互动式管理、精确而人性化的节能运营模式、数据库共享和现场总线层面的通讯集成;向上与集成管理平台完成功能集成和信息共享。3.5.2系统设计本工程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管理计算机设置在综合楼一层消防及安防值班室内,现场控制器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对以下子系统进行设计:(1)冷热源系统冷热源系统自带成套控制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通讯接口读取冷热源系统运行数据。通讯接口需根据设备进行二次开发,冷热源成套控制提供支持标准协议的通讯接口,或者由冷热源成套控制系统软件平台提供的标准接口。(2)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自带成套控制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通讯接口读取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数据。通讯接口需根据设备进行二次开发,地源热泵成套控制提供支持标准协议的通讯接口,或者由地源热泵成套控制系统软件平台提供的标准接口。(3)公共区域空调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对公共区域舒适性空调进行监控,主要监视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及全热回收换气机组的如下参数:新/回风温度、滤网堵塞报警状态、风机运行状态、风机手/自动状态、风机故障报警状态;主要控制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及全热回收换气机组的的下列参数:风机启停、空调冷/热水盘管水阀开度、新/回风风阀开度等。(4)多联机空调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对多联机空调系统进行监控,通过通讯接口进行状态监视。(5)通风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对通风系统设备(送/排风机)进行监控。主要监视以下参数:风机运行状态、风机故障状态、风机手/自动状态;主要控制以下参数:风机启停控制。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监测风机运行状态及故障状态;编制时间程序自动控制风机启停,并累计运行时间;监测设备的手/自动状态,当手动状态时只能对机组进行就地控制,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只能实现监视功能,当为自动状态时,由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对于平时/火灾两用通风设备,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只对设备平时运行进行监控,火灾时由消控系统进行强切,由消控系统进行控制。(6)给排水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对给排水泵、生活热水泵等机电设备进行监控,以保障给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水安全。 集水井及排污泵监测排污泵运行状态及故障状态,并累计运行时间;监测设备的手/自动状态,当手动状态时只能对排污泵进行就地控制,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只能实现监视功能,当为自动状态时,由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控制。监测集水井液位状态,根据液位状态启泵、停泵以及发出溢出报警。 变频给水泵组生活水箱变频给水泵机组自带成套控制系统,根据设定值压力自行控制水泵启停,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仅监视以下参数:生活水箱高液位报警、生活水箱低液位报警、给水泵运行状态、给水泵故障状态。(7)变配电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对变配电系统只进行监视不做控制。变配电系统自带成套控制系统及上位机,需要开放标准通讯接口与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软件平台进行数据通讯(8)电梯系统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对电梯系统只进行监视不做控制,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通讯接口的方式读取电梯系统的运行数据。电梯系统控制器提供支持标准通讯接口。3.5.3系统接口(1)与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接口接口位置:在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集成平台的交换机的通信接口端子上。 接口说明: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集成平台集成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可监控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的通信接口为: 10/100M以太网接口,RJ45接口标准,符合IEEE802.3标准。 采用标准以太网TCP/IP协议。(2)与低压配电专业接口接口位置:在需要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监控的风机或风阀对应的配电箱的二次端子排上;在设备室的弱电接地端子排上;在需要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监控的照明回路配电箱的二此端子排上。接口说明: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风机、风阀控制供电回路上的控制回路来控制并监视风机、风阀的启停及状态。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对照明回路的监控来自动调节照明回路通断。低压配电提供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3) 与通风与空调专业接口接口位置:在各类传感器安装位置上。接口说明: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负责监视传感器信息。(4) 与电梯专业接口接口位置:在电梯机房的电梯控制器的端子排上。接口说明: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通信接口与电梯连接,监视电梯的运行及报警状态等。(5)与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接口接口位置:在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报警控制盘通信接口端子排上。在消防联动控制柜接线端子处。接口说明:在消防控制室,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接收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系统已经确认的火灾模式信号,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根据火灾模式信号启动相关设备,保证灾害运行模式的准确运行。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I/O模块实现火灾紧急后备模式的启停。(6) 与给排水的接口接口位置:在水泵控制箱的接线端子上。接口说明: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在水泵设备附近设置远程I/O,通过硬线与水泵控制箱连接,监视水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高水位报警信号。(7)与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平台UPS的接口接口位置:在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平台UPS的端子排上。接口说明: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通信接口与车辆基地建筑智能化平台UPS连接,监视UPS的运行及故障状态等。(8)与车辆基地多联机空调的接口接口位置:在车辆基地多联机空调控制主机的端子排上。接口说明:建筑设备与环境监控系统通过通信接口与车辆基地多联机空调控制主机连接,监控多联机空调空调控制主机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等。3.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3.6.1系统方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目前主要有模拟架构与数字架构两种形式,对比如下:(1)模拟监控架构传统的视频信号是模拟信号,视频信号的传输通常采用通过同轴电缆传输的方式。在较短距离内,如200300米,视频信号的衰减很小;如果超过一定距离,就需要视频放大器对视频信号进行放大。但是,在工程中如果对视频信号进行两级放大,图像就会明显失真,严重时图像扭曲变形甚至会出现黑色横纹。模拟监控系统在一路同轴电缆上只能传送一路视频信号,如果需要传输数据信号、控制信号或音频信号就必须另外单独铺设电缆。同时随着监控点和被监控点的变化和增加,必须另外铺设电缆。而且,模拟监控在进行长延时录像时的图像质量较差,也不利于检索。 模拟监控系的优点就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图像质量保持得很好,而要远距离、高清晰、同步传输多路视频和音频信号,最为经济可行的方法就是将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并对其压缩编码,利用公用或专用通讯线路传输。(2)数字监控系统 与模拟监控相比,数字监控的技术优势明显。将计算机数字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应用到图像监控领域,数字监控设备的工作原理是:由计算机将模拟的视频信号转化成数字信息,完成视频信息的采集、浏览、传输、储存及回放功能,而且,计算机还可以接受各种报警信息、输出继电器控制信息、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执行各种报警联动操作。数字监控系统对所涉及的视频监控、云台控制、图像异动检测、报警信号输入、继电器控制信号输出、报警联动操作等各项内容进行统一的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数字监控还支持PSTN、ISDN、DDN、微波及内部局域网访问,网络中的任意工作站经授权都可以成为分控站,实现多级分控,有效地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理能力。 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智能化管理,使报警布局更趋合理。计算机将安防工作做得有条不紊,避免了任何疏漏,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实时捕捉、视频报警等技术,使防范工作做到更安全。数字化监控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更加有利于人机配合监视。(3)本次设计推荐采用采用数字监控系统,并依托车辆基地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网进行视频传输。车辆基地视频安防监视系统采用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由网络摄像机、传输网络、存储、视频显示几部分组成。系统在车辆基地综合楼一层安全保卫兼消防控制室设置控制台,负责整个车辆基地运营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及网络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在车辆基地防灾控制室设置分控中心,通过授权观看和控制相应的视频图像。3.6.2视频采集点设置车辆基地视频监控系统摄像机点位设置如下:高清固定彩色摄像机:设置于车辆基地周界围墙、各楼栋出入口、地下车库。一体化球型高清摄像机:设置于综合楼大厅、主要干道、出入段线、物资总库、运用库、检修主机房等地。半球固定彩色高清摄像机:设置于有吊顶的走廊、电梯前室。电梯摄像机:设置于电梯轿厢。 视频采集点分布表 表3.6-1序号建筑物名称200米红外室外球机100米红外室内球机100米红外枪机50米红外枪机30米红外半球30米红外电梯半球1综合楼5155532公寓141723联合检修库331694停车列检库2812125物资总库7626压缩空气站117次门卫118次门卫219主门卫110蓄电池间1111镟轮库3112调机工程车库4413洗车库4214混合变电所815动调试车间516污水处理站317轮对及受电弓动态检测房1318轮对及受电弓动态检测房2319职工活动中心320室外163121合 计168731909553.6.3监视器和视频控制终端的安装位置及数量在综合楼一层安全保卫兼消防控制室、防灾值班员处设置控制终端,根据不同需要和设置权限可调看车辆基地视频监控系统所有摄像机图像或相关区域部分图像。在车辆基地综合楼智能化机房设置一套存储服务器及IP SAN存储设备,具有扩容能力,扩容简单,扩容时不影响现有设备使用。车辆基地存储设备按可支持360路高清数字视频(1080P,6Mb/s码流)录像存储。在车辆基地综合楼智能化机房设置一套视频管理服务器,完成本地监控的处理、摄像机选择处理、云台优先级控制等功能。视频管理服务器与存储服务器分别独立设置,在车辆基地视频管理服务器故障时,可由控制中心视频服务器完成相应功能,实现视频服务器异地备用。车辆基地视频服务器性能应在满足相应需求外,并预留40%以上的计算能力。车辆基地视频服务器按可支持360路高清摄像机、48路高清解码器、8个视频控制终端设置。3.6.4系统功能1)视频监控总体功能要求所有平台软件模块具有自愈能力,当意外掉电、网络故障等问题修复后,服务器自动回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继续运行。平台管理软件支持配置的保存和恢复,具有快速故障恢复能力。视频服务器支持时钟同步功能,可利用RS422或NTP接口从时钟系统提取标准时间。支持双IP地址配置,同时向两个子网的设备提供管理、服务功能。2)系统管理功能视频管理服务器完成处理认证、控制、配置、注册、图像选择、优先级控制等信令信息,不进行图像的集中处理(不得采用流媒体转发方式),当服务器故障或网络中断时,不影响正在进行的视频流的存储和监视。采用国际标准IP传输协议和SIP信令协议,可为今后开发多种业务应用服务器提供通用接口。支持记录所有功能操作、异常情况的日志,并提供多种检索、查询方案。支持统一网管功能,可纳入网管系统进行统一网管。3)云台控制及图像选择功能在高级别操作员未占用时,车辆基地调度员可以通过控制终端及监视器,控制车辆基地任意一台球形一体化云台的转动以及对变焦镜头的调节,对车辆基地的云台摄像机执行远程俯仰、左右以及焦距等控制操作,所有云台摄像机的预置位应以图形方式设置,并可编辑和修改。还能以各种程序进行多画面显示、循环显示或手动选择在彩色监视器上显示任意一个画面。车辆基地监视器及控制终端均能显示球形一体化云台被占用的情况。低级别用户只有在高优先级用户释放本站云台控制后,才可对该路云台进行操作。对车辆基地的云台控制可满足使用控制终端软件和键盘两种形式,当云台被占用时应直接将占用者的信息通过中文字符叠加器叠加至数字视频图像上。4)汉字叠加在保安值班室所显示的图像,可同时显示相应的必要信息,如区域名称、摄像点的区域编号、日期及时间字符等。所有字符的格式、内容等信息,均可由用户方便地自由修改。5)录像功能录像设备可对本系统所有图像进行选择录像,所有录制的图像均可作实时回放(25帧/秒),且具有循环录像的功能。图像记录清晰度高,可随时调用查看,在报警触发时,自动跳出监控平面图,并伴有声光报警提示。可通过硬盘录像资料进行查询现场录像记录供事后查询,系统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90天。6)优先级设置功能车辆基地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设置优先级,通过云台优先级管理设备可以对车辆基地的云台统一规划。优先级可扩展,不同调度员优先级可在车辆基地通过软件调整,调整方式灵活快捷,所有云台的优先级均可灵活设置,可根据不同用户需求设置不同优先级。当高一级操作员针对某一个快球云台进行操作时,权限低于它的其它操作员则无法与其抢控云台。即便是高一级的操作员停止了控制,但为了便于驻留观察图像,权限低于它级的操作员此时也无法控制该云台。只有待高一级的操作员自动释放了控制权限并经过延时后(控制权限的延时驻留时间可通过软件任意设定),低一级的操作员方可控制。云台占用指示功能的定义:系统内全部云台要有占用指示,云台被占用的信息不仅在软件上显示,还必须叠加在视频图像上。使得全网切换该图像的其它操作员均可看到该云台正被哪个操作员使用的信息,直到控制延时结束后,占用指示自动消失。并且在录像回放时可看到云台的占用信息。显示的操作员信息可以是简洁的操作员代码,所显示内容不遮挡有效监视范围。该功能可通过在车辆基地对网管软件的简单操作即可设置或取消。如果车辆基地出现紧急情况,所有控制权限也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进行快速调整。例如:正常情况下服务于运营的云台其优先级以运营为最高,一旦某车辆基地出现特殊情况,相关云台的控制优先级权限需转移至公安。特殊情况下,系统的控制优先级设置必须可以快速便捷的进行应急调整,系统必须能根据运营需要方便、灵活的更改优先级的设置。7)与周界系统联动功能当车辆基地发生报警(如探测器收到非法闯入信号或火灾报警信息)时,系统根据联动关系将最接近现场的摄像机对准报警部位,将该摄像机的图像信号立即切换到主监视器上,自动开始录像工作。控制摄像机转动、俯仰及变焦对焦(PTZ);自动产生报警记录明细报表。周界防范系统检测到入侵情况,本系统自动调整摄像机,对现场进行摄像,并将现场图像迅速切换到监视器上,启动实时录像,同时发出声光报警信息。8)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当车辆基地内发生消防报警信号时,系统根据联动关系将最接近现场的摄像机对准火灾报警部位,将该摄像机的图像信号立即切换到主监视器上,自动开始录像工作。通过图像确认火灾报警等信息,并可通过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指挥疏散。车辆基地防灾值班员监视画面可根据车辆基地周界防范子系统输出的报警信号进行联动,切换特定的图像。9)与门禁系统联动功能当车辆基地出入口控制系统出现异常刷卡或非法闯入等报警信号后,系统根据联动关系将最接该门所在区域内的相关对应的摄像机对准报警门的通道及出入口,将该摄像机的图像信号立即切换到主监视器上,自动开始录像工作。控制摄像机转动、俯仰及变焦对焦(PTZ);自动产生报警记录明细报表。可以通过视频监视系统复核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相关报警信号。重要监控点根据实时进出人员图像与数据库图像对比,确定后在开启门禁。10)视频管理及维护管理终端监测各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可完成自动检测、遥控检测、故障定位、故障报警及维护等,出现故障时管理终端能够发出声音报警。在设备柜内设有一台监测用的监视器及相应的控制盘。11)扩展功能车辆基地视频监视系统具有扩展功能,扩展时不影响既有设备的使用、增加的设备较少、软件基本不变。12)视频录像功能(1)具备进行实时录像存储功能。(2)数字监控录像存储设备具有接收统一时间校准的功能,以便对输入的所有图像录制时间进行校准。(3)车辆基地配置的本地网络视频存储设备至少提供4个千兆网络接口,提供的存储容量、IO性能满足本站全部视频存储90天(按24个小时/天;高清图像分辨率为1080P,码流不低于6M)及支持16个以上客户端同时访问的能力。并提供电源冗余保护,支持RAID0、RAID1、RAID5的盘阵组合及实现全局热备盘的功能,可提供至少一块硬盘损坏不影响视频的正常存储及不丢失盘阵中的已存储图像的能力。(4)支持在线的对损坏硬盘的更换,支持通过增加硬盘数量、硬盘容量和系统软件升级来扩展存储空间的能力。具备通过编程自动实现减帧操作的方式节约有限的磁盘空间、延长图像存储时间的功能。可依据事先的报警处理配置,按需自动实现事件全程的存储记录,以及提供事件预存储,支持DVD-R/W图像刻录和网络转存。(5)视频的存储可自动或手动实现预先配置,可支持对每一路存储视频的不同要求(编码技术、清晰度、码流大小、帧率等)进行单独配置。(6)检索须以数据块的方式实现,可以对图象进行随时的实时检索回放。可以任何定义图象回放的起止时间(可精确到秒),且和实际图象回放时间一致。(7)存储单元采用硬盘机柜或磁盘阵列,提供满足需求的存储容量。(8)基于SNMP的事件通知功能。13)存储设备管理(1)系统支持对分布部署的IPSAN存储设备实现统一配置管理,可接收存储设备告警上报。(2)支持对IP SAN存储设备进行认证、注册、配置管理和实时存储状态检测。(3)支持对实时录像丢失告警。14) 历史录像管理(1)能够对存储录像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当1台存储服务器故障或网络中断时,不影响当前正在进行的视频录像存储。(2)支持监控点的存储计划制定、修改、删除;(3)支持录像资源的巡检,监测前端设备是否按存储计划进行存储,不符合则报警;(4)支持计划存储、手动存储、报警存储多种存储方式。(5)报警存储支持报警前至少5S的视频缓存功能,报警后录像时间可调。(6)存储管理支持单台摄像机存储空间的平滑扩展,增加存储空间不损失已有录像。(7)支持主辅流自主适配功能:存储流可以根据网络带宽和存储容量情况,自主选择引用主流还是辅流。15) 存储设备冗余备用功能磁盘阵列控制器、电源模块采用1+1冗余备用方式配置;系统磁盘采用RAID 1保护配置,数据磁盘采用RAID 5保护配置。16)网管功能视频监控系统设置网管系统,对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机、控制终端、解码器、画面分割器、存储设备等设备进行参数设置、编程、故障告警及电源控制等综合管理。对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的监视与管理,对系统数据及配置作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